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

(2) 影响: ①积极方面 : 通过上述措施 ,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 皇权大大加强 ; 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 , 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 : 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 , 战斗力下 降; 政府机构重叠 , 官吏冗余, 效率低下, 财政开支庞大 ; 地方 上财政困难; 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宋太宗时的格局逐渐形成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影响营造了浓厚的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文臣武将文臣文臣统兵武将文教科举进士读书文治尚武轻文兵变政移宋朝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 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 文臣 轻 武将
,
宋太祖重用 宋太宗时,
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武将 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重 文教 改 科举
措施
宋初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位, 进士授官从优, 升迁迅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时间 960年
建
后周大将 赵匡胤 在 陈桥驿 发动兵
方式
立
变, 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都城 以 开封 为东京, 作为都城
统 北宋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
一 分裂割据局面
“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 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19张PPT)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 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了科举制。宋朝 时大幅度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 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时,宋太祖说 :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
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 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
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
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 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 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
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 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 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 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 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 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 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了科举制。宋朝 时大幅度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 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时,宋太祖说 :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
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 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
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
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 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 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
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 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 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 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 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 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2张PPT)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 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名字:李世民 赵匡胤 (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科举制,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问题探究: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 权”,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 这么做?
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 的积弊,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 危及他的统治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 权的加强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 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学习目标
知道北宋的建 立,了解宋朝重文 轻武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标出北宋建立与结束分裂割据 局面的史实。 2、找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施及其影响。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找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 原因、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扭 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 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 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行政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 的财政支出。
3.影响: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 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 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 作用。
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 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权力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过程。他 在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方面的基 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 ,熟记具体的措施。 3.了解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 史结果。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基础巩固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 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 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名字:李世民 赵匡胤 (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 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 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 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 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 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 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 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 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 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失利弱
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 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为什么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 ➢ 收兵权后,如何分配?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宋太祖 宋太宗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 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并将分离 政策。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
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 人。
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 更高达1129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结合宋太祖的经历思考宋太祖为什么会失眠?
五代十国国运表
想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想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960
宋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太
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各个短命,宋太祖
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地方权力大,中央失利弱
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 中央。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 为什么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 ➢ 收兵权后,如何分配?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军事
宋太祖 宋太宗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 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并将分离 政策。
二、宋太祖的安邦之策
文教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
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 人。
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 更高达1129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结合宋太祖的经历思考宋太祖为什么会失眠?
五代十国国运表
想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想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960
宋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太
五代十国时期,武官专权,王朝各个短命,宋太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 1.重文轻武的政策 • 2.重文轻武的影响
1.重文轻武的政策
• 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 于武将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 丘)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1.北宋的建立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照先 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 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 据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 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 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多矣。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朝廷财政困难----《包拯集》
材料三:赵宋王宋朝朝是的被重一文而轻再武,政再策而,三扭的转外了族五入代侵十势国力时所期颠尚覆文,但从王朝内部来说, 横亘两宋三百多轻年武始的终风没气有,一杜股绝政了治武势将力跋膨扈胀和到兵足变以政威移胁的赵情宋况皇位的稳固。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960兴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影响 3、宋朝重文轻武的措施、影响
自主学习
1、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北宋实现 统一的策略。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二)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
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个时代—— 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国家大计“我”来定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 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 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 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 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 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 祖 都城: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轶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 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 法真传,综合士卒在 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 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 势长拳。赵匡胤登基 后成为一代帝王,昔 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 贵,乃名之为“宋太 祖三十二势长拳”。
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 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 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人科举考试图
重武轻文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 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 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 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 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 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 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 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 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 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 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
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 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 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 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导致积贫积 弱。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 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 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 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 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 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 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 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 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 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宋太祖赵匡 胤为什么要 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 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 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 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 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巩固练习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 唐末以来武将专 横跋扈的的弊端 重现。
1.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 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 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 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 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 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 宋 地图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0-960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 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 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 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 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宋太 祖 都城: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轶事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 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 法真传,综合士卒在 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 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 势长拳。赵匡胤登基 后成为一代帝王,昔 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 贵,乃名之为“宋太 祖三十二势长拳”。
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 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 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宋人科举考试图
重武轻文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吴国 892-937
南唐 937-975
前蜀 891-925
后蜀 925-965
闽国 893-945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同学那么聪明,不知想了多少夜晚, 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
在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年( 961年),七月初九日晚 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 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 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 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 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 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 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 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 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
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 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 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 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导致积贫积 弱。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 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 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 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 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 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 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 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 的产业。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 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宋太祖赵匡 胤为什么要 这样做?
答: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 自己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 边的将领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于是他绞尽脑汁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政 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宋太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
(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 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巩固练习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 唐末以来武将专 横跋扈的的弊端 重现。
1.宋太祖有意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 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使文臣统兵 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 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 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 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 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 宋 地图
3、中央集权的加强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