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面试如何避免模式化 答出有个性的结尾
独家公务员面试答题套路、套话

战术篇一、整个过程“四注意”1、注意礼貌:敲门轻声两下,如有人引路,大声说谢谢。
关门要手扶着,不使门发出响声,背向考官。
进门后要保持微笑。
大声向考官问好。
被允许才坐下,要说谢谢。
考官说话仔细倾听,并显示非常有兴趣,略微点头。
坐姿一定端正,女生手叠放,男生手交叉。
双腿不能乱动,女生并拢侧向一边,男生端坐两腿略微分开。
书写提纲时注意两手都要在桌面上,保持端正的书写姿势。
说话过程中给考官留插话的余地,即使他没话要插。
结束后也不能忘礼貌,大声说感谢考官指点。
走到门口转身,略微鞠躬后退出。
2、注意眼神:更为准确的说,是注意感觉,营造这样一种感觉:在考场上,我是一个赞美家,而考官则是被赞美的对象。
我在倾尽全力赞美考官,同时也要赞美自己,告诉自己这不是什么非常难熬的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过程。
这并不要求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言辞华丽,而是要有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眼神中透露出除了向往这份工作以及对考官的些许敬畏之外,更多的那种赞美之情,那是任何人都难以抵抗的诱惑。
3、注意流畅:已经再三强调过了,此外语速一定要适中,如有可能偏慢更好,紧张时候容易不自觉加快。
4、注意条理:所有的回答都要记得穿个鞋子戴个帽子,中间穿好衣服和裤子。
避免点套点,更不要只有“首先”没有“其次”,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三、答题过程“五忌讳”:1、忌讳长篇大论2、忌讳引经据典3、忌讳词不达意4、忌讳条理混乱5、忌讳前后矛盾四、展现自我“四亮点”1、将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亮点2、将态度诚恳作为自己的亮点3、将说理透彻作为自己的亮点4、将整体感觉作为自己的亮点五、个人魅力“六细节”1、微笑2、着装3、声音4、肢体语言5、眼神6、幽默套路一、社会现象题(三)可评论的现象——超女现象等帽子:这个现象是一个新兴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应当辩证的看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将好的描述描述,这个是值得提倡的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这个现象也存在什么影响,这个需要否定鞋子:对待这个现象,我们既不能光看到好的,也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二、人际关系题(一)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帽子:假如发生了题目中描述的情况,我会本着从大局出发的原则,采取以下作法:首先:尊重领导,服从领导安排,理解领导的做法,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如果有不同意见,委婉与领导沟通第三: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从整体利益出发。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前必看10个结尾范例(下)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前必看10个结尾范例(下)
2015国家公务员辅导课程
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
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14年10月15日至24日。
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14年11月30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实例6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教育者应有公平之心,让每一所学校平等发展,对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
温总理曾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要切实履行这个职责,与教育者一道,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公平的阳光照进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切实实现每一个孩子上好学的目标!
结构:引用名言+各职能部门责任
实例7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城市化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人的创造力量的解放和财富源泉的涌流;一种新的生活,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一种新的文明,人的道德精神的进步和人文价值的升华。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城市化的灵魂应是以人为本。
践行以人为本的重心在于坚守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
公务员结构化的面试技巧

公务员结构化的面试技巧公务员结构化的面试技巧(一)一、认真审题是关键面对考题,认真看清题中每一个字,把握关键词,冷静思考,审出题目着重要考我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准确把握命题人出题意图,并根据平时的训练打好腹稿,有条件的话要充分利用考场内提供的草稿纸,简要列出作答提纲,迅速从熟悉领域引入,从容组织答案,然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有条理、有逻辑地说出来。
二、理论分析与事例相结合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例论证将使你的观点更加雄辩有力。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完美、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考官,而这样的问题又特别忌讳平铺直叙,泛泛地强调自己有多么强的计划,不仅有夸夸其谈之嫌而且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时,如果能恰当地引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便是理论可以证明的问题,若用实事论据作为支撑,也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严密和无懈可击。
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可以说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曾经组织过一次旅游活动,在谈到组织活动时,一定要谈到活动组织的成功之处,活动在同事中产生的良好影响。
而没有工作经历的考生,可以说在学校社团组织过大学生艺术节、书法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在谈到组织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谈到活动的举办是否成功,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的反响如何。
在面试答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当然,这样实例的列举并不只限于在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这一类试题,对于其他类试题,例如在综合分析、计划组织协调等题目中可以引用我们生活中的经典实例。
这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答题内容,润色我们的作答过程,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去模式化注重个性化面试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追求“标准答案”,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如果众口一词,考官势必审美疲劳,不利于选拔人才。
考生在答题时应该在将问题做具体化、生活化处理的同时,力求打造亮点。
2015年广东公务员面试辅导:答题如何避免模式化

