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综述CMOS集成电路

合集下载

cmos集成电路特点

cmos集成电路特点

cmos集成电路特点CMOS集成电路(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MOS集成电路的特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扩展描述。

1. 低功耗:CMOS集成电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低功耗。

由于CMOS逻辑门内部只有在输入信号变化时才会消耗能量,因此在静态状态下,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使得CMOS集成电路在电池供电和便携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抗干扰能力强:CMOS集成电路采用的是一种差动式的工作方式,输入信号的变化通过差分放大器进行放大,从而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这使得CMOS集成电路在高噪声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信号处理能力。

3. 高集成度:C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可以实现高度集成。

由于CMOS工艺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制造多种功能的电路,因此可以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集成度。

4. 工作电压范围广:CMOS集成电路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通常工作电压在1V到5V之间。

这使得CMOS集成电路在低电压供电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低噪声:CMOS集成电路由于采用差动放大器的工作方式,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幅度比较大,因此可以减小噪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这使得CMOS集成电路在信号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6. 高可靠性:CMOS集成电路由于采用的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金属层可以提供良好的接触和导电性能,氧化物层可以有效隔离金属层和半导体层,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

7. 高频特性好:CMOS集成电路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可以实现高速的信号处理和传输。

由于CMOS集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特性都是电压驱动的,因此可以实现较高的工作频率。

8. 体积小:CMOS集成电路由于采用了微型制造工艺,可以实现高度集成,并且具有较小的体积。

CMOS电路基础原理

CMOS电路基础原理

CMOS电路基础原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是现代电子领域中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它在数字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中广泛应用,并且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CMOS电路的基础原理。

一、CMOS电路结构CMOS电路由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和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构成。

N沟道和P沟道管具有互补的传输特性,能够有效降低功耗。

CMOS电路结构包括传输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钟电路等。

1. 传输门传输门是CMOS电路的基本单元,常见的有与门、或门以及非门等。

与门由一对并联的P沟道和N沟道管组成,当且仅当两个输入信号同时为高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

或门由一对串联的P沟道和N沟道管组成,当且仅当两个输入信号中至少一个为高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

非门由两个逆并联的P沟道和N沟道管组成,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

2. 组合逻辑电路CMOS电路中的组合逻辑电路包括与非门、异或门等。

与非门由与门和非门级联而成,输入信号经过与门进行与操作,然后再经过非门进行取反操作。

异或门由与非门和异或非门级联而成,输入信号经过与非门进行与非操作,然后再经过异或非门进行异或操作。

3. 时钟电路CMOS电路中的时钟电路包括振荡电路和触发器等。

振荡电路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常见的电路有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等。

触发器用于存储和传输信息,常见的触发器有RS触发器、D触发器以及JK触发器等。

二、CMOS电路工作原理CMOS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PN结和MOSFET的特性。

当控制电压施加于PN结时,PN结正向偏置导通,反向偏置截止。

同时,对于MOSFET来说,当栅极电压低于阈值电压时,沟道断开;当栅极电压高于阈值电压时,沟道导通。

CMOS电路中,P沟道MOSFET和N沟道MOSFET的栅极交替连接,形成互补对。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P沟道MOSFET导通,N 沟道MOSFET截止;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P沟道MOSFET截止,N沟道MOSFET导通。

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CMOS(亦称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它在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

CMOS电路是由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组成的。

PMOS和NMOS的工作原理相反,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PMOS开关导通,NMOS截断;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PMOS截断,NMOS导通。

通过PMOS和NMOS的结合,可以实现高度集成的数字电路。

CMOS电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耗低:由于CMOS电路只有在切换时才消耗功耗,因此静态功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CMOS在开关时的功耗也非常低。

2.噪声低:CMOS电路的输出电平会受到两个晶体管开关阈值的影响,这样可以减小由于电流变化而引起的噪声。

3.集成度高:CMOS电路可以实现非常高的集成度,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只需要两种类型的晶体管。

1.逻辑门设计:逻辑门是CMOS电路的基本单元,它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运算。

逻辑门的设计要考虑功耗、速度和面积等因素。

2.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将逻辑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布置,以实现电路的高集成度和高性能。

布局设计需要考虑晶体管的相互影响,以及电路的信号延迟等因素。

3.时序设计:时序设计是指在设计中考虑到电路的时序特性,以满足时序约束。

时序设计需要考虑时钟频率、延迟等因素,以确保电路的正确操作。

4.电源和地设计:CMOS电路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和地,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电源和地的设计需要考虑电源噪声、电源提供能力等因素。

