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写作范文(一)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写作范文(一)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写作范文(一)

11、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

终身教育,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指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快速充实的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

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2、爱之深,请宽容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深表怀疑。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俱不成熟的孩子?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如何处理呢?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咄咄不休的数落?其实,爱与宽容可以让教育更有温度。

宽容,应当成为教育的底色,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这是一种师长风范,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正体现了宽容的智慧。面对与别人打架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并未出言责备,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宽容之心,用一块块甘甜的糖果赞赏男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在褒奖与赞扬中实现了对男生思想的转化,凸显出宽容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鲜活生命。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与成年人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摒弃“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转而采取委婉、机智的教育手段,将宽容作为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教育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宽容,是一种任性的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妙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学生的自尊心是最脆弱的,敏感而易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柔软的心灵包容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与关怀。有这样一位老师,公开课上,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一个尿了裤子的小男孩身边,“不小心”打翻了一旁的鱼缸,小男孩换了一条滑稽的裤子回到教室,收获的却是同学同情而善意的眼神,而小男孩看着老师的眼光里则充满了感激。新课程强调人性化的教育,而爱与宽容正是人性的基石。没有宽容,教育就仅是一把冰冷的尺子,丈量着学生的长短;教师就仅是无情的执行者,缺乏人性的温暖。教育需要温度,宽容赋予了教育所需的温度,也带给孩子心底的温暖。

宽容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即使是进行批评,也要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相互谅解和相互信任,从而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变自己的行为,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胸怀应是最博大的,因为心中承载者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宽容;应为宽容,所以博爱。让我们细心地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涂上宽容的底色,使学生在幸福温暖中自由地呼吸!

3、人生的长跑,何必抢跑

若说有一句话语被年轻的父母奉为圭臬,我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必定榜上有名。于是,“焦虑”的家长拖曳着疲敝的孩子辗转于跟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孩子幼儿园就学小薛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后却又不得不去培养本应在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如此的错位循环。

人生并非短跑,教育需要长远甚至终生的规划,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的基础教育内容简单,他们的高中生甚至还在“艰难”解着二元一次方程,这不恰恰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吗?反观中国的学生,基础知识之扎实,学习内容之繁、之难,之偏在全世界都不遑多让,可谓在人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而结果呢?美国的学术界星光熠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新星层出不穷;反观中国,真正的大师日渐稀少,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并不充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必定不只一次在教育者心底叩响。也许,我们只看见美国学生浅显的书本知识,却忽视了他们与花草虫鱼为伴,以动手探索为乐的童年;也许,我们只为他们简单的大学入学考试而惊讶,却忽视了他们大学期间的实验、调查、研究和那要求过于严苛的学术论文。我们的学生没有愉快的童年,却有闲适的大学生活;我们都额学生背上百斤重的书本苦苦压抑上几年,于是高考结束死成碎片,付之一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教育是一生得事业,而不是阶段的任务,就如同马拉松比赛,想要获胜必须具备耐力和激情,我们的学生,因为被迫的抢跑,在赛程的前半段就早早的体力透支、精疲力竭;原本的激情也在气喘吁吁中消耗殆尽,剩下的往往是机械而沉重的脚步,比赛败北也就势难避免。

试想,还有什么比看着一朵朵娇美的鲜花还委婉绽放便凋零更令人痛心?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和泯灭学生的灵性和激情?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高考制度的僵化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成绩这把标尺太过“权威”,家长、教师不得不将学生硬着头皮往前推;因为缺失了兴趣、热情这样内部的推力。当考试的压力和师长的拉力一旦消失,学生止步不前甚至消极后腿的结果便在所难免。

为了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在根本上改革选拔制度是重中之重。所谓多一把评价的

尺子,就能多一批好学生;学生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教师和家长也就大可不必为孩子过早焦虑,“起跑线”也就能渐渐失去威力。其实,人生还是还要“起跑线”的,从这“起跑线”上学生获得的不是珠心算、唐诗三百首、“新概念”英语,而是对某一领域的兴趣,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才是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

