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docx
民法总论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一部分民法总论练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可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AC )。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B.民间订婚的习惯C.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D.某大学教授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专著2、下列属于民法所说的财产的有(ABCD )。
A.土地B.房屋C.商标D.商业秘密3、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ABCD )。
A.生命权法律关系B.健康权法律关系C.姓名权法律关系D.配偶权法律关系4、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ABC)。
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二、名词解释1、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民法的渊源【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
】【包括宪法。
民事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民事规范,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三、简答题1、我国民法的渊源有哪些?【包括宪法。
民事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民事规范,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2、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时间,空间,对人的适用范围】四、论述题如何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反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需要。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C )。
《民法总论》练习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练习题及答案1. 单选题1. 公民出生的时间以( )证明为准。
A. 医院的出生B. 两个以上的人的C. 单位的D. 户籍正确答案:D2. 《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A. 由受害方自行承担B. 由加害方赔偿C. 由双方分担民事责任D. 互不承担责任正确答案:C3. 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 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 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C. 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 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正确答案:C4. 甲已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在校期间向乙借款6万元,后无力返还,由谁来还此笔款?()A. 由甲承担B. 由甲父承担C. 由甲与甲父负连带责任D. 由甲父先行垫付正确答案:A5. 甲手机专卖店门口立有一块木板,上书“假一罚十”四个醒目大字。
乙从该店购买了一部手机,后经有关部门鉴定,该手机属于假冒产品,乙遂要求甲履行其“假一罚十”的承诺。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假一罚十”过分加重了甲的负担,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B. “假一罚十”没有被订入到合同之中,故对甲没有约束力C. “假一罚十”显失公平,甲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变更或者撤销D. “假一罚十”是甲自愿作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认定为有效正确答案:D6. 根据( )规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A. 《经济合同法》B. 《民法通则》C. 《行政法》D. 《公司法》正确答案:B7. 我国民法是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 特殊主体B. 一般主体C. 平等主体D. 财产主体正确答案:C8. 甲因外出而委托乙全面照看其6岁儿子丙。
某日,丙将邻居一4岁小孩打伤,花去医药费近万元。
这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A. 甲承担,如果乙有过错,乙负连带责任B. 甲承担,如果甲无力承担,由乙承担C. 甲承担,因甲是丙的父亲,乙不承担D. 乙承担,甲负连带责任正确答案:A9. A公司经销健身器材,规定每台售价为2000元,业务员按合同价5%提取奖金。
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强制原则2. 根据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A. 基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B.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D. 所有选项3.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在于:A. 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成年B.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开始和结束C. 民事权利能力只与财产有关,民事行为能力与财产和人身有关D. 民事权利能力只与人身有关,民事行为能力只与财产有关4. 根据民法,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解除合同?A. 当事人一方违约B. 当事人一方丧失履行能力C.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种情形下,代理行为无效?A.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B. 代理人在代理期限结束后继续代理C. 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代理D. 所有选项6.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民事责任的免除?A. 不可抗力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所有选项7. 根据民法,以下哪种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B. 过失损害他人财产C. 无过错损害他人财产D. 所有选项8.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认定民事行为无效?A. 当事人一方欺诈B. 当事人一方胁迫C. 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D. 所有选项9. 根据民法,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民事权利的保护?A. 请求停止侵害B. 请求排除妨碍C. 请求消除危险D. 所有选项10.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认定民事行为可撤销?A. 当事人一方有重大误解B. 当事人一方被胁迫C. 当事人一方被欺诈D. 所有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A. 物权关系B. 合同关系C. 家庭关系D. 继承关系1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代理行为?A. 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代理B.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C.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进行代理D. 代理人在代理期限结束后继续代理13.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A. 停止侵害B. 赔偿损失C. 恢复原状D. 赔礼道歉14. 以下哪些情形下,合同可以被解除?A. 当事人一方违约B. 当事人一方丧失履行能力C.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D.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15. 以下哪些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诚实信用原则D. 强制原则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强制原则。
民法总论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2.甲公司在城市公园旁开发预售期房,乙.丙等近百人一次性支付了购房款,总额近8,000万元。
但甲公司迟迟未开工,按期交房无望。
乙.丙等购房人多次集体去甲公司交涉无果,险些引发群体性事件。
面对疯涨房价,乙.丙等购房人为另行购房,无奈与甲公司签订《退款协议书》,承诺放弃数额巨大利息.违约金的支付要求,领回原购房款。
经咨询,乙.丙等购房人起诉甲公司。
