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最新最全】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了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生物的分类信息。
(3)学会用生物学词汇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分类。
(3)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1)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2)生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细胞结构。
(2)实验法: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生物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实验器材:进行生物实验。
(3)互联网资源:搜集生物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上册所学内容,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
(2)提问:你们对生物有什么疑问?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1)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2)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3. 讲解生物的分类:(1)讲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2)介绍生物的分类单位,如门、纲、目、科、属、种。
(3)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
4. 讲解生物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讲解细胞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等。
(3)举例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细胞结构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一种生物的信息,了解其形态结构特点,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观察植物细胞说课内容:七年级生物(上)《观察植物细胞》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和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5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5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书教案1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开花和结果教学目标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不错习惯。
重点和难点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1.花托2.萼片3.花瓣4.雄蕊5.雌蕊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
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关于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_北师大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人类的食物一、教学目标1、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3、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4、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课型探究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
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
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篇我们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开始的,教案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肯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篇1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特征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课时)一、动物的种类1、大约有150万种2、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 (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二、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1、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链鱼、鳙鱼2、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类的形态特点:a)体形:呈梭形(流线形),能减少水中阻力b)体色: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是一种保护色c)体表:被覆鳞片,体表有黏液,减少水中阻力d)体表感觉器官——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e)运动器官——鳍胸鳍:平衡作用,帮助转换方向腹鳍:平衡作用,防止左右摇摆臀鳍:平衡身体作用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防止身体侧翻尾鳍:控制前进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躯干部和尾部:妆生前进的动力f) 鳔:使鱼能够浮停在不同的水层中g) 呼吸器官——鳃鳃丝:气体交换的场鳃弓鳃耙:过滤水中的物质4、鱼: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适应水中生活。
六、作业1、目前已发现的动物种类约有( )a、150种b、100万种c、150万种d、200万种2、观察水中生活的鱼,会看到它的口和鳃盖后缘相互交错地时而张开,时而闭合,这是鱼在( )a、摄食b、生殖c、呼吸d、排泄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b、尾鳍的不断摆动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4、鱼呼吸时,水流流经的路线是( )a、体外鼻孔鳃血液b、体外口鳃血液c、体外口鳃体外d、体外鼻孔口鳃体外七、教学反思5-1-1水中生活的动物(第2课时)一、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北师大版一、教案内容:第1章:第1节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圈的概念。
2. 能够描述生物的生活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概念。
教学难点: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挂图、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生物的生活环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3. 知识讲解: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4. 实例分析:通过挂图和模型,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如森林、海洋、草原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列举一些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的生活环境。
二、教案内容:第1章:第2节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即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3. 知识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实例分析: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例子,如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列举一些生物多样性的例子。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三、教案内容:第1章:第3节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
2. 能够描述生物分类的单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生物分类的单位。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全册教案5篇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全册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全册教案1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设计思想:1、设计主线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重点:(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北师大版七班级生物下册的教学方案1一、加强理论学习和争论1、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里理论学问,丰富老师的头脑。
2、认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树立高考意识。
3、在新学期中,组织老师写几篇论文,培育老师的写作力气。
4、开展几个课型的探究二、教研组建设方面:1、深入到到学习课改理论,主动实施课改实践。
(1)以学校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2)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加强教研组分散力,培育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老师带教工作。
三、常规教学方面:1、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班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争论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教研组活动要有方案、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主动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老师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青年老师不少于6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北师大版七班级生物下册的教学方案2一、指导思想遵照高中素养训练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其次。
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对全体同学(3)领先提议探究性学习(4)留意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同学学问现状分析高一班级有20个班,我接上学期连续任教6(1—6班)个班的生物教学,相比之下(5)(6)班的同学对学习生物课的爱好偏高一点,生物基础好点,但还是不够理想。
(1)—(4)班基础就比较差了。
平常也不够勤奋努力,现支配每周只有2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顺当通过会考存在确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的种种状况,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同学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第1节人类的食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课型探究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
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
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交流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
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1)作出假设小组讨论(2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课件演示)第2课时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复习提问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2、怎样检测蛋白质的,维生素C?二、导入新课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
三、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5、6页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
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B 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
它们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见p6表。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作业;P8 第1、2、3题板书第一节人类的食物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①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②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③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④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⑤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
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
哦,肚子又疼起来了。
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
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消化系统的组成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
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2、消化道(1)、口腔讨论并小结: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五)、作业布置第2课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导入新课: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
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
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三)作业布置,写实验报告。
第3课时食物的消化(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
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
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口腔内的消化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
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第4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导入新课出示下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
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多媒体展示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
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