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视觉和听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视觉和听觉在日常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视觉和听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视觉和听觉保护的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下面是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且符合教学实际的拓展资源及建议。
1.拓展资源:
(1)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识别: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盲人如何通过其他感官,如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外部环境,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感官来生活的。
(2)视觉和听觉的科学研究: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视觉和听觉科学研究案例,如赫尔曼·恩斯特·马赫的视觉和听觉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视觉和听觉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眼和耳是人体感知外界的关键器官,它们分别负责视觉和听觉的产生。视觉是通过光线经过眼球各部位的折射和感光细胞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达到大脑形成图像。听觉则是通过声波经过耳廓、中耳和内耳的传导,最终刺激听觉神经产生神经冲动,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感知。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心涵养:本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本质,引导学生在观察谈论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经过对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引导学生再次领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世物学见解。
一、授课目的:(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归纳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路子。
(二)能力方面经过资料解析,进一步提高办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优异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授课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授课方案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涉及了排泄的路子和见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而且相关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的知识比较微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授课中充分利用观看视频、观察实物、解析模型、进行模拟活动和资料解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授课,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等完成学习目标。
四、授课准备白板课件、导教学设计、视频资料(《人体工厂》、《尿的排出》、微课《肾脏的结构》)、新鲜的猪肾、小组合作活动相关资料用具(自制肾单位模型、烧杯、标签纸)、筛子和一包混有沙子的杂粮。
五、授课过程授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利用视频,播放创意动画短片《人体工厂》,认真观看,谈自己的体利用视频,激导入新课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会。
发学生的兴趣序言:工厂每天在工作的过程中和思想。
把人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料,那么既然人体像一个巨大的工厂,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好多代谢废物,这些废物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排泄路子及联系七年级上的旧知识,引导学见解生明确排泄的路子和每种经过排出废物的种类,并总结出排泄的见解。
肾脏的结构出示肾脏的图片,说明肾脏是形(1)图片与成尿液的器官,并请学生着手摸实物结合,摸自己肾脏的地址。
初步认识肾出示新鲜完满的猪肾,指导学生脏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新课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球的结构1、课件展示:电闪雷鸣的下雨场景,提冋:在这种环境下你们会怎么办?问题:2、你是靠什么感觉器官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的?3、当你遇到紧急情况,女口:突然一辆汽车疾驰到你的面前,你会怎样?4、谈话:人体对外界所作出的这一系列反应需要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的参与。
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9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1、2。
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P74自主探究1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指导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讲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从而了解眼睛的结构。
3、请同学们结合同步学习一起来归纳一下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提问:(1)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眼球的主要结构。
(2)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1、学生观看,唤起生活中的表象回答问题:我会找一个地方避雨。
2、靠自己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皮肤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
3、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甚至吓出一身冷汗。
4、领会教师的谈话,体会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适应环境的现象。
1、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讨论问题: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眼球和照相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相关内容。
2、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1)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原理,镜头起调节焦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
(2)镜头一一日日状体;光圈瞳孔;胶卷一一视网膜。
3、根据同步学习上的提示,观察眼球的模型和课件中的图片,解读教材中图IV-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图,回答:(1)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
(2)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白色坚固有保护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间有瞳孔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①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
②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③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①了解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
②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③了解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教学难点开发适合的教学软件(传统的教学资源,如眼球和耳的模型,数量有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对重点问题的解决不理想,必须有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关于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教学软件(软件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安排学生人手一机,条件较差的地区可安排电脑和教具模型配合使用)。
搜集整理有关眼和视觉、耳和听觉的网络资料。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教材大致的知识结构;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软件提供的学习任务,同时思考在这个小游戏中,他们主要利用了哪一种器官来收集信息,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赛,引导学生思考人对外界环境复杂信息的感知过程,然后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地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引言资料分析照相机和人眼结构对比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动画,思考教材提供的三个讨论问题,然后进行小X围的讨论,将问题的答案公布出来,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说出下一步将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学习状态。
指导学生操作电脑,使用教学软件,学习资料分析的方法。
提示学生要从软件的演示过程中,分析出讨论题的答案。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新内容学习。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学软件的使用中,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来学习眼球的结构,同时对照教材对各部分的说明,结合软件的演示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3.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 )B.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C.不持续长时间用眼,注意休息4.有的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5.请把以下耳的基本结构的名称,按照它的位置进行分类。
鼓膜、半规管、听小骨、鼓室、外耳道、前庭、耳蜗、耳郭位于外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中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内耳部分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患近视眼的人看不清__________(请选择:远处、近处)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线所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___透镜加以校正。
7.你和小组同学讨论问题时,你是怎样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的?参看下图,描述产生听觉的过程。
同学发出的声波,经耳郭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__________→内耳的__________→刺激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声音信息→__________→大脑(产生听觉)8.人体除了听觉、视觉,还有哪些感觉?请你举例(至少两种)。
答案:1.D 2.B 3.B 4.C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
精选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有眼球、耳的结构和视觉、听觉的形成,也涉及其他感觉器官。
重点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眼球结构示意图和音叉、耳的结构模型,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
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
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么器官参与?
学生分析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等。
2.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还有哪些感觉和器官参与?请举例说明。
(可参考教材P78第一段,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教师小结:是的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脑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我们才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二:眼球的结构
1.观察教材P79人眼球结构示意图。
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底片)
2.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
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板图)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
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P80图4-48解决这一疑难。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教材图4-49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
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
然后设计实验方案:
⑴拉上窗帘,过一会再拉开;
⑵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⑶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过一会松手,观察瞳孔变化;
⑷观察同学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
选择几样在教室内能完成的当堂探究。
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80~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
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
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请几位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教师指出大部分同学的近视都是由于过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的,开始阶段都是假性近视,进行适当的矫正应该是能恢复正常视力的。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能力拓展:分析老年人远视的视网膜成像特点和结构病变,并提出矫正方法。
五: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认真观察教材P84图4-52,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或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六:听觉的形成
1.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2.阅读教材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声波(收集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七:保护耳和听力
思考讨论:
1、如果近距离看燃放烟花爆竹,你准备怎样保护听力?为什么这样做?
2、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这是为什么?
3、得了咽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4、“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它是脏东西吗?你是怎样处理耳屎的?
5、平时大家常用耳机听音乐,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归纳保护耳和听力的措施。
课堂小结: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
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学生活动:
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
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教材P86“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整合提升:
本节课你学到了有关耳和听觉哪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收获。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