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 护钟》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

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

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

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护钟》导学案

《护钟》导学案

第6周星期授课教师: 赵、吉授课班级1、2、3、4《护钟》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培养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3、体会朱老巩等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学习重难点分析朱老巩、冯兰池等人物形象,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2、作品简介《红旗谱》是一部革命小说,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属多卷本长篇小说,另有第二部《》,第三部《》。

小说刻画了冀中平原老一代农民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故事。

本篇课文《》就节选自《红旗谱》,为我们讲述了朱老巩反抗封建地主,舍命护钟的悲壮事迹。

3、写作背景《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

二、自主学习1、解决生字生词霓.虹()滹沱..()撅.()髭.()拽.()摩挲..()铡.()刀汩汩.()褡裢..子()攥.()..()尥蹶睖.()睁契.()掯.()仄.()殡.()2、朗读本篇课文,用你自己的话为全班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做全班交流。

3、通读课文之后,你觉得本文应该划分为几个层次?怎样划分?每层大意是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三、合作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朱老巩要有大义凛然、朴实豪迈、坚定勇敢的气势严老祥委曲求全冯兰池阴险狡诈,严老尚虚情假意。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刚才的分角色朗读,同学们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他们的性格、形象有了一定的掌握。

你认为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严老尚都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其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吗?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严老尚3、文中都出现了哪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当朱老巩为了保护古钟与冯兰池据理力争,甚至舍弃生命时,其他村民有什么反应?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你对这些人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学案2: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学案2: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课堂学案一、整体感知朱老巩 护钟⎩⎪⎪⎨⎪⎪⎧⎭⎪⎪⎬⎪⎪⎫一、开端:平地雷响,冯兰池要砸古钟二、发展:商量护钟,朱老巩 主意已定三、高潮:钟前舌战,朱老巩 寸步不让四、结局:古钟被砸,朱老巩 含恨离世 尖锐的矛盾冲突,凸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二、语段剖析1.(1)冯兰池才三十多岁……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2)冯兰池……说:“官土打官墙,大铜钟是全村的财产,砸钟卖铜顶公款,官司打到京城,告了御状我也不怕!”(3)朱老巩……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2)这时他眉棱一横下了决心,闪开衣裳,脱了个大光膀子。

小辫子盘在头顶上,挽了个搪扭儿。

叉开腿把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张开大嘴喊:“大铜钟是四十八村的,今天谁敢捅它一手指头,这片铡刀就是他的对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天黄昏时分,朱老巩坐在河神庙台上,对着那座铜钟呆了老半天,心里暗想:“顶公款!就等于独吞,我不能叫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了!”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

20-21版: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步步高)

20-21版: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步步高)

第15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的典型意义。

3.练:学习运用言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写一个有关“舍生取义”的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当代作家。

原名梁维周。

河北蠡县人。

1935年起在家乡从事革命斗争,同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

1953年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底出版第一部,引起强烈反响。

1957年春天起辗转于病榻之上,1962年起病情好转开始工作。

1963年出版“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

“文革”中在受到陷害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创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

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修改、创作“红旗谱”第三部《烽烟图》。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

2.相关链接《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艺术地概括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特点。

本课《朱老巩护钟》选自小说《红旗谱》的开头部分。

朱老巩护钟只是小说的“楔子”,它和稍后描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既表现了农民与地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揭示了老一代农民的传统斗争方式的局限,即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进行所谓的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

第13课《护钟》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3课《护钟》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3课《护钟》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 把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 分析小讲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明白得作品的思想内容。

4 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抵抗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4预习提示: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叹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养,那个地点,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聪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大方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在困难卓绝的八年抗战中,那个地点又产生了许多撼人心魄的故事,从万古流芳的狼牙山五壮士、敌后武工队到惊心动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河北大地上上演的这一幕幕英雄传奇,在作家们的心中映下浓浓的投影,因此一部部讴歌英雄业绩,描画英雄壮举的鸿篇巨制带着炫目的光荣,向我们走来,那一位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也一一走进了我们内心,令我们热血奔涌,豪气干云。

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英勇护钟却壮志未酬的英雄-----朱老巩。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梁斌,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当代作家。

«红旗谱»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它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反映了他们由单枪匹马的自发抵抗到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斗争的过程。

课文«护钟»节选的便是小讲的开头部分。

三: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卡片出示应把握的生字,教师领读:滹沱hūtuó撅juē髭zī跳哒da 仄zè摩挲suō2.小组讨论,理清小讲的三要素:人物:朱老巩、严老祥、虎子、冯兰池、严老尚等。

