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编码规则

合集下载

条形码编号规则

条形码编号规则

条形码编号规则
一、编码长度
条形码的编码长度取决于所使用的码制和版本。

通常情况下,标准版商品条码所表示的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

其中,3位为前导码,用于标识条码的起始符和终止符;后10位为物品代码,用于标识物品的唯一标识符。

二、码制
条形码的码制是指条形码的类型和编码规则。

常见的条形码码制包括EAN-13、UPC-A、Code 128等。

不同的码制具有不同的编码规则和标识符,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三、校验码
条形码中的校验码用于确保条形码的正确读取和解析。

校验码可以通过特定的算法对整个条形码进行校验,以检测其中的错误。

通常情况下,校验码可以是1位或2位数字,位于条形码的最后一位或最后两位。

四、版本
条形码的版本是指条形码的规格和尺寸。

不同版本的条形码具有不同的尺寸和规格,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通常情况下,版本的编号在条形码的特定位置进行标识。

五、起始符和终止符
条形码的起始符和终止符用于标识条形码的起始和终
止位置。

起始符通常为特定的固定字符或图案,用于指示条
形码识读器的开始扫描。

终止符通常为特定的固定字符或图案,用于指示条形码识读器的结束扫描。

六、间隔符
条形码的间隔符用于分隔不同的条形码元素。

间隔符可以是特定的字符或图案,用于将条形码的不同部分进行分隔,以便于识读器进行解析。

条码管理规范

条码管理规范

条码管理规范一、引言条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产品、物料等进行编码和标识,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数据的准确记录。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条码管理规范,以确保条码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适合范围本条码管理规范适合于企业内所有需要进行条码管理的产品、物料等。

三、条码生成1. 条码编码规则1.1 采用国际通用的GS1标准进行条码编码。

1.2 条码由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组成,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

1.3 条码编码应具备惟一性,不得重复。

1.4 条码编码应具备可读性,易于人工识别。

1.5 条码编码应具备可扫描性,易于条码扫描设备识别。

2. 条码生成方式2.1 条码可以通过条码生成软件生成,确保生成的条码符合编码规则。

2.2 条码生成软件应具备批量生成条码的功能,以满足大批量产品、物料的条码需求。

2.3 条码生成软件应支持不同类型的条码,如一维码、二维码等。

3. 条码打印3.1 条码打印应使用高质量的条码打印机,确保条码清晰可辨。

3.2 条码打印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条码质量。

3.3 条码打印应选择适合的打印介质,如热敏纸、热转印纸等。

3.4 条码打印应选择适合的打印参数,如打印速度、打印浓度等,以确保条码质量。

四、条码应用1. 条码标识1.1 条码应粘贴在产品、物料的明显位置,确保易于扫描和识别。

1.2 条码标识应采用耐候、耐磨、不易退色的材料制作,以确保条码的持久性。

2. 条码扫描2.1 条码扫描设备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速度。

2.2 条码扫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条码扫描应采用适当的扫描角度和距离,以确保条码的成功扫描。

3. 条码识别3.1 条码识别应使用专业的条码识别软件,确保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条码识别软件应支持不同类型的条码,如一维码、二维码等。

3.3 条码识别软件应具备数据解析和存储功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条形码编码规则

条形码编码规则

条形码编码规则
编码规则:数字
唯一性:同种规格同种产品对应同一个产品代码,同种产品不同规格应对应不同的产品代码。

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如:重量、包装、规格、气味、颜色、形状等等,赋予不同的商品代码。

永久性:产品代码一经分配,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

当此种产品不再生产时,其对应的产品代码只能搁置起来,不得重复起用再分配给其它的商品。

无含义:为了保证代码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的需要,最好采用无含义的顺序码。

条形码校验码公式:
1.首先,把条形码从右往左依次编序号为“1,2,3,4……”从序号二开始把所有偶数序号位上的数相加求和,用求出的和乘3,再把所有奇数序号上的数相加求和,用求出的和加上刚才偶数序号上的数,然后得出和。

再用10减去这个和的个位数,就得出校验码。

举个例子:
此条形码为:977167121601X(X为校验码)。

1.1+6+2+7+1+7=24
2.24×3=72
3.0+1+1+6+7+9=24
4.72+24=96
5.10-6=4
所以最后校验码X=4。

此条形码为9771671216014。

如果第5步的结果个位为10,校验码是0;也就是说第4步个位为0的情况.。

商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一)

商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一)

商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一)商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1. EAN-13编码规则•由13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国家/地区代码。

