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知识讲解课件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文档资料

2、大气圈的组成
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
大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
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
离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是指从地表 至离地10-12km以内的这一层大气。对流 层的大气密度最大,只有十几千米厚的对 流层的空气量就占了整个大气层大气总质 量的75%左右。 在对流层中,正常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是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对 流运动,但有时会形成逆温。
1962.12
2.40
2.8
1.8
4.1
400
750Leabharlann (二)、含硫化合物污染大气的含硫化合物有H2S、SO2、 SO3、硫酸酸雾及硫酸盐气溶胶等,但在大 气中主要是SO2。 大气中的SO2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 烧。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由于人类活动排 放到大气中的SO2可能超过一亿五千万吨, 其中2/3来自于煤的燃烧,1/3来自石油的燃 烧,矿物燃料燃烧时,主要生成SO2 。所 以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 是SO2 。
(1)影响大气的物理性质
(2)使建筑物、金属制品等受到腐蚀; (3)对人、动植物产生危害; (4)与其它大气污染物协同作用形成 大气污染。
时间
飘尘浓度 (mg/m3) 4.46
3.25
SO2浓度 死亡人数 (mg/m3) 3.8
1.6
1952.12
1956
4000多
1000多
1957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呼吸道和心血 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SO2与飘尘的协同作 用将使其毒性大大增强,使得大气污染加剧。 大气中的SO2可以通过均相或非均相氧 化生成SO3 。SO3一经形成,便迅速与大气 中的水蒸气作用生成硫酸,因此大气中SO3 的含量十分低微,生成的硫酸是严重危害健 康的物质,其毒性远大于SO2。
(上课)选修6《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共25张PPT)

【知识结构】
大气污染及其 防治
大气污染现象 和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
酸雨
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 2.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3.我国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
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技术上标 为PM10.
2.利:吸入少许颗粒物可以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能力。
弊:吸入过多颗粒物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可能出现 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3.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方土地荒漠化加 剧,加上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不达标, 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天然污染 源 气 溶 胶 状 污 染 物
大气污染源
排 放
人为污 染源 气 体 状 污 染 物
工业、生活、 交通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
超过大气的 自净能力
大气污染
2、常见大气污染物:
碳、氮、硫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和氟利昂等
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小 组 合 作 讨 论
雾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 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 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 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 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 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 灰色。
地形和地貌的差异,可以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而局部气流对当地的大气
第七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

B、稳定 C、中性
15
7.2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3.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1)边界层的风与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A、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 风速随高度的分布,与地表类型,纬度,高度有关 ❖ 风向频率和污染指数
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各风向的总次数*100%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的平均风速
(2)边界层气温垂直分布
13
7.2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2.大气的热力过程
(3)逆温
❖ 在边界层中,由于气象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γ<0),大气处于非 常稳定状态,大气的垂直运动很难发展,污染物质的输送和 扩散受到限制,因此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A、辐射逆温 B、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流到冷地表面上形成的逆温。
根据大气中颗粒物的大小,分为 飘尘:粒径小于10um, 降尘:粒径大于10um 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0um
6
7.1 大气及大气污染
3. 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危害
2)气体状态污染物
7
7.1 大气及大气污染
3. 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危害
(3)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 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 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 臭氧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 硫化氢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
全身碍害而死亡。 ❖ 氰化物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
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 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 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 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 氯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 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 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15
7.2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3.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1)边界层的风与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A、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输送的影响
❖ 风速随高度的分布,与地表类型,纬度,高度有关 ❖ 风向频率和污染指数
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各风向的总次数*100%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的平均风速
(2)边界层气温垂直分布
13
7.2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
2.大气的热力过程
(3)逆温
❖ 在边界层中,由于气象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γ<0),大气处于非 常稳定状态,大气的垂直运动很难发展,污染物质的输送和 扩散受到限制,因此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A、辐射逆温 B、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流到冷地表面上形成的逆温。
根据大气中颗粒物的大小,分为 飘尘:粒径小于10um, 降尘:粒径大于10um 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0um
6
7.1 大气及大气污染
3. 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危害
2)气体状态污染物
7
7.1 大气及大气污染
3. 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危害
(3)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 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 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 臭氧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 硫化氢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
全身碍害而死亡。 ❖ 氰化物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
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 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 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 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 氯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 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 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大气污染与防治PPT课件

其次是参与生物、水、岩石等循环的生物循环气体 N2(100 万年 ) 、 02(6000年)、H2(5年)、CO2(10年)、CH4(2~5年)、N2O(8~15年)、CO(1年)。 大气中停留时间小于 1 年的气体,如 H2O(10.1 天 ) 、 O3( 小于 1 天 ) 、 SO2(小于0.01年)、NH3(~1天)、NO和NO2(小于1月)等,它们在大气中的浓 度变化比较明显。
特点: (1)气温随高度增高而普遍上升,温度最高可升至1200℃。
(2)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1.2 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
大气的组成:气体组分和颗粒物
气体组分:
恒定组分
氧、氮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可变组分
大气中 CO2、水蒸气的含量随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 影响而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水蒸气的含量为为 0 ~4 %,CO2 含量近 年来已达0.036%。
