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N0.1信令理论
中国一号信令

我国采用的方式
另外还对长途自动接续作如下规定:不允许发 端市话局记发器直接向转接/终端长话局记发器 发送记发器信号,而必须由发端长话局记发器 转发至转接/终端长话局;也不允许转接/发端 长话局记发器直接向终端市话局记发器发送记 发器信号,而必须由终端长话局记发器转发至 终端市话局记发器。 但是,当终端市话局装设在终端长话局内,转 接/发端长话局可直接发送信号至终端市话局。
信令编码
分前向和后向两种,采用120Hz等差级频。 前向信号用1380~1980Hz高频群,六中取二, 共15种;数字0-9,表示主、被叫号码;数字 11-15可用来表示测试连续呼叫、优先呼叫、 控制卫星电路段数字等。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或 接续阶段,前向记发器信号有不同的含义。 后向记发器信号是对前向记发器信号的控制和 证实。例如,数码1表示要求发下一位号码, 数码2表示要求从第一位发起;而当终端局收 完被叫最后一位号码后,即回送A3信号。此后, 后向记发器信号用来表示被叫用户状态。 记发器信令编码具体含义见下。
发展
早期使用的局间信令都是随路信令。程控交换 机使用之后,原有的随路信令系统因为信令传 递速度慢,容量小,无法适应程控交换机的需 要,所以开始使用公共信道信令,即各话路的 信令通过专用的指令信道传送。 由于数据链路速率高,可以分时地传送许多话 路所需信令。因而可达到节省设备投资的目的。 CCITT建议的标准化No. 7信令系统最适用于数 字网络。
多频互控信令(MFC)
这种信号方式中,前向和后向信号都是连续的, 对每一个前向信号都用一个后向信号加以证实。 多频互控方式的传送过程分4拍进行: 一:发端局向收端局发送第一位前向信号; 二:收端局接收和识别此前向信号,回送第一位 后向证实信号,证实已收到了前向信号,并给 发端局信息以决定下一次发送什么前向信号; 三:发端接收和识别到该后向信号后,停发前向 信号。 四:收端局识别出前向信号已停发后,停发后 向信号。
信令NO1

3、NO1信令中信号的传送过程
1)、SP30CN用户8991042呼叫它局用户8922000,要主叫号码指定电路测试,应答通话。
XMIT: NO1__A0 TRUNK: 1 --5 --5 发占用
RECV: NO1__B1 TRUNK: 1 --5 --5 收占用证实
RECV: NO1__A1 TRUNK: 1 --5 --5 请发下一位
XMIT: NO1__ 8 TRUNK: 1 --5 --5
RECV: NO1__A1 TRUNK: 1 --5 --5
XMIT: NO1__ 9 TRUNK: 1 --5 --5
2)、多频互控的前向信信号;
第二拍:收端局接受并识别此前向信号后,随即回送后项证实信号,并向发端局提出要求,已决定下一位该发何种前向信号;
第三拍:发端局接收并识别到该后向信号后,立即停发前向信号;
RECV: NO1__A1 TRUNK: 1 --5 --5
XMIT: NO1__ 2 TRUNK: 1 --5 --5
RECV: NO1__A1 TRUNK: 1 --5 --5
XMIT: NO1__ 0 TRUNK: 1 --5 --5
RECV: NO1__A1 TRUNK: 1 --5 --5
第四拍:收端局识别到前向信号已停发后,立即停发后向信号
当发端局识别到后向信号已停发,可根据刚才收到的后向信号的要求,发下一位前向信号,再开始第二个四拍互控过程,直到发端局收到KB后整个互控过程结束。由于互控信号的任一端所发送的信号都是连续的,只在对端接收器可靠地接收和识别并回送信号,再经过本端接收可靠地接收和识别对端回送的信号后,才停止发送,所以传送可靠,适应性强,担接续速度慢。
第三章 NO1信令及中继数据配置

优先,免费
12
13 14
2014-10-11
15
KA信号含义:是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途局或发端国际局前向 发送的主叫用户类别信号,提供本次接续的计费种类(定 期、立即、免费)和用户等级(普通、优先)。 KC信号含义
KC编码 11 12 13 14 15 KC信号内容 “优先”呼叫 “Z”指定号码呼叫 “T”测试接续呼叫 备用 控制卫星电路段数 KE信号内容 备用 备用 “T”测试呼叫 备用 -27
2014-10-11 10
2014-10-11
11
1) 2) 3) 4) 5)
2014-10-11
12
6)
7)
摘机不拨号(10秒)--变忙音(40秒)--嗥鸣音(60秒) --锁定。一旦挂机用户复原。
