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评价的做法与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201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

201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
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Vo 1 . 1 1 N0 . 1
Ma r . 2 O1 3
Ev a l u a t i o n 8 L Ma n a g e me n t

中国大学 排行 ・
2 0 1 3年 【 l 】 国大学及学科 毫业i 平价 硇 创 新 与结 果 分析
才 的主要形 式 , 就 目前 我 国的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状 况来
看, 绝 大多 数 院校学 生群体 主 要是 由本科 生所 组成 ,
因此 , 本科 办学质 量 和 发 展水 平 是 各 级 高 校综 合竞
争 力 的重要 体现 。同样 , 本 科 教育相 衔接 , 我 国 的高 职高 专 院校 的群 体 也 非 常庞 大 , 这 是 符 合 我 国 国情 的 。从 学校 的性 质 上 来看 , 公 办 院校 仍 然 是 我 国 高 等教 育 的主体 , 但 自从高校 扩招 开始 后 , 面对 庞大 的 具有 升学需 求 的学 生 群 体 而言 , 公 办 院校 的办 学 资
展 相结 合 的原则 , 在 保 持 整体 稳 定 的前 提下 不 断进
行 创新 和完 善 。
1 . 1 良好传 统 的继 承
心按 年 度 连 续 发 布 《 中 国 大 学 及 学 科 专 业 评 价 报
告》 。近 日, 中 国科 学评 价研究 中心研究 人员 完成 了
经过 1 0次 大学评 价 , 我们 总结 了科学 、 合理 、 客 观、 公 正 的评价标 准 与 8个基 本 原 则 作 为 整个 大学 评 价工作 的依据 , 在此 次大 学评 价 中 , 我们 一贯 坚持

从《中国大学评价》分析师范大学发展状况——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从《中国大学评价》分析师范大学发展状况——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李文辉 :从 《 中国大学评
比较 ( 参 见表 2 ) 。
分析师范大学发展状况一 以 华南师范大 学为例
7 1
所 国家 “ 2 1 1 工 程 ”重点 建 设师 范大 学 中排 名第 7 ,
2 0 1 2 年 ,华南 师范大 学总排名为第 6 2 ,在 8
仅优于总排名第 6 8的湖南师范大学。
! ! 三 : 垄 兰 ! 广东 水利电 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3 年 第1 1 卷 第2 期
C N 4 4 —1 5 8 7/ Z J o u na r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l e c t r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1 3, Vo 1 . 1 1 , No . 2
表 1 近 5年华南师 范大 学在《 中国大学评价》 中的各项指标情况
从二级指标情况来看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培 养得分为 6 . 7 6 、社会科学研究得 分为 5 . 2 7 ,分别以 第6 6 名 、第 3 3 名处于 8 所 国家 “ 2 1 1 工程 ”重点 建设师范大学的末位 。本科生培养得分为 7 . 8 6 ,以
于该 校本科 生 培养 得 分 ,除北 京师 范大 学 和华南 师
范大学外 ,其他学校研究生培养排名均不低于该校
总排 名. 师范 大学 自然 科 学研 究 、本科生 培养 相对 较弱 .8所 学 校 自然科 学 研 究 排名 均在 该 校 总排名
第5 4 名居 8 所 国家 “ 2 1 l 工程”重点建设师范大 之后 ;除华南师范大学外 ,其他学校本科生培养排 学第 4 位,仅次于北京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和 名均不高于该校总排名 。 华 中师范 大学 。 自然科学研 究得分为 5 . 7 4 ,排第

对我国四个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比较

对我国四个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比较
社会观察大学 的需要 , 而较少从学校 自身发展 的角度来设计评价体 系. 这样形成 的评估结果能 够满足广泛 的社会需求 , 取得较好的传 播效果及社会和经济效益 。 2 . 信息来源 的客 观性与权威性 。我 国的高校排行 , 除声誉调查