5.2.2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按污染源存在形式
固定污染源 移动污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形式
面源 线源 点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连续源 间断源 瞬时源
按污染物产生类型
生活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空间
高架源 地面源
5.2.3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
按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
颗粒污染物
不定组分
由于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灾害所产生的 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恶臭气体。
颗粒物: 粒径大于l0m颗粒称为降尘;粒径小于l0m的颗粒,称为飘尘。
5.1.2 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
惰性气体Ar、Ne、He、Kr和Xe停留时间都在107年以上,属于外循 环气体。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补充: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 是: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 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 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
影响人类社会
疾病流行 影响农业生产 淹没沿海低地
自然环境改变
自然灾害
自然条件
(极端天气) (水热变化)
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森林退化;腐蚀建筑、铁
轨、桥梁、文物古迹等。 (3)分布区:分布范围不断扩大。20 世纪 80 年代多在西南地 区;90 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扩展到 华北 和 东北 地区。
二、污染源分类
3、其他污染源 (1)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在家用电冰箱和 空调机中广泛使用,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严重, 使紫外线增强,易得皮肤癌。 (2)CO2 :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及汽车排放尾气,产生大 量的CO2。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无形的玻璃 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 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这种现象称 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
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 成的 气溶胶系统。湿度在80%-90% 时易形成,无毒无害。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
物组成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核心物质是悬浮 在空气中的硝酸、硫酸、灰尘,空气相对湿度 低于80%,颜色发黄,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天气一般是因为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 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形 成的。
☆引起慢性气管炎、尘肺、矽肺、肺 癌等疾病。
现代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二、污染源分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图文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分类
总结词:大气污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还原型、氧化型和混合型大气污染;按污染范围可分为广域污染和局地污染。
02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眼睛不适等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眼睛红肿等。
短期影响
长期接触大气污染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较高。
地区概况
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碳排放强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成果
某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案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农业活动以及城市生活等方面。
总结词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燃油、化工、冶炼等行业的废气排放。交通运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如汽车尾气、飞机尾气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燃煤发电厂、燃气电厂等。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城市生活排放的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
酸雨
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0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01
02
04
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排污监管等。
大气污染的分类
总结词:大气污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污染物种类可分为还原型、氧化型和混合型大气污染;按污染范围可分为广域污染和局地污染。
02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眼睛不适等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眼睛红肿等。
短期影响
长期接触大气污染会增加患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较高。
地区概况
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
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碳排放强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成果
某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案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农业活动以及城市生活等方面。
总结词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燃油、化工、冶炼等行业的废气排放。交通运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如汽车尾气、飞机尾气等。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燃煤发电厂、燃气电厂等。农业活动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城市生活排放的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来源。
酸雨
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损害。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0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01
02
04
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燃煤、燃油、工业生产过程等。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改进生产工艺、加强排污监管等。
《大气污染与防治》PPT课件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排放的
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
如: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常规能源利用中排放的工业废气是引起大 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按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的种类可 将大气污染划分为四种类型。
1、煤烟型
主要由煤炭燃烧时排放的硫氧化物、烟尘、粉尘等 造成的污染,以及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 的硫酸及其盐类所构成的气溶胶而形成的二次污染 物。
b、高温低湿,有逆温出现,无风或风力不大。
烃和NO的最大 值发生在早晨交 通繁忙时刻,属 一次污染物。 随着太阳辐射 的增强,NO2、醛、 O3的浓度迅速增 大,中午时刻已 达到较高浓度, 属二次污染物。
(三)酸雨的形成机制
什么是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1)主要的氮氧化物:NO2、NO和NH3
硝酸盐气溶胶(主要)
与水、氧分子、金属
(2)化学变化
光化学烟雾
光照条件下,NO、NO2与CxHy等
A、硝酸盐气溶胶的生长(主要形式):
NOX NH4+
NO3 - + A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特殊形式)
NO3 - 、NO2 - 、 A(NO3)X
a: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臭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循环反应
第二节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发生机 制
一、大气污染源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生源,一般指向环境排放 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质的发生源。
污染源分类: (一)按污染物存在形式分类
固定污染源:发电厂、烟囱 移动污染源:汽车、火车
(二)按污染物排放形式分类 点源:集中一点或可小的当作点的小范围排放污染物 线源:沿线排放污染物 面源:连成一片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秀课件PPT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 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 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2. 气态污染物 (1)硫氧化物SOX
由煤烟型污染造成,主要成分是SO2,据统计每年 排入大气的SO2约1.5×108t,其中人为排放占41%。 SO2特点: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呈酸性,浓度大时可 引起中毒; ②破坏植物,使叶子变黄,翻卷,植物倒伏; ③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④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理解: 产生的原因——自然的或人为的活动; 形成的必要条件——影响原有生态平衡体系。
大气污染视频
2、大气污染分类
按污染的范围分: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 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
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状况分:还原型(煤烟型) 和氧化型(汽车尾气型);
按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分:煤炭型、石 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