护钟

护钟
教学设计
年级七科目语文课时2备课人语文组
课题
《护钟》
第1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1、《红旗谱》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课文《护钟》节选的便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滹沱撅髭跳哒仄摩挲汩褡裢尥睖
二、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段在整个故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寥寥数笔,简捷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平地一声雷”突出了事件的严重性。
2.文章第三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具体介绍了古钟的位置、来历、钟文,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故事情节蓄势。
3.文章第四段说:“小虎子……心里想:‘怪不得,好大一座铜钟哩!也闹不清到底能卖多少钱,也只得这么大惊小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借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写对“一座平时毫不被人注意的古钟能引起的巨大事变”的不理解。
4.文章第六段冯老巩的一番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借朱老巩之口,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凸显了朱老巩正义凛然,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5.文章第九段老祥大伯的一席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说明他认为就算认识到“砸钟”背后的实质又能怎样?严老祥仍无法抛弃已深入骨髓的软弱、自保意识。
6.文章第十五段对冯兰池的外貌描写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可以看出严老祥终于勇敢地站到了朱老巩的身边,并与之并肩战斗。

课件10: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课件10: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 不胆怯与倔强叛逆; (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 (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 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 (6)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计,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 (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 斗争到底。
谢谢观看
赏析情节
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分析主要矛盾。
矛盾起因
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
矛盾发展
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
矛盾回缓
严老尚出面调解。
矛盾高潮
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
结局
朱老巩含恨离世。
赏析人物 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 [明确]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 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1)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 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 (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 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
赏析环境
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 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 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 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 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 施以援手。
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 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 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 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 旗谱》。

课件7: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课件7:第15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腰一横,举起铡刀,刀光晃着人们的眼睛。”一连串 的动作,干净利落,读者不难从中体会到朱老巩面对 强敌时的沉着、冷如此鲜明有力, 正是因为这些语言和动作都是面对紧张局势时的自然 反应,或者是斗争本身的一部分。不同的反应塑造了 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人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斗 争中,在斗争中思考、行动和选择,因而能给读者鲜 活生动的感觉。比如朱全富这个人物,作者着墨并不 多,他一开始反对朱老巩出头:“躲还躲不及,能招 事惹非?哪有摁着脑袋望火炕里钻的?”而在大柳树 林里,面对着朱老巩舍身护钟的危急场面,他又说:
“天爷!瞎了我的眼睛吧,不要叫我看见。”他并不 是一个置身事外者,短短的两句话,就把一个善良老 实的农民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 护钟
梁斌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家;把握文章线索及 文章体现的现实意义;分析本文所塑造的农民英雄 形象;识记重点字词。 2.在阅读中解决字词的音、形、义,同时把握小 说情节脉络。
3.以小说三要素为引导,分析小说创作的背景, 把握当时社会所处的特定环境,及特定环境下人物 的性格。
(3)通过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 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 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 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 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
4.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举例分析。
“滚”字暗示了这一巴掌力气之大,劲道之狠
疑难点析
1.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围绕朱老巩护钟,表现了锁井镇农民和地主恶 势力的激烈斗争,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阶级斗 争的延续。广大农民不断要求自由解放,反抗压迫 和剥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既反映了农民坚韧 不拔、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也暗示了农民斗争的 局限性,为小说主题的阐发创造了绝好的历史背景 和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谱护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1、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

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

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

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梁斌经过二十余年的酝酿和探索,成功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旗谱》。

作品问世,宛如平地一声春雷震动文坛,很快被改成电影。

《红旗谱》先后几十次印刷,印数高达500余万册。

随后出版的《播火记》、《烽烟图》也达到相当高的印数,是我国建国后创作界与出版界十分罕见的现象。

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大贵、运涛等农民运动的骨干和贵他娘、运涛他娘、春兰等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时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作品影响走向海外,在世界文坛赢得很高的声誉。

《红旗谱》等三部作品被人们誉为“折射时代风云的一面镜子”。

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2、文章写作背景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

头十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

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

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1953年6月,梁斌正式开笔《红旗谱》,一年后完成《红旗谱》第一部初稿。

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醉在《红旗谱》中,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

梁斌曾这样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

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开始写作。

早餐时间已到,我还没有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

午餐晚餐无不如此。

有时写着写着,想起我还未吃饭,其实两顿饭已经过去了……”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

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谈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