几十年的人生长跑,最终鹿死谁手,一时的领先落后怎么作数?笑到最后才能算的最美,一个纵情欢笑的童年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

4、浅谈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孩童贵乎有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学生由不知道的源头,更是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动力。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但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有“三颗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保留一颗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孩子的“专利”与“特权”,为好奇而生的年龄,带着什么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而反观所谓的成年人,在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对周围的一切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心灵的距离滋生沟通的屏障,很多时候,是我们高高在上心“拒绝”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保留一颗童心,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从儿童的视觉观察周围的世界。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听蚂蚁唱歌”时,我们不妨欣然加入,让鼓励与参与代替阻止与训斥,让相知与相容代替对立与反抗,真正做到以童心呵护童心,以童心维护童心,在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同事促进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的好奇心无比广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花鸟虫鱼无一“逃”过他们好奇的眼睛。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甚至“远离”教学内容或者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保持足够的理解与宽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成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好奇作为起点,激发创造性的灵感,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更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意所在。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为“赶进度”而对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视而不见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求一致”而将学生辩驳的话语堵在了喉间的教学片段也屡见不鲜。学生一时的失落与困惑容易揭过,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好奇心的泯灭和创造欲的丧失,失大于得。因此,教师应时时怀抱一颗宽容之心,为学生好奇心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秉持一颗纯洁之心。好奇,出自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欲;儿童的好奇,更有着纯粹的出发点和纯然的归宿。而作为学生好奇心培养者、引导者的教师,就更应该保持一颗一心为学生、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术的纯洁之心,用自己的淡泊名利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为兴趣而学,为求职而学,为发展而学。相反,假如教师具有功利心,则难免围绕考试、考核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成为学习的奴隶,成为帮助教师评优争光的筹码,好奇心被逐渐消磨,教育的纯洁和高尚更是荡然无存,这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师说》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首先是“传道”之人,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首要要求。教育,应当去功利化,教师更应当去功利化,只有如此,才能有底气、有力气引领学生远离功力,趋向快乐学习的彼岸。

童心、宽容心、纯洁心,教师的“三颗心”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好事!5、我的教师观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当送八大家之一的韩语千百年前对“教师”二字做出

的注解历经岁月洗练直至今天依然闪光。“人非生而知之者”教师应如何解疑传道,使学生由“不知”到“知”再到“智”呢?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先生利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激励着我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学为人师”,学高才得以为人师。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质中,首先学识渊博一项名利前茅。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消除蒙昧,启迪智慧。甚至可能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学生眼中尤其如此。教师博闻强识,古今中外、千年传承的各类知识谈笑间信手拈来,这样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不崇拜,不跟随?

“学为人师”,也要学而不厌。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但教师专业发展依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学生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和自身成长备好“长流水”。

“学为人师”,还要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一种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一生为本、不厌其烦的伟大师爱。教师,理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孔子弟子三千而诲人不倦,我们更应耐得住寂寞、清贫,守得住那片净土,为教育奉献一生心血,为学生倾注满怀热忱。

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不仅是不仅是“学为人师”更“行为规范”做到社会道德的典范,学生行动的楷模。学生就如同洁白莹润的丝线,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与可塑性,所谓“然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教师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春雨润物,细极无声;又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过程是那么细致微妙,有是那么责任重大;试想数十双纯真清澈的眼睛,就好像数十面镜子,照的教师纤毫毕现,如何能不严于律己,谨言慎行?