2015年广东公务员面试辅导:答题如何避免模式化结尾情境性问题是每年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必考题型,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更是重点考查要素。
专家认为,答好这一类题目,是考生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这一类题型近几年情境性越来越具体,考生的身份越来越明确,而很多考生依然将几年前留传下来的所谓“万能模板”奉为圭臬,答题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
比如,不管组织什么活动,开篇就说“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组织好这次活动”。
结尾时往往会讲到“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认真的总结回顾整个活动,形成一份书面报告,上交领导并存档,以备今后开展类似工作。
”真是说者心虚,听者心烦。
某考生曰:“世上本没有套路,这么答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套路。
用套路去答题,只能是谁用谁先输,哭都没地儿哭。
”在本文中,中公教育专家就如何在2014国家公务员面试中避免模式化结尾谈谈看法。
在这类题目中固然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形成一份书面报告,上交领导,但是不要什么活动都做这种处理,可以多样化。
在原来单一模式的基础上,丰富总结阶段的形式,体现出灵活性。
下面给大家展示几个处理活动总结收尾阶段的示例。
1.效果反馈一个活动结束了,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次活动是否成功,应该和此次活动的参与人员进行效果的反馈,了解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工作中不断提升。
例题:如果让你组织一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你会怎样组织呢?结尾示例:在此次培训结束后,我会向参与到此次培训中的农民工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的调研,并且跟踪大家的就业情况,全面、深入地了解本次培训工作的效果,比如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方式是否容易接受,培训时间、地点是否方便等等情况。
这样会使我们在今后继续开展这样活动时,能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为农民工兄弟提供优质实用的服务,真正的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公务员面试为什么自己总是想一句说一句,完整说完几个连贯流畅的句子都磕磕巴巴的?

公务员面试为什么自己总是想一句说一句,完整说完几个连贯流畅的句子都磕磕巴巴的?去年上岸,因为疫情,本来三月初的面试推迟到了八月中旬,自己也就从二月份学到了八月份,居家隔离也就每天都刷题,做了近五年所有的国考题,各省省考题,部分事业编题。
和做过考官的人去请教过,也和老公务员咨询过,最终面试成绩85.5分,全场第一。
流畅度是很多同学的一生之敌,但是流畅度也是面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流畅度就是面试最基础的第一层砖,流畅度解决不了,面试基本无望。
1、熟悉答题框架。
这里的熟悉指的是疯狂熟悉,吃透了的那种熟悉。
不管是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会有一套框架,报班的同学在机构里这东西是最应该去学习的,熟悉框架让自己答题有逻辑性的同时也知道自己下一个点的大概方向是什么。
没有报班可以跟着原聪面试课去掌握答题框架,原聪讲解的方法和面试班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他不是给模板直接让我往里边套,而是根据相关的题目采用公务员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是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的回答,所以相比面试班的模板框架我更喜欢原聪的答题思维框架,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在分析题目的时候得到扩展,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框架走,这样在答题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真实。
面试班的模板我觉得可以在前期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使用一下,在知道题型考察的要点之后可以跟着原聪面试课学习,也可以从基础部分就跟着原聪的框架走,提分会更快一些。
要知道框架是骨头,内容是血肉。
脱模板是让题答的更漂亮,这一切的基础是有一个架构框住这道题的内容,所以答题框架是一定要有的。
2、答题语速放慢。
不用过于追求速度,可以稍微慢一些说话,在说一句话的时候想想下面的话怎么说,给下句话铺思路来避免卡壳(这点十分重要)。
下句话的思路以答题框架为主推进。
如果有内容说,可以细化,没内容说就直接下一个点去答题。
3、练习是一切的基础。
再厉害的人也是刷题干出来的,量变引起质变,刷题不仅会对题有了解,疯狂刷题刷出来的自信不是其他方法可以达到的(不过刷题也不是瞎刷),分析题目,代入思考,学一点东西就尝试着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另一道题,用这种方法练200上下(因为去年疫情面试推迟,我差不多干了2000题),基本无敌。
如何在2015广东公务员面试中答出自己的个性