网大设计 的指标体 系有教育投入和教育产 出指标 。教育投入 : 物资资 源 ( 2 ) 教 师资 源( %) 1% 、 1 、 9 学术 资 源( % , 产 出: 2 ) O 教育 学术 成果( %) 2 、 2 学生情况( %) 1 , 2 此外还有对学校声誉 的调查 。其特点是 突出指标 内容 的相对性 。 排行榜评估重点主要侧重于资源( 、 学生 教 师 、 质) 物 和成果 ( 学术、 声誉) 。
维普资讯
数 汇 2. (删) O。 下 O8 8

摘 要

对 我 国 四个 大 学 排 行 榜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分 析 比较
邵 敏
湖北 ・ 汉 武 40 7 ) 30 4 (中国地质 大 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
文章对广 东管理科 学研 究院( 书连课题组)网大、 武 、 校友 会、 中国科 学评价研 究中心, 这四个 中国大学排 行榜的评
学科(8%赋予权重系数较大萁 特点是突 出指标内容的绝对性 。 85) .
( ) 四 中国科 学评价研 究中心 的评价指标体 系分析 中国科学 评价研究 中心针对 不同类 型高校和不 同评 价内容分 别设计 了不 同的评价 指标体系, 每个评价指标体 系均有教育投入 、 教育产 出和效益指标 。现 以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 为例, 教育投 入指标: 资源( .1 , 育产 出指标 : 学水平 ( . % 和科学 办学 1 7 %) 6 教 教 21 ) 66 研究( _1 ) 4 3% , 5 以及学校声誉( 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 。其特点是突出 指标体 系全面性 。 二、 四个 大学 排行榜 评价指标体系的 比较 每个 排行榜 的评价指标 体系 中, 育投入指标 各有不 同, 教 我对 各排行榜 中的人才培养 , 学研 究 , 誉进行 了横向 比较 , 结合第 科 声 再 部分对各排行榜 的分析 , 出国内四个 排行 榜指标 体系各 有不同 得 侧重点 , 而且都有互相值得借鉴 的地方 :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 院武书连课题组侧 重教育产 出的评价 , 评价 指标注重 办学 规模 , 重视人才 培养 和科 学研究 , 但是它 的评价指标 体系 中不重视学 校声誉 。其指 标可 以帮 助考生和 家长了解大学人 才培养 的规模 状况和科研实 力。评价 的主要 目的在于想建立一个 评价大学校长成功与否 的模 型, 同时为考生 择校提供一份有价值 的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XX年1月12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XX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最新公布XX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和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等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XX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八年蝉联第一;清华大学列第二,复旦大学居第三,武汉大学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居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勇闯十强,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首次纳入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位居第十。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和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名列 XX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三名;西安外事学院、文华学院和山东英才学院名列XX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三强。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XX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显示,中国科技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办学实力,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等两岸四地 10所研究型大学共同入围中国六星级大学,跻身XX中国顶尖大学队列。

报告指出,北京大学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和认可,到访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达54人,雄居XX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有 35人次,屈居第二;北大清华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声望的大学,是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外交之行的首选学府;外交学院名列第三;复旦大学位列第四;中国人民大位居第五;同济大学名列第六;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并列第七;四川大学名列第九;武汉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并列第十。

最引人关注的是,在到访中国高校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美国总统青睐清华大学,俄罗斯总统欣赏北京大学,法国政要垂青武汉大学,加拿大总督最喜欢四川大学,德国领导人最偏爱同济大学。

首次发布XX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引导中国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结果显示,北京大学国际化水平最高,雄居 XX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名列第二,北大清华是我国国际化水平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学,是中国最受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青睐的大学,也是英国泰晤士报(THEs)、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排名最高的大学。

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的分析与评价

智者论道智库时代·220·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的分析与评价严丹丹 林文浩 高思涵(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4400)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进程加快,2015年,国家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为此本文摘取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排名、校友会排行榜以及上海交通大学ARWU 这三个排名体系,通过分析比较这三个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出合适“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双一流”建设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7-0220-002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大学教育方面也不断调整着政策。