“行为世范”,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一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岁令不行。”试想,若教师都占用工作时间忙着聊天偷菜,如何说服学生远离网络游戏?若教师都为有家教忙的不亦乐乎,又如何教导学生杜绝功利心、纯洁无暇?如教师都在灾难降临时沦为范跑跑,又如何教育学生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身教往往重于言传。

“行为世范”,教师必须加强修炼,以生为镜。“行”建立在“情”的基础上,建立在崇高人格的支撑下。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可见,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紧迫感与危机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多读书,多思考,做到“五日三省吾身”;同时,“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我们常说,学生身上有家长的影子,其实,学生身上更有着老师的影子。我们将学生作为自己的镜子,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尺,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听其言、观其行,然则明己之得失!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承载着“传到授业解惑”的奥义,承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简简单单八个字,却承载着“传到授业解惑”的奥义,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会和践行。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抚育着世界上最纯粹的希望与美好。让我们化作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使祖国的花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6、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常用这句话来勉励学生“学思结合”;其实,对执教者而

言,如若“教而不思”,也只得落个“迷惘”的后果。因此,“教思结合”,教师加强自我反

思,将成为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所谓自我反思,在我看来,就是教师对自身言行举止、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的一种自主判断和认真审视。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它让教师从一名单纯的“教书匠”成长为反思性的研究者;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它鞭策着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自我反思,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凸显,它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为师之道,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教师所教的学生。

反思,是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所必备的品质,每一名教师都应在“反思”这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不断努力。

教师反思,应当摆正位置,“更新观念”。教师反思的大敌之一,就是盲目的自信和迂腐陈旧的观念。“天地君亲师”,封建社会残留的师道之尊直至今日似乎仍有一定影响。诚然,教师的尊严和威信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但这威信应来自于人格、品德、学识的感染,而非外力的标榜。教师,是教育者,但也有能力,且有必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不应高高在上、固步自封,更不应得过且过,庸庸碌碌。教师应当摆正位置,树立在反思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以及通过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的教育观念,做好自我反思的心理准备,让反思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抽枝散叶。

教师反思,应当善于“思考”,不断发现。我们时常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问几个

“为什么”,其实,由人至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课

备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件事情处理得怎么样?”等等。在自我追问的过程中引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改变那些貌似司空见惯、因循守旧的想法与做法;从而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时刻维持发现的敏感度,这是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体现。如若不然,教师将只能成为知识的被动阐述者,教育方针的僵化执行者,教师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讲丧失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思考力与发现力。

教师反思,应当加强学习,锐意“创新”。学习与反思紧密相联,反思,能促使教师加

强学习,而学习也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学而不厌”应当是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品

质,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生命的主题,它体现着教师内心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对自身发展与进步的矢志追求引导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教师专业学科知识的增长、教育科学知识的提高又为教师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反思提供了可能性。其实,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琢磨,是从“旧”的自我走向“新”的自我的发展途径;反思代表着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否定,反思的本义是自我的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需要反思,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反思,

就让反思成为促使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源头活水!

7、薪火相继,光辉传承

——论雷锋精神与当前学校德育

“虽然里面有许多字我不认识,但我知道雷锋是一个好人”。

这是一名小学生阅读《雷锋日记》后的质朴感受,那稚嫩的话语久久感动着我的心灵。

“好人”二字是对雷锋最精炼的概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则是对雷锋精神最本真的诠

释。今年的3 月5 日是第49 个学雷锋日,风雨兼程,半个世纪,雷锋精神仍勃发着时代的生命力。

学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前沿,我们应将雷锋精神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精神力量。

学习雷锋精神,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应成为教育的本义。然而,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致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这体现了当前德育的紧迫性。但同时,学生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将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雷锋,就是这样一个榜样;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力量!

