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复习题
煤矿地质复习题库(采矿学生整理篇)附答案

煤矿地质复习题库(采矿学生整理篇)附答案煤矿地质复习题库(采矿学生整理篇)附答案一、是非题采矿工程10-1王征1.接近地球中心的物质密度比较小。
(X)2.地球内部压力随着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地壳运动是由外力地质作用引起的。
(X)4.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都是独立进行的。
(X)5.在同一纬度上,大陆上的重力值一般比海面上小。
(√)6.因为地心处重力值为零,所以地心处压力值也为零。
(X)7.地球内部物质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直线型增加。
(X)8.某地磁倾角为正值,则该地必位于北半球。
(√)9.某地磁偏角为东偏4°,在进行磁偏角校正时,应在所测方位角值上加这个偏值。
(√)10.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在赤道上趋于零,在两极处最大。
(√)11.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在两极处最小,在赤道上最大。
(√)12.地球上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部位是赤道。
(X)13.在同一热源情况下,热导率小的地区地温梯度较大。
(√)14.岩石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X)15.地壳以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规律称地热增温率。
(X)16.地壳与地幔合在一起又被称为岩石圈。
(X)17.软流圈的物质全部处于熔融状态。
(X)18.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9.地磁轴与地理轴的夹角称磁偏角。
(X)20.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21.变质作用最终可导致岩石熔化和形成新的岩浆。
(√)22.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23.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X)24.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程度表现出水平与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
(√)25.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26.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27.高温、高压和强烈剪切作用是引起变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
(√)28.P波和S波的速度随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地质考试题(终稿)

2017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煤矿地质考试题(考试时长90分钟)单位: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工作机构。
2、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做好雨季“(三防)”,矿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健全。
4、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探放水作业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5、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6、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出现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7、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8、稳定性煤层观测分布点间距为(50-100 )米。
9、井下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
10、掘进工作面设计前(1)个月,地测部门应提出掘进地质说明书,并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C)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
A、1年B、2年C、3年D、6个月2、“新标准”中新增加的地质说明书是(C)。
A. 采区地质说明书B.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C. 揭煤地质说明书D.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3、厚煤层,当0.85>Km≥0.7,50%<γ≤75%,该煤层为(A)A.不稳定煤层B.稳定煤层C.较稳定煤层D.极不稳定煤层4、工作面结束后(B)天内应提交采后总结,采区结束后6个月应提交采后总结。
A、15B、30C、40D、605、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前(B),煤矿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写《建矿地质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A.3个月 B.6个月C.1年 D.2年6、当煤层稳定性为较稳定时,顺煤层巷道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B )。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复习题.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复习题一、填空题:1、2013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 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 1 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 种类型。
7、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
8、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 K m )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10、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
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12、煤矿必须备齐(地质勘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地质资料。
13、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
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一、总则。
煤矿地质工作是煤炭生产的基础工作,是保证煤炭资源有效开发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为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提高煤矿地质工作水平,保障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作范围。
煤矿地质工作包括煤炭地质勘探、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规划等内容。
1. 煤炭地质勘探。
煤炭地质勘探是指对煤炭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评价,确定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品质,为煤炭的合理开采提供依据。
在进行煤炭地质勘探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勘探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价和治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煤矿地质灾害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燃、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等。
对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3. 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规划。
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规划是指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确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和规模。
在进行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工作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
煤矿地质工作应当由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的地质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地质工作的责任部门和领导人员,加强对地质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提高技术水平。
煤矿地质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安全管理。
煤矿地质工作应当严格遵守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对地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地质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监督检查。
地方煤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煤矿地质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五、附则。
煤矿地质学复习题

矿山(煤矿)地质学复习题1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任务2 地温梯度和地温级3 地球的内、外圈层各包括哪些内容(只记标题)4矿物和结晶质矿物的概念5总结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内容: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影响颜色的因素、结构和构造)6地质作用的概念7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包括的内容(只记标题)8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定义9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0说明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各自的特征、形成过程及说明的问题11标准化石12 标准剖面13 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14中生代包括哪几个纪及其代号15水平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16 倾斜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定义17如何应用三点法求岩层的产状要素(见课堂笔记-)18 褶曲要素的内容及概念19褶曲的分类(横剖面)20断层要素的内容及概念21断层的分类22张节理的特征23 剪节理的特征24成煤的必要条件(成煤控制因素)25 煤层总厚度和有益厚度的概念26 煤层的定义(见课堂笔记)27 含煤岩系的定义28 影响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因素和后生变化因素及其特征29近海型煤系的主要特征30 内陆型煤系的主要特征31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及其沉积物的分布特征P3532煤田地质勘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提交哪些成果及其与煤矿基本建设的对应关系P183或课堂笔记33岩石的空隙性有哪些34潜水的定义35承压水的定义36矿井充水水源有哪些37矿井充水通道有哪些39复习潜水完整井、承压水完整井、承压水转无压水完整井、矿井(巷道、采面)涌水量计算公式及涌水量计算例题40 三量的定义41瓦斯含量的概念42相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43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概念44能利用储量的概念45 重力的定义46 地磁三要素47 说明华北地区古生代地史演化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成煤作用关系分析48 编绘煤矿综合地质图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49 如何计算可采储量50如何计算开拓煤量。
煤矿地质工题库(多项选择题)

