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6: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11: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知识点提炼]1. 固定化酶常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固定化细胞则常采用包埋法。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既实现了对酶的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又可使酶与产物分离,提高了产品质量。
3.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pH外,还需要有机营养的供应。
4.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应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5.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若浓度过高,则难以形成凝胶珠;若浓度过低,则固定的酵母细胞少,影响实验效果。
[学习过程]一、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1.反应原理:葡萄糖葡萄糖异构酶,果糖。
2.生产过程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1.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2.固定方法[连线]3.常用载体: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是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如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4.优点(1)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2)固定化细胞制备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三、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操作1.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使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3.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先冷却至室温,再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
4.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需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核心要点]核心要点(一)|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1.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分为交联法、核心要点(二)|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操作1.实验操作流程2.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大,因此活化前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细胞的活化液溢出。
(2)CaCl2要称量准确,不能用自来水配制溶液;CaCl2溶液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胶体发生聚沉,形成凝胶珠,因此需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以便形成稳定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4.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课件

一种或多种 不需要 一种或多种
一种 不需要 一种 固定在载体上 的酶可被反复 利用
一系列 需要 一系列 小分子 •成本低,操 作更容易。 •酶活性不易 受到影响
大分子、小分子 大分子、小分子
催化效率高,低 耗能、低污染等
缺点
•对环境条件敏感, 易失活 •难回收,成本高 •酶混在产物中影 响产品质量。
【重点】 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的作用及原理。 【难点】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
(一)固定化酶技术
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 技术。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葡萄糖
葡萄糖异构酶
果糖
1、认识反应装置 2、描述反应过程 3、总结固化酶技术的优点 •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 物分离; •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
4、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
① 过程
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 入以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再 转移至注射器中
②注意事项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 否则会因温度过高杀死酵母菌
(5)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 过程
以恒定的速度缓慢的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 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将形成的凝 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②注意事项
•如何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凝胶珠不容易破裂, 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 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能表明制备的 凝胶珠是成功的
(二)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1、过程
①将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 3次,洗去凝胶珠表面多余的电解质溶液 ②将150ml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转移 至200ml的锥形瓶中,再加入固定好的酵母细胞, 置于25°C下发酵24h。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研究背景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种有机物,对于细胞的代谢极其重要。
同学们知道,理论上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等均不改变,那么酶应该可以为人们所反复利用。
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发现:1、酶对强酸、强碱、高温和有机溶剂等条件非常敏感;2、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产成本;3、反应后的酶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二、设想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中,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反复利用。
三、实际操作1、固定化细胞技术:a、概念: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医用物理或化学技术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b、操作方法:包埋法:适合固定化细胞,酶分子太小;常用的包埋材料为:琼脂糖,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明胶和海藻酸钠。
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c、特点:固定化酶技术优点: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反复利用;固定化酶技术不足:只能催化一类反应;固定化细胞技术优点:能催化一系列反应,成本低,操作容易固定化细胞技术不足: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触,可能导致催化效率下降2、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a 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1g干酵母,置于50ml小烧杯中,加10ml水,搅拌均匀,放置1h,活化b 配置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称取0.83g无水CaCl,置于200ml小烧杯中,加入150ml水,充分溶解备用;c 配置海藻酸钠溶液:取0.7g海藻酸钠置于50ml小烧杯中,加入10ml水,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并充分搅拌,反复几次,直至海藻酸钠溶化,并定容至10ml(保证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很难形成凝胶珠;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目少,影响实验效果。
)d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固定化技术的常用方法2、理解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过程3、知道固定化酶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固定化细胞技术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固定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领会研究的科学方法★课题重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课题难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应用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酶通常对强酸、强碱、高温和有机溶剂等条件非常敏感,容易失活;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提高了生产成本,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动手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体会固定化酶的作用(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生产高果糖浆(1(2)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将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在颗粒状载体上,装入反应柱中。
(3)高果糖浆的生产操作(识图4-5反应柱):从反应柱上端注入葡萄糖溶液,从下端流出果糖溶液,一个反应柱可连续使用半年。