雷锋精神的学习,起点在于了解。知,行之始也。雷锋精神的学习,不应成为一种灌输,而应成为学生心底的向往,如若学生缺乏对雷锋的了解,又何谈敬佩和向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开辟多种了解雷锋生平事迹的途径,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纪录片,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或者,我们完全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雷锋的相关资料或阅读《雷锋日记》,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同时,又获得了对雷锋多角度的理解。

学习雷锋精神,核心在于激励。雷锋精神无疑具有极强的的感染力,这是因为“关心他人”和“渴望他人关心”是人类的普遍社会性需要,“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的倾向和得到他人帮助的渴望,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来激发人性中的善良与热情,而雷锋精神的学习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雷锋做的事情都很微不足道,然而十几年如一日、在其有生之年一直坚持不懈地做“小”事,这本身就无比伟大,这种伟大的精神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认同和对自身的激励,进一步内化成稳定的价值观。

学习雷锋精神,根本在于践行。俗话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行为是评价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学雷锋,不是口头说说,造型摆摆应付了事;更不是一时一刻、定时定点的活动,而应深刻、广泛地践行于每个人的生活中,真正实现“人人可为、处处可学”。对学生来说,从身边点滴做起就是在学雷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小事:植一次树、让一次座,扶一把老人,让雷锋精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个人品质。

学雷锋,我志愿。青少年应成为学习雷锋精神的生力军,学校应成为雷锋精神生根发芽的沃土。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雷锋精神在薪火相传中,闪耀光辉!

8、发展个性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是我们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算是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也是性格各异的。正因为万物的五彩缤纷,才使世界变得耀眼迷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各异,才使这个班级变得生机活泼。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思想,任何一种思想,都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思想;对待有“异己思想”的学生,要因势利导的说服,

不去命令或斥责,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也就促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得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得以调动和满足。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

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陶行知先生所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出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求平等,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欣赏学生,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赏识教育是前提、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学生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在班级管理中,提倡“与人为善”、“严格待己,宽容待人”的原则,让学生都学会珍惜在一个班级的缘份,相互之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哪个学生不想读书,也没有哪个学生喜欢跟老师顶撞。他们最大缺点就是少部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喜欢搞小动作,只要经常提醒,他们就会改过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心态,去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热爱身边的一切,我相信,将来他们一定也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吗?

让每一位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9、快乐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减负

“减负”这一话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减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也是我们教师的追求目标。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被应试主宰。教育,也偏离了方向,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纵观之前,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起来乏味,枯燥、畏惧、逃避,学生被动地学,强迫地学,有道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学习过程和效率,学何其堪。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教学中,我们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多为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其效率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使学生从内心感到知识的不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问我”为“我要问”。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心声,也是孩子们迫切的期望。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还他们一片快乐的天空。作业不是不布置,不是没有,要少布置,要精练,要像武术切磋中的“点到为止”,要杜绝以往家庭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是以多取胜,让学生在题海中游啊游,疲惫不堪,究竟大量作业效果如何呢?我想,除了抹杀孩子的快乐和时间以外,还能起什么作用?!

“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学习的心情,变“苦学”为“乐学”。让“欢声笑语”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焕发出这个年龄段应有的青春活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说:学习是轻松而快乐的,我爱学习!”

10、论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样处理好教育快速发展、教育公平间的统筹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教育公平”四个字,便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上,毫无疑问,正日渐成为社会上议论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日渐呈现失衡状态。教育不公现象相当严重,人们都能普遍的感受到: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全社会教育投资中的23%;实行多年的“高考录取线的不同政策”,更是一项荒唐的、充满歧视的“霸王条款”:录取线的不同是根据地区的不同和户籍的不同来确定,拥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的考生,比外地户口的学生享有优越条件,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正在逐年下降;高考的加分与权势金钱挂上了钩,有些考生似乎在“拼爹式”;人们还可以从“择校费、借读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问题上,感受教育公平的失衡。由于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比较高,教学条件也比较优越,但是优越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是供不应求的,这就导致了择校费、借读费的产生,有钱有权的家庭,父母利用权力金钱的收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就读。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被挤到普通学校,没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以至于一位在教育领域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感慨到:寒门再难出贵子!……等等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

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教育的不公平发展又会反过来,使收入不公平的加剧,如果任由这样的“马太效应”循环下去的话,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环境,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应该牢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真谛,更要认识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重在振兴教育上!”的道理,关注如何缓解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是我们全社会的问题!

