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单选48分)1.中国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于2011年11月1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九批护航编队由南海舰队“武汉”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武汉”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作点。

B.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2.近几年我省高速公路发展迅猛,高速公路已通到所有县市.在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块标志牌,标志牌上圈一个数字,如图所示.请问这个数字表示A.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

B.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瞬时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

C.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00 m/s 。

D.驶入高速公路的汽车经过这块牌时速度不得超过100 m/s。

3.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a1=-2.5 m/s2, a2=-2.5 m/s2。

B.a1=-3.5 m/s2, a2=-3.5 m/s2。

C.a1=-2.5 m/s2, a2=-3.5 m/s2。

D.a1=3.5 m/s2, a2=-3.5 m/s2。

4.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则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重力、支持力、压力;B.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压力、摩擦力;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复读班)

樟树中学2019届高三历届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所学范围考试时间: 2018年10月28日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

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A.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 B.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C.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2.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3.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适度分权C.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表明这一时期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5.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 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6.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级训:健体、团结、勤学、进取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考试范围:第一,二,三章命题:黄冬根审题:刘亮生时间:2017。

11.18一.选择题(单选48分)1.中国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于2011年11月1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九批护航编队由南海舰队“武汉”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武汉”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作点。

B.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确定“武汉”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2.近几年我省高速公路发展迅猛,高速公路已通到所有县市.在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块标志牌,标志牌上圈一个数字,如图所示.请问这个数字表示A.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

B.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瞬时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C.驶入此段高速公路的汽车平均速度不得超过100 m/s .D.驶入高速公路的汽车经过这块牌时速度不得超过100 m/s。

3.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a1=-2。

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

5 m/s2, a2=-3。

5 m/s2.D.a1=3。

5 m/s2, a2=-3.5 m/s2。

4.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则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重力、支持力、压力;B.重力、下滑力、支持力、压力、摩擦力;C.重力、下滑力、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5.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9课时间:2017.12.17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

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andpa和gra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

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A. 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B. 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C. 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D. 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重视血缘关系的亲疏,而英国则不重视,体现出宗法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理学的观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等级观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尊卑问题。