下列哪一说法准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有关要求?()A.《退款协议书》虽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但为兼顾情理,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变更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B.《退款协议书》是甲公司胁迫乙.丙等人订立的,为确保合法合理,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宣告该协议无效,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C.《退款协议书》的订立显失公平,为保护购房人的利益,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撤销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D.《退款协议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确保利益均衡,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撤销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3.甲公司明知自己在建的商品住宅楼旁将兴建一机场,但却对要求住房安静的乙说此住宅远离市中心,难得的安静,而没有将兴建机场的事情告知乙,乙相信甲公司的介绍而购买了甲公司在该处的房屋。
甲的行为违背了()。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权利不得滥用原则4.公司职员甲办理了某银行的信用卡,在商场持卡消费2万余元。
在向银行还款前,甲突患精神病。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有效.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无效B.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无效C.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有效D.甲与银行之间的合同无效.甲与商场之间的合同均有效5.下列事实中,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民法总论试题目及答案

第一部分:单选题(每题1分)1、下列现象中,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DA.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B.甲公民(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地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纪业务C.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使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D.某市国家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的亲戚具有优先的订立合同的权利2、中学生刘小东在暑假时到其邻居家开的饭店里帮忙,其邻居答应等假期结束时将给其1000元报酬。
假期结束时,邻居以刘小东才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决定报酬的金额为由拒绝给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刘小东无权要求该项报酬,因为他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B.刘小东无权要求该项报酬,只有经过其父母的同意才可以C、刘小东有权要求该项报酬,因为接受报酬不以民事行为能力为限D.刘小东有权要求该项报酬,但具体金额应由其和其邻居共同协商3、下列行为中,哪项属于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AA.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出租人继续收取租金B.代理期限届满后,委托人没有继续委托,而代理人仍然进行代理行为C.甲向乙提出书面要约,双方在此之前未有联系。
甲在要约中明确提出,若局不在1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视为同意,1个月后,乙沉默D.甲向妻子乙提出离婚,乙沉默,后甲以乙的此行为要求法院判决离婚4、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伤概不负责”、“一经结婚即须辞职”的条款无效,是采用了下列何种民法解释的方法?DA.当然解释B.目的解释C.体系解释D.合宪性解释5、依我国法律,当事人对下列哪一合同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A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B.包含因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的合同C.因欺诈而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D.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6、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
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答案:ABCD2. 以下哪项不属于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行政权D. 知识产权答案:C3.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以下哪些条件?A. 主体合格B. 意思表示真实C. 内容合法D. 形式合法答案:ABC4.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A.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B.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C. 欺诈、胁迫的D. 重大误解的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A. 显失公平的B. 重大误解的C. 欺诈、胁迫的D. 滥用权利的答案:ABC6.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停止侵害B. 恢复原状C. 赔偿损失D. 赔礼道歉答案:ABCD7. 以下哪种情况下,民事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三年?A. 财产损害赔偿请求权B.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C.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请求权D. 合同履行请求权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下,民事主体可以主张代理行为的效力?A.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B. 代理人以自己名义进行代理行为C.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D. 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答案:C9. 以下哪种情形下,民事主体可以主张解除合同?A. 合同一方违约B. 合同一方丧失履行能力C. 合同目的不能实现D. 合同一方死亡答案:ABC10. 以下哪种情形下,民事主体可以主张侵权责任?A. 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B. 过失侵害他人合法权益C. 法律另有规定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对)2. 民事权利可以转让给他人。
(对)3.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自始无效。
(对)4.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只能是赔偿损失。
(错)5. 代理行为的效力由代理人承担。
(错)6. 民事权利的保护期限一律为三年。
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话联后,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
甲的死亡宣告被撤销后,甲与乙的婚) C 姻关系(题总论》复习《民法 B 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A 视为自行恢复C 并未自行恢复D 经乙同意自行恢复一、选择题9、下列不属于形成权的是(C)。
A ) 1、依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A 撤销权B 解除权C 债权请求权D 追认权 A 绝对权与相对权 B 财产权与人身权10、甲在某风景区建有别墅,与邻居乙约定不得在别墅前兴建房屋,以免妨碍眺望。
后D 主权利与从权利C 请求权与形成权乙将其房屋出售于内,丙欲在房屋上加盖一层,甲提出异议,请求停工,对甲的请求应。
D )、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顺序是2(如何认定和处理?(C )兄弟姐妹、配偶、父母、子女B A 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A 属因相邻关系产生的合法权利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D 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CB 属私人协议,不具有合同效力、某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在广州,在北京、上海、南京设有三个办事处,则此公司的住所3C 不予支持)为( BD 甲乙约定只具有债权效力,不足以对抗第三人丙 B 广州 C 上海D 南京北京A11、以下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是( A )。
