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设计原则与方法
浅谈土工织物的设计原则及施工要点

关 的经验 系数 , 一般 取 1 2 d 为土 中粒 径小 于 - ;。 该 值 的颗粒 的质 量是 全土 质量 的 8 。 5 值 选取 : 被保 护土 体 的黏 粒含 量 多 , 值 就 ① 应 偏大 一些 ; 黏粒 含量 少 , 值 就应 偏小 一 些 。这 是
因为黏 粒含 量较 多 的土壤 颗粒 之 间具有 较强 的黏 结
农 村 科 技 ,0 73 :3 2 0 () 1 .
作 者 简 介 : 龙 (9 2) 男 , 宁 铁 岭 人 , 要 从 事 水 利 工 程 孙 1 8一 , 辽 主 设 计 、 田水 利 规 划 等 方 面 的研 究 。 农 垦稻 作[ . M] 哈尔 滨 : 黑龙 江人 民出
土 料 颗粒 级 配 比较 均 匀 , 内试 验 的 特征 值 d 为 室 。
0 04 m、 1 0 08 m。 .6 r a d 5为 . 0 r a
2 土 工 织 物 设 计
用土 工 织 物作 反 滤 层 , 所起 的作 用 与 级配 砂 它 石 料作 反滤 层 的功 能是 一 致 的 , 方 面要 求 防止 土 一
为 了保土 , : ≤ 。 即 。式 中 为 有试验 测 得 的 等效孔 径 值 , 目前 国 内外 采 用 最 多 的是 O = e= =
O。 是 与 土 中的细粒 含 量 和 不均 匀 系 数 C 。; 等 有
防洪 为 主 , 合灌 溉 、 水 、 鱼 等综 合 利 用 的 中型 结 供 养 水库 , 同时也 为 工业 用 水 提 供 水 源 。襄河 水 库 总 库 容 1 0 万 m。该 水 库工 程规 模为 中型水库 , 程 等 41 , 工 别 为 Ⅲ等 , 洪 标 准 为 2 防 0年 一 遇 设 计 , 0 1 0年 一 遇 校核 。水 库 大 坝 为 均 质 土 坝 , 长 l 1 m, 顶 宽 坝 l0 坝
试论纺织品设计原则与过程

试论纺织品设计原则与过程作者:杨学寿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7期摘要:纺织品设计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设计出有市场、受欢迎的纺织品,要遵循四项设计原则。
关键词:纺织品设计原则设计过程中图分类号:F407.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92-01一、纺织品的设计原则纺织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很广、影响因素也很多,但要设计出有市场、受欢迎的纺织品,要把握以下原则。
1.适销对路原则。
纺织品设计人员要深入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心理,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切忌以个人的爱好代替消费者的需求愿望。
2.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
设计人员应明确产品的用途、性能要求、流行款色。
就服装用纺织品而言,除了功能性和耐用性之外,还要具有美丽的外观,做到“外表美观、穿着舒适、洗涤方便,利于活动”。
除此之外,经济性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设计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是纺织物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
3.创新与规范相结合原则。
新产品设计要具有异想天开的开拓型思维,使产品不断更生发展。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原料、纺织工艺、染整工艺及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如原料规格、纱线密度、织物幅宽等的规范化、系列化,既使产品丰富,又无不必要的繁杂,方便生产。
4.设计、生产、供销相结合原则。
设计、生产和供销的关系一般为:商品市场→供销部门制订销售计划→设计部门研制和设计新产品→生产部门生产产品→销售市场。
总而言之,一个产品的设计投产,需要调查目标市场,设计要做到适销对路,生产上要保证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
二、纺织品设计过程1.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所谓市场调研是以产品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供需为内容,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而掌握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活动。
市场调研既有目标、计划、组织、系统等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方法、技术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织物 标准

织物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织物标准是指对织物的品质特性、规格要求以及测试方法等进行规范化的文件。
作为纺织品行业中的重要部分,织物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织物标准的意义、制定原则、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织物标准的意义1. 保障产品质量:织物标准通过规范织物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等,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 提升产业水平:织物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促进贸易畅通:织物标准的统一规范化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畅通和合作,降低因技术壁垒而导致的贸易摩擦。
