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合集下载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态习性和重要性;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 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生态特点;2. 蚯蚓的形态结构;3. 蚯蚓的作用和意义;4. 制作蚯蚓窝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关于蚯蚓的视频或图片,带领学生了解蚯蚓的外观和生活习性。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蚯蚓的生态特点、形态结构、作用和意义。

3. 操作实践环节:教师示范如何制作蚯蚓窝,学生跟随操作。

4. 制作展示环节: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蚯蚓窝展示给同学,分享制作经验和感受。

5. 总结归纳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蚯蚓的重要性及对环境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 图片、视频展示法:直观展现蚯蚓形态和生态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蚯蚓窝,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蚯蚓的生活和作用,培养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蚯蚓窝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专注程度;2. 考察学生对于蚯蚓生态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评选制作成果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延伸拓展:1. 邀请生物老师或专家进行蚯蚓生态讲座,加深学生对蚯蚓的了解;2. 带领学生去野外实地观察蚯蚓的生活情况,开展生物考察活动;3. 组织学生开展蚯蚓保护活动,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七、作业设计:1. 收集蚯蚓素材,撰写蚯蚓小百科;2. 制作蚯蚓窝的过程详解,绘制制作流程图;3. 到户外野外考察并拍摄蚯蚓生态照片。

以上为《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和美好。

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培养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意识。

第二课时一、教材简介《蚯蚓的房前屋后》是著名作家刘洋创作的一本儿童读物,故事生动有趣,内容富含教育意义。

三年级科学上册5.1《探访蚯蚓的家》教案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5.1《探访蚯蚓的家》教案大象版

探访蚯蚓的家教学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

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

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

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

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

(4)交流与总结。

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

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

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

(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

三年级科学上册《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1 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1 探访蚯蚓的家》教案1 大象版

《1探访蚯蚓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

3.愿意合作与交流,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蚯蚓、土壤、放大镜、烧杯、托盘、水等。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短短一根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打一动物名(蚯蚓)。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泥土中的蚯蚓)。

3.提问:①我们人类有自己的家,蚯蚓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家呢?②谁说说蚯蚓的家在哪里呢?(生回答)4.我们已知道蚯蚓的家在土壤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访蚯蚓的家。

二、确定研究问题,进行探究。

1.确定研究问题①你玩过土壤?是怎么玩的?(生答)②关于土壤,你们想了解些哪些问题?请各个小组讨论,把你们想了解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卡。

③请各小组汇报你们想了解的问题。

(生回答)④教师小结。

关于土壤,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不错。

有了问题咱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时间关系,这节课咱们共同确定研究一个问题,把其他的问题暂时存在“问题银行”里以后解决,好吗?2.观察活动一:初步观察土壤①同学们,在你们的面前放着装有土壤的两个杯子、三个装有清水的杯子、两个托盘、一个放大镜、一个塑料小勺、一把镊子,请同学们把1号杯里的土壤倒入一个托盘里进行观察,你准备怎么观察?②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用大屏幕展示)③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④汇报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强调在别的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地听。

⑤小结: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观察的结果。

同学们,像树叶、树根、小树、草根等它们是植物的一部分,我们把这些物体统称为植物。

蜗牛、蚂蚁、米虫、蚯蚓等它们都是动物的一种,咱们把它们统称为“小动物”里面还有些小石子,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活动。

3.观察活动二:观察土壤液把托盘里的土壤倒入盛有清水的杯子里,用小勺轻轻地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液,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探索蚯蚓的家∣大象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1 探索蚯蚓的家∣大象版-word文档

1.探索蚯蚓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的构成。

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3.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

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所以这节课采用以观察法为主的学习形式,更直观,更形象易懂。

3重点难点重点: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

难点:.知道土壤的构成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谜语激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个谜语大家猜:“短短一条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

”打一动物名。

生:蚯蚓。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人类都有自己的家,蚯蚓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家?谁来说一说蚯蚓的家在哪里呢?是什么样的?生:蚯蚓的家在花园里。

生:蚯蚓的家是潮湿,黑暗。

生:蚯蚓的家在松软的土壤里。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知道蚯蚓的家在土壤里。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访蚯蚓的家。

活动2【活动】二、确定研究问题,进行探究。

1.确定研究问题。

师: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生:土壤里面有水分。

生:土壤能长植物。

土壤有棕色的、有黑色的、有黄色的。

师:关于土壤,我们还有哪些问题?生:土壤里面有什么?生:蚯蚓为什么能在土壤里生活?2.组织学生讨论。

师: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呢?学生阅读课本44页下面的“选择问题”内容,并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汇报。

活动3【活动】三、土壤里面有什么师: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师: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2、观察干燥的土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师: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大象版教学目标: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

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

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第二课《蚯蚓的房前屋后》教学目标: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

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

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四、总结。

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4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4大象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蚯蚓的房前屋后》是一部以蚯蚓为主角的孩子文学作品,通过蚯蚓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气。

这部作品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够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生命的尊重。

二、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2.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增强对环境珍爱的认识;3. 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三、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蚯蚓的房前屋后》,并回答相关问题,包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2. 创意表达:要求学生以蚯蚓的视角写一篇小故事,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3. 美术作品:让学生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蚯蚓的模型,并展示在班级展览中;4. 环保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四、作业流程:1. 第一周:老师讲解《蚯蚓的房前屋后》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安置阅读任务;2. 第二周: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老师进行讲解和讨论;3. 第三周:学生完成创意表达和美术作品,老师组织展览;4. 第四周: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老师进行总结和评判。

五、作业评判:1. 阅读理解:评分标准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备性;2. 创意表达: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新颖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美术作品:评分标准包括作品的美观度和制作的精细水平;4. 环保实践:评分标准包括参与度和效果。

六、作业效果:通过《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认识,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和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学目标:
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

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

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四、总结。

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