1993年1月,国家明确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致力于解决国家科技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人才的需要。

1998年5月,中国教育部开始建设“985工程”,为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实现现代化。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外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一)从评价目的看,国内外大学排行体系的出发点不同国外大学评价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评价体系更加强调学生自身接受教育的需要,利用大学排行体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

而国内大学排名体系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

这些大学评价的指标侧重于学生录取、毕业的情况调查,同时也重视同行、雇主对大学学生的评价和认同感。

在2010年U.S.News 评价体系的指标变化更加看重主观评价,如大学同行的主观评价占据本科排名整体的25%,研究生的商科、工程等专业的主观评价占据整体40%。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评价——基于2004-2010年RCCSE中国大学评价结果分析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评价——基于2004-2010年RCCSE中国大学评价结果分析
关 键 词 : 学评 价 ; 学评 价 ; 等教 育 ; 大 科 高 本科 教 育 中 图分 类号 : 00 8 1 G4 — 5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2 8 4 ( 0 O 0 - 0 8O 1 7 — 7 2 2 1 ) 40 1 一8
自 20 0 4年 开始 , 汉大学 中 国科 学 评 价研 究 中心 ( C S 每 年都 对 中国大 学 武 R C E) 本科 教 育的竞争 力进行 评价研究 , 我们 采用 了一 系 列 的指标 体 系对 本科 教 育 的状 况 和水平进 行 了较 为全 面 、 深入 的统计 和计量 , 得到 了各年度 中 国本科 教育竞 争力排 行
21 0 0年 7月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Hi e gh r Edu a i v l m e n aua in c ton De eop nta d Ev l to
J l ,2 1 uy 0 0
No. 4,V o . 6 12
第 2 卷 第 4期 6
中 国大学 本 科教 育 发 展评 价
二、 中国大 学评价 结果 的 变化 情 况分 析 m 姗
中 国大学教 育地 区综合 竞 争力 变化 情况 分析 从 20 0 6年起 , 大学 评价报 告 中增 加 了“ 中国大学 教育地 区综 合竞 争 力 排 行榜 ” 对 国 内 3 , 1个 省 、 、 市 自治 区 ( 含港 、 不 澳、 台地 区) 的高 等教育 综合竞 争力 进行 评 价 , m 并且 给 出各 地 区 的得 分 及排 名 。其 目 的是 希望相关 部 门能够从 排行榜 中解 读 出更 多 的信 息 , 即不仅 仅 只是 一 个强 与 弱 的
状, 并得 出一 系列鲜 为人知 的研 究结论 。从 2 0 0 4年到 2 1 0 0年 , 中国科学评 价研究 中 心 已经 连续发布 了 7次“ 中国大学及 学科 竞争 力报 告 ” 其 问积 累了丰 富 的评 价数 据 , 和结果 。本文将 从 中国地 区教 育排名 、 中国大学创新 竞争力 排名 、 国大学 综合竞 争 中 力排名 等几个方 面进行 分析 比较 , 以期能 够找 出 近几 年来 中国本 科教 育 发展 变化 的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

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清晨,几名学生在校园里晨读,他们或读英文或学日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成为校园里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

陈胜伟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校评价对高校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对高校进行评价或排行是促进高校发展的一种手段,各国都在广泛采用。

目前的评价与排行大都是依据高校既有存量进行的绝对评价,重视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

这样的评价已开展了很长时间,并且也会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发挥其推动高校提高办学实力的作用。

但绝对评价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

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

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研究表明,绝对评价得分高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高,绝对评价得分低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低。

绩效评价对丰富高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有重大意义。

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结果与排序注:1.表中投入得分越高表示该学校获得的投入越多,产出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的产出越多,绩效得分越高表明该学校绩效状况越好。

2.考虑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独特的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本次绩效评价暂不将其结果列入排序之中。