2014-10-11 13
6、线路信令 线路信令因局间中继线的不同而不同: 直流线路信令;
带内单频线路信令;
2014-10-11
25
程控市话局 KA编码 1 普 通 KA 定 期 普 通 KOA 定 期
2
3 4 5 6
用户表,立 即
打印机,立 即 优先,定期 普通免费 用户交换机 备 用
用户表,立 即
打印机,立 即 优先,定期 普通免费 用户交换机 备 用
7
8 9 10 11 优先,免费 备 用 计划用于测试 备 用 ---26
被叫用户“市忙”
被叫用户“长忙” 机键拥塞 被叫用户为空号 备用 被叫用户忙或机键拥塞 被叫用户为空号
6
备用
被叫用户空闲主叫控制复原
2014-10-11
30
236679
主叫
电话呼叫信令传输举例
发市
2(区号) A1 A1 2 5(被叫号码) 10(KA) 2 : A1 A1 A1 : 8 9 15 4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第一点: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环境中进行通信的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目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主要采用模拟技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安全性较差,仅支持语音通信。
1G的代表性技术是 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相较于1G,2G系统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安全性,数据传输速率有所提升,支持短信服务(SMS)。
2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G系统在2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高质量的音频、视频通信,移动互联网访问速度明显提升。
3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和CDMA2000。
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4G系统相较于3G,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的飞跃,最高可达100Mbps,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4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LTE(Long-Term Evolution)和 WiMax。
1.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G是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ps)、更低的时延(1毫秒以内)、更广泛的连接能力(100亿个设备)、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物联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
5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NSA(Non-Standalone)和 SA(Standalone)。
第3章-5G NR空中接口图文图文课件

N sflruoabtmfrea,mμ e,μ sylomt b
由于每个时隙的OFDM数目固定为14(正常CP)和12(扩展CP),因此OFDM符 号长度也是可变的。无论子载波间隔是多少,符号长度 × 子帧时隙数目 = 子帧长度,子帧长度一定是1 ms。子载波间隔越大,其包含的时隙数目越多,
LTE只有单一的15 kHz子表载3波-1间隔NR。支表持3的-1五列种出子了载NR波支间持隔的五种子载波间隔,表中的
符号μ称为子载波带宽指数。
μ
Δf = 2μ × 15(kHz)
循环前缀(CP)
0
15
正常
1
30
正常
2
60
正常、扩展
3
120
正常
4
240
正常
核桃AI
N sflruoabtmfrea,mμ e,μ sylomt b