4. 提高品牌形象:遵循织物标准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品质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 保障消费者权益:织物标准的严格执行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织物标准的制定原则1. 公正性:织物标准的制定应公正、透明,应充分考虑产业链的各方利益,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2. 科学性:织物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充分考虑织物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环境。
3. 综合性:织物标准应考虑织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保证织物的全面品质。
4. 实用性:织物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有利于企业生产、产品测试和消费者选择。
5. 法律性:织物标准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依法依规进行,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根据标准的制定目的和内容,织物标准可以分为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几类。
1. 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评价织物产品质量特性和规格要求的标准,如产品外观、手感、耐磨性、色牢度等。
2. 方法标准:方法标准是对织物性能测试的规程和方法进行规范化,包括测试设备、测试流程和结果判定等。
3.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指织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艺要求、环保要求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羊毛衫编织工艺设计的原则与内容一.编织工艺设计原则1.按产品的经济价值分档设计产品2.节约原材料的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3.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最佳工艺路线4.提高劳动生产率5.严格执行中试制度二.编织工艺设计内容1.产品分析2.工艺计算3.计算产品用料及制定半成品质量要求4.制定缝纫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5.制定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及质量要求6.确定产品的出厂重量,商标和包装形式7.技术资料汇总三.横机成形针织服装的生产一般遵偱以下步骤1.根据产品款式,配色,选用纱线原料及纱线的线密度,2.确定织物组织结构3.选用编织机器,确定型号与机号4.确定产品规格和测量方法5.考虑缝制条件,选用缝纫机机种及缝合质量要求6.选用合理的染色与后整理工艺,并考虑质量要求7.确定产品所采用的修饰工艺和所需的辅料8.考虑产品所采用的商标形式及包装方式等四,织物密度与回缩率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横密主要受编织的机号影响,机号越高,则横密越大。
纵密则主要受编织机弯纱深度影响,弯纱深度越深,则纵密越小羊毛衫织物的成品横向密度是确定衣片上机针数的依据,羊毛衫织物的成品纵向密度是确定衣片编织横列数或转数的依据回缩率及影响因素1.原料的种类2.原料的加工方法3.织物的组织结构4.织物的密度5.所受张力的大小6.毛纱的色泽7.染料的选用8.后处理的方法四.各类羊毛衫组织的编织原理及特性第一节羊毛衫组织的表示方法1.线圈结构图2.意匠图3.编织图常用的结构单元有线圈,悬弧和浮线纬平针的特点;1.织物的下面比较光洁,平整。
纬平针织物的反面较正面阴暗。
2.纬平针织物结构简单,织物轻,薄,柔软,延伸性好,横向延伸性比纵向大。
3.纬平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的线圈常发生歪斜现象,纬平针织物的边缘具有明显的卷边现象4.纬平针织物可以沿顺编织方向和逆编织方向进行脱散罗纹组织n1+n2的形式来表织,其中n1表示一个完全组织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完全组织反面线圈的纵行数集圈组织有单面集圈和双面集圈之分,根据形成集圈的针数的多少及悬弧不脱圈的次数,即集圈的次数,集圈组织可分为单针单列集圈,单针双列集圈,单针多列集圈,双针单列集圈,双针双列集圈,双针多列集圈等。
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发布时间:2022-04-21T08:16:48.83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月中作者:屠永坚[导读] 多色经提花织物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提花织物类型,结合数字设计,为多色经提花织物提供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创建数字色彩模型和数字组织库,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屠永坚浙江嵊州 312400摘要:多色经提花织物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提花织物类型,结合数字设计,为多色经提花织物提供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创建数字色彩模型和数字组织库,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产品特性,结合数字应用的技术特点,为多色经提花织物提供了创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还将创建一个组织库,其设计用于调整纬度和经度以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设计数码纺织是计算机技术与纺织品的结合。