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果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得不到公平的对待,那么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应将教育公平问题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在教育投资、规划、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公平做出决定和行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11、教师的终身学习观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早在孔子时代,已经有了这种思想意识;明代大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就是用“清渠喻读书”来感慨学习的重要性:要使头脑更加聪慧,就要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汲取新知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倡导“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魏书生说过“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的自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即使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教师,去教小学生,也要不断的去更新,学习新知识,因为社会是永远向前发展的,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时时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更要把握时代的命脉,这样才不会落伍。所以教师要做到“唯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而在众多角色中,最基本的角色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道德、传递价值

观的使命,同时,教师还是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培养者。有人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今这样的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水。一桶水,长期不更新、不流动,就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如果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固有的知识,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而无用。

因此,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渊博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使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12、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会有这样的心里话:

不要再家长会后总对我说:看看别人……

不要总是逼我去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除非自愿),

不要总告诉我们“要多和好学生接触……

不要一看我们和异性交往,就以为是“早恋“……

不要总认为您是大人,就要我们一切听你们的……

不要当众责备我们,还有您时常挂在嘴边的“当面教子”学说……作为一名老师,请把你的感想自行命题,写一篇800 字论述性的文章

学会尊重学生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会有这样的心里话:不要再家长会后总对我说:看看别人……,不要总是逼我去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除非自愿),不要总告诉我们“要多和好学生接触……………………

看到这些话语,感慨万分!时下的学校,独生子女,占很大的比例,在当今社会里,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

“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这是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的。学生是一个个的生命体,是

有差异的人,正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有的懂事听话、有的顽皮倔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气质、性格,是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记得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我们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只不过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尽享教育的幸福与快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空间,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潜能才能得到激发、灵感才能得到挥发,从而最终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使课堂的教学活动发挥最大效益。当然,尊重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学生在课堂和校园里的不正当言行,教师还是要

正确引导的,要知道娇惯、溺爱或“恨铁不成钢”的指责,都不是真爱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自尊心就像一颗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学生们的哭诉,我们不能单以一个“望子成龙”来辨解,以一句“不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为孩子的将来铺好路”相搪塞。在父母和老师的急切心情之下,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学这学那、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结果,造成孩子的不堪负重,导致了孩子的怨恨心理,使孩子觉得,不是在为自己学,而是在为父母学,为老师学,学习的动力就降低;同时也疏远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尊重是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座尚待开发的宝库,只要教师和他们共同发掘他们身上的宝藏,学生的人生就会更加多姿多彩。老师们,多尊重点学生吧,用自己的热心,去点燃每个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13、请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

是还给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还是把孩子的课余时间用补习班填满,让他不能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这一直是家长们纠结的问题。

也可能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使然,愈来愈多的家长为孩子安排了夜间或假日的“第二个学校”。特长班或补习班俨然成为孩子们下课后的第二个学校。只是,你的孩子喜欢上特长班/补习班吗?调查发现,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不喜欢放学后还要上特长班或补习班。进一步询问孩子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功课压力太大,高达八成以上的孩子表示特长班或补习班会另外出作业或考试;近三成的孩子认为特长班或补习班,额外出的作业比学校还难,而且所花的时间会比学校多。

中小学学生教育向来是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渴望孩子能够成才,固然是家长们的合理愿望,但这种愿望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很显然是有失妥当的,如果不顾一切给孩子布置作业、安排补课,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结果,肯定会事与愿违。

许多孩子因为要应付应接不暇的作业、补课、上特长班,身心俱疲,极度厌学,甚至自暴自弃。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许多原先灵秀好学的孩子,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每天安排满满的这个班,那个班,变得焦虑而呆板。

有人会说,这是家长的问题,因为他们太不理性,在上补习班特长班与其他家长攀比,总担心万一某一个班没上,孩子会不会由此漏掉某类题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理解。现在,竞争压力很大。在父母看来,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有多少家长能真正做到理性呢?