因此,对应的时隙长度表和3单-4个符OF号DM长符度号会长越度短可。变各数参表数如表3-4所示。
Parameter/Numerlogy(μ)/(参数/参数集)
0
1
2
3
4
子载波(subcarrier)间隔/kHz
15
30
60
120
240
每个时隙(slot) 长度/μs
1000
500
250
125
62.5
OFDM符号长度(包含CP) = 每个时隙(slot)长度/每个时隙符号数(Normal CP)
核桃AI
3.1.2 各种子载波的帧结构划分 虽然5G NR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但是在不同子载波间隔配置下,无线帧和子帧
的长度是相同的。无线帧长度固定为10 ms,子帧长度为1 ms。那么不同子载波间隔 配置下,无线帧的结构有哪些不同呢?答案是每个子帧中包含的时隙数不同。在正 常CP情况下,每个时隙包含的符号数相同,且都为14个。下面根据每种子载波的间 隔配置,来看一下5G NR的帧结构。
MTP信令原理

信令网是建立在七号信令第三层的基础上的 而话路网是在三层以上 因此 二者是在不同网络层次上而言的 话路汇接与信令转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 念 汇接局与信令转接点不具有必然的联系 端局可以是 STP 点 尽管实际 不会出现 汇接局不一定是 STP 点 实际网络大部分汇接局不是 STP 点
M TP
汇接局
TUP ISU P
i
MG003001 MTP 信令原理 ISSUE1.1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本教材对应的产品为 MSC60 大容量移动交换机 本课程主要介绍 MTP 信令的原理
课程目标
相关资料
完成本课程学习 学员能够掌握
z 掌握七号信令 MTP 的概念 z 掌握 MTP 信令的结构 z 了解 MTP 信令网的功能
课程说明
小 结 .......................................................................................................................................... 18 学习指导..................................................................................................................................... 19
GMSC
VMSC
GMSC 移动关口局
VMSC 移动
信令链路
话路
图1-1 直联方式
如图 1-1 中所示 三个信令点 VMSC GMSC VMSC 都不具有 STP 功能 VMSC 到 GMSC 的信令经两者之间的直联信令链路集来传送 GMSC 有话路 汇接的功能 但不具有信令转接功能 准直联 七号信令消息经过两个或多个串接的信令链路传送 中间经过一个 或几个 STP 这种工作方式称为准直联
北京邮电大学7号信令讲义.

CK的产生
发送侧:
信息多项式/生成多项式=商式+余式 CK=余数的反码 生成多项式=X16+X12+X5+1
接收侧:
信息多项式/生成多项式=商式+余式 余式=0001110100001111
差错校正技术
分类
前向纠错 重发纠错 互控 非互控
NO.7信令采用的差错校正技术
线路信号-第16时隙:复帧概念,PCM32时隙 记发器信号-数字多频编码
第五章 NO.7信令的概述
基本特点
模块化 分级结构 数字化 编码丰富 适应性,不同网路 单独组网,兼容性,可维护性 强大的管理功能 安全性-误差控制,备份
NO.7信令的分级结构
功能模型 与七层协议的关系 各级功能概要
记发器信号(同NO.5)
• 多频编码--700HZ~1700HZ 间隔200HZ • 脉冲发送--六中取二
R2信令方式
模拟方式
线路信号--带外单频(3825HZ) 记发器信号
• 多频互控(1380~1980,540~1140,间隔120HZ) • 前向六中取二, 后向六中取二
数字方式
第四章 CCITT建议的几种国际 信令方式
NO.5信令方式
线路信号
• • • • 带内双频 2400HZ,2600HZ 正向拆线和释放监护采用双频组合式 其他采用单频发送 连续互控
记发器信号
• 多频编码--700HZ~1700HZ 间隔200HZ • 脉冲发送--六中取二
记发器信号的发送方式
信令基本概念

信令基本概念第⼀章信令基本概念1.1 信令的概念1.1.1什么是信令在⽇常⽣活中,我们经常打电话。
