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c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第一单元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实验步骤: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③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④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②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

(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內部岀现细小的水珠,放置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

(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2)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

②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③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可以根据具体的科学课程和实验目的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科学课堂实验操作示例: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了解物质的相变特性。

材料:
- 水
- 冰块
- 两个透明玻璃杯
- 温度计
- 计时器
操作步骤:
1. 将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一个冰块。

3.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4. 同时开始计时器,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中的变化。

5.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6. 当水完全凝固或冰块完全融化时,停止计时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 小心操作,避免倒水和触摸玻璃杯的热或冷部分,以免烫伤或冻伤。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3. 实验结束后,归还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场地。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水和冰的温度变化,以及凝固和融化的时间和速度。

同时,他们可以发现相变过程中的热交换现象,以及温度和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

2.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

2.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则,保护实验器材。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加热、切割等操作。

第三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实验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等。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3. 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试剂等。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课的主题是 "空气",我选择了 "测一测空气的重量" 这个实验主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也有重量这一科学知识,并能够学会结合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电子秤,塑料袋,吸管,气球
实验过程
1. 将电子秤清零
2. 将塑料袋固定在电子秤的托盘上
3. 用吸管吸入气球里的空气,并将空气倒入塑料袋中
4. 用同样的方法再将五个气球的空气都倒入塑料袋中,保持塑料袋密封。

5. 将塑料袋放在电子秤托盘上,读取显示屏上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6. 从塑料袋里放出空气,取下塑料袋并记录下此时电子秤上的重量
7. 用计算器计算出空气的重量
实验结果
五个气球的空气重量为 1.5g
实验结论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也有一定的重量。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使用电子秤精确测量出空气重量,进一步加深对空气重量这一科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这次实验帮助我加深了对于空气重量的理解,也让我更好地掌握了实验的操作技巧。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实验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主要实验设计第一单元实验一:实验名称:水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2个、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6. 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第二单元实验一:实验名称:感受空气实验材料:大塑料袋,实验步骤:1.选择装空气的合适工具大塑料袋2.吹起塑料袋,扎紧袋口,感受空气,观察空气。

3.用眼睛和鼻子观察空气。

4.用手挤有塑料袋,发现袋子鼓起瘪下,发现空气能流动,容易被挤压。

5.抛气球,感受空气很轻。

6.松开袋口,发现空气容易泄露。

实验二:实验名称: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实验材料:水槽一个,矿泉水瓶改装透明水杯一个,矿泉水瓶盖两个(其中一个带孔),双面胶,面巾纸一些,打气筒一个,矿泉水瓶一个,橡皮泥一团,吸管两根,适量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装入适量的水,放入一些大块漂浮的泡沫,塑料杯底粘住一个纸团。

将没孔杯子缓慢竖直的倒扣,完全按进水中,观察水位的变化,观察纸巾湿了吗。

2.将盖子换成有带孔的,用手按住洞口,缓慢竖直的倒扣进水中。

松开手指观察孔及纸巾的情况。

3.将打气筒连接瓶盖,往里打入空气,观察水位变化4.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水,淹没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往吸管里吹气,不能尝里面的液体,另一根吸管的出水口用水槽接住水。

我的解释:实验三: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材料::容量为30ml的注射器两个,橡皮擦,水适量。

实验步骤:1.学习注射器上的刻度。

2.将两个注射器分别吸入15ml的水和空气(达到相同的刻度)3.用橡皮擦堵住注射器管口,将活塞往下压,记录刻度。

(实验前可以将猜测画下来)。

5.松手,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6.慢慢用力往上拉活塞,然后松手,你又发现了什么?7.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课堂活动记录画出注射器的活塞位置实验现象说明:实验四:实验名称:空气有质量吗实验材料:天平,半截矿泉水瓶,排球,瓶盖,打气筒,绿豆若干实验步骤:1.在天平两端分别放一个冲了些气的瘪排球及砝码,瓶盖,让天平达到平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共计20 个)●实验名称: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1.动物的四肢)实验器材:2个方凳、4块方巾、4根线绳实验目的:研究猫足的肉垫的作用。

实验步骤:1.用两个方凳的4条腿来模拟猫足,其中一个凳子的腿上扎上4块小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2.同时用同样的力量、同样的高度和同样的速度,让“猫”“走”起来,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1.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小,不容易打滑;而没有“肉垫”的方凳,“走”起来声音大,容易打滑;2.实验说明:猫足的肉垫有消音、防滑的作用,有利于猫捉老鼠。

●实验名称:观察鱼(2.动物的皮肤)实验器材:(1)鱼缸、鲤鱼;(2)气球、洗洁精、水槽、线绳。

实验目的:观察鲤鱼身体表面的特征及作用。

实验步骤:1、观察鲤鱼身体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思考对鱼的生存有什么帮助?2、摸一摸鱼的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侧线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些特点对鱼的游泳有什么作用?3、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推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鱼的背部和腹部的颜色不一样,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浅色,近乎白色,这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能起到保护作用;鲤鱼的鳞片硬硬的,能保持鱼的外形,保护内部器官;表面附有黏液,滑滑的,能在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鸟翅膀的特点(3.动物的翅膀)实验器材:(1)羽毛、小盘、滴管、烧杯、剪刀;(2)2张方形折纸实验目的:观察鸟的翅膀,认识鸟的翅膀适应环境的特点。