总之,CMOS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包括逻辑门设计、布局设计、时序设计和电源地设计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设计复杂的CMOS集成电路,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工电子综述CMOS集成电路

电工电子综述CMOS集成电路

CMOS集成电路摘要: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CMOS 集成电路是目前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双极型、NMOS和PMOS集成电路而言,其在功率消耗、噪声抑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CMOS 集成电路优势工作原理防护措施一、CMOS集成电路简介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在计算机领域,CMOS常指保存计算机基本启动信息(如日期、时间、启动设置等)的芯片。

有时人们会把CMOS和BIOS混称,其实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 芯片,是用来保存BIOS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

CMOS RO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

而对BI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

BIOS设置程序一般都被厂商整合在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就可进入BIOS设置程序,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

因此BIOS设置有时也被叫做CMOS设置。

早期的CMOS是一块单独的芯片MC146818A(DIP封装),共有64个字节存放系统信息。

386以后的微机一般将 MC146818A芯片集成到其它的IC芯片中(如82C206,PQFP封装),586以后主板上更是将CMOS与系统实时时钟和后备电池集成到一块叫做DALLDA DS1287的芯片中。

随着微机的发展、可设置参数的增多,现在的CMOS ROM一般都有128字节及至256字节的容量。

为保持兼容性,各BIOS 厂商都将自己的BIOS中关于CMOS ROM的前64字节内容的设置统一与MC146818A 的CMOS ROM格式一致,而在扩展出来的部分加入自己的特殊设置,所以不同厂家的BIOS芯片一般不能互换,即使是能互换的,互换后也要对CMOS信息重新设置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CMOS集成电路介绍

CMOS集成电路介绍

CMOS集成电路介绍2008年11月19日23:28CMOS由PMOS管和NMOS管共同构成,它的特点是低功耗。

由于CMOS中一对MOS组成的门电路在瞬间要么PMOS导通、要么NMOS导通、要么都截至,比线性的三极管(BJT)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功耗很低,因此,计算机里一个纽扣电池就可以给它长时间地提供电力。

自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发明集成电路(IC)后,随着硅平面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发明了双极型和MOS型两种重要的集成电路,它标志着由电子管和晶体管制造电子整机的时代发生了量和质的飞跃。

CMOS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结构的晶体管简称MOS晶体管,有P型MOS管和N型MOS管之分。

由 MOS管构成的集成电路称为MOS集成电路,而由PMOS管和NMOS管共同构成的互补型MOS集成电路即为 CMOS-IC( Complementary MOS Integrated Circuit)。

目前数字集成电路按导电类型可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主要为TTL)和单极型集成电路(CMOS、NMOS、PMOS等)。

CMOS电路的单门静态功耗在毫微瓦(nw)数量级。

CMOS发展比TTL晚,但是以其较高的优越性在很多场合逐渐取代了TTL。

以下比较两者性能,大家就知道其原因了。

1.CMOS是场效应管构成,TTL为双极晶体管构成S的逻辑电平范围比较大(5~15V),TTL只能在5V下工作3.CMOS的高低电平之间相差比较大、抗干扰性强,TTL则相差小,抗干扰能力差4.CMOS功耗很小,TTL功耗较大(1~5mA/门)5.CMOS的工作频率较TTL略低,但是高速CMOS速度与TTL差不多相当。

集成电路中详细信息:1,TTL电平: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

在室温下,一般输出高电平是3.5V,输出低电平是0.2V。

最小输入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高电平>=2.0V,输入低电平<=0.8V,噪声容限是0.4V。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础CMOS模拟集成电路(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基于CMOS技术的模拟电路集成化设计。

以下是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1.CMOS技术:CMOS是一种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其中包含两种类型的晶体管: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通过将NMOS和PMOS 晶体管结合,可以实现低功耗、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2.基本元件: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使用的基本元件包括晶体管、电容器和电阻器。

NMOS和PMOS晶体管用于实现放大和开关功能,电容器用于存储电荷和控制频率响应,电阻器用于调整电路的工作条件。

3.偏置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偏置电路用于提供恒定和稳定的电流或电压。

它包括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路和电压源(Voltage Reference)电路。

这些电路通过调整电流和电压的偏置,使电路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具有可靠的性能。

4.放大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放大电路用于增强输入信号的幅度。

放大电路通常由差分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和级联的共尺寸(Common-Source)放大器组成。

