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代码:05034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学分:4.5制订人:审核: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34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性质:职业技术学习领域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验(训)学时:18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
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旨在讲述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学完课程后,学生应能建立非线性的概念,在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将得以提高。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及《模拟电子技术》,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电路模块及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及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高频非线性电路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面向应用岗位。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通信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模型,分解成若干教学内容,在理论课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作为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与定性认识,再通过设计性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用标准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代码:05034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学分:4.5制订人:审核: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34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性质:职业技术学习领域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54 实验(训)学时:18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
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旨在讲述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学完课程后,学生应能建立非线性的概念,在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将得以提高。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及《模拟电子技术》,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电路模块及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及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高频非线性电路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面向应用岗位。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通信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模型,分解成若干教学内容,在理论课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作为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与定性认识,再通过设计性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用标准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用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代码:05034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学分:4.5制订人:审核: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34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性质:职业技术学习领域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54 实验(训)学时:18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
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旨在讲述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学完课程后,学生应能建立非线性的概念,在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将得以提高。
三、前导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及《模拟电子技术》,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电路模块及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及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高频非线性电路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面向应用岗位。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通信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模型,分解成若干教学内容,在理论课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 课程介绍
- 目标与要求
- 适用学生对象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1.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传输线路理论
- 常见高频电子元器件
- 高频信号处理技术
2. 高频电路设计与分析
- 高频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滤波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混频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
3. 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
- 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
- 射频混频与解调技术
- 射频功率放大与调整技术
- 射频信号整形与解析技术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1. 授课方式
- 理论授课
- 实例演示
- 作业讨论
2. 实践操作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模拟仿真软件的使用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的操作与验证
3. 课堂互动
- 学生问题解答
- 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
- 作业与实验报告
- 课堂互动表现
- 期末考试
第五部分:参考教材与资源
- 主教材:
-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作者:XXX
- 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作者:XXX
第六部分:课程要求与建议
- 对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高频电子线路知识和能力培养。
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高频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能力,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按照要求参与到课程中来,勤奋学习与实践,以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 计和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这一阶 段通常需要2-3周的时间。
撰写报告与答辩
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根据 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答辩。这一阶段通常需要1-2 周的时间。
02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
信号频率
图表绘制
根据实际需要,绘制相应的图表,如电路原理图、波形图等,使报告 更加直观易懂。
文字表述
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设计过程和结果,避免出现技术性错误和 歧义。
报告提交
按照学校或课程要求,将设计报告提交给指导老师或相关部门进行评 审。
05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不足
01
收获
02
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03
电容
在高频电路中,电容的作 用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对高频信号呈现较小的阻 抗。
电感
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作用 主要是阻止高频信号通过, 对直流呈现较小的阻抗。
电阻
在高频电路中,电阻的作 用与低频电路相似,用于 限制电流。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电路
调谐电路
调谐电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基本电路之一,用 于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 计
目录
CONTENTS
• 课程设计概述 • 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 • 课程设计题目解析 • 课程设计实践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设计概述
课程设计的目标
01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
输、放大、滤波等,并能够掌握其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研究高频信号的产生、发射、接收和处理的有关电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受的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与仪器》、《语音信号处理》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高频电子线路在整机中的应用能力,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应用,初步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渐地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高频电子线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线性电路近似法、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方法、高频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电路,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与条件(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旨在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 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分析与仿真的工具和技术;4. 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应用领域,并能应用于实际设计中;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高频电子线路概述1. 高频电子线路概述及应用领域介绍2. 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和要求第二章: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知识1. 电磁波基础2. 传输线理论和特性阻抗3. 矩形波导和同轴线4. 常用高频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第三章:射频放大器设计1. 射频放大器的基本原理2. BJT 和 MOSFET 射频放大器设计3. 基于微带线的封装和设计4. 射频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射频混频器与频率合成器设计1. 射频混频器的原理和分类2. 射频混频器设计方法与技巧3. PLL 频率合成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1.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3. 不同类别功率放大器的对比分析第六章:高频滤波器设计1. 高频滤波器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高频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3. 常用高频滤波器设计案例分析第七章:天线设计与工艺1. 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参数2. 天线的设计方法和工艺要求3. 天线与射频系统的匹配与优化第八章:实验与实践1.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2. 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注意事项3. 设计与验证高频电子线路的实践项目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书目1. 《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基础》作者:XXX2. 《射频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作者:XXX3.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技术》作者:XXX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高频电子线路工程师和教授担任,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提供全面的教学指导和辅导。
