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分类讲义专训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2.对于下面有关神经结构的模式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人体内,当兴奋流经图乙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都是由左向右B. 甲图和丙图有相同数目的神经元C. 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 刺激④,②处能测到动作电位3.科学家在研究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时发现,将狗的甲状腺的大部分去除,残留部分不久会肥大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其原因可能是( )A. 大脑皮层接受刺激后直接作用于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所致B. 甲状腺激素减少,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所致C. 甲状腺激素减少,刺激大脑皮层经分析综合后,直接作用于垂体,促使甲状腺肿大D. 大脑皮层接受刺激后作用于垂体调节甲状旁腺,从而促使甲状腺肿大4.分别刺激下图I、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 Ⅰ、Ⅱ、Ⅲ、ⅣB. Ⅱ、Ⅲ、ⅣC. Ⅰ、Ⅱ、ⅢD. I、Ⅲ、Ⅳ5.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一O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稍。
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图中②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①②③④⑤⑥B.当⑤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子分布为外正内负C. 刺激图中④点,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④⑤⑥②D.刺激⑥处,神经兴奋能传到⑤④③②①6.某些麻醉剂是—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A.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神经反射为非条件反射B.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只有神经调节C.胰腺中的胰岛细胞既能分泌胰岛素又能分泌胰高血糖素D.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8.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苏教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的行为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动 物通过行为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塑 造动物的行为。
适应不同环境的策略
动物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挑战时,会采 取不同的行为策略来适应,如寻找食 物、逃避天敌等。
行为调节的实例
候鸟迁徙
候鸟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如迁徙的时间、路线和速度等,以适应 气候和食物供应的变化。
体温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调节甲状腺和肾上腺的活动,从而 参与体温的调节。
04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防 线,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 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细胞生 成、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适应环境变化
动物通过调节自身生理活动,以适应 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存和繁衍。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
01
02
03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 快速调节动物体内外环境 的变化。
体液调节
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 素等化学物质,调节动物 体内代谢和生理功能。
行为调节
通过动物的行为反应,调 节自身生理状态,适应环 境变化。
02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体 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快速 反应。
反射弧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 器五部分组成。
神经冲动
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递过程,表现为膜电位的 变化。
神经调节的反射弧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递到神经 中枢,如脊神经。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学习内容:本周首先要学习的是神经调节,要求同学们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对兴奋进行传导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体的一些高级神经活动。
区别植物性神经和动物性神经的功能差异。
本周还要学习体液调节的内容。
包括体液调节的概念,知道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动物激素调节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激素的分泌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
本周最后要学习的是动物的行为,在理解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在动物的行为调节中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作用。
二. 本周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学习重点:1.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2. 激素分泌的调节。
3.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 兴奋的传导。
5.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二)学习难点:1. 激素分泌的调节。
2.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 兴奋的传导。
4. 植物性神经与动物性神经的作用。
5. 动物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共同作用。
三. 学习内容及疑难解析: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2.3. 是最低级的反射中枢,将躯体各部分和大脑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完成某些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基本反射活动,如:曲肌反射、牵张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Ⅰ. 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枕骨大孔相互连续Ⅱ. 脑神经从脑下发出,主要支配头部和劲部;脊神经以前根和后根呈节段性从脊髓发出,穿出椎间孔,支配身体其余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1.2.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Ⅰ. 神经元胞体内合成的物质(蛋白质、分泌物),可通过轴浆运输到轴突末端。
Ⅱ. 一个神经元可通过突触影响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通过突触可接受许多神经元的影响。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行为节律与生存策略: 生理节奏调节影响动物 的行为节律和生存策略, 如迁徙、捕食和繁殖等。
健康与生存质量:生理 节奏调节对动物健康和 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减少疾病和应激反应 等。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践应用
促进动物生长: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 提高繁殖效率:利用生殖激素调节动物的繁殖周期,增加产仔数和受孕率 改善动物品质: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等,提高肉质、蛋品质和奶品质 疾病防治:利用抗生素、激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动 物 激 素 调 节
02 神 经 调 节
03 免 疫 调 节
04 动 物 行 为 调 节
05 动 物 生 理 节 奏 调 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06 的 实 践 应 用
动物激素调节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调节代谢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 胰岛素:调节血糖,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 性激素:促进性成熟,维持性行为
要影响。
激素种类:多种激素参与生理节奏调节 激素分泌:周期性分泌,影响生理活动 生理作用:调节动物的代谢、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影响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营养状况等
适应环境变化:生理节 奏调节使动物能够更好 地适应环境变化,如昼 夜节律、季节性繁殖等。
能量储存与利用:生理 节奏调节有助于动物合 理地储存和利用能量, 保证生存和繁殖的需要。
免疫细胞分类:包括吞噬细胞、淋 巴细胞和浆细胞等,具有特异性识 别和清除抗原的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免疫系统功能:防御、自稳和监视 功能,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维 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 子和细胞因子等,具有调节免疫应 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等功能
专题08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精讲课件(新教材专用)

(2)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怎样才能维持下去?