教育其实不仅仅在课堂里,不仅仅在课后厚重的作业本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其实也是孩子成长的大课堂!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绘过他的童年,课余时间可以在虫虫草草的世界里,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在游玩中练习与人协作。其实教育本身是有规律的,除了必要的学习,孩子的童年应该有更多的乐趣。应该遵循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培养,老师,家长们都不能太急功近利,而应该看到孩子的成长是个延续的过程。要知道在题海混战中获胜的孩子,也许是考试的天才,但能否将知识转化成能力,那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都有个性差异,如果父母老师强行压迫孩子去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对一孩子来说,真是一种痛苦!生活告诉我们要使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感到快乐,孩子有了抑郁情绪,肯定就不会快乐,不仅如此,孩子的情绪还会给家庭笼着上一层阴影。

对我们家长来说,不应该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孩子的唯一的出路,不管孩子是否愿意,一味让孩子上辅导班,特长班,而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力。请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吧!

14、以《我的教师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800 字2。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文章有逻辑效果4。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我的教师观

进了幼儿师范校,就读幼儿师范类的专业,注定了我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不解之缘。距离毕业还有两个多月时间,我也应该思考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呢?

通过接触大量的教育理论,我的教师观逐渐形成——教师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更应该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被喻为“园丁”的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应育人,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在幼儿的教学中主要以游戏为主,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课程模式有深刻的认识,还要会把课程的内容转化到游戏上去,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入一个“学习化”时代,只有具备了“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开发幼儿的兴趣欲。要使幼儿能够喜欢你上的课,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给学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其次自己所讲课内容应丰富多彩,要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知识;此外,教师健康丰富的审美意识

和情趣也很重要。它能影响到幼儿领悟艺术,体验生活的能力,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点点烛光。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做他们好帮手,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的完整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教师的爱心、信任与关切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动力。”未来的教育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要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为出发点。做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21 世纪教育的主流将是创新教育。全世界都日益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问题。面向新世纪,仅仅当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园丁”,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呼唤现代教师观。

今天,我仍是一名学生,但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选择了教师,就要爱这个职业,爱我的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搏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15、树根和根雕。农夫在田野中砍了一棵树,树干用来建房,树根认为无用,

就扔了;一位雕塑家见到,如获至宝,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结合此例,教育学启示。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选的是

“可用”之材,要么作柱子,要么作栋梁,再不当用,也可作椽子。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看问题,要从不同角度、用发展眼光去对待;要因材施教,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运用的是“审美”的眼光去审视的。

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有艺术家那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智慧。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不言弃,不放弃每个孩子!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习相远也”作为理论指南“教人各因其材”,教授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能力各异,成就不同: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善于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世界,造就了其门下诸多的栋梁之才!

让我们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吧!物尽其用!

教师招聘考试作文范文

2020年最新 教师招聘考试作文范文 请以?教态?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条理清晰,不得抄袭。 1.参考范文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是塑造人的事业,应该以人为本。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的唯一使命便是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体现出教师成长的过程,从学生的发展足以看出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和师生交往活动中,专业化的教师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够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可能起到的是延缓和阻碍的作用。所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要想胜任它,就必须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走教师专业化之路,让自身不断提高和成长。 第一,要深入研究学生。学生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有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性别、家庭、性格等也影响着学生,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他们发展。 解。 备课要备学生。备课不仅仅是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的过程,更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第二,要关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效应看学生的发展。一节课有没有实效,重点看学生,看学生的参与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设计教学方案才是有效的。多途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正面了解,也可以从同学、家长等侧面了程度、思维深度和广度、情感状况和情绪状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动用了什么样的教学设备。学生的三维目标得以提升,这就是有实效的好课。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要在课堂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升华情感及品味价值。教学过程应是精细化的,从细微之处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总有差别,而教育也不是要制造相同的产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别,不必苛求学生们都达到同一高度,同一水平。只要他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写作范文模板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