《高频电路》课程标准

《高频电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频电路总学时数:60学分数:4.0开课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等一、课程的性质《高频电路》课程是应用电子、电子信息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难度较大,实践性、技术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对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很大。
该课程既要求重视理论,使学生弄懂原理;又要求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学会应用。
教学内容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交叉,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并重,相辅相成,构建电子大系统概念。
二、课程的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高频电子信息产生、发射、接收的原理与方法;分析高频电子器件和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和分析、计算方法;培养学生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作图和简单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高频电子线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后续电子课程及电子专业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高频电子信息产生、发射、接收的原理与方法;熟悉基本高频电子器件的功能特点和用途;掌握基本高频电子线路的电路结构、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方法;掌握基本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技能和安装调试方法。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信号与系统等。
2、后续课程通信原理、常用家电维修、单片机设计等。
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的发展及组成、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和原理、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和原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工作频率的范围;无线电发送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和原理。
(二)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主要内容:LC选频回路、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双谐调回路谐振放大器、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集中选频放大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标准目录一、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二、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2、课程的作用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2、难点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模块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模块三:高频功率放大器模块四:正弦波振荡器模块五:调幅、检波与混频模块六:调角与解调模块七:锁相环路八、说明一、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二、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必备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当学习《电路基础》、《低频电子线路》、《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与仪器》等基础课程,初步具备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仪器仪表和元器件识别的实践技能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1、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我院电子信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测量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上述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高频电子线路在整机中的应用能力,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的作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应用,初步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
为进一步学习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3、高频功率放大器4、正弦波振荡器5、调幅、检波与混频6、调角与解调7、锁相环路六、重点和难点1、重点(1)高频电子线路的研究对象和典型应用;(2)高频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2、难点(1)能正确使用仪器对单元电路或组合电路进行调试、测试和检修;(2)小型高频整机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七、内容及要求模块一: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1、教学内容(1)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发射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3)接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教学要求(1)理解: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送过程。
(2)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通信发射、接收的基本原理。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
模块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1、教学内容(1)宽带放大器的特点、技术指标和分析方法(2)扩展放大器通频带的方法(3)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分析(4)集中选频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教学要求(1)掌握: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单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宽带放大器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集中选频放大器的组成。
(3)了解:扩展放大器通频带的方法。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
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内容:连接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接上信号源,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测量电压增益、放大器的选择性。
要求:掌握测试计算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的方法。
目的:掌握小信号谐调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压增益、通频带的测试及计算。
模块三:高频功率放大器1、教学内容(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2)丙类倍频器的基本组成(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教学要求(1)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丙类放大器的特点。
(2)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分析。
传输线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功率合成技术。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内容:绘制、连接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设置交流输入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集电极电流波形和负载上的电压波形。
目的:连接实验电路,测量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参数和性能指标。
要求:学会测量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参数和性能指标;熟悉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及调整方法。
模块四:正弦波振荡器1、教学内容(1)反馈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起振与平衡条件(2)LC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3)RC振荡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2、教学要求(1)掌握:振荡的平衡条件和振荡条件。
(2)理解:反馈振荡器产生振荡的基本原理。
LC正弦波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分类。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内容: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目的: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模块五:调幅、检波与混频1、教学内容(1)调幅波的基本性质(2)高电平与低电平调幅电路(3)大信号包络检波及其同步检波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4)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混频干扰的原理与抑制措施(5)自动增益控制(AGC)的产生与实现方法2、教学要求(1)掌握:调幅、检波、混频的基本原理。
(2)理解:调幅波的基本原理。
调幅电路、检波电路、混频电路。
(3)了解:自动增益控制的产生与实现方法。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模拟乘法器调幅内容: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目的: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方法。
要求: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的关系;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方法。
(2)项目2: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内容: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目的: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要求: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模块六:调角与解调1、教学内容(1)调角波的基本性质(2)直接调频与间接调频电路(3)斜率鉴频器及其相位鉴频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4)自动频率控制(AFC)的基本工作原理2、教学要求(1)掌握:调频、鉴频的实现方法。
(2)理解:调角波的基本性质。
调频电路、鉴频电路。
(3)了解:调角波的定义以及特点。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变容二极管调频内容: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观察调频波波形;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目的: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要求: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模块七:锁相环路1、教学内容(1)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锁相环路的相位模型及其基本特性(3)集成锁相环路简介及其应用2、教学要求(1)理解: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分析。
(2)了解:锁相环路的应用。
3、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学4、实训项目及要求(1)项目1:无八、说明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1)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莫怀忠、何军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8 (2)参考资料通信电路沈伟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05高频电子线路杨霓清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02通信电子线路顾宝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8高频电子线路王康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3高频电路线路高吉祥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033、考核方法及手段考试方式: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成绩构成及比例:理论考试40%+实际操作40%+操行20%4、注意事项(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其它根据通信电子线路的发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