放大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输入电阻、增益、带宽和稳定性等因素。

5.反馈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反馈电路用于控制电路的增益和稳定性。

反馈电路通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调整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实现精确的控制和稳定性。

6.输出级: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输出级用于驱动负载并提供所需的电流或电压。

输出级通常包括驱动电路和输出级晶体管。

7.噪声和功耗:在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需要注意噪声和功耗的控制。

减小噪声可以通过优化偏置电路和减小环境干扰来实现。

降低功耗可以通过优化电路结构、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和电流等方式来实现。

CMOS集成电路简述

CMOS集成电路简述

CMOS集成电路简述作者:魏铭王明月张德慧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8期摘要:随着控制、通信、人机交互和网络互联等新型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设备融合了大量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它们一起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派生出大量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应用需求。

近年来,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等飞速发展,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本文简述了集成电路理论,以及CMOS 相关知识。

关键词:CMOS 集成电路一、集成电路发展自从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工程师 Jack Kilby发明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集成电路一直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作为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集成电路通常被誉为现代电子信息产品的“芯”脏。

近年间,伴随着民用家电、PC和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大规模普及,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具体来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经历了3次较为重大的变革。

1、首次变革:以加工制造为主导。

变革初期,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只作为企业的附属部门而存在,集成电路产品是为企业本身的电子系统产品而服务。

此时,企业中对集成电路没有专业分工,企业所需掌握的集成电路技术十分全面,不但生产晶体管、集成电路,就连生产所需的设备都自己制造。

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标准逻辑电路等通用性集成电路产品的出现,集成电路制造商开始成为集成电路产业中的主角。

但是,集成电路设计仍然只是作为附属部门存在,集成电路设计以人工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仅作为数据处理和图形编程之用。

2、第二次变革:以芯片代工厂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专业分工为标志。

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艺设备产能提高,加之生产费用提高,使早期的集成电路制造商靠自身设计已无法保证设备满负荷运行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厂家开始承接对外加工,继而由部分发展到全部对外加工。

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种无生产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其除了设计集成电路产品外,还负责IC产品的市场销售,其一般拥有集成电路产品的知识产权。

模拟CMOS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模拟CMOS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描述电路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参数。
03
CMOS集成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电路的功能、性能指标和限制条件,如 功耗、面积、速度等。
电路设计
根据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和元件 参数,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
版图绘制
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版图,确保电路元件和互 连符合工艺要求。
物理验证
对版图进行物理验证,检查版图的正确性和 工艺兼容性。
01
新材料和新器件结构
探索新型半导体材料(如硅基氮化镓 、碳化硅等)和新型器件结构(如 FinFET、GAAFET等),以提高性能 、降低功耗和解决制程技术瓶颈。
02
异构集成和系统级封 装
发展异构集成技术,将不同工艺的芯 片高效集成在同一封装内,实现更强 大的系统功能。同时,研究系统级封 装技术,以提高集成度和降低成本。
形成。
优点
低功耗、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噪 声等。
应用领域
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开关状态转换
CMOS集成电路利用N型和P型半导体 的特性,通过正负电压的交替作用, 实现逻辑门的开关状态转换。
当输入端接收到信号时,反相器中的 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会交替导通和截 止,从而实现开关状态转换。
电源管理应用
电源管理芯片
CMOS集成电路在电源管理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电源管理芯片等。这些芯片能够实现电压调节、电流控制等功 能,从而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和延长电池寿命。
电源转换
CMOS集成电路还可以用于实现各种电源转换,如DC-DC转换、AC-DC转换等。这些转换电路能够将电源转换为电 子设备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等级,以满足不同设备的电源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OS集成电路摘要: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CMOS集成电路是目前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双极型、NMOS和PMOS集成电路而言,其在功率消耗、噪声抑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CMOS 集成电路优势工作原理防护措施一、CMOS集成电路简介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压控制的一种放大器件,是组成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在计算机领域,CMOS常指保存计算机基本启动信息(如日期、时间、启动设置等)的芯片。

有时人们会把CMOS和BIOS混称,其实CMOS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是用来保存BIOS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

CMOS RO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

而对BI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

BIOS设置程序一般都被厂商整合在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就可进入BIOS设置程序,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

因此BIOS设置有时也被叫做CMOS 设置。

早期的CMOS是一块单独的芯片MC146818A(DIP封装),共有64个字节存放系统信息。

386以后的微机一般将 MC146818A芯片集成到其它的IC芯片中(如82C206,PQFP封装),586以后主板上更是将CMOS与系统实时时钟和后备电池集成到一块叫做DALLDA DS1287的芯片中。