2020年-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二、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二)新课程改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 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1、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 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 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6、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五、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写作范文DOC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写作范文DOC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因此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当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正确,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可能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

2016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16年教育综合考试试题及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 A.家长批评孩子 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C.新生儿吸吮母乳 D.参加画展 2.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娜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专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儿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科学家获奖理由是成功的从中草药中提取了()并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 A.青篙素 B.青霉素 C.青蒿素 D.红蒿素 3.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金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已较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4.创造性思维特点不包括()

A.流畅性 B .适应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5.1951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确立班主任制。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并取代之前的()。A.级任导师 B.级任教师 C.班任导师 D.班任教师 6.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的形成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D.价值内化 7.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官学与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 B.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欧洲以七艺,骑士七技为主。 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相结合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写作范文(一)

11、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 终身教育,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指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的新知识快速充实的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 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2、爱之深,请宽容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深表怀疑。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俱不成熟的孩子?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如何处理呢?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咄咄不休的数落?其实,爱与宽容可以让教育更有温度。 宽容,应当成为教育的底色,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这是一种师长风范,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正体现了宽容的智慧。面对与别人打架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并未出言责备,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宽容之心,用一块块甘甜的糖果赞赏男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在褒奖与赞扬中实现了对男生思想的转化,凸显出宽容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鲜活生命。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与成年人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摒弃“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转而采取委婉、机智的教育手段,将宽容作为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教育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笔试中散文写作的复习指导

语文笔试中散文写作的复习指导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黄山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黄山教师考试网为您提供,欢迎加入黄山教师考试群334544676 教师招聘考试中作文一般占4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成绩不理想,影响到招聘结果,对此考生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公讲师马志刚建议考生应该搜集当地近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作文题目,仔细阅读、理解作文的要求,对于作文的要求、作文形式以及评分细则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然后勤加练习,为在考场上写出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中公讲师马志刚以2009年浙江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题目为例: 题目:春风 要求: 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②字数在800字左右; ③不得抄袭。 仔细分析这些要求,会发现人称不限,考生可以任意选择体裁(诗歌除外)。大家如果文笔较好可写散文,如果文笔一般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文体,如记叙文,这种文体比较好操作,不易失分,但也不易得高分。另外,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写小说。对一般考生而言,写出500字数自然不会有问题,大家平时可多练练这几种文体。下面中公讲师马志刚着重讲讲散文的写法。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写散文,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解决立意问题 立意为文章的“主脑”,散文要写出意味,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散文的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作者对于所写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体验,一种感情,有这个“意”和没这个“意”,文章写出来是不同的。