1 绝对评价容易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目前的各种高校评价及排行是以高校投入或产出的绝对产量(既有存量)为标准进行的绝对评价,即绝对产量越多,评价越高,因而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偏向以绝对量为评价标准。

绝对评价将拥有不同投入和发展条件的高校放在绝对结果这个同一标准上进行评价与比较,虽然可以观察到每所高校绝对生产值的变化,却难以反映高校投入-产出间的效益变化,不能充分体现高校的资源利用状况,也有失公平。

二是偏向对绝对量进行累加。

绝对评价也关注高校的投入和产出,但却是以“投入绝对量+产出绝对量”的累加方式来评价高校的发展,那些因历史、政策、时间等客观要素形成的高校资源积累会在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高校主动寻求发展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则难以得到反映。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中国的大学及学科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其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一直是
学生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

首先,我们从整体层面对中国大学进行评价。

中国的大学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覆盖了各个省市,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这些名校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备受认可。

同时,中国的大学在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对教育质量的投入,提高了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其次,我们对中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进行评价。

中国的学科专业涵盖了几乎所有
领域,从理工科到人文社科,从医学到艺术设计,各种专业都有涉及。

在一些领域,中国的学科专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同时,中国的一些传统学科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在评价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一些地
方性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相对较低,这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提升。

其次是一些学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指导。

综上所述,中国的大学及学科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教育质量和学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评价,能够为中国的大学及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某 一领域 的研究 动态 和 差异 ; 助 于将 自己 的研 有 究成果 及 时 向世 界各地 的研 究者传 播 。 在科 学研究 中, 中 国本土 的资 源( 非 如果理 念的 发源 地在 中 国之外 ) 和中 国本 土 的资源 ( 明或 者提 发
出地 点在 中 国) 之间 可能存 在相 同的 观点 , 但是 语言
中 国 民办 院校竞 争 力 排行 榜 、 中国大学 科技 创新 竞
( 转 第 4页 ) 下
布 和发展 情况 , 出各 个 高 校 及其 学 科 专 业 的 比较 找

】 ・ 6
第 4期
21 0 0年 1 2月





Vo . . 18 No 4
De . 01 c2 0
民众 , 高等 教育 的关 注也 日益增 强 , 对 人们 越 来越关
学 科 专业评 价结果 为例 , 讨 了 目前 中 国本 科 教 育 探
的发 展 现 状 与 变 化 规 律 。2 1 年 大 学 评 价 是 以 00
心高等 院校 的办 学 质 量 、 研 水 平 及其 竞 争 力 和影 科 响力 , 望看 到具 有社 会公 信力 的评价报 告 , 希 这种 现
第 4期
2 0年 1 01 2月