随着微机的发展、可设置参数的增多,现在的CMOSROM一般都有128字节及至256字节的容量。

为保持兼容性,各BIOS厂商都将自己的BIOS中关于CMOS ROM的前64字节内容的设置统一与MC146818A的CMOS ROM格式一致,而在扩展出来的部分加入自己的特殊设置,所以不同厂家的BIOS芯片一般不能互换,即使是能互换的,互换后也要对CMOS信息重新设置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1963年,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Frank Wanlass 发明了CMOS电路。

到了196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一个由亚伯·梅德温(Albert Medwin)领导[1]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一个CMOS集成电路(I ntegrated Circuit)。

早期的CMOS元件虽然功率消耗比常见的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Transistor-to-Transistor Logic,TTL)要来得低,但是因为操作速度较慢的缘故,所以大多数应用CMOS的场合都和降低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有关,例如电子表。

不过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改良,今日的CMOS元件无论在使用的面积、操作的速度、耗损的功率,以及制造的成本上都比另外一种主流的半导体制程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双载子晶体管)要有优势,很多在BJT无法实现或是成本太高的设计,利用CMOS皆可顺利的完成。

早期分离式CMOS逻辑元件只有“4000系列”一种(RCA 'COS/MOS'制程),到了后来的“7400系列”时,很多逻辑芯片已经可以利用CMOS、NMOS,甚至是BiCMOS(双载子互补式金氧半)制程实现。

早期的CMOS元件和主要的竞争对手BJT相比,很容易受到静电放电(Ele ctro Static Discharge,ESD)的破坏。

而新一代的CMOS芯片多半在输出入接脚(I/O pin)和电源及接地端具备ESD保护电路,以避免内部电路元件的闸极或是元件中的PN接面(PN-Junction)被ESD引起的大量电流烧毁。

不过大多数芯片制造商仍然会特别警告使用者尽量使用防静电的措施来避免超过ESD保护电路能处理的能量破坏半导体元件,例如安装内存模组到个人电脑上时,通常会建议使用者配戴防静电手环之类的设备。

此外,早期的CMOS逻辑元件(如4000系列)的操作范围可由3伏特至18伏特的直流电压,所以CMOS元件的闸极使用铝做为材料。

而多年来大多数使用CMOS制造的逻辑芯片也多半在TTL标准规格的5伏特底下操作,直到1990年后,有越来越多低功耗的需求与讯号规格出现,取代了虽然有着较简单的讯号接口、但是功耗与速度跟不上时代需求的TTL。

此外,随着MOSFET元件的尺寸越做越小,闸极氧化层的厚度越来越薄,所能承受的闸极电压也越来越低,有些最新的CMOS制程甚至已经出现低于1伏特的操作电压。

这些改变不但让CMOS芯片更进一步降低功率消耗,也让元件的性能越来越好。

近代的CMOS闸极多半使用多晶硅制作。

和金属闸极比起来,多晶硅的优点在于对温度的忍受范围较大,使得制造过程中,离子布值(ion implantation)后的退火(anneal)制程能更加成功。

此外,更可以让在定义闸极区域时使用自我校准(self-align)的方式,这能让闸极的面积缩小,进一步降低杂散电容(s tray capacitance)。

2004年后,又有一些新的研究开始使用金属闸极,不过大部分的制程还是以多晶硅闸极为主。

关于闸极结构的改良,还有很多研究集中在使用不同的闸极氧化层材料来取代二氧化硅,例如使用高介电系数介电材料(high-K dielectric),目的在于降低闸极漏电流(leakage current)。

CMOS由PMOS管和NMOS管共同构成,它的特点是低功耗。

由于CMOS中一对MOS组成的门电路在瞬间要么PMOS导通、要么NMOS导通、要么都截止,比线性的三极管(BJT)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功耗很低,因此,计算机里一个纽扣电池就可以给它长时间地提供电力。

在计算机领域,CMOS常指保存计算机基本启动信息(如日期、时间、启动设置等)的芯片。

有时人们会把CMOS和BIOS混称,其实CMOS是CPU中的一块只读的ROM芯片,是用来保存BIOS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