提花织物一直是纺织品的代表性产品。
数码提花的研究以数码设计和数码生产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多色经提花织物传统的改进,提供了基于数码设计原理的标准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数码色彩模型及组织库。
一、数码技术对开发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影响1.提花织物数码技术的应用。
如今,提花织物设计通常由CAD纹织系统、电子纺织品和在全面数字控制过程中开发制造的新型提花织物。
图1所示相关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控制和传递为提花织物提供了良好的数字环境。
图1提花织物全数码设计和生产流程2.特点。
提花织物传统种类繁多,具有四种有机结构基本类型:单层、重纬、重经和双层,常用于通过抛道、变化色经、色纬、填芯局部、花式线等手段进行产品设计。
来改善丝绸织物的装饰和趣味性。
多色经提花物质由三类组织组成:重纬、重经、双层,具有更复杂的组织结构。
在多样性的过程中,多色经提花织物通常是全色编织产品采用4色和4色以上的组合,通常为4-6组,8组最多,表观显色用于组织表面。
具有两种或多种颜色纬度和经度组合,为2-3,4组最多,是调整织物表面颜色和织物结构的偏差。
织物的双层及多层组织

2)排列比的选择
表里经纱的排列比为1:1;
表里纬纱的排列比为1:1。
3)经纬纱根数的确定
Rj=R基×Z±Sw Rw=R基×表里经纬纱排列比之和 其中:
Rw=纬二重组织纬纱循环根数确定的公式; Rj=2×(1+1)=4 Rw=2×(1+1)=4
4)在4 ×4范围内,按表里经纬纱的排列比划分表里区 1、2、3…表示表经、表纬; Ⅰ、Ⅱ、Ⅲ …表示里经、里纬。
在表经与表纬的相交处填入表组织,里经与里纬的相 交处填入里组织即为所求。
2 1
12
Ⅱ 2 Ⅰ 1
4 Ⅳ Ⅲ
3 2
Ⅱ Ⅰ
1
1 212
BA
ⅠⅡⅠⅡ
3、双幅织组织的上机要点:
1)双幅织组织织物从织机上下机后展开成一整体织物,
因此,织物上下两层所用的纱线原料、号数、织物组
织均相同,因此采用单轴织造。
2)双幅织织物在织造过程中是以一根连续引入的纬纱将 双层织物从一侧连接在一起,因此在织造时可以用一 把梭子,但也可以用多把梭子。在织造粗纺毛织物时, 一般最好用多把梭子,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主要避 免纱支的不匀率)
该组织的层数
每一层基础组织的个数
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根数
Rw=2与2的最小公倍数×2=4 纬纱的排列比数
层数
基础组织循环纬纱根数
(4)绘制方法 绘制双幅织组织需要两根特有的经线A和B。其中:
A--特线 织表纬特线A下沉,织里纬特线A提起, 因此特线A不与表、里纬纱交织,其作用是用以改 善折幅处织物的外观。
物; 3)根据各种配色花纹图案,使表里双层相互交
换,构成表里换层组织; 4)利用各种不同的接结方法,使上下两层紧密
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理念

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理念摘要:1.西兰卡普简介2.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原则3.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领域4.设计实例与分析5.结论正文:西兰卡普(Nikecap)是一种源于古希腊的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二方连续纹样闻名于世。
这种纹样设计理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如今已成为时尚与艺术领域的重要标志。
一、西兰卡普简介西兰卡普,又称“希腊式织物”,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起初是以织物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工艺品、建筑装饰等领域的纹样。
西兰卡普的特点是采用对称、重复的图案,形成优美的连续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二、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原则1.对称性:西兰卡普的二方连续纹样要求具有严格的对称性,无论是线条、形状还是颜色,都要保持和谐统一。
2.重复性:二方连续纹样由相同的单元图案组成,单元图案的排列、组合和变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形成连续不断的视觉效果。
3.比例与节奏: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重比例和节奏的把握,使纹样既具有美感,又具有实用性。
4.文化内涵: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常融入各种文化元素,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动植物等,富有象征意义。
三、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的应用领域1.纺织品:西兰卡普纹样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设计,如地毯、壁挂、衣物等。
2.建筑装饰:西兰卡普纹样在古希腊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建筑也常采用西兰卡普纹样作为装饰元素。
3.陶瓷、玻璃艺术:西兰卡普纹样在陶瓷、玻璃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瓷器、玻璃器皿等。