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

”那时候,他脑子里除了《红旗谱》,什么都没有。

夏天和人聊完天,总忘拿扇子,一个夏天丢了100多把扇子。

夏天,武汉燥热,汗滴常会打湿稿纸。

为此,梁斌想出了一个“湿被单降温法”。

他把被单沾上凉水,挂在屋中,再打一盆冷水,泡上一块毛巾,实在热了,就用冷毛巾擦头、擦洗身上;还热,索性把冷水盆搁到桌下,把两脚放在凉水里。

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

三、速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卡片出示应掌握的生字,教师领读:滹沱htu 撅ju 髭z 跳哒da 仄z 摩挲su2.小组讨论,理清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朱老巩、严老祥、虎子、冯兰池、严老尚等。

环境: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

故事情节:1段:序幕2~27段开端28~78段发展、高潮79~80段结局81~86段尾声四、质疑研讨方法:分小组研讨,最后老师总结答案。

(一)再读课文思考: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文句吗?讨论后总结如下: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他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挖苦咱庄稼人……)3、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

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

(二):理清情节,感受朱老巩的英雄壮举方法:让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一位同学来复述故事梗概,其他同学做补充,抓住文章脉络(可在课前布置预习)第一部分(1)冯兰池要砸古钟。

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

第二部分(2~80)朱老巩护钟。

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钟失败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81~86)朱老巩含恨去世。

(三):根据故事情节讨论: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找出反映他人反应的语段,指明朗读。

[讨论后明确]: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2、锁井镇的古老乡亲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讨论后总结]反映了当时农民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于地主的剥削,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阶级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也正是他们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灰色。

3、朱老巩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讨论后总结]这样的结局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四)人物形象分析1、尽管朱老巩护钟失败,但这位“燕赵侠士”的形象却鲜明地铭刻于我们的印象之中,这要归功于小说成功的人物刻画手法,那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呢?给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学生讨论后明确]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主要刻画了朱老巩、严老祥、冯兰池、严老尚等人物。

2、分角色朗读朱老巩与严老祥对话、朱老巩与老祥大娘的对话、朱老巩与朱全富的对话、朱老巩与冯兰池斗争时的对话,小组讨论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教师抽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做补充。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明确]朱老巩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气愤填膺,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足显他的正义凛然、嫉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面对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战的斗争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帐;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返顾举刀护钟;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

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

(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分步进行分析,也可综合分析)3.找出描写严老祥的语句,仔细品读,综合分析严老祥的性格。

(1)当听到朱老巩要和土豪霸道们对抗时,严老祥是什么表现?反映他什么性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讨论后明确:严老祥具有怯懦的、委曲求全的性格,即使认识到“砸钟”背后的阴暗实质后,他仍然无法抛除已深入骨髓的软弱、自保意识。

这正是他弱的一方面。

(2)当看到朱老巩与冯兰池做着无畏斗争后,严老祥是什么表现?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讨论后明确:严老祥终于觉醒,勇敢地站在了朱老巩的身旁,与朱老巩并肩抗争。

这是他勇的一面。

[总结]由此看来,在严老祥身上表现出的是老一代农民觉醒的过程,他性格里兼具了勇与弱的因素。

4.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冯兰池、严老尚的性格特征。

(进行此环节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人物性格的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在这里教师只做些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即可)[总结]冯兰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道貌岸然、心黑手辣、仗势欺人、贪婪霸道、阴险狡诈。

严老尚则是地主阶级的帮凶,他老奸巨滑、阴险毒辣、狡诈虚伪。

(五)分析文章的主题学生活动:根据以上学习,综合小说的背景、事件的经过、结果、以及双方矛盾,讨论小说的主题。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清末民初冀中锁井镇丧心病狂的大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古钟,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挺身而出护钟的故事,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丑恶的嘴脸,赞扬了朱老巩、严老尚等老一代农民的觉醒和敢于抗争的精神。

同时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六)学生活动情感交流: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形象,谈谈喜欢他的理由。

五、写作借鉴中学语文在线(www.ywzx8)1.景物描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那滹沱河、千里堤、高高的白杨树,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那地方风情、民风民俗都洋溢着乡土气息和民族感情,构成富有魅力的冀中风景画和风俗画。

2.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

如朱老巩和严老祥关于护钟的对话,及朱老巩舍命护钟等部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活脱脱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

3.作品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雅俗共赏。

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

六、布置作业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第二、三课时观看影片《红旗谱》,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