当拿起送受话器,话机便向交换机发出了摘机信息,紧接着我们就会听到⼀种连续的“嗡嗡”声,这是交换机发出的,告诉我们可以拨号的信息。
当拨通对⽅后,⼜会听到“哒-哒-”的呼叫对⽅的声⾳,这是交换局发出的,告诉我们正在呼叫对⽅接电话的信息……。
这⾥所说的摘机信息、允许拨号的信息、呼叫对⽅的回铃信息等等,主要⽤于建⽴双⽅的通信关系,我们把⽤以建⽴、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
⼀个⽤户在通过⽤户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与另⼀⽤户通信的过程中,要⽤到许多信令。
为深⼊理解信令的含义,下⾯举⼀个两个⽤户通过两个交换局通话的例⼦。
图1.1(a)是两个⽤户通信的⽹络结构图,图1.1(b)是其通信过程中使⽤的信令及其流程。
如图1.1(b)所⽰,当主叫⽤户摘机时,摘机信令(或启呼信令)送到发端交换局;发端交换局⽴即向主叫⽤户送出拨号⾳;主叫⽤户听到拨号⾳后,开始拨号,送出拨号信令;发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选择局向(路由)及中继线。
如有路由可利⽤,发端交换局向终端局发送占⽤信令,然后把被叫⽤户号码送终端局;终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连到被叫⽤户,向被叫⽤户发送振铃信号,并向主叫⽤户送回铃⾳;当被叫⽤户摘机应答时,此应答信令送给终端交换局并将应答信令转发给发端交换局。
双⽅开始通话;通话完毕,若被叫⽤户先挂机,则⼀挂机信令由终端局发送发端局;发端交换局通知主叫⽤户挂机;如果主叫⽤户先挂机,则发端局⽴即拆线,并把⼀拆线信令送给送终端交换局,通知其拆线;终端交换局拆线后,回送⼀个拆线证实信令,于是⼀切设备复原。
以上是电话接续中最基本的信令流程。
在电话⽹中,实际通信过程和使⽤的信令⽐这要复杂得多。
随着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信令的种类、具有的功能及其传输⽅式都有了较⼤的变化。
信令的定义也远远超出了上述定义的范围。
在种类上,不仅包括通信过程为建⽴、维持、解除通信关系所使⽤的信令,还包括了交换局间传递的⽹络管理、业务管理⽅⾯的信令;在功能上不仅有监视、选择功能,还具有⽹络管理功能;在信令的形式上,不仅有直流脉冲信令、多⾳频编码信令,还有数据传送的分组消息形式的信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时隙 偶帧 1 0 0 1 1 0 1 1 F0 0 0 0 0 1 A2 1 1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帧同步码 保留给国际用 ( 目 前 固 定 为 1) 帧 F1
复帧同步码 a b c d
复帧对步码
a
b
c
d 同 步 :A 1 = 0 ; 失 步 :A 1 = 1 ; A 2=0 A 2=1
后向A组信号 :起控制和证实前向I组信号的作用
A1:发下一位; A2:由第一位发起;
A3:是转至B组信号的控制信号。 A4信号:接续尚未到达被叫用户之前遇忙致使呼叫失败的信号。 A5信号:接续尚未到达被叫之前,接续遇到空号(区号空号或局号空 号)的信号。 A6:发KA和主叫用户号码。
前向II组信号(KD):KD信号是发端业务性质信号
(6)出局路由组 (7)出局路由链 (8)出局路由链组
(9)增加--中继组(类别为入向),线路信令标志 (DLDC(1B)),激发器信号(MFC)
(10)中继电路分配(分配给入向中继组) (不必设置入局路由及其它)
4。号码分析
信令跟踪 登记---增加 选中 结果( ) 登记 增加---选中 增加 选中Office ID,编辑确认 ,编辑确认-----结果(OK) 结果
Exchange A Exchange A v+s ISDN 终 端 s v
Register Register Register Register
用户终 端
信令终端
局间共路信令
v v v v
S
信令系统
• 信令系统包括一套完整的信令和操作程序, • 信令系统是产生、发送、接受和识别信令所需软 件和硬件的集合体。
N0.1 信令系统
用户线 用户A 用户 拨号音 拨号信令 回铃音信令
中继线
用户线 用户B 用户
交换机A(发端局 交换机B(终端局 终端局) 交换机 发端局) 发端局 交换机 终端局 启呼(摘机 摘机) 启呼 摘机 局间信令 占用信令 振铃信令 应答信令 通话) (通话)
应答(摘机 应答 摘机) 摘机
用户线信令
用户线信令
1。基本概念
信令 信令的分类 信 令 系 统
2。随路信令
信令