4.金属工艺:金属工艺品如金银饰品、铜器等,也可采用西兰卡普纹样进行装饰。
四、设计实例与分析1.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庙等著名建筑,都采用了西兰卡普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装饰,展示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优美与庄重。
2.纺织品设计: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如艾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的西兰卡普丝绸连衣裙,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引领了时尚潮流。
江苏标准针织面料设计标准

江苏标准针织面料设计标准针织面料是服装行业中常见的一种面料,它具有柔软、透气、弹性好等特点,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江苏作为中国纺织业的重要基地,拥有着丰富的针织面料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
为了规范江苏地区针织面料的设计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了江苏标准针织面料设计标准。
一、面料纹理。
1. 针织面料的纹理应该清晰、自然,无明显的断裂、错位、跳花等现象。
纹理的设计应该符合产品的整体风格和设计要求,能够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个性。
2. 纹理的色彩搭配应该和面料的基色相协调,不应出现色差过大、色彩单一、色彩过于鲜艳等问题。
二、面料弹性。
1. 针织面料的弹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场景和功能需求,合理确定面料的弹性指标,确保产品的舒适性和穿着体验。
2. 面料的弹性应该均匀,不应出现局部松弛或过紧的现象,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三、面料透气性。
1. 针织面料的透气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特点,设计时应该注重面料的透气性能,确保产品在穿着过程中能够及时排汗散热,保持舒适。
2. 面料的透气性能应该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不应出现透气性能差、透气孔径不均匀等问题。
四、面料色牢度。
1. 针织面料的色牢度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设计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染料和工艺,确保产品的色牢度达到标准要求。
2. 面料的色牢度测试应该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不应出现褪色、渗色、染色不均匀等问题,保证产品的色彩持久鲜艳。
五、面料手感。
1. 针织面料的手感应该柔软、舒适,设计时应该选择优质的原料和工艺,确保产品的手感细腻、舒适。
2. 面料手感的设计应该符合产品的整体风格和定位,不应出现粗糙、刺痒、不舒适等问题。
六、面料耐久性。
1. 针织面料的耐久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设计时应该选择优质的原料和工艺,确保产品的耐久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2. 面料的耐久性测试应该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不应出现易破损、易变形、易起球等问题,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织工艺设计
胡吉永
纺织学院高技术纺织品系
授课内容
机织工艺
织前准备
织物织造 织后评价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机织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了解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 初步掌握面向织物用途和终端用户要求的机织工艺设计
针对一定规模的织厂级产品方案,通过该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织物组织结构、机织学、纺织 工艺设计等专业知识,合理选择机织工艺流程、机织各工序设备及相关工艺参数,完成各工 序设备配台的计算
1m 2 织物无浆干燥质量 = G j + G w = 67.4 + 67.8 = 135.2 (克)
(八)织物工艺设计的其它参数
1 、整经轴上的经纱根数
经纱根数 = 一批整经轴数 或 2172 经纱根数 = =434 余 2 5
总经纱根数
2172 = 6
=362 (根)
即四只经轴卷绕 434 根经纱,一只经轴卷绕 436 根经纱
经纱密度(根 /10cm ) 公制筘号 = 每筘穿入数
一、机织工艺概述
白坯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筘幅( cm)
总经根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 总经根数 - 边经根数 × ( 1筘幅( cm ) = 布边每筘穿入数 × 10 布身每筘穿入数 × 筘号
)
计算取两位小数,选用筘幅时两边应适当增加余筘。计算时,在纬纱织缩率、 筘号、筘幅三者之间需进行反复修正 生产中,经纱最大穿筘幅度应小于织机公称筘幅
(五)经纱穿筘幅宽(筘幅)
2 2172-24 × ( 1- ) 2172-12 经纱穿筘幅宽( W k ) = 4 × 10= =98.18 (厘米) 2 × 110 22
根据纬纱缩率公式,重新修正纬纱缩率 若筘幅相差在 6cm 以内可不修正。
经纱穿筘幅宽 - 织物标准幅宽 纬纱缩率( a w ) = 经纱穿筘幅宽 = 98.18-91.5 98.18 6.78 × 100%= 98.18 × 100%=6.91%
