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32页)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32页)
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思 想在 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孔子教书40余年,据说他有3000多名 弟 子,其中学有成就的有72人。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_ _-
" ■ ■ - "一 ______
f沃1木I■湘要习(学习方法厂 学而时习之,不迩M旁
.....................................
j
要谦虚,他人拳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⑵品师焉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丈化成就
e ❶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 ❸孔子的 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 《论语》一书,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 想财富。
《论(名利本I爷彫
民国时期孔子邮票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____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
学派
探宄:
什么叫
墨家
代表人物 墨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百家争鸣” ? 儒家
当时真的有一
道家 法家
百个派别吗?
名家
阴阳家
孟子
庄子 韩非 惠施公孙龙 邹衍
纵横家
张仪苏秦
兵家
农家 杂家
孙膑吴起
许行 吕不韦
hl
墨子
家学派创始人,他 的言行记录在《墨 子》一书中。主张 “兼爱”、“非 攻”,提倡节俭。
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整 体, 人应该顺其自然。
■'
V
J 产■■ ' -J. >
■^■^k - r ■! •, y
■ -Z^TftW- <
庄子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 成者英雄败者贼 •:•无中生 有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望 洋兴叹 •:.标新立异呆若木 鸡 •:•无用之用以貌取 人 ,:•明镜止水每况愈下 ♦:.螳臂挡车东施效颦

春秋战国最全名人录: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最全名人录: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最全名人录:儒道法墨、兵家纵横,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精彩纷呈,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思想家:14位老子(陈):道家始祖、道德经、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鲁)、儒家始祖、《论语》《春秋》、封建大一统思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鲁):孔孟孔孟、亚圣、《孟子》、世界文化名人。

庄子(宋):老庄哲学,著有《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韩):法家大家、助力中华大一统、《韩非子》。

鬼谷子(卫):兵家始祖、纵横家、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

墨子(宋):墨家始祖、兼爱非攻尚贤、非儒即墨、《墨子》。

荀子(赵):后圣、性恶论、弟子(韩非子、季斯)列子(郑):道家代表人物、列子学、《列子》。

季扎(吴):三让吴王、外交家、儒家美学思想家。

附、孔子门生:子贡(卫):孔门十哲”、鲁卫丞相、经商富翁、外交上存鲁弱齐。

颜回(鲁):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子路(鲁):孔门十哲”、“二十四孝”、孔子侍卫卜子夏(魏):孔门十哲,魏文侯王师、助魏称霸中原。

二、文学家:3位屈原(楚):忠诚、《离骚》宋玉(楚):著有《九辩》左丘明(鲁):史学家、《左传》三、著名君王:24位齐桓公(齐):管仲改革、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鲁庄公(鲁):曹刿论战,击败齐桓公,鲁国国力鼎盛期。

晋献公(晋):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打下晋国霸业基础。

晋文公(晋):西制秦、南伐楚、开启晋国中原百年霸业。

郑庄公(郑):第一个小霸,挑战周天子,箭射王肩。

秦穆公(秦):秦霸西戎、减轻戎患,益国十二、辟地千里。

宋襄公(宋):仁义霸主、泓水之战楚庄王(楚):一鸣惊人,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

吴王僚(吴):专诸刺杀吴王僚吴王阖闾(吴):重用伍子胥和孙武,率吴师攻入楚国郢都。

吴王夫差(吴):艾陵之战大破齐国,北上和晋国争霸,被越王勾践灭国。

越王勾践(越):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可吞吴。

魏文侯(魏):求贤若渴,李悝变法,人才济济,战国首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与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学说是儒家学派,主张礼、仁、义、智、信五德,其中仁者爱人。

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和谐,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同时强调了君子的行为规范。

孔子也提出了“天命之谓性”这个观点,认为个人的道德建立在一个天命的基础上。

他被后人尊为儒家之祖。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继承人之一。

孟子对“仁”这一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会偏离本性而做出错事。

孟子提出了天赋人权、民主和平等的思想。

对于经济问题,孟子主张要经济平衡和公平,否则社会就不会稳定。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创立人之一。

他的主要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常识是无法理解道路的真正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大道必须通过心灵修炼来领悟。

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模式,他被许多人尊为中国哲学的鼻祖。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然反义词”,即“天下非我也,而成我者”这个概念。

庄子主张要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倡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依其本性行事。

他提出了“逍遥游”这个概念,认为人应该追求全面自由,这也是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理念。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被认为是墨家学派的始祖。

墨子认为道德和理性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同时也主张公平和平等。

他提倡人们要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

墨子也是中国科学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有明水火相戒之书”这个概念,认为充分理解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不同学派和思想方式中探索了新的道路,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要思想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幼年生活贫困。

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

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

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

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 著名者72人。

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

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

伦理思想上宣传“仁”。

“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

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

重视因材施教。

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即人性本善。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 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 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 亚圣” 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 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 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 从慎始、励志、敦品、 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 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 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 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 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 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 方案。 方案。
孔子的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 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 在教学方法方面 , 他提出 “ 因材施教 ” , 重 视启发式教育, 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 的源头。 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 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 四目, 并以“ 等内容教导学生。 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 之教, 可谓重视德、 美的均衡发展。 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孔子和孟子 作为圣人体现 出的思想光辉
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仁”。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 “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 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 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 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 养的最高标准。 养的最高标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说。

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仁”、“孝”、“礼”、“义”等一系列道德观念,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和遵循伦理道德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道德经》为代表。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实现自我解脱和返璞归真。

老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有所启示。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家,被尊称为“二圣”之一。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善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天性本善,通过修养可以发挥天性的好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有积极的意义。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的思想强调爱和兼爱的重要性。

他主张舍己为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平。

墨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有着积极的推动力,他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理论。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荀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以《荀子》为代表。

荀子的思想强调人性的恶和文化的重要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代Βιβλιοθήκη 作道家春秋老子
万物运行有自然法则;世间事物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战国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儒家
春秋
孔子
核心思想“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主张有教无类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战国
孙膑
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空表)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作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孙膑
《论语》
战国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战国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法家
战国
韩非
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兵家
春秋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要全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要全

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要全1、伍子胥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吴王阖闾在夺取政权之后,也有向外扩张、与他国争霸的野心。

伍子胥利用吴王的这一野心,一步一步地把阖闾引向富国强兵、扩军备战,寻机向外扩张的道路。

孙武事吴之后,伍子胥与孙武一起,整顿吴国的军备,招兵买马,日夜操练,使吴国逐步强盛。

为了削弱楚国的力量,吴王采纳伍子胥和孙武的意见,把吴军一分为三,轮番袭扰楚国。

经过几年的袭扰,楚国国力渐衰。

2、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扁鹊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4、孙膑孙膑,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

出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

孙膑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但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他对战争的性质分辨不清,把士兵纯粹当作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的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