日晚4、王家为孙子王晓过生日,却为确定出生日期犯愁。
王晓的母亲记得儿子是月288A 人的死亡 B 发现他人丢失的东西日,而户口簿日,出生证上记载的是出生,医院的接生记录簿上记载的是8月298月30C 甲与乙订立合同 D 甲把乙打伤D)(? 1上记载的是9月日。
依照有关法律,王晓的出生时间应以哪一日期为准12、某甲的户口在上海,经常居住在北京。
依照法律规定( C )。
月日月A 828 B 829日A 上海与北京都是甲的住所 D 9 日30C 8月月1日B 上海北京都不是甲的住所)。
万元,靠此款丰衣足食,李某(周岁,接受叔叔遗赠16、李某年龄510 CC 上海是甲的住所,北京视为甲的住所 A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 上海视为甲的住所,北京是甲的住所 C 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13、刘某出海打渔,因遇台风下落不明。
(完整版)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依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 A )。
A 绝对权与相对权B 财产权与人身权C 请求权与形成权D 主权利与从权利7、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约定,在甲搬入新居后,将甲现居住的房屋出租给乙。
这一民事行为属于( C )A 附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B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C 附始期的民事行为D 附终期的民事行为8、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与丙结婚。
一年后,丙死亡,同时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经电话联后,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
甲的死亡宣告被撤销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 C )A 视为自行恢复B 经甲同意自行恢复C 并未自行恢复D 经乙同意自行恢复10、甲在某风景区建有别墅,与邻居乙约定不得在别墅前兴建房屋,以免妨碍眺望。
后乙将其房屋出售于内,丙欲在房屋上加盖一层,甲提出异议,请求停工,对甲的请求应如何认定和处理?( C )A 属因相邻关系产生的合法权利B 属私人协议,不具有合同效力C 不予支持D 甲乙约定只具有债权效力,不足以对抗第三人丙11、以下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是( A )。
A 人的死亡B 发现他人丢失的东西C 甲与乙订立合同D 甲把乙打伤13、刘某出海打渔,因遇台风下落不明。
现其妻王某向法院申谓宣告刘某失踪。
因刘某失踪后,王某与他人姘居,并与姘夫合用家中财产,在确定刘某的财产代管人时,刘某父母与王某发生争议。
本案中法院应依法指定谁为财产代管人( C )。
A 王某,理由是王某提出了宣告失踪的申请B 王某,理由是王某是刘某失踪后的第一顺序的财产代管人C 刘某的父母,理由是若指定王某则不利于保护刘某的财产D 王某和刘某的父母,理由是他(她)们均为法律规定的财产代管人14、以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C )。
A 甲借乙钱,到期未还B 甲将乙打伤C 甲将其生产的赌博机卖给乙D 甲外出不在,乙自愿帮甲修好门窗15、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依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A)。
A 绝对权与相对权
B 财产权与人身权
C 请求权与形成权
D 主权利与从权利
7、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约定,在甲搬入新居后,
将甲现居住的房屋出租给乙。
这一民事行为属于( C )
A 附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
B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
C 附始期的民事行为
D 附终期的民事行为
8、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与丙结婚。
一年后,丙死亡,同时乙
得知甲仍然在世,经电话联后,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
宣告。
甲的死亡宣告被撤销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C)
A 视为自行恢复
B 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C 并未自行恢复
D 经乙同意自行恢复
10、甲在某风景区建有别墅,与邻居乙约定不得在别墅前兴建房屋,
以免妨碍眺望。
后乙将其房屋出售于内,丙欲在房屋上加盖一层,
甲提出异议,请求停工,对甲的请求应如何认定和处理?(C)A属因相邻关系产生的合法权利
B属私人协议,不具有合同效力
C不予支持
D甲乙约定只具有债权效力,不足以对抗第三人丙
11、以下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是(A)。
A 人的死亡
B 发现他人丢失的东西
C 甲与乙订立合同
D 甲把乙打伤
13、刘某出海打渔,因遇台风下落不明。
现其妻王某向法院申谓宣
告刘某失踪。
因刘某失踪后,王某与他人姘居,并与姘夫合用家中
财产,在确定刘某的财产代管人时,刘某父母与王某发生争议。
本
案中法院应依法指定谁为财产代管人(C)。
A王某,理由是王某提出了宣告失踪的申请
B王某,理由是王某是刘某失踪后的第一顺序的财产代管人
C刘某的父母,理由是若指定王某则不利于保护刘某的财产
D王某和刘某的父母,理由是他 ( 她)们均为法律规定的财产代管人
14、以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C)。
A 甲借乙钱,到期未还
B 甲将乙打伤
C 甲将其生产的赌博机卖给乙
D 甲外出不在,乙自愿
帮甲修好门窗
15 、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
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
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
A甲公司不承担责任
B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
C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
D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
果二、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
2 、自助行为
所谓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其护法权益,在情况紧迫而又不
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和自由施加
扣留、拘束及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
3、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
4、支配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
同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5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
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三、简答题
1、简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中的归责原则,是指决定何人对侵权行为的结果负担责任
时应依据何种标准。
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
2、简述无效合同行为的种类。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3、概念比较: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表现在: (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
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而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都普遍享有的。
(2)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相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民事主体实际取得的权利,并不必然包含民事义务在内;而民
事权利能力则是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
(3)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而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
正因为如此,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
主体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
四、案例分析
1、梁忠安与高玉美1987 年结婚,婚后梁忠安为养家糊口外
出打工挣钱,每年回家二至三次,并定期往家里寄钱。
1994 年 6月,梁忠安从某县城建筑工地寄回家里400 元钱,从此杳无音信,
下落不明。
1994 年底,高玉美找到该县城建筑工地。
曾与梁一起
打工的人讲: 6 月份梁与工头发生口角,便到其他地方打工去了。
后高玉美多方探寻,均毫无音讯,梁一直下落不明。
2001年10月,高玉美欲再婚,征得梁忠安父母同意,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与梁忠
安离婚。
试问:本案可否宣告下落不明的梁忠安死亡?为什么 ?