•后12位数字用于标识具体商品。

•最后一位是校验位,用于验证条形码的准确性。

举例说明:假设商品的条形码是 - 第一位数字为6,表示该商品是中国制造。

- 接下来的12位数字是商品的唯一标识。

- 最后一位9是校验位,用于验证该条形码的准确性。

2. UPC编码规则•由12位数字组成,常用于美国。

•前6位数字是厂商代码,用于标识商品制造商。

•后5位数字是商品标识码。

•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位。

举例说明:假设商品的条形码是 - 前6位数字是012345,表示制造商的代码。

- 后5位数字67890是商品的标识码。

- 最后一位5是校验位,用于验证该条形码的准确性。

3. 二维码编码规则•除了数字和英文字母外,还可以包含其他字符和图形。

•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网址、文字、联系方式等。

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个包含网址的二维码:[](4. GS1编码规则•统一标准,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商品。

•包括EAN-13、UPC等编码规则。

举例说明:GS1编码规则可适用于各种商品,例如食品、电子产品、服装等。

5. ISBN编码规则•用于标识图书的条形码编码规则。

举例说明:以下是一本图书的ISBN条形码:以上是商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的简要说明。

这些规则保证了条形码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使商品管理和跟踪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通过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可以确保条形码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使用。

条码编码规则

条码编码规则

条码编码规则
常见的条码编码规则包括以下几种:
UPC:U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北美零售业的条码编码规则。

它由12个数字组成,其中前面6位是厂商代码,后面6位是产品代码。

EAN:EAN是一种在欧洲广泛使用的条码编码规则。

它和UPC类似,也是由13个数字组成,前面3位是国家代码,接着是厂商代码,最后是产品代码。

Code 39:Code 39是一种常见的字母数字条码编码规则。

它可以编码数字0-9、大写字母A-Z和一些特殊字符,总共有43个字符。

Code 39条码通常用于库存管理和物流领域。

Code 128:Code 128是一种高密度、可变长度的条码编码规则。

它可以编码全部ASCII字符集,包括数字、字母、符号和控制字符。

Code 128条码广泛应用于物流和运输行业。

QR码:QR码是一种二维码编码规则。

它可以编码更多的信息,包括文本、URL、联系方式等。

QR码具有高容错性和快速读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广告推广等领域。

这些条码编码规则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设计,用于标识和追踪商品、管理库存、提供信息等。

不同的条码规则在编码方式、长度和所能表示的信息范围上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规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企业内部条码编码规则

企业内部条码编码规则

企业内部条码编码规则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条码的唯一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条码编码规则。

以下是一个示例规则,供企业参考:
一、编码原则
1. 唯一性:每个条码在全公司范围内是唯一的,不会与其他物品或产品重复。

2. 规范性:编码格式、字符集、条码长度等符合相关标准,便于识别和扫描。

3. 易读性:条码符号的印刷质量良好,易于阅读和扫描。

4. 可追溯性:通过条码信息可以追溯到物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

二、编码结构
1. 厂商识别代码:由3-4位数字组成,用于标识生产厂商或供应商。

2. 产品分类代码:由2-3位数字组成,用于标识产品的类别或系列。

3. 流水号:由4-8位数字组成,用于标识具体的产品或物品。

4. 校验码:由1位数字或字符组成,用于保证编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三、编码示例
假设有一个生产厂商识别代码为“ABC”的公司,以下是其企业内部条码编码示例:
1. 产品分类代码为“01”,流水号为“001”,校验码为“9”,则条码为:“ABC010019”。

2. 产品分类代码为“02”,流水号为“002”,校验码为“8”,则条码为:“ABC020028”。

3. 产品分类代码为“03”,流水号为“003”,校验码为“7”,则条码为:“ABC030037”。

四、注意事项
1. 定期对编码规则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其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

2. 对新加入的物品或产品及时分配条码,避免出现无条码的情况。

3. 确保条码的印刷质量和清晰度,避免出现模糊或残缺的情况。

14位商品条码规则

14位商品条码规则

14位商品条码规则商品条码是一种用来识别商品的编码方式,它可以帮助商家快速准确地进行库存管理和销售记录。

在全球范围内,商品条码的规则有所不同,其中14位商品条码规则是一种常用的规范。

下面将介绍14位商品条码规则的具体内容。

一、前三位:国家代码14位商品条码的前三位是国家代码,用来表示商品所属的国家或地区。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国家代码,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条码。

国家代码的分配由国际商品编码协会(GS1)负责管理。

二、后九位:厂商代码接下来的九位是厂商代码,用来表示商品的生产厂家。

每个厂商都有唯一的厂商代码,可以通过这个代码来识别商品是由哪个厂家生产的。

厂商代码的分配也由GS1进行管理。

三、最后两位:商品代码14位商品条码的最后两位是商品代码,用来表示具体的商品品种。

同一个厂商生产的不同商品,通常会有不同的商品代码来区分。

商品代码的分配同样由GS1进行管理。

通过以上的规则,可以看出14位商品条码的组成结构是非常清晰的。

国家代码、厂商代码和商品代码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唯一地识别一个商品。

除了以上的基本规则,14位商品条码还有一些附加规则和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校验位是用来验证条码是否输入正确的一位数字,它可以帮助防止条码输入错误导致的误判。

