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种子的成分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关于成分的说明。

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很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

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二)总结种子的成分: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3.明确提出问题:(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植物的种类不同,因此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课核的发现-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够掌握核的发现与意义。

- 教学重点:核的发现与意义。

-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了解核的重要性。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细胞模型等。

第二课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等。

- 教学重点:细胞膜、细胞质、核的结构与功能。

-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细胞质、核的结构与功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细胞模型等。

第二单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第三课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并能够描述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 教学重点:生命的起源、最早的生物。

-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的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生命起源的实验视频等。

第四课生命的演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化,包括进化论和自然选择。

- 教学重点:进化论、自然选择。

- 教学难点:理解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并能够分析生物进化过程。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实例等。

第三单元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第五课人体的消化道和消化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和消化过程,并能够描述消化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

- 教学重点:消化道和消化过程、消化器官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消化道和消化过程的过程和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模拟消化过程的实验等。

第六课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并能够描述植物中的组织与器官的作用。

- 教学重点:植物体内物质的吸收与运输、植物中的组织与器官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第二章:人体的运动系统2.1 人体的运动系统概述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功能。

2.2 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骨骼的结构与功能,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3.1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3.2 植物的生殖结构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结构,包括花和果实。

教学内容: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生理系统4.1 消化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功能。

4.2 呼吸系统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功能。

第五章:人体的循环系统5.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的功能。

5.2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的路线,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六章:生态系统6.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6.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学目标:解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规律。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7.1 遗传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理解基因的概念。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基因的传递方式。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

(2)掌握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切片,认识不同的组织结构。

(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生物的生活环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圈,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意义。

(2)植物体结构层次。

(3)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2. 教学难点:(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相关知识。

(2)植物组织切片标本。

(3)生物圈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相关内容。

(2)观察周围生态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组织切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组织结构。

2. 教学新课:(1)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2)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结果。

(3)讲解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 课堂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意义;植物体结构层次;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2. 强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圈,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物器官切片,认识不同的组织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白话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篇一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明确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5篇积极探索生物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癌细胞的特征②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教学过程癌细胞特征(1)研究材料要研究了解新事物,我们必须有研究材料,而我们研究癌症的机理,了解癌细胞的特点,科学家经过探索,找到了海拉细胞。

海拉细胞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患者已死去58年,但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却在实验室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说到癌细胞了,根据大家的预习,之前介绍癌症形成时我也提到了癌细胞的相关知识,大家已了解癌细胞的概念了吧我们一起再看一下:机体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点知道了什么是癌细胞,为什么它就能夺走人的生命呢这就与它的特点有关。

对比一下这两幅图片: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增殖的模式图,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思考、讨论)谁能告诉我…………对!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这就是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

(板书)我们继续观察两张细胞图片----正常成纤维细胞和癌变的成纤维细胞,大家觉得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对比,癌细胞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讨论)这是模式图,再来看一张真实的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显微图,很明显,我们看到圆球型的细胞,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癌细胞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教案1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

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从细胞水平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

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

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教师寄语: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

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合作探究(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

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

(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三、拓展创新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

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

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

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本节课你的收获是本节课你的困惑是五、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大象B.金丝猴C.黑猩猩D.阿拉伯狒狒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类人猿比人高等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生活环境的改变B.降雨量的加大C.气温的变化D.身体结构的变化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A.“东非人”B.“南非人”C.“露西”D.北京猿人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的树栖生活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D.产生了语言6、(2006山东济宁)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二、非选择题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3. 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存北京西部发掘的。

4.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六、学习感悟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1、森林古猿2、树栖为主3、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的程度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们没有生活环境4、化石(二)略拓展创新1、不能。

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

2、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

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4、(1)、(3)是事实;(2)、(4)、(5)是观点。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C2、B3、A4、C5、C6、B二、非选择题1、达尔文森林古猿热带丛林树栖为主2、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3、北京猿人化石周口店的龙骨山4、(1)树栖下地环境的改变(2)直立行走前肢脑使用和制造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3)天然工具(4)ABCDEFG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教师寄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让生命因学习而更精彩!教材分析:“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

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培养观察读图能力;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

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因为。

4、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获得营养靠。

5、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二、合作探究(一)生殖系统(1)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3图,标出IV-4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2)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5图,标出IV-6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二)生殖过程1、阅读课本9--12页,完成下列各题:2、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出废物?三、拓展创新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2、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

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看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

思考:(1)、试管婴儿怎样形成的?(2)、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四、归航拾贝本节课你的收获是本节课你的困惑是五、达标测试:1、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6、睾丸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精子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C.储存精子D.只分泌雄性激素7、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卵子B.只分泌雌性激素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D.输送卵细胞8、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9、胚胎最后着床的位置是在(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10、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11、人的胚胎发育开始于( )A.卵细胞的产生B.子宫内C.精子的产生D.受精卵的形成12、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母体B.胎盘C.卵黄D.胚胎自身13、胎盘位于( )A.子宫内膜B.胚胎上C.子宫壁外D.脐带上14、能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 )A.子宫和睾丸B.输卵管和输精管C.前列腺和贮精囊D.卵巢和睾丸15、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

( )A.360天B.280天C.300天D.266天16、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 )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于受精17、卵巢位于( )A.腹腔内、脊柱的两侧B.一对输卵管的上方C.盆腔内、子宫的两侧D.子宫内膜内18、胚胎发育多长时间开始具有人形( )A.两周之后B.六个月之后C.两个月之后D.九个月之后19、胎儿从母体产出称( )A.孵化B.分娩C.羽化D.出生20、一端连接着胎盘,另一端连接着胎儿,在母体和胎儿之间运送氧和养料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结构是( )A.羊水B.脐带C.胎盘D.卵巢21、为什么怀孕妇女不能吸烟、喝酒,不能随意服用药物?22、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培育出一个孩子的说法,对吗?六、学习感悟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答案:合作探究1、(1)精子子宫输卵管卵细胞精子受精卵受精输卵管(2)分裂子宫内膜怀孕子宫内膜(3)8胎儿(4)4028010胎儿胎盘阴道分娩阴道婴儿2: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