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的迷茫与建构的诗意——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富萍》女性成
女性主体性的重建与消解——里奇女同性恋存在视角下的《一个人的战争》解读

Re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Female Subjectivity——An Interpretation of War of a Wo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ch's Lesbian
Existence
作者: 王潇[1];许庆红[2]
作者机构: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出版物刊名: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5-4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林白;里奇;女同性恋存在;反激情;主体性
摘要:由于林白的创作受艾德里安娜·里奇诗学思想的影响,文章用艾德里安娜·里奇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存在"概念分析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探讨小说中描写的女同性恋存在及其呈现的反激情特征所导致的对女性主体性的重建与消解.发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表现出强烈的女同性恋倾向,然而林白反激情的书写倾向导致其女同性恋写作具有双轨性:一方面,女性在"女同性恋存在"中暂时得到精神慰藉,重建女性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女同性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于双重边缘的位置,现实男权社会中巨大的男性力量导致作品中人物女性主体性的迷失.体现出林白悲观现实主义的写作意识.。
从时空视角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先锋性

人 的 战争 》 是 林 白前 期 的代 表 作 , 也 是 女 性 文 学 的典 范 文 本 。从 时 间 与 空 间 两 个 维 度 进 行 分 析 , 我 们 发 现 了林 白对 小说叙事 时间的改革 , 对 作 品空 间建 构 的 开 拓 , 以及 对 女性 自我 成 长 渴 望 的 张 扬 。 由此 , 《 一 个 人 的 战争 》 在 叙 事 策
2 0 1 7年 第 2 期 第 1 6 卷( 总第 8 9 期)
商 丘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 URNAI OF S HANG QI U V0C AT 1 0NAL AND T E C HNI C AL C OI I E GE
V o 1 . 1 6 N o . 2 Ap r . 2 0 1 7
种 陌生确 立 了它 的独特 性 。  ̄ [ 2 1 2 9 5 既 然 是 以 个 人 经 验
同代 人所 未 曾察 觉 的 经 验 或思 想 。在 艺术 上 , 先 锋
文学 更为 注重 艺术 成 规 的突 具 备 这 种 先 锋 精 神 的女 作 家 。灵 动 的
谈及“ 先锋 ” 一词 , 大多 数 人 会 列 举 一些 男 性 作 家, 而 忽 视 女 性 作 家 。然 而 , 女 性 作 家 创 造 的一 些 先锋性 作 品是 文学 史 上 浓 墨 重 彩 的 一笔 , 我 们无 法 避 而 不谈 。南 帆 认 为 : “ ‘ 先锋文学 ’ 是 一 种 具 有 超 前 意识 的 文 学 。先 锋 文 学 时 常 敏 感 地 关 注 着 多 数
林 白脱 离 了主流话 语叙 事 传 统 , 围绕 个 人 经 验 进 行
时 空建 构 , 探 索 自我 生存 与 自我 实 现 的可 能性 。无 论 形式 还 是 内容 , 《 一个人 的战争》 都 表 现 出 自 由、 超前 的特质 , 这无 疑 赋予 作 品鲜 明的先 锋性 。 ( 一) “ 回望” 的叙 事时 间 文本 中 , 故 事 情 节 是 由过 去 的 时 间 语 码 构 成 的, 诸 如“ 有 一段 时 间 ” “ 那 一年 ” “ 当时 ” “ 那 些 日子” “ 多年 过去 ” “ 多 年 以 后” 等 时 问节 点 不 断 重 复 , 甚 至
虚构与纪实——王安忆的《天香》