3、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分类:主要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按源的存在形式分: 固定源、移动源; 2)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分: 高架点源、面源、 线源; 3)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 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 4)按污染物发生的类型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用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API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 等,表示煤烟、汽车尾气和降尘污染的程度。
2、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分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
API
SO2 NO2 PM10 CO O3
(日均值) (日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小时均值)
2. 气态污染物 (1)硫氧化物SOX
由煤烟型污染造成,主要成分是SO2,据统计每年 排入大气的SO2约1.5×108t,其中人为排放占41%。 SO2特点: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呈酸性,浓度大时可 引起中毒; ②破坏植物,使叶子变黄,翻卷,植物倒伏; ③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④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理解: 产生的原因——自然的或人为的活动; 形成的必要条件——影响原有生态平衡体系。
大气污染视频
2、大气污染分类
按污染的范围分: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 广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
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状况分:还原型(煤烟型) 和氧化型(汽车尾气型);
按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和反应分:煤炭型、石 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
3、大气污染的来源
大气污染源分类:主要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按源的存在形式分: 固定源、移动源; 2)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分: 高架点源、面源、 线源; 3)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 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 4)按污染物发生的类型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用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API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 等,表示煤烟、汽车尾气和降尘污染的程度。
2、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API分级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
API
SO2 NO2 PM10 CO O3
(日均值) (日均值) (日均值) (小时均值) (小时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树 大叶黄杨 12.27 6.63
单位:克/(平方米·次)
臭椿 5.88
桑树 5.39
泡桐 桂花 3.53 2.02
学习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 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学习就像一个蓄电池, 你学过的每一种知识, 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给你惊喜。
温馨提示
全
心身投入
世界上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最早于 1946年发生于美国的洛杉矶市。它主要是 由于汽车燃油排出尾气中的氮化物和烃类, 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所造 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后来,在日本的“石油 城”——四日市和产油国科威特等也发生了 因炼油而引起的光化学 烟雾事件。虽然同 洛杉矶一样,都属石油型,但主要不是由汽 车排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由于最早发 生在洛杉矶,所以通常就将主要因汽车排气 引起的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型烟雾”
火山喷发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又可分为工业 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 染源等。
下图中,哪些是天然污染源,哪些 爆发
人为污染源具有间断性或持续性,比如家庭做饭,取暖排放煤烟间隔时间短,工 业生产排放废气具有持续性,一般每时每刻都在排放。天然污染源具有偶发性, 时间不确定,比如火山喷发。
B.分布范围的变化:20世纪80年 代 西南地区 。90年代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 藏高原以东。目前 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中国 南方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酸化、腐蚀)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 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 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 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 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洛杉矶上空的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原因:
1、城市汽车数量多,工业发达,产生大量 污染物。
2、洛杉矶地处盆地地形,经常发生逆温现 象,导致空气不易扩散。
3、地中海气候,全年降水少,天气晴朗, 太阳辐射强。
光化学烟雾危害
•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等二次污染物。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 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 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影响植物的生长,降 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等还能造成橡胶制品老化,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使大气浑浊影响交通。
2.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不仅能 绿化环境,还能 净化大气、吸附 粉尘、吸收大气 中的污染物等。
不同树种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效应
树种
对氟化氢 的吸收量
对氯气的 吸收量
垂柳
3.5 ~3.9
9
单位:千克/(年·公顷)
刺槐 华山松 银桦
3.3~3.4
20
12
42
30
35
不同树种叶片的单位面积滞尘量
树种 滞尘量
(一)酸雨
酸雨(Acid rain)的形成,主要是在燃烧煤、 石油、天然气等的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二 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说明:酸 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 性的降水形式 。
酸雨形成原理图示
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 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二)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 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 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
雾。
光化学烟雾产生条件
①、大量排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 ②、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 ③、逆温和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 ④、地形:如河谷、盆地地形。 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三)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是指太 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 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 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
二、大气污染防治
关键: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大
气
污
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
染
能源和低污染能源
防
集中供暖供热
气体状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 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 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
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 物质的场所
大气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形 成的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 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 染源等
沙尘暴
大气污染源从其形成原因来看, 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两大类。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 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 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 响和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天空中的雾、尘埃, 颗粒物。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 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 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 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物 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治
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
主要途径和措施
废气处理和回收利用
发展公共交通
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
1.控制污染源
①改进能源消 费结构,开发 无污染和低污 染能源
1.控制污染源
②集中供暖供热,降低危害。
1.控制污染源
③对燃料进行预 处理,改进燃烧 技术。
1.控制污染源
④使用消烟除尘 技术,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课外阅读
世界最早的烟雾事件于1873年发生在 伦敦。它是由于居民取暖和工业锅炉等燃煤 时,排到大气中的烟雾、粉尘和SO2及其氧 化物(硫酸雾)所形成的气溶胶,在逆温气 象条件下形成的烟雾,造成的煤炭型大气烟 雾污染事件。但是,后来在其他国家也发生 了同伦敦引起的“煤炭型”大气烟雾事件, 通称为伦敦型烟雾。也有称为“煤炭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