2.固定化技术的方法(识图4-6固定方法):将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思考1〗对固定酶的作用影响较小的固定方法是什么?吸附法。
〖思考2〗将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变为连续的酶反应,应当固定(酶、细胞);若将蛋白质变成氨基酸,应当固定(酶、细胞)。
3.固定细胞的材料:固定细胞时应当选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材料,如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2.实验设计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1)酵母细胞的活化:1g干酵母+10mL蒸馏水→50mL烧杯→搅拌均匀→放置1h,使之活化。
〖思考3〗活化是指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过程。
(2)配制CaCl2溶液:0.83gCaCl2+150mL蒸馏水→200mL烧杯→溶解备用。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0.7g海藻酸+10mL水→50mL烧杯→酒精灯微火(或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蒸馏水定容到10mL。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应用说课稿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应用一、使用教材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四课题三。
二、实验器材干酵母粉、小球藻种、光合细菌、活性炭、海藻酸钠、琼脂、冰粉粉、卡拉胶、琼脂糖、亚甲基蓝、亚硝酸盐试剂盒、柠檬酸钠。
分光光度计、数码显微镜、电子天平、水浴锅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1、实验改进要点:降低海藻酸钠浓度,以提高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效果和反复发酵次数。
2、实验创新要点:(1)自主创新建立凝胶珠质量量化评价标准(2)制作凝胶珠临时切片观察固定化细胞生长状况(3)利用活性炭吸附,将物理吸附法与包埋法结合固定原核细胞(4)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养鱼废水进行处理。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通过预实验探索能够反复使用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并测定固定化酵母细胞连续使用的时间,并应用于废水处理,同时探究几种不同的固定化细胞对养鱼废水处理的效果。
五、实验教学目标1、在预实验中培养观察提问、实验设计能力,在正式实验中培养方案实施、合作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设定并实施酒精发酵实验方案体验固定化细胞反复使用的优点。
3、尝试使用“建模和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酵母菌海藻酸钠混合溶液配比模型,为后续实验提供简化方案。
4、探索固定化技术对家庭养鱼废水的处理效果、培养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体会固定化技术易于固液分离的优点。
5、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用“批判与创造”的科学思维优化实验步骤,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通过预实验发现教材实验中的问题,拟定探究课题在课上进行探究,从而改进方案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再比较几种固定化细胞对养鱼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选择合适的凝胶珠处理废水。
七、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按照教材步骤和配方制备的固定化酵母细胞酒精发酵后,凝胶珠易碎、松散。
给布置任务进行预实验,发现问题,从而改进实验。
2、探究:各小组学生按照本组探究课题进行实验3、解释:各组汇报交流结果,优化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的操作、改进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课件: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2.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解析 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会使部分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酶的活 性;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试纸使用后 被污染,不可以反复使用;海藻酸钠凝胶珠是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在制备过程 中也可能混入了杂菌,因而要用无菌水冲洗。 答案 C
3.如何根据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确定是否制备成功? 提示 可以制备不含酵母细胞的凝胶珠作对照。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 色,说明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 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做尝试。
【探究应用】 1.(2017·江 苏 卷 , 20) 下 列 关 于 “ 酵 母 细 胞 的 固 定 化 技 术 ” 实 验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化学结合 物理吸附
活化
CaCl2 海藻酸钠
固定化
发酵
() 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配制CaCl2 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解析 干酵母缺水处于休眠状态,需要加入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中使其活化, A正确;配制CaCl2 溶液时,直接取无水CaCl2加入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即可,B 错误;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需要在CaCl2溶液中浸 泡30 min后取出,C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 不是圆形或椭圆形,D错误。 答案 A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设计4: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案

4.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教学目标1.说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作用和原理。
2.尝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2.教学难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教学背景分析课题背景简单介绍了从酶到固定化酶、再到固定化细胞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参考课题背景提供的素材,联系生产实践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认同上述观点,并进而认识到:科学知识既来源于科学实验,也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一)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知识要点:1.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实例;2.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3.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的优点。
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尝试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但考虑到制作固定化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中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只要求学生制作技术难度较低的固定化酵母细胞,对于固定化酶的作用、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产实例来了解。
在教学时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自学的方式,并在阅读之前,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
例如,在葡萄糖的异构反应中,如果不将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化,而是直接使用葡萄糖异构酶,会对生产过程产生哪些影响?(二)固定化细胞技术知识要点:1.将酶或细胞固定化的方法;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联系与区别;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载体材料。
教学: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通常采用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这三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这两种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辩证地认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例如,固定化细胞操作容易、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容易回收等,但由于大分子物质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因此固定化细胞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高中生物选修一《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设计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设计一、课题目标1.说出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作用和原理。
2.尝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1.课题重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2.课题难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简单介绍了从酶到固定化酶、再到固定化细胞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参考课题背景提供的素材,联系生产实践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认同上述观点,并进而认识到:科学知识既来源于科学实验,也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一)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知识要点:1.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实例;2.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3.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的优点。