在今日,CMOS制造工艺也被应用于制作数码影像器材的感光元件,尤其是片幅规格较大的单眼数码相机。

虽然在用途上与过去CMOS电路主要作为固件或计算工具的用途非常不同,但基本上它仍然是采取CMOS的工艺,只是将纯粹逻辑运算的功能转变成接收外界光线后转化为电能,再透过芯片上的模数转换器(A DC)将获得的影像讯号转变为数码讯号输出。

CMOS集成电路是目前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LSI)集成电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双极型、NMOS和PMOS集成电路而言,其在功率消耗、噪声抑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功耗低CMOS集成电路采用场效应管,且都是互补结构,工作时两个串联的场效应管总是处于一个管导通,另一个管截止的状态,电路静态功耗理论上为零。

实际上,由于存在漏电流,CMOS电路尚有微量静态功耗。

单个门电路的功耗典型值仅为20mW,动态功耗(在1MHz工作频率时)也仅为几mW。

2.工作电压范围宽CMOS集成电路供电简单,供电电源体积小,基本上不需稳压。

国产CC4000系列的集成电路,可在3~18V电压下正常工作。

3.逻辑摆幅大CMOS集成电路的逻辑高电平“1”、逻辑低电平“0”分别接近于电源高电位VDD及电影低电位VSS。

当VDD=15V,VSS=0V时,输出逻辑摆幅近似15V。

因此,CMOS集成电路的电压电压利用系数在各类集成电路中指标是较高的。

4.抗干扰能力强CMOS集成电路的电压噪声容限的典型值为电源电压的45%,保证值为电源电压的30%。

随着电源电压的增加,噪声容限电压的绝对值将成比例增加。

对于VDD=15V的供电电压(当VSS=0V时),电路将有7V左右的噪声容限。

5.输入阻抗高CMOS集成电路的输入端一般都是由保护二极管和串联电阻构成的保护网络,故比一般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稍小,但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内,这些保护二极管均处于反向偏置状态,直流输入阻抗取决于这些二极管的泄露电流,通常情况下,等效输入阻抗高达103~1011Ω,因此CMOS集成电路几乎不消耗驱动电路的功率。

6.温度稳定性能好由于CMOS集成电路的功耗很低,内部发热量少,而且,CMOS电路线路结构和电气参数都具有对称性,在温度环境发生变化时,某些参数能起到自动补偿作用,因而CMOS集成电路的温度特性非常好。

一般陶瓷金属封装的电路,工作温度为-55 ~ +125℃;塑料封装的电路工作温度范围为-45 ~+85℃。

7.扇出能力强扇出能力是用电路输出端所能带动的输入端数来表示的。

由于CMOS集成电路的输入阻抗极高,因此电路的输出能力受输入电容的限制,但是,当CMOS 集成电路用来驱动同类型,如不考虑速度一般可以驱动50个以上的输入端。

8.抗辐射能力强CMOS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器件是MOS晶体管,属于多数载流子导电器件。

各种射线、辐射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都有限,因而特别适用于制作航天及核实验设备。

9.可控性好CMOS集成电路输出波形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可以控制,其输出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典型值为电路传输延迟时间的125%~140%。

10.接口方便因为CMOS集成电路的输入阻抗高和输出摆幅大,所以易于被其他电路所驱动,也容易驱动其他类型的电路或器件。

二、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通过CMOS集成电路中的一个最基本电路-反相器(其他复杂的CMOS集成电路大多是由反相器单元组合而成)入手,分析一下它的工作过程。

利用一个P沟道MOS管和一个N沟道MOS管互补连接就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反相器单元电路如附图所示。

图中VDD为正电源端,VSS为负电源端。

电路设计采用正逻辑方法,即逻辑“1”为高电平,逻辑“0”为低电平。

附图中,当输入电压VI为底电平“0”(VSS)时,N沟道MOS管的栅-源电压VGS N=0V(源极和衬底一起接VSS),由于是增强型管,所以管子截止,而P沟道M OS管的栅-源电压VGSN=VSS—VDD。

若| VSS—VDD |>| VTP|(MOS管开启电压),则P沟道MOS管导通,所以输出电压V0为高电平“1”(VDD),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反相功能。

当输入电压VI为底电平“1”(VDD)时,VGSN=(VDD—VSS)。

若(VDD—VSS)> VGSN ,则N沟道MOS管导通,此时VGSN=0V, P沟道MOS管截止,所以输出电压V0为低电平“0”(VSS),与VI互为反相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输入信号为“0”或“1”的稳定状态时,电路中的两个MOS管总有一个处于截止状态,使得VDD和VSS之间无低阻抗直流通路,因此静态功耗极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