不能宣告下落不明的梁忠安死亡,而应按离婚案件处理。
宣告死亡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公
民依法推定其死亡的制度。
按照民法通则第23 条的规定,宣告死
亡应具备的条件是:(1)公民下落不明满 4 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2 年的; (二 )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 (三) 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
宣告死亡能够产生与自然
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即被宣告死亡人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自然解除、继承开始等等。
很显然,宣告死亡的法律
后果与仅仅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的离婚案件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
宣告死亡案件与离婚案件是不能混同的。
根据法律规定的宣告死亡的条件,宣告死亡必须由下落不明人的利
害关系人明确提出申请宣告死亡的文书后,人民法院才能依法进行
死亡宣告。
没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不能主动进行宣告。
本案原告仅起诉请求与下落不明的丈夫离婚,而并未申请宣告其死亡,因此人民法院只能按离婚案件处理。
对此类案件的具体处理,
1992 年 7 月 14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明确指出“夫妻一方下落不明,
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
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
书。
”
2、21 岁的林某与邻居家11 岁的夏某到街上玩,正遇见福利奖券抽奖活动,林某摸了几张均没有中,于是让夏某摸一下,但是夏
某没有带钱,林某当即地给他 2 元,夏某表示回家后还给他,林某说不用,结果,夏某摸到一张价值 1 万元的奖券,此时,林某声称夏某只是一个小孩,不知道摸奖的意义,并且这张奖券是他出钱给
夏某摸得,所以最终应当归属与林某。
他愿意支付夏某1000 元劳务费。
夏某的父母不同意,最后起诉到了法院。
试问:
1)林某交给夏某 2 元钱的行为是委托行为还是赠与行为?
2)夏某摸奖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1)林某交给夏某 2 元钱的行为是赠与行为。
因为林某在此之前
既没有表示让夏某帮他摸奖,而且当夏某表示回家后归还时,夏某已经表示了放弃的意思,所以是赠与行为。
(2)夏某的摸奖行为有效。
因为,夏某虽然只是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但是一方面,在其摸奖的过程中,始终有成年人林某的陪同,所以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另一方面,依据《民法通则适用意
见》的规定,夏某利用 2 元钱进行摸奖的行为属于与其智力等状况相适应的活动,应认定在摸奖的时候具有了行为能力,所以夏某的行为是有效的。
3、甲、乙系同事关系,交往较深,一日,乙因其妻重病住院
治疗,甲同乙一同前往医院,因尚差住院费8000 元,甲便替乙垫付,数月后,乙拿8000 元归还甲,甲说:“你现在比较困难,你先用着,以后再说。
”乙表示感谢。
四年过后,甲、乙之间因工作发
生口角,甲要求乙归还欠款8000 元,乙认为此笔钱甲已经赠给乙,所以不予归还,同时认为,诉讼时效已过。
(1)甲、乙之间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什么?民事法
甲乙之间一开始形成了借贷关系,后来乙归还欠款时,甲通过意思表示以后再说。
据此不能认为甲有赠与的意思,因此甲乙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未变更为赠与关系。
(2)甲是否有权请求乙归还此笔欠款,乙是否应归还?
乙认为诉讼时效已过,系行使抗辩权,但是由于双方并没有明确约
定还款日期,而是刚刚提出归还欠款,因而诉讼时效并没有过,甲有
权要求乙归还欠款。
律关系是否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