实验步骤:(一)1、掂一掂,感受鸟的羽毛的总量。

2、在羽毛上滴上水,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剪刀剖开羽毛看结构。

实验现象及结论:鸟的羽毛轻;不易沾水;羽毛中间有空隙。

这些特点说明鸟的羽毛具有质量轻,防水,有护体、保温、适于飞翔等功能(中间为空隙,以减轻羽毛的质量)。

(二)1、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计划
纸的观察
我们来造一张纸
十一
三年级
沉浮实验
十三
三年级
观察水和食用油
十五
三年级
空气存在吗
比较空气和水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实验人员意见:教研组长审批意见:期末教研组长复查意见:
二、本期学生实验时间安排
周次
实验班级
内容
指导教师
备注

三年级
树的变化纪录:拓印树皮

三年级
比较叶片的大小
观察植物的叶

三年级
观察蜗牛的身体
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察蜗牛吃食物

三年级
观察蚯蚓的身体
观察蚯蚓的反应
观察蚂蚁的身体

三年级
观察金鱼
观察金鱼的呼吸

三年级
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计划
一、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5、.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实验材料
- 一杯水
- 一块冰
- 一个塑料袋
- 一小袋食用盐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杯子中,确保杯子装满水。

2. 将冰块放入另一个杯子中。

3. 用塑料袋将一小袋食用盐封好。

4. 将封好的食用盐小袋放入冰块杯子中。

5. 观察两个杯子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
1. 随着时间的推移,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 冰块开始慢慢融化,变成了水。

3. 放入食用盐的杯子中的冰块融化得更快,比没有放盐的冰块
快得多。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常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 冰块在常温下会慢慢融化成水。

3. 食用盐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和冰的特性以及食用盐对冰的影响。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很重要。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砂糖、小苏打等,观察它们对
冰的融化速度是否有影响。

2. 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比如将冰块放在冰箱中观察变化。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小心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整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实验1.观察大树实验目的:明确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皮尺实验过程:1.看照片上的大树①观察梧桐树有哪些特点?②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看到了什么?2.回忆生活中的大树①回忆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②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到校园里观察真正的大树①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②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观察大树,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4.分组整理信息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5.汇报交流从信息中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事项:⑴不要爬树。

⑵不要采摘树叶、树枝等。

2.认识常见的小草实验目的:1、意识到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明确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知道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会用简笔画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

5、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实验器材: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榆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是否带上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2. 观察记录狗尾草①观察狗尾草,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②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填入下图中大树小草3.分组整理相同和不同4.交流汇报:榆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5.说说你发现了什么?7.整理器材:收拾干净桌子上的草、叶、树枝等物品,放入垃圾桶。

3.观察水生植物实验目的:1、知道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知道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实验器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实验过程:一、检查器材检查常见的水生植物,水槽,记录本,小刀是否齐全、完好。

二、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图片,说说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三、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四、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五、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水葫芦狗尾草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4.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实验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大自然的情感。

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

(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

(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

3、获取一些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器材:1、学生捡来的树叶。

2、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3、学生记录纸。

实验过程:一、检查器材检查树叶、方格纸、记录纸是否齐全。

二、统计收集到的树叶1、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2、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片落叶,共种树叶。

我们组捡了片落叶,其中树叶最多。

三、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3、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4、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树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如: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四、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片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6.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捡来的树叶放入垃圾桶。

5.观察植物的变化实验目的: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实验器材: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叶片是否齐全。

2、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3、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4、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1、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2、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3、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4、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5.整理器材: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把收集到的树叶放入垃圾桶。

6.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实验目的:1、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寻找校园里小动物。

实验准备:2、校园里一块活动的场地,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记录纸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动物图片。

2. 观察附近的小动物。

①确定要去观察的地方②教师板画(准备好的卡片)教师画(贴)准备好的动物图片,学生说一种,教师贴一张3、制定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①制定寻访活动的计划。

主要任务:了解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各小组或个人自定。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

4. 讨论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或问题解决的方法。

5.明确观察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

①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②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③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④从安全考虑,我们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7.观察蜗牛实验目的:了解蜗牛的颜色、身体构造等特点。

知道蜗牛利用腹足爬行,留下黏液痕迹,知道蜗牛的饲养。

实验器材: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纸、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洋葱、大蒜等食物实验过程:1.检查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2、观察蜗牛身体①分发蜗牛给学生②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③小组观察、讨论交流④尝试描述蜗牛各部分的特点3、观察蜗牛壳4、观察蜗牛吃食物①把食物放进食物盒里。

②将蜗牛放入食物盒里观察,同时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

③交流:蜗牛靠什么来吃食物?它最喜欢吃哪些食物?5.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①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②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③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7.整理器材:把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轻轻放回原处,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洋葱、大蒜等放入垃圾桶。

8.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实验器材: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实验过程:一、观察蚯蚓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二、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蚯蚓在水中的反应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1、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蜗牛蚯蚓2、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9.观察蚂蚁实验目的:1、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知道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实验器材: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瓶盖、记录纸和笔实验过程:二、观察蚂蚁(一)室外观察蚂蚁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