散文的立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炼主题思想,它的“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非像议论文那样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思想观点。散文立意应追求高远、新颖、厚实。所谓高远,即作者立意时,应站在人生智慧的高度,表达对人生的远见卓识,或抒发高尚的情操,或表现崇高的精神世界。所谓新颖,就是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立意新颖,但并不是故作高深,它应该是来自平凡的感悟。所谓厚实,就是立意要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受,有充实的内容。 《春风》表面看是指春天的柔和的风,它刮过后带来温暖和绿意,如果仅仅以这个立意,那就过于简单了,其实春风还可以怎样立意呢?我们可以把春风这种事物比喻为温暖的友情,或者清新的变化等等,还有一种上佳的立意就是把春风比喻为教师的谆谆教导,这样去立意行文会打动很多阅卷的老师,会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2)处理好散文的笔调 散文笔调是作者在叙述言说中所表现的感情色调、语言色调。散文叙事论理,常以“夹叙夹议”来调和,这也是散文笔法上的特点,会增添自然、亲切、朴素的趣味。“夹叙夹议”里,往往杂糅了议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等几种表达方式,显得形象生动,情韵悠长。中公讲师马志刚建议大家在考试中采用这种夹叙夹议的笔调,平时也多加练习这种笔调。 (3)选用自然的散文语言 好的散文,其字词的运用,总是鲜活的,丰富的,没有陈词滥调;好的散文,句式总是灵活的,参差变化的,它随自己的情感流走,显得灵动而富于活力。大家欣赏优秀的散文,常常感觉其语言生动、形象、感人。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大家下去多练习散文的语言。 下面附一篇《春风》的例文,供同学参考。大家学习并借鉴一下散文的笔调和语言。 春风 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风情有独钟,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是富有春意的,又是异彩纷呈的。 ——春风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两句诗也同样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1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 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9、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2、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3、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14、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15、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 A、确定目的 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17、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18、“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 )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作文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生作文 教育写作范文 教师,我向往的职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来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吟咏歌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 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决讲解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或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 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可是,在这辛苦奉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老师们笑了,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笑得最灿烂最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我向往教师的职业,我向往被别人尊重,我向往与学生们一起生活的快乐从 小就有这个很理想的理想,即使在现在的的此时此刻,如果能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愿意去做一个老师。 我喜欢我的小学老师,她们是真正地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她们的教导我至今铭记于心,融会于骨。我当时想:如果有一天我有幸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也要像我

的老师那样爱学生,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教做好人,善良的人,负责的人,聪明的人,能干的人…… 假如我做一个中学老师,也许我会放任孩子们更多,甚至会让他们去走一走弯路。即使他们真地走了弯路,我不会打压他们,而只是把他们拉回来,让他们记住这些经历。我崇拜我的大学老师,不去论他们非凡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递交给我们对专业的热爱,对探索的激情,为我们真正走入社会搭起不朽的桥梁。尤记教育学王教授,不谈他的博学与专业,仅仅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聆听他讲课的学生.从此这热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在探索中学习每一点一滴的知识,然后积累,考究,扩张,丰富,传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命单纯而快乐,即使有病痛的折磨也在所不辞地屹立在讲台之上。 都说职场如战场。老师们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对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财富。 我每次在办公室里看到能干的老师们内内外外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都会羡慕不已。假如有一天我也能象她一样自如,我就去写一本书,送给那些尚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事实比我们学到的复杂地多,但是只要认真负责,那么又会简单地多。 如果有一天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做一名老师。 要实施创新性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 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编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 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 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 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 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 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 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 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 教育学》(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 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 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教育作文(全)

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教育作文(全) 1.参考范文 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忽视或不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是因为有近50%的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群体又都处在犯罪的危险边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以生立教,为人师表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当然这里我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想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要想在学生心中牢固熟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教师必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用诚实正直和坦荡无私,让学生体验到人的美好心灵,用宽宏的心地和磊落的胸怀,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 二、要与学生做朋友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重视。如果我们能经常表扬他们的优点,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进而会建立自信;反之,他会因沮丧而越来越自卑。老师要用爱心,用师德的魅力,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让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经常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过错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对待他们的过错,首先应该寻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其次是要对学生给予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心虚、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相信他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汇总 1.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学生观。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 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5.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6.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7.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8.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9.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0.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1.教师职业6角色:①传道者;②授业、解惑者;③示范者④管理者;⑤朋友;⑥研究者。12.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1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区普岗教师招考2014年考点)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16.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7.创造性的主要特征:①流畅性;②独创性;③变通性。 18.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1904年。 19.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学制,沿用至今。 2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 21.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 22.2001年.6.7,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启动基础课程改革。

教师招聘考试作文范文10篇.doc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拥戴的老师,就应该蹲下身子,静静的等待孩子开花,同时老师和学生也会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加智慧。 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任,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老师平等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老师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反之,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教育的内容就更难被接受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更多的信任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他让我懂得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蹲下身子做老师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老师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的位置考虑,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 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效应。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 蹲下身子做老师,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真诚的欣赏,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