信令是通信系统中不同设备之间交换的信息。 控制通信设备动作的信号。
信 令 的 分 类:
用户 线信令:用户终端与交换局之间的信令 线信令: 工作区域分: 工作区域分: 局间信令: 局间信令:用来控制呼叫的接续和拆线 监视信令:监视线路上呼叫状态和接续情况 监视信令 : 信令功能分: 信令功能分: 选择信令:用于路由的确定等 选择信令: 操作信令: 用于电信网的管理和维护 操作信令 :
1。PCM对接上(观察灯的状态); 2。增加DT板,配置中继子单元。对随路信令,帧类型为 16; 3。中继管理 (1)邻接局配置(即输入邻接局的Office ID) (2)中继组管理 增加--中继组(类别为出向),线路信令标志 (DLDC(1B)),激发器信号(MFC)
(3)中继电路分配(分配给出局中继组) (4)出局路由 “逐段转发”方式
互 控
后向B组信号(KB):表示被叫用户状态信号,起 证实II组信号和控制接续的作用
多频互控的发送过程
多频互控的传送过程分四拍进行。 第一拍:发端发送前向信号。 第二拍:接收端接收和识别前向信息信号后,强制回送 一个后向证实信号,表示已收到了前向信息信号。在后 向证实信号中,可以要求发端发送什么样的下一个前向 信息的指示,它是根据接续等情况所确定的,例如要不 要发送长途区号等。 第三拍:发端局接收和识别了后向证实信号后,即停发 前向信息信号,表示收到了后向信号,同时把收到的后 向信号记存下来。 第四拍:收端检验出该前向信号已停发,即可停发后向 证实信号。
随路信令: 随路信令:经话路本身或通过与话路相关的 通路传送的信令
线路信令:监视局间呼叫状态的信号,即监视信令, 如占用信令、拆线信令、被叫应答信令等
传递途径分: 传递途径分:
记发器信令:电话自动接续的控制信令,包括选择 信令和网络管理信令
共路信令: 共路信令:在专用的公共信道上传送信令
随路局间信令
用 户 终 端 Exchange A v+s v+s v+s v+s v+s 用 v+s 终 端 户
记发器
记发器
Exchange B
用户信令
用户终 端 v+s v s Register Register Register Register 信令终端 Exchange B Exchange B ISDN 终 端
随路信令-------中国 号信令 中国1号信令 随路信令 中国
R2是随路信令的一种,N0.1参照了国际R2信令,结合中国 国情,并做了修改,制定出中国N0.1信令。 用户线信令 线路信令 N0.1 局间信令 记发器信令(MFC) 后向信令 后向B组 前向信令 前向II组 后向A组 前向I组
线路信令 线路信令因局间中继线的不同而不同。 数字型线路信令(是在TS16时隙以复帧为周期传送的, 其中每一话路的两个传输方向各有a,b,c,d四位码位可供 传输信令码): 前向线路信令:af,bf,cf,df 后向线路信令:ab,bb,cb,db
前向I组信令:由接续控制信号和数字信号组成。
KA信号:发端向发端长话局或国际局前向发送的主叫用户类别信号 KC信号:长话局间前向发送的接续控制信号 互 控 KE信号:终端长话局向终端市话局以及市话局间前向传送的接续控制 信号 数字信号:“0-9”数字信号,用来表示主叫用户号码、被叫区号和被 叫用户号码。此外,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发送的“15”信号,表示 主叫用户号码终了。
话 路 1信 令 码
话 路 1 6信 令 码
奇帧
1
1
A1
1
1
1
1
1
F15
a
b
c
d
a
b
c
d
帧失步对告码
保留给国际用 (目 前 固 定 为 1 )
话 路 1 5信 令 码
话 路 3 0信 令 码
图 1. 3 . 4- 1
PC M 3 0/ 3 2 的 帧 结 构
记发器信令 记发器信令是在呼叫建立期间,在局间传送的电话 号码以及与接续有关的其它信号,用于控制呼叫的接续, 它包括选择信令和网路管理信令。 为了提高传送速度和增强抗干扰能力,记发器信令 采用多频互控 多频互控(MFC)方式,因此也将记发器信令称为“多 多频互控 频互控信令”。 记发器信令为一双频信号,每位信号含两个频率,前向 采用6中取2,可组成十五种信号。后向采用4中取2, 组成六种信号 。
线路信令:局间中继线采用PCM传输方式时,我国采用30/32路 PCM系统。
1 6 帧 ,1 2 5 µ s F0 16=2 m s F15
3 2 时 隙 ,2 5 6 b it,1 2 5 µ s,1 帧 0 1 话 路 时 隙 T S 1 -T S 1 5 15 16 17 话 路 时 隙 T S 1 7 -T S 3 1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