2.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

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上饶县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即可概括出作者重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重要性,农业和商业相互补充。A项说法不全面;C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司马迁的经济主张
4.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D.重农轻商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答案】A
【解析】
“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主要得意于新航路的开辟,说明丝绸之路促使欧洲和亚洲人民生活更加丰富,A正确;B中近代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不是材料体现住主要信息;D中激烈碰撞说法错误。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九江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25.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26.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27.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28.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 学 试 卷 (文 科)考试范围:必修二及必修四 时间:2018.5.8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A. AB 与AC 共线B. DE 与CB 共线C. CE 与AE 相等D. DA 与BD 互为相反向量2. 已知一扇形的弧所对的圆心角α为36,半径5r cm =,则扇形的周长为 A. (10)cm π+ B. (5)cm π+ C. 2cm πD. cm π3. 下列各角中与52终边相同的角是A .128B .52-C .412D .5924. 下列四个函数中,以π为最小正周期,且在区间(,)2ππ上为减函数的是A. sin y x =B. 2cos y x =C. cos2x y = D. tan()y x =-5. 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 A. (0,0),(2,3)a b == B. (1,0),(2,0)a b =-=-C. (3,6),(2,3)a b ==D. (1,2),(2,4)a b =-=-6.若1tan 3x =,且32x ππ<<,则sin x 的值为B.C.D. 7. 已知直线1:3520l x y ++=与直线2:5330l x y -++=,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垂直 C. 重合 D.相交但不垂直8. 在OAB ∆中,3BP PA =, OP xOA yOB =+,则x y +的值为A.14B.43C.12D. 19. 定义在R上的函数())sin(3)f x x x θθ---是奇函数,则tan 2θ等于A.2B. -2C.D. -10. 将函数2cos(2)3y x π=-的图象向左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A. 2cos(2)6y x π=+B. 2cos(2)4y x π=+C. 2cos(2)6y x π=-D. 2cos(2)4y x π=-11. 函数()sin(2)4f x x π=-的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是A. (0,0)B. (,0)8π-C. (,0)2πD. (,0)8π12. 函数()sin f x x =在区间(0,18)π上可找到n 个不同数12,,......,n x x x ,使得1212()()()......n nf x f x f x x x x ===,则n 的最大值等于 A. 9B. 10C. 18D. 2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在矩形ABCD 中,若2,5AB BC ==,则AB BC +=__________. 14. 若1sin()3πα-=,且(0,)2πα∈,则)2cos(απ-的值是____________. 15. 若过点(1,1)P a -+与点(3,2)Q a 的直线的倾斜角是钝角,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已知偶函数)8y x πωϕ++(0,)2πωϕ><最小正周期为2π,则函数表达式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本小题满分10分)(1)化简: AF FN MN MP AP +-+-; (2)求值: 21tan(15)2cos 195sin 2401tan15+-+++.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1,cos()),(2sin ,1)a b αβα=+=,111(,)55a b +=,其中02πα<<,02πβ<<.(1)求sin ,cos()ααβ+的值; (2)求2αβ+的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在ABC ∆中,(7,2),(1,4),(3,2)A B C ,点M ,N 分别为线段AB ,BC 的中点. (1)求MN ,CM 的坐标;(2)若有一点(7,6)D ,证明,,C D M 三点共线.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三棱锥E ABC -中,O 为AC 的中点,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2,AC EA EC ==(1)证明:AC BOE ⊥平面;(2)若BE =E ABC -的体积.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1()sin cos (cos sin )(cos sin )2f x x x x x x x =+-+,x R ∈. (1)求()f x 的周期; (2)当[,0]24x π∈-, 求()f x 的值域;(3)当[,0]24x π∈-时,不等式()2()mf x m f x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O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10l x ay +-=,a R ∈和圆22:40C x y x +-=. (1)证明:无论a 为何值,直线l 都与圆C 相交; (2)求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最短弦长;(3)若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1-10.BACD CBBD CADC 131415. 1a <16. y x =17.解:(1)原式= ……5分(2)原式21tan152cos 15sin 601tan15-=-++3cos301sin 60tan301=+-+=+…… 10分 18.解:(1)∵(12sin ,cos()1)a b ααβ+=+++,且111(,)55a b += ∴11112sin ,cos()155ααβ+=++=即34sin ,cos()55ααβ=+=- ……6分 (2)∵02πα<<,02πβ<<∴0αβπ<+<又∵4cos()05αβ+=-<∴2παβπ<+<∴43cos ,sin()55ααβ=+= ∴4433cos(2)cos()cos sin()sin ..15555αβαβααβα+=+-+=--=-∵3222ππαβ<+<∴2αβ+的值为π ……12分19.解:(7,2),(1,4),(3,2)A B C(1)∵点M ,N 分别为线段AB ,BC 的中点∴(4,3),(2,3)M N ∴(2,0)MN =-,(1,1)CM = ……6分 (2)∵(4,4)CD =∴4CD CM =∵CD CM 与共点∴,,C D M 三点共线……12分20.解:(1)证明:∵O 为AC 的中点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且EA EC =∴,AC EO AC BO ⊥⊥∵,EO BEO ⊂平面BO BEO ⊂平面,,EO BO O =∴AC BEO ⊥平面……6分(2)由(1)知A C B E O ⊥平面,,AC EO AC BO ⊥⊥∵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2,AC EA EC ==EO ==BO∵BE ∴222EO BO BE +=∴90BOE ∠=∴12BOE S ∆==∴111233323E ABC A BEO C BEO BEO BEO V VV AO S CO S ---∆∆=+=+=⨯⨯=……12分 21.解: (1)11()sin 2cos 222))224f x x x x x x π=+=+=+ 2ω=,∴22T ππ==……4分 (2)当[,0]24x π∈-时,2644x πππ≤+≤,故1sin(2)242x π≤+≤,∴1)4242x π≤+≤∴函数()f x 在区间[,0]24π-的值域为1]42.……8分 (3)令()t f x =,由(1)知当[,0]24x π∈-时,1]2t ∈∴0t >由()2()mfx m f x +≥ 得 1221t m t t≥=++∵121t +在1]2t ∈单调递增, ∴121t+最大值在12t =取到,最大值为15∴为使不等式()2()mf x m f x +≥在[,0]24x π∈-恒成立,只需让 121m t≥+ 的最大值,所以15m ≥……12分 22.解:(1)直线:10l x ay +-=可化为(1)0x ay -+=,因此直线过定点P(1,0),圆22:(2)4C x y -+=,22(12)014-+=<,所以点P 在圆的内部,所以直线l 与圆C 恒有两个交点. ……3分(2)圆心(2,0)C ,半径2r =,设圆心(2,0)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弦长=.要想弦长最短需使d 最大,当CP l ⊥,d 时最大,此时1d CP ==所以弦长==分(3) 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由(1)知直线过定点P(1,0),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方程221040{x ay x y x +-=+-=整理得2(1)230a y ay ++-=所以12122223,11a y y y y a a--+==++∵12112ABCS y y ∆=⨯⨯-=2121a==+,t)t ∈∞∴2234t a -=∴24411ABC t S t t t ∆==++,令4()1f t t t =+, ()f t在)t ∈∞单调递减,所以m ()ax f t f ==即ABC S ∆12分。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樟树中学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高考范围默写必修(1-3) 时间:2018.5 .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换言之,我们怎样过日子就是文化。

所以,依笔者理解,这个观点谈的是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对传统的认知,对文化的感受,我们更应重在平时的累积和沉淀,让传统穿行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让文化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谈我们对于与众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嚼与可珍惜,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

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樟树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的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这说明了商代 A.宗法分封制已经完善 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的阳陵虎符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通过它皇帝可以调动全国的军队 B.皇帝拿虎符的右半边,太尉拿左半边 C.皇帝拿虎符的右半边,将领拿左半边 D.它是秦朝太尉调动军队的凭证 3.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4.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了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是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5.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纲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弊,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6. 如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立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宫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 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须退出。这体现了该机构的特点是 A.机构简单 B.处事机密 C.位高权重 D.职能法定 8.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9. 黄宗羲说:“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段话表明黄宗羲 A.认为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 B.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 C.认为君主世袭致使君权弱化 D.主张恢复宰相制并且宰相一职世袭 10. 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由来 B.职能 C.特点 D.性质 1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国家政治权利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元老会议制度 12.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 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 B. 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 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D. 用陶片放逐法危害民主者 13.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 全国所有人 B. 全体成年国民 C. 所有的成年男子 D. 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14.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的雅典海军将军们,因为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 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 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C. 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 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6.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 习惯法 D. 万民法 17. 万民法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这部法律 A. 是罗马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B. 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人 C. 适应了罗马共和国的发展需要 D.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18. 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 分类 标准 调整 对象 表现 形式 适用 范围 立法 方式 权利 主体 名 称 公法 私法 成文法 不成 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博采众长 B.体系完备 C.影响长远 D.崇尚公平 19.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了 A.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 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20.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 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B. 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C.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D. 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二、主观题(共两个大题,合计40分。) 2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按示例填写表格。(6分)

(3)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下列三幅图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地方行政制度?(3分) 22.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12分)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7分) 历 史 答 题 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21. (1)汉: 唐: 明:

(2)①: ②: ③: (3)图一: 图二: 图三: 22.(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

图二 图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