V o . N O 4 18 .
De . 1 e 2O 0
Ev lain & M a a e n au t o n g me t
中 国大 学 评 价 的做 法 与 结 果 分析
邱 均 平 王 伟 军
( . 汉 大学 中 国科 学评价研 究 中心主任 、 1武 教授 、 导 ;2 华 q师 范大 学信 息管理 系副主任 、 博 . - 教授 、 导) 博
的大 学共有 9 0所 。其 中 , 8 重点 大学 1 9所 , 般大 1 一
学 5 9所 , 9 民办 院 校 2 2所 。从 中 国大学 教 育地 区 6 竞争 力排行 榜 、 中国重点 大学竞 争力排行 榜 、 国一 中 流 大学竞 争力 排行榜 、 中国一般 大学竞 争力 排行榜 、
统 共包 含 6 评价 指标 体系 , 国内最为 全面 、 统 个 是 系
和 详 细的大学 评价 指标 体系 。
最 后 , 教授 以 21 王 0 0年 最 新 发 布 的 中 国大 学 与
济的时代 背景 之 下 , 国家对 于 高 等教 育 事 业 的投 资
不 断增 长 , 此 同时 , 个社会 , 政府” 主线 来 构 建评 价 指标 体 系 , 用 社 会 调 查 为 采
法 、 糊层 次分 析法 等 多 种统 计 和 计 量方 法 得 出 了 模 三级 评价 指标 与权 重 , 邀请 了 国 内诸 多 的科 学评 并
及学科 专业 评价 的结 果 为例 进 行 分析 , 索 中 国本 探
讨会 , 与各 位代 表交 流科 学研究 中的进 展 , 感到 非 我
常荣 幸 。而且 我很 高 兴 地看 到 , 六 年前 我 来 这 里 与 的 时候相 比, 武汉 已经发 展得更 好 了。 大家 知 道 , 是 国际 科 学计 量学 与 信息 计 量 学 我 学会 的 主席 。我们 学会 的 目标 是将所 有科学 领域 里 的信 息计 量学 、 献计 量学 、 学计 量学 、 文 科 网络 计 量
系列 的排行 结 果 和 研究 结 论 。截 止 目前 , 国科 中
学 评 价 研 究 中 心 已经 连 续 发 布 了 7次 “ 国 大 学 及 中
学科竞 争力报 告 ” 该 系列报 告在 国 内乃 至 国际上都 , 具 有一 定 的影 响力 和权 威性 。王 教授 从 目的 、 义 意 和指标 体 系等几 个 方 面 系统 、 面 地介 绍 中 国大 学 全 及学科 专业 评价 的具 体做 法 , 以 2 1 并 0 0年 中 国大学
21 0 0年 1 1月 5日下 午 , 中师 范 大学 信 息 管 华 优 势 和现实 差距 , 明确其 改进 重点 和发展 方 向, 为有 关 政府 部 门、 高等 院校 和社 会 投 资者 的决 策 和管 理
理 系副 主任王 伟军 教 授作 了 以“ 国大 学 评价 的做 中
法 与结果 分析 ” 为题 的学 术报 告 。 自 20 0 4年开 始 , 国科 学评价 研究 中心 每年都 中 对 中国大学及 学科 竞 争 力 进 行计 量 和 评价 , 得 出 并
科教 育 的发展现 状 和变化 规律 。
价专 家学 者对 此评价 指标 体系 进行 了充分地 分析 和
论 证 。 目前 , 国科 学 评 价 研 究 中 心 的 大 学 评 价 系 中
首先 , 王教 授 介 绍 了 中国科 学 评价 研 究 中心 开
展 大 学 评 价 的 目的 和 意 义 。 王 教 授 认 为 , 知 识 经 在

提 供依 据 , 社会 各界 了解和 选择 学校提 供参考 。 为 其 次 , 教 授为 大 家展 示 和分 析 了 中 国科 学 评 王 价 研究 中心 所采用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 。科 研 的投 入决 定 科 研产 出 , 而科 研 的投入 与产 出又必 须讲求效 益 。
因此 , 投入 、 出 、 益 是 影 响科 研 竞争 力 的 基本 因 产 效 素 , 以 , 国科 学评 价 研 究 中心 以“ 入一 产 出一 所 中 投
实和强 烈 的社会 需求 正是 我们 开展大 学评价 的出发 点所在 。中 国科 学评 价研 究 中心开展 中 国大 学及 学 科专业 评 价的 目的主要是 想通 过科学 的评价 摸 清高
校 科 研 资 源 、 量 、 果 、 益 及 影 响 力 等 方 面 的 分 力 成 效
20 0 9年 教育部 公布 的高校 名单 为准 , 入此 次评 价 进
Ev lain & Ma a e n au t o n g me t
在“ 第六届科 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 国际研讨会" 上的讲话
R n l o s eu 罗纳 德 ・鲁 索) o adR u sa (
( 国际科 学计 量学与信 息计 量 学学会 (S I主席 ) IS ) 尊敬 的各位 教授 、 者 、 学 主办方 、 朋友们 、 学生 们 : 应邀来 到第 六届 科 学计量 学与大 学评价 国际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