= 94.2 − 22.1 = 72.1%
(七)单位平方米棉布无浆干燥重量(克)
1m 2 经纱无浆干燥重量( g ) G j =
经纱密度(根 /10 cm ) × 10 × 经纱纺出标准干燥重量( g /100m ) × ( 1- 经纱总飞花 ( 1- 经纱织缩率) × ( 1+ 经纱总伸长率) × 100 236 × 10 × 2.673 × ( 1-0.6% ) = =67.4 (克) ( 1-3% ) × ( 1+1.2% ) × 100 1m 2 纬纱无浆干燥重量( g ) G w = 纬纱密度(根 /10 cm ) × 10 × 纬纱纺出标准干燥重量( g /100m ) ( 1- 纬纱织缩率) 236 × 10 × 2.673 = =67.8 ( g ) ( 1-6.8% ) × 100
(六)织物的经、纬纱排列紧度及总紧度
E j = P j T j × 0.037=236 29 × 0.037 ≈ 47.1% E w = P w T w × 0.037=236 29 × 0.037 ≈ 47.1% 47.1 × 47.1 E z = E j + E w − E j × E w = 47.1 + 47.1 − 100
织物无浆干燥重量
1m 2 织物无浆干燥重量 = 1m 2 经纱成布干燥重量 + 1m 2 纬纱成布干燥重量
一、机织工艺概述
白坯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织物断裂强度计算
以 5cm*20cm 布条的断裂强度表示(国标)
浆纱墨印长度
织成一匹布所需要的经纱长度。浆纱墨印长度( m)= 织物匹长( m)/(1- 经纱织缩率)
(八)织物工艺设计的其它参数
2 、浆纱墨印长度(考虑加放布长) 加工的批布如为高密织物 (如府绸、卡其类),加放 布长取 0.5 米;若为细特纱 织物,加放布长取 1.0 米; 直接出口的坯布,加放布长 取 1.0 米(或 1 码)
织物的公称联匹长度 + 织物每联匹的加放长度 lj = 一联匹中的匹数 × (1- 经纱缩率 ) l lb + t 108+1.0 = = =39.22 (米) c(1-a j ) 3 × (1-8.0%) 织物的公称联匹长度
(一)总经纱根数
设边经纱为 24 根,一筘传入 4 根,地经纱一筘穿 2 根,则:
236 2 总经纱根数( m Z ) = × 91.5+24 × (1- ) = 2157 + 12 = 2169 (根) 10 4
为了使穿筘循环为整数,实取总经纱根数为 2172 根,为每筘传入数的整倍数。
成品幅宽 91.5 如果 ≈ 98.07 ( cm ) 需要 坯布幅宽 =1- 幅缩率 = 1-0.067 考虑 初算上机筘幅: 织物 下机 坯布幅宽 98.07 = ≈ 105.11 ( cm ) 缩率 初算上机筘幅 = 1- 纬纱织缩率 1-0.067
一、机织工艺概述
织造加工是形成织物的主要加工工序。不同的产品选用不同的织造设 备及不同的工艺参数。
例如:
大提花:提花织机
起绒织物:具有起绒杆的织机 毛巾织物:具有长短打纬的织机
一、机织工艺概述 白坯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织物匹长与幅宽
匹长: 一般匹长 25~30 m 。 厚重织物: 2~3 联匹;中等厚织物: 3~4 ;薄织物: 4~6
(二)织物上机图
布边
布身
布边
(三)经、纬纱缩率
根据类似品种的历史资料,初步确定为:
经纱缩率: a j =8.0% 纬纱缩率: a w =6.7%
(四)筘号
236 筘号( N k ) = 2
× (1-0.067) ≈ 110 号(公制)
当计算筘号与标准筘号相差 ±0.4 号以内,可不必要修正总经根数,只需要 修正筘幅或纬纱缩率即可
L纱 - L织 织缩率 a = × 100% L纱 L纱 - L织 L织
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率 b=
× 100%
一、机织工艺概述
白坯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总经根数 纱线密度、幅宽、变经根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 总经根数 = 经纱密度(根 / cm ) × 标准幅宽( cm ) + 边纱根数 × ( 1布边每筘穿入数
用纱量
绘上机图
一、机织工艺概述 色织物的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经纬织缩率和幅缩率 织物匹长与幅宽 总经根数 筘号、筘幅 每花经纱根数及全幅花数 全幅筘齿数 经密 千米布长经纱长度:织造经纱长度、浆纱墨印长度 色织物用纱量 绘上机图
实例
拟生产 29tex*29tex*236*236 棉中平布,布宽 91.5cm ,布长 108±0.5 米。 试确定经纱总根数,织物上机图,经、纬纱缩率,筘号,经纱穿筘幅 宽,织物经、纬向紧度及总紧度,单位平方米棉布无浆干燥重量,以 及织物工艺设计的其它主要参数。
幅宽 ,决定最大穿筘幅度,以 厘米 cm 为单位。织物产量、织机最大穿筘幅度、织物用途。 中幅: 80~130cm ; 宽幅: >130cm
织物缩率
织物结构、强力、厚度、伸长、外观及原料的耗用等 织缩率 a :织物中纱线原长与织物长度之差对织物中纱线原长的比值。
回缩率 b :织物中纱线原长与织物长度之差对织物长度的比值 。
4 、织机规格 公称筘幅 111.8 厘米( 44 英寸)
+ 备用综丝数
)
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
筘号
公制筘号( 10cm ) : 40~240 号 英制筘号( 2 英寸 ) 经纱密度、纬纱织缩率、每筘穿入数等
公制筘号 =1.968x 英制筘号
计算所得公制筘号应修正为整数,再 带入筘号公式对织物经密进行验证。 如果修正后经密不在合理范围,则需 × ( 1- 纬纱织缩率) 改变每筘穿入数重新计算
lj = 一联匹中的匹数 × (1- 考虑织物加放后的经纱缩率 ) 或 l lb + t = c(1- b j )
(八)织物工艺设计的其它参数
3 、综框和综丝数 根据织物上机图,采用 2 页四列综丝,地经纱每一棕眼穿入一根;边经纱每一棕眼穿入 2 根。综丝 选用 SWG26 。
地经纱根数 每根综丝杆上的综丝数 = 综丝杆根数 × 每一综丝眼内地经纱穿入数 边经纱根数 + 综丝杆根数 × 每一综丝眼内边经纱穿入数 2148 24 = + +2=542 (根)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