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pdf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研究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研究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研究过程:一、课前预“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感受XXX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协作探究(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请同学们窥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分歧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分歧。

现在,人类数目在急剧增长,而类人猿数目日趋削减,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细致阅读教材4?5页,各进修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

(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3、拓展创新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覆。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3、XXX有首诗,批评哥哥XXX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XXX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目录: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4.1.2 人的生殖4.1.3 青春期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4.2.2 消化和吸收4.2.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4.4.4 输血与血型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4.6.2 神经系统的组成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6.4 激素调节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观察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之处,引出人类起源的问题。

2.研究: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3.拓展:通过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4.练: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内容包括十个章节,涵盖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生物的多样性、人体的主要系统、植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主要类群、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适应和进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二、第一章教案:生物的基本特征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2)掌握生物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结构。

4.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细胞结构。

(3)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结构。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细胞结构。

(2)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举例说明它们的基本特征。

三、第二章教案:生物的多样性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法和遗传分类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

4.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生物的多样性。

(2)进行实验,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掌握生物的分类体系。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特点,生物的分类体系。

1.2 生物的命名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生物的学名。

教学内容:生物命名的规则,生物的学名。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功能。

2.2 细胞的能量转换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

教学内容: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细胞呼吸的原理。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发育3.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原因。

3.2 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植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4.1 动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过程,掌握动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生长的原因。

4.2 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掌握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过程。

第五章:生物的适应和进化5.1 生物的适应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适应性,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教学内容:生物的适应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5.2 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六章:生态系统6.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6.2 生态平衡教学目标:学习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的维持。

第七章:人体生理7.1 人体器官系统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第二章:人体的运动系统2.1 人体的运动系统概述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功能。

2.2 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骨骼的结构与功能,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3.1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3.2 植物的生殖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结构,包括花和果实。

教学内容: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生理系统4.1 消化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功能。

4.2 呼吸系统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功能。

第五章:人体的循环系统5.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的功能。

5.2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的路线,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六章:生态系统6.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6.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学目标:解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规律。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7.1 遗传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理解基因的概念。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基因的传递方式。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

(2)掌握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切片,认识不同的组织结构。

(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生物的生活环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圈,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意义。

(2)植物体结构层次。

(3)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2. 教学难点:(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相关知识。

(2)植物组织切片标本。

(3)生物圈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相关内容。

(2)观察周围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组织切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组织结构。

2. 教学新课:(1)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2)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结果。

(3)讲解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 课堂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意义;植物体结构层次;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2. 强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圈,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物器官切片,认识不同的组织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的实践操作,如制作动植物分类卡片。
-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就生物进化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教授人体生理功能与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设计健康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健康知识。
-开展健康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健康生活方式。
4.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设计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从问题提出到实验结果的解释,全程参与。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培养探究精神。
5.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基本原理。
-设计细胞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物分类和进化实例,让学生在分析中掌握生物分类原则和进化理论。
-设立小组学习目标,定期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共同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我会拿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苹果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吗?它的生长与什么有关?”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植物细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人体生理功能与卫生的实践项目。例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撰写实践报告,分享你们的发现和感悟。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目标】1. 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掌握绿色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绿色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绿色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难点】1. 绿色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绿色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绿色植物的分类及特征,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3. 互动:学生展示对绿色植物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绿色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生物圈中的动物【教学目标】2. 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难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3. 互动:学生展示对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2. 掌握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2. 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难点】1. 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及特征,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3. 互动:学生展示对微生物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45 45、46
学海无涯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
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
学海无涯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1、2、3
3、4 5、6
6、7、8、9
10 11、12、13、14 14、15、16 16、17
18 19、20、21 21、22、23
24、25、26 26、27、28 28、29、30 31、32、33、34 35、36、37
38、39、40、41 41、42、43
第二
引言: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么
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节 人的生
来的?你知道父母生养你的过程吗?
父母生的

新课: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探讨个体的人究竟是怎么来
回答(略)
一、
的。
认定了新的学习目标
生殖系统
请看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挂图
看图、识记结构与功能
结构与功
同学们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下面听好规则组与组竞赛。黑

放录像
受精→受精卵发
育→胎儿分娩
课堂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
布置课下作业
投影展示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观察准备小组活动 小组按规则活动 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认真观看
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1.向妈妈了解生育自己的过
程 2.为妈妈进一份孝心
教学过程:(P8---P12) 板书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
精子怎样进入卵细胞;
↓ 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 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胎儿通
受精
殖系统是一个隐秘的器官。
过胎盘、脐带与母体发生联
学海无涯
卵发育 ↓ 胎儿
分娩
请看录象 请概括一下录象内容?
系;胎儿的分娩。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 何启发?
课后作业:1.阅读 P13 科学技术社会内容,可继续关注这方 面的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
同祖先:森林古猿
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 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
点。
活状况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的
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课前准备:
: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
:课前预习、分出男女生代表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由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
一、生殖系统的 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Hale Waihona Puke 结构与功能出示挂图,观察思考,说明
二、生殖发育过 分组竞赛的规则,得出正确结论
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 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
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
人类的起源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 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
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进行知识总结;谈感受 (略)
定期由组长检查
第三节 青春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 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 况、进化的地位。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
据及历程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 化。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好地运用语言与他
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人交流。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况。
学海无涯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行补充、纠正。

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
环境的变化 (地壳的 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 化,促使一部
运动导致)
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点(骨骼的长短、
题,根据 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 粗细,骨盆的 形态等)并进行分析,引
体会语言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
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教学反思:
学海无涯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按规则活动(活动过程
能 板上有 4 幅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讲台上有写好的结构名称 二、 及功能的纸条,有胶条,请男女生代表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纸条
略) 聆听、思考树立正确的
生殖发育
贴到相应的位置。
伦理观
过程
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认
认真观看
受精 识其结构与功能,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