提示∶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3)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 怎样变化?
提示∶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 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4)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吗? 分析原因。
提示∶ 不是。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 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 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 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条件反射的意义
由于非条件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几乎无限的,因此条 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③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Na+通道关闭, K+通道打开, K+ 顺
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
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④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特殊强调: ①整个过程中,钠钾泵一直在发挥作用,并非只有ef段; ②整个过程中,细胞膜内K+始终比膜外多,Na+始终比膜外少;
糖蛋白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ppt课件

04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的定义与特点
免疫调节定义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 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 稳定的应答过程。
免疫调节特点
免疫调节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自我 调节性,能够对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 常细胞进行有效识别和清除,维持机 体的健康状态。
免疫调节的机制与过程
免疫识别机制
免疫记忆机制
内分泌调节的机制与过程
总结词
内分泌调节的机制主要包括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作用等环节。
详细描述
激素的合成主要在内分泌腺或某些组织中完成,合成后储存于内分泌腺或组织中。在生理刺激下,激素被释放进 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运输到达靶细胞或组织。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等方式发挥调节作 用。
详细描述
感受器能够接收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指令,传出神经将指令传 递到效应器,最终实现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和调控。
神经调节的实例分析
总结词
神经调节的实例分析可以从动物行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详细描述
例如,动物在寻找食物、逃避天敌和繁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在体温调 节、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中所表现出的生理反应,都是神经调节的实例。此外 ,动物的情绪反应和认知能力也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
免疫调节的实例分析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的发生和传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 异常识别和攻击时,会导致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肿瘤免疫
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识 别和清除,而免疫调节在肿瘤免 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免疫治 疗手段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杀伤
高中生物课件-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突触间隙中充满_组__织__液___,突触小泡存在
于_突__触__小__体__内_,
突触小体内_线__粒__体__和__高__尔__基__体_发达,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高__尔__基__体_有关,
突触前膜是_突__触__小__体__的__膜__,
突触的亚显微 结构示意图
突触后膜是_下__一__个__神__经__元__的__细__胞__体__或__树__突__、__轴。突膜
D
E
B、斑马逃避狮的追捕
C、下雨了,迅速寻找避雨地方
D、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
E、衣藻游向有光照的水域 F、用树枝去触碰龟、鳖,它们立即将头或四肢缩进背甲。
注意:有神经系统的动物(高等动物和人) 才有反射活动
1、反射的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特点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 后天训练获得的后天 反射,数量有限 性反射,数量可增加
刺激②,肌肉__能__(能/否)发生收缩,_否___(是/否)属于反射
2、图二中有_2___个神经元,综合两图,分析一个反射弧至少 _2___个神经元,即_感__觉__神__经__元__、__运__动_ 神经元 总之: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的一种反射,仅由2个神经元构成
综上:分析发生反射活动需要满足的条件:
(1)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
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细胞
内的_高__尔__基__体_(细胞器)有关。 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其作用是_为__释__放_神__经__递__质__提_供__能__量_____。
(2)NE作用于突触后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 号的变化情况是_化__学__信__号__→_电__信__号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 位为_负__电__位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 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使__突_触__后__膜。持续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图中
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 、3、2、4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 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 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 传导。
(二)兴奋传导的实验探究
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 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 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 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假设如图为 “火中取栗”的 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 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 进行测定。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_用_ 电__刺__激__E_端__,_如__A_有__反__应__,_则__E_为__感__受__器_。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 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判断 的依据是__因__神__经__冲__动_的__传__导__方__向___ _是_从__一__个__神__经__元__的__轴__突__末__梢__传__导__到__ _另_一__个__神__经__元__的__细__胞__体__或__树__突__,__从__ _突_触__的__结__构__分__析__,__E_是__感__受__器_______。
二、兴奋产生与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09年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 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 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 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 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 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 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例题.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 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
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D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5、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
4. 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 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 水湿润标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 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
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 )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 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 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 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⑤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
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 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解读:(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 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精品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分类专 训1
一、神经调节中的电表偏转类及电位变化 规律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 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 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1.如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出其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
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则( C )
处,电流表的变化是( ) C
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 为“外正内负”
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 为“外负内正”
C.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8、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生命活 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 ___负_____(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___突__触________。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 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 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__轴__突__末__梢__。 (3)若在甲图电极a的左侧 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 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最先 的方向是__b_→__a_______。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 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 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乙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 ___轴__突___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 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 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 cm和10 cm。坐骨神经冲 动的传导速度是___3_0____m/s。
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 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 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 向一致 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的偏转
2.(2007·广东高考)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 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 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
三、神经调节间的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只与其 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轴---树突触
轴---胞突触
(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 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C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6、下图为部分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模式图。分 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
的是( B )
A.刺激甲只有Ⅰ、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Ⅰ~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Ⅰ~Ⅳ都收缩
7、图中所示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 递的实验装置,周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