1/ 19煤矿地质工题库(多项选择题)一、多项选择题(共150小题)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为主要依据。
A、水文地质复杂程度B、煤层稳定程度C、地质构造复杂程度D、煤层赋存状况标准答案:BC2、根据断层走向与煤层走向之间的关系,断层分为()。
A、倾向断层B、走向断层C、平移断层D、斜交断层标准答案:ABD3、依据积水的特征,老空水可分为()。
A、淹没的采空废井巷积水B、老巷水C、老窑水D、老硐水标准答案:AC4、断层的组合形式包括()。
A、地垒构造B、阶梯状构造C、迭瓦状构造D、地堑构造标准答案:ABCD5、煤层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凡开采6(10)煤层的矿井,必须预防底板突水,做好底板灰岩水的防治工作有那些()。
A、预计矿井涌水量,根据最大涌水量建立相应的抗灾排水能力B、编制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等厚线图,太灰等水位(压)线图及突水系数等值线图,圈定出可能的突水危险区C、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查明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煤层底板有效隔水岩柱厚度等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定期观测地下水动态变化D、新建矿井、新开拓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隔离开采措施。
隔离开采方案在矿井、采区设计中提出,经集团公司审查批准后严格执行标准答案:ABCDEF6、断层在地震记录上的识别特征有()。
A、射波同相轴错断、出现异常波B、地震记录上甚至会出现波形空白带2/ 19 C、时差变化D、频率降低、振幅变弱、相位与波形会变得紊乱标准答案:ABCD7、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
A、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C、综合治理D、安全责任制标准答案:ABC8、围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A、岩体的化学性B、岩体的强度C、岩体的结构D、岩体的密度标准答案:BC9、需要长期保留的()必须下好止水隔离套管。
A、供水孔B、观测孔C、其他专用工程孔D、已下套管的各类钻孔标准答案:ABCD10、煤矿生产地质中,“三书”指的是()。
A、矿井地质报告B、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C、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D、采区地质说明书标准答案:BCD11、五证一照是指()。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应由煤矿企业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 质的单位承担,现场工程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补充地质勘探 报告。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5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dìzhì)因素普查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4 煤矿地质补充(bǔchōng)调查与勘探
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和生产需要时,应针对存在 的问题进行补充调查与勘探,收集相关地质资料,重点调查 煤矿内或周边煤矿开采情况,并将老窑、采空区标绘(biāo huì) 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相关图件上。 4.1 补充勘探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5〕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 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 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6〕煤矿地质剖面图; 7〕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 的多煤层煤矿〕; 8〕勘探钻孔柱状图;
9〕矿井(kuàngjǐng)瓦斯地质图; 10〕井上下对照图;第十页,共四十页。
3.2 煤矿必须备齐以下(yǐxià)地质资料台账
第十五页,共四十页。
6〕导水裂缝带普查,应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 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果 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涉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 含水层〔体〕的,在掘进、回采前,应当对含水层〔体〕进行疏 干。
7〕地下含水体普查,应查明影响矿井平安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 各种含水体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预测煤矿正 常(zhèngcháng)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议。
6〕煤层变薄、分岔、合并时,应观测煤层结构、煤厚、煤质、 煤层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等。
《煤矿地质工作细则》解读专题培训课件2024.3