如何在2015广东公务员面试中答出自己的个性很多考生在准备公务员面试时,都会去看一些有关公务员面试的书,会背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或官话套话,但是在看到一道新的面试题时,仍然觉得自己答得不好,答不出亮点,甚至是打不开思路,原来记住的也用不上。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想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
下面中公网校专家帮大家拨开面试的迷雾,帮助大家解决面试中的难题,在面试中答出自己的个性取得好的面试成绩。
答题模板化、没有内容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答题思路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灵活运用答题思路,把每种题型思路固化,认为每一步的思路都是固定、不可或缺的,不能多一步也不能少一步,这种认识把答题思路僵化了,必然会出现模版化痕迹。
第二、答题中模式化语言太多,由于平时背了很多经典的套话和名言警句,在答题时会生搬硬套,生怕自己背的东西用不上,不能够结合题目,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让考官一听就觉得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第三、答题时没有角色意识,不能把自己带到题目中所给定的情境中去,没有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缺乏感染力。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应该积极地采取办法予以解决,在此,中公网校专家给予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答题思路的理解要灵活。
不要把答题思路僵硬地理解,要知道面试题是没有标准答案和固定的答题思路的。
答题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答题,但我们不要被它束缚了思想。
答题思路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
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开始是可以按照答题思路一步一步地去答题,当我们熟悉了答题思路以后,要勇于跳出来,不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步骤来答题,可以只谈重点,省略次要环节,不要把答题思路僵化了。
每道题必须答出几点,少一点多一点都不行,都是对答题思路的固化认识,结果只能是模式化很严重。
第二、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灵活地运用一些经典的套话和名言警句。
我们平时储备的一些经典套话和名言警句是为了提高答题的理论素养,适当地运用这些套话和名言警句可以让考官觉得考生具备公务员的理论素养,适合做公务员。
国考面试高分技巧之反套路答题

国考面试高分技巧之反套路答题国考面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取得高分是关键。
在国考面试中,反套路答题是一种常用的技巧,下面我将就如何运用反套路答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什么是套路答题?套路答题是指考生机械地按照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缺乏个人思考和创新的表达方式。
面试官在听了一段时间的标准答案后,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造成考官对考生印象的淡化。
反套路答题就是打破套路,突出个人特色和创新的答题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套路答题。
第一,突出自己的思考。
面试官在提问时,不仅仅是想要了解考生的知识水平,更希望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考生可以先思考一下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再给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面试中遇到反腐败问题,可以先分析腐败的原因和影响,再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既体现了思考能力,又突出了个人观点。
第二,举例说明。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增加回答的可信度。
例如,在面试中遇到团队合作的问题,可以回答自己曾经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重点突出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第三,与面试官进行互动。
面试官提问是为了了解考生的情况和能力,但考生也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面试官的想法和期望。
在面试过程中,可以主动向面试官请教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所报考的职位,工作中常见的困难是什么,面试官认为优秀的候选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展现自己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可以了解到更多与职位相关的信息。
第四,注重表达方式。
除了回答问题内容,面试官还会对考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评价。
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考生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可以先将自己要表达的思路整理清楚,然后准备一个简洁明了、言之有理的开头,接着进行论证和举例,最后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
面试如何完美的结尾