(二)固定化细胞技术知识要点:1.将酶或细胞固定化的方法;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联系与区别;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载体材料。
五、实验安排及注意事项本课题可以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课题背景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准备好基本的实验仪器,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提前配制好CaCl2溶液和用于发酵的葡萄糖溶液。
第2课时进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操作。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下列问题。
(一)酵母细胞的活化。
在缺水的状态下,微生物会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较短,一般需要0.5~1 h,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大,因此活化前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细胞的活化液溢出容器外。
(二)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实验的成败,一定要提醒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进行操作。
海藻酸钠的浓度涉及到固定化细胞的质量。
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目少,影响实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在应用酶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办法。
2.掌握固定化技术的方法及适合不同固定方法的材料。
3.掌握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操作过程,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2.难点: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一)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高果糖浆是指能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是。
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将这种酶固定在一种上,再将这些酶颗粒装到一个反应柱内,柱子底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
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的小孔,而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
生产过程中,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使葡萄糖溶液流过反应柱,与接触,转化成果糖,从反应柱的下端流出。
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质量。
(二)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或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和法。
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和法固定,而细胞多采用法固定化。
这是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或,而个小的酶容易从中漏出。
包埋法法固定化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包埋在不溶于水的中。
常用的载体有、、、和等。
(三)实验操作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1.酵母细胞的活化
(1)在缺水的状态下,微生物会处于_______状态。
活化是指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2)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_____,一般需要0.5~1h,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____,因此活化前应该选择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以避免酵母细胞的活化液溢出容器外。
(3)操作过程:1g干酵母+10mL蒸馏水→50mL烧杯→搅拌均匀→放置1h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
(1)作用:使凝胶______。
(2)操作过程:0.83g无水CaCl2+150mL蒸馏水→200mL烧杯→溶解备用。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1)加热使___________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涉及实验的成败。
(2)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涉及固定化细胞的质量。
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高,_____________;如果浓度过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过程:0.7g海藻酸+10mL水→50mL烧杯→酒精灯微火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蒸馏水定容到10mL。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将溶化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加入活化酵母细胞液,进行充分______,使其混合均匀,再转移至注射器中。
5.固定化酵母细胞
(1)以恒定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_________溶液中,形成___________。
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______________。
(2)检验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可以使用下列方法。
一是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凝胶珠的制作成功。
二是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凝胶珠,如果凝胶珠______________,也能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
1.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用冲洗2-3次。
2.发酵时的温度就为,时间。
[结果分析与评价]
(一)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____,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___,制作失败。
(二)观察发酵的葡萄糖溶液
利用固定的酵母细胞发酵产生酒精,可以看到产生了很多_____,同时会闻到______。
注意事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形成的凝胶珠应在CaCL2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便Ca2+与Na+充分交换,形成的凝胶珠稳定。
检验凝胶珠是否形成,可用下列方法:用镊子夹起一个凝胶珠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挤压,如果不容易破裂,没有液体流出就表明成功地制成了凝胶珠,还可以用手将凝胶珠在实验桌上用力摔打,如果凝胶珠很容易弹起,也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5.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补充: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催化的优缺点: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够通过
2.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 )
A.包埋法固定操作最简便B.包埋法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小
C.包埋法固定具有普遍性D.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3.下列不属于固定化酶在利用时的特点的是( )
A.一种固定化酶一般不能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
B.有利于酶与产物分离,提高产物品质
C.能自由出入依附的载体
D.酶是催化剂,但固定化酶也不可永远利用
4.固定化细胞对酶的活性影响最小,根本原因是( )。
A.避免了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纯化过程
B.固定化细胞在多种酶促反应中连续发挥作用
C.促化反应结束后,能被吸收和重复利用
D.细胞结构保证了各种酶在细胞内化学反应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5.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包埋法
B.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6.下列不是用于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载体是( )
A.琼脂糖B.醋酸纤维素C.聚丙烯酰胺D聚乙烯树脂
7.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 )
A.调节溶液pH B.进行离子交换
C.胶体聚沉D.为酵母菌提供钙离子
8.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步骤图解,请据图回答:
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在_______________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恢复_________状态。
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_________。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凝胶珠包埋酵母细胞数目______。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5)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A 6.D 7.C
8、(1)缺水正常生活状态体积增大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少
(4)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5)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