第十一条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以断层、褶曲、岩浆岩 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 (一)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 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 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主要包括:
1. 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2. 缓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3. 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 (二)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 化,断层较发育,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 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 1. 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曲,或伴有一定 数量的断层; 2. 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 模的褶曲及倒转。 (三)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 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 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主要包括: 1. 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2. 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 发育; 3. 紧密褶曲,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四)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 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主要包括: 1. 紧密褶曲、断层密集; 2. 形态复杂的褶曲,断层发育;
无 水力联系; 地质构造简 单, 矿附近有地表水体, 但距地表水体较远 煤矿附近有地表水 体,地表水与地下
构造断裂对露天煤矿 的充水作用 甚微;含水层 不发育,不需要疏 干;边 坡岩层岩性坚硬,软弱夹
,地表水与 地下水水力联系不密切,含 水 层补给条件较差;地质构造中 等,煤
水有水力 联系;地质构造复杂,或煤 层上部被较厚的松散含水层 覆盖;含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 煤矿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煤矿 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 煤矿企业、煤矿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设立地测部门并配齐所需的地 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 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 煤矿企业、煤矿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 ,每 3 年至少进行 1 次。 第九条 煤矿企业、煤矿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 展煤矿地质研究,积极推进矿地质透明化, 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复习题一、填空题:1、2013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 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执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 1 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 种类型。
7、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合理划分因素为主。
8、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 K m )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10、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
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12、煤矿必须备齐(地质勘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地质资料。
13、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
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14、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结构)、(瓦斯赋存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15、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应遵循(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原则,坚持“ (一孔多用)”,钻孔应兼顾(构造、瓦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多项任务。
16、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提出普查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7、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
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18、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
对采掘(剥)工程布臵有影响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地质信息),应及时报告矿井总工程师。
19、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20、地质综合分析应紧密围绕煤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立足煤矿,结合区域,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
21、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地质预报经(矿井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
22、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 1 次。
生产地质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23、采区设计前(3)个月应提出采区地质说明书,并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审批。
24、采区开采结束后(6)个月内,应提出采区地质总结报告,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核。
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在(30)日内提出采后(地质总结报告),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核。
25、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
26、掘进工作面设计前(1)个月,地测部门应提出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并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27、回采工作面形成后,应开展相关(物探)、(钻探)等补充地质工作,查明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情况,并在(10)日内提出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28、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依托(信息化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地测资料、设计资料和采掘工程(数据库,实现煤矿地质信息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29、煤矿应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进行地质资料(处理)、(综合分析)和(数字化自动成图),实现地质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30、闭坑地质报告应在开采活动结束的前(1)年由煤矿企业组织编写。
煤矿闭坑地质报告(包括图纸资料)应报所在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31、煤矿每年年末应根据有关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炭(资源 /储量)估算,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动态。
32、综合分析成果应反映在(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地质图件上。
二、简答题:1、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内容?答、(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2、煤矿必须备齐的图件有哪些?答:(1)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2)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3)煤矿煤岩层对比图;(4)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5)煤矿地质剖面图;(6)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的多煤层煤矿);(7)勘探钻孔柱状图;(8)矿井瓦斯地质图;(9)井上下对照图;(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11)井巷、石门地质编录;(12)工程地质相关图件。
3、煤矿必须备齐哪些地质资料台账?答:(1)钻孔成果台账;(2)地质构造台账;(3)矿井瓦斯资料台账;(4)煤质资料台账;(5)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6)工程地质资料台账;(7)资源/储量台账;(8)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9)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10)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4、煤矿有哪些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答: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5、煤矿地质观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1)观测、描述、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记录簿上,记录簿统一编号,妥善保存;(2)观测与描述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重点突出、图文结合、字迹清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3)观测与描述应记录时间、地点、位臵和观测、记录者姓名;(4)观测与描述应做到现场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观测人员进行校对。
6、断层观测应包括哪些内容?答:(1)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2)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及充水性等;(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生小构造、断层类型;(4)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5)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等。
8、煤巷素描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答:(1)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
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时,第一分层巷道应做一帮素描图。
(2)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编绘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或底)水平切面图。
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厚煤层时,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必要的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水平切面图。
9、地质预报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1)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2)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4)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老空区、老窑位臵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臵及封孔情况等;(5)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6)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
10、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1)煤矿概况。
煤矿边界、老窑边界和采空区分布等。
(2)煤矿勘查资料。
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勘探钻孔和物探资料等。
(3)煤矿地质因素。
地层、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地温和地应力等。
(4)煤矿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5)煤矿设计。
煤矿规模、服务年限、井田开拓、采区布臵、井巷和硐室等。
(6)瓦斯抽采资料。
(7)煤矿采掘工程。
井巷、硐室及采空区等。
(8)煤炭资源/储量。
(9)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
(10)相关地质资料。
建矿地质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等。
11、煤矿生产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煤矿生产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系统收集、编录所揭露井巷工程的地质资料,开展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及时编写各种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等相关地质资料,保障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