面试如何完美的结尾面试如何完美的结尾导读:面试看起来很成功,但结果你还是落选了。
对此,你不要大惊小怪。
面试时,大多数的主试人都尽量隐藏他们的真正意图,不会轻易让你看出来。
成功的面试有适当的时间限制,谈短了不行,长了更不行,时间长了只有对应试人不利。
面试不是闲聊,无主题、无目标。
面试也不是谈判,双方各自有条件必须花时间去磨嘴皮。
从某种意义上讲,面试是陌生人之间的`沟通。
当然,谁也没有规定面试的具体时间限制,谈话时间的长短要视面试内容而定,一般宜掌握在半小时至45分钟左右。
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适时离场的时间呢?一般来说,在高潮话题结束之后或者是在主试人暗示之后就应该主动告辞。
应试人作完自我介绍之后,主试人会相应地提出问题,然后转向谈工作。
主试人先会把工作性质、内容、职责介绍一番,接着让应试人谈谈自己今后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尔后,双方会谈及福利待遇问题。
这些都是高潮话题,谈完之后,你就应该主动作出告辞的姿态,不要盲目拖延时间。
主试人认为该结束面试时,往往会说以下这些暗示的话语:'I'm grateful for your concern about the job at our company.'(我很感激你对我们公司这项工作的关注。
) '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 about our recruitment, We shall inform you as soon as we have made our decision.'(谢谢你对我们招聘工作的关心。
我们一做出决定就会立即通知你。
)'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you. You know,we have to interview several applicants before we make our final decision.'(你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国考面试如何避免模式化答出有个性的结尾纵考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题目在公务员面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调研、宣传、培训、会议、接待等等这些都是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所以在面试考场碰到对这些活动的组织安排也很好理解了。
很多考生在备考时还要奉行标准化模版答题,尤其在答题结束时千篇一律: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会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组织类似活动提供经验。
或者是:活动结束之后,我会向领导做一个详细的汇报。
考官早就听厌了这些套话。
那么在活动类的题目中,如何避免模式化答题,答出有个性的结尾呢?我们想一想,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活动的准备、过程的实施、结束后的扫尾工作,核心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活动的目的。
答题时也一样,在收尾时,好好想一想,为了达到活动的目的,在活动结束了之后,还能做些什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分享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调研类的题目可以在收尾阶段体现“研究”的思维。
很多考生在考试中把调研题答得和调查题目没有区别,实际上调研有调查和研究两部分,我们在调查完后可以为解决问题做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
例如:青少年网瘾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你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就这一问题在辖区内中学开展一次调研活动,你会如何组织?
结尾示例:活动结束之后,我会收集整理各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召集活动小组成员做一个数据分析,找出辖区内中学生产生网瘾的主要原因,并列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想法和对策,汇报给领导,为后续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培训类题目在收尾阶段可以关注培训效果。
培训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参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也就是培训的效果,整个活动结束后,可以从这一目的出发思考能做些什么。
例如:领导让你组织一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你会如何组织?
结尾示例:培训结束之后,我会保持与参训农民工的联系,跟踪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如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在应聘就业的过程中是否有竞争力,改进的意见建议等等,同时也会和一些用人单位了解这批受训学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以便在后续类似培训中能有所改进,真正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3、宣传咨询类的题目应注重长效性。
我们都知道,宣传的目的有两个:广度和深度。
一方面把最广泛的宣传对象纳入进来,另一方面要让对象深刻理解我们的宣传内容。
我们一
般通过单方面灌输式的宣传和互动式的宣传相结合来达到这个目的。
但是,宣传的效果绝对不是举办一次活动就能体现出来的。
例如:为了提升广大群众对民生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街道办准备在社区开展一次民生宣传咨询活动。
你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负责本次活动,你会怎么做?
结尾示例:民生工作任重道远,但凭一次活动很难提升群众知晓度满意度。
活动结束以后,一方面我会对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整理,附上相关的一些资料,发布在我们单位网站上,方便其他群众查询浏览;另一方面,我也会建议领导,把类此的宣传咨询活动坚持做下去,定期举办类似活动,真正让群众了解各项政策,方便他们到政府办事,这样一定能够达到我们满意的效果。
总之,考察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活动还有很多种,这里不一一举例了。
中公教育专家要告诉大家,从活动的目的出发去思考问题,结合实际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摆脱那种模式化的表述,让你的结尾与众不同,真正打动考官。
本文摘自:漳州人事人才网/?wt.mc_id=bk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