校验位的计算方法是将前13位数字依次乘以不同的权重,然后将乘积相加得到一个数字,最后用10减去该数字的个位数,即可得到校验位。

除了校验位,14位商品条码还可以添加一些附加信息,例如生产日期、批次号等。

这些附加信息可以通过在商品条码中添加特定的编码来表示,以便于商家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和追溯。

总结一下,14位商品条码规则是一种常用的条码编码方式,它由国家代码、厂商代码和商品代码组成,可以唯一地识别一个商品。

除了基本的编码规则外,还有校验位和附加信息的添加方式。

准确使用商品条码可以帮助商家提高工作效率,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条形码的编码规则

条形码的编码规则

条形码的编码规则1. 编码格式:条形码通常采用一组不同宽度的黑白条纹来表示数据。

常用的条形码有EAN-13(十三位欧洲商品条码)、UPC-A(美国商品条码)、Code39(字母数字条形码)等。

2. 字符集:条形码可以编码数字、字母、符号等字符。

不同的条形码规格支持不同的字符集,如EAN-13支持0-9的数字字符,UPC-A支持0-9的数字字符和-X的符号,Code39支持数字、大写字母和-,.+/%字符。

3.校验码: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条形码通常包含一个校验码。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对字符进行加权求和、取模运算等。

校验码可以用于验证条形码是否被正确扫描或打印。

4.编码结构:条形码的编码结构通常包括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和终止字符。

起始字符用于标识条形码的格式和字符集,数据字符用于表示实际的数据,校验字符用于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终止字符则表示编码的结束。

5.编码密度:条形码编码密度指的是每个单位长度内可以编码的字符个数。

编码密度的选择取决于需要编码的数据长度和可用空间的限制。

一般来说,编码密度越高,则可以编码的字符越多,但相应地,扫描和打印的精度要求也越高。

6.打印要求:条形码的打印质量直接影响扫描的准确性。

打印条形码时需要注意保证条纹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避免模糊或重叠。

同时,打印设备需要满足一定的分辨率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条形码的可读性。

7.多格式支持:条形码的编码规则往往受到标准和规范的约束,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使用不同格式的条形码。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条形码格式,并确保条形码的编码规则与扫描设备的兼容性。

总之,条形码的编码规则涉及到编码格式、字符集、校验码、编码结构、编码密度、打印要求和多格式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条形码规格,并按照编码规则进行正确的编码和打印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条形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条形码在物流、零售、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形码短码的编码规则
商品条形码知识
商品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号。

其中条为深色、空为纳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

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人数据使用。

这一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

条形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使用条形码扫描是今后市场流通的大趋势。

为了使商品能够在全世界自由、广泛地流通,企业无论是设计制作,申请注册还是使用商品条形码,都必须遵循商品条形码管理的有关规定。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码制有ENA条形码、UPC条形码、二五条形码、交叉二五条形码、库德巴条形码、三九条形码和128条形码等,而商品上最常使用的就是EAN商品条形码。

EAN商品条形码亦称通用商品条形码,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通用于世界各地,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商品条形码。

我国目前在国内推行使用的也是这种商品条形码。

EAN商品条形码分为EAN-13(标准版)和EAN-8(缩短版)两种。

EAN-13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如00-09代表美国、加拿大。

45-49代表日本。

690-692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我国台湾地区,489代表香港特区。

制造厂商代码的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我国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

商品代码是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生产企业按照规定条件自己决定在自己的何种商品上使用哪些阿拉伯数字为商品条形码。

商品条形码最后用1位校验码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左起第l-12数字代码的正确性。

商品条形码的编码遵循唯一性原则,以保证商品条形码在全世界范围内不重复,即一个商品项目只能有一个代码,或者说一个代码只能标识一种商品项目。

不同规格、不同包装、不同品种、不同价格、不同颜色的商品只能使用不同的商品代码。

商品条形码的标准尺寸是37.29mm x 26.26mm,放大倍率是0.8-2.0。

当印刷面积允许时,应选择1.0倍率以上的条形码,以满足识读要求。

放大倍数越小的条形码,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当印刷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易造成条形码识读困难。

由于条形码的识读是通过条形码的条和空的颜色对比度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满足对比度(PCS值)的要求的颜色即可使用。

通常采用浅色作空的颜色,如白色、橙色、黄色等,采用深色作条的颜色,如黑色、暗绿色、深棕色等。

最好的颜色搭配是黑条白空。

根据条形码检测的实践经验,红色、金色、浅黄色不宜作条的颜色,透明、金色不能作空的颜色。

EAN-8商品条形码是指用于标识的数字代码为8位的商品条形码,由7位数字表示的商品项目代码和1位数字表示的校验符组成。

商品条形码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商品流通,现代社会已离不开商品条形码。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50万种产品使用了国际通用的商品条形码。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必将赢得更多的活动空间。

要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国际经贸的需要,企业更不能慢待商品条形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