芹忏 情与 启悟 的 力量 , 安忆则 另有所 图。她 更关心的是 王
一
项 名为 江南家族 的 “ 物种 ” 灭 , 更进一 步 , 起 或 一种 由此
“ ” 无 聊 , 意摆 设店 面 , 起 买 卖 的游 戏 , 富 极 刻 玩 因此 充 满 讽 刺。坐吃 山空 的 日子毕竟 有时 而尽 。等 到家产败光 、 无
致 表现— —历 史的好 奇与 追踪 。 c对这 项 手工 艺的 “ 也 考
古学” 让她得 以敷衍 出一 则传 奇 。就 此 , 的关怀 落 在传 她
散尽 、 人流 落到 寻 常百姓 家后 , 们所 曾经 浸 润其 中的 后 他 世故 和机 巧也 同时渗 入 上海 日常生 活 的肌理 , 回百转 , 千
坐标 , 因此 不能不 碰触社 会 主义唯 物理 想 的对立 面 , 她 就
是 上海城 市物 质史 恋物 、玩 物— — 乃至 于物化 —— 的无
据此 , 者很难 不 以《 读 金瓶梅 》 《 楼梦 》 、红 以降 的世 情 小说
作 对 比。尤其《 红楼 梦》 有关簪 缨世 家楼起 了、 楼塌 了的叙 述 , 佛就 是王 安忆效 法的对 象。 仿 但 如 果我 们 抱 着悲 金 悼 玉 的期 待来 看 《 香 》 可 能 天 ,
这样的读法带领我们进入《 天香》 的第二层意义 , 即
王安忆 的现 实主义辩 证 。《 天香 》 申 氏家族 的描 写 , 对 举凡
园林游 服装 器物 , 台, 人情 纠葛 , 细腻 得令 人 叹为观 止 。 都
然而《 天香 》 否也 有 另外一种 写实观 点呢? 如上所 是
述, 王安 忆 的写 实又 是 以“ 兴兴 轰 轰 ” 的上 海浮 世 经验 为
何处是我家--《富萍》中的“淮海路”与“棚户区(梅家桥)”

冯 雪
( 上海大学 文学院 中文系 , 上海 摘 要: 王晓明将《 富萍》 解读为对于 9 0年代在新意识形态 笼罩下的有关“ 老上海” 消费主义式 的“ 想 象的怀 旧” 的一番抵 抗, 但他对于《 富萍》 文本 细节 的考 究难免会 有疏漏 、 模 糊 的地 方, 本 文 在 王 晓 明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通过 文本细读 的方式, 来 重新 探 讨 苏北女 孩 富萍在 社 会 主 义城 市 空 间 中的 “ 淮 海路 ” ——“ 棚
户 区( 梅 家桥 ) ” 的心 路 与 足迹 。
2 0 0 4 4 4 )
关键词: 富萍; 苏北\ 苏北人 ; 淮海路 ; 棚户区( 梅 家桥 )
在探讨《 富萍》 的研究文章中, 王 晓明的《 从“ 淮海路” 到“ 梅 家桥” ——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 是最具分 量的一篇 。 他将《 富萍》 解 读为 对 于 9 0年代 在新 意识 形 态笼罩 下 的有关 “ 老上海” 消费主义式的“ 想象 的怀旧” 的一番抵抗。但 , 对文本 细节的考究有疏漏 的地方 。在王 晓明研 究的基础上 , 通 过文本 细读 , 来重新探讨苏北 女孩富萍在社会主义城市空间 中的“ 淮海 路” —— “ 棚户区( 梅家桥 ) ” 的心路与足迹。
琅满 目的商 品邀她购买 , 更不是光鲜亮丽 的人群招 她模 仿 , “ 富 萍看见了 , 水 晶宫 的底下的, 劳动和吃饭的生活 。这 使她接近了 这 条 繁华 的街 道 , 消 除 了一 点 隔 膜 ” 。 富萍与奶奶对“ 淮海路 ” 的见闻是 如此 的不 同。“ 富萍对 电 影的兴趣远不如对这条街上的生活 。她不像奶奶 , 会为剧 中的 人物流泪, 激动 。她很清醒地知道 , 那都 是戏 中人” 。富萍则 以 为这是电影 、 是戏 , 真 正实在的价值 在于 “ 劳动” 。两 相捆绑 在 起的“ 老上 海 ” 与“ 淮 海路 ” 到底 还 是 让 富萍 觉 得 隔 了一 层 。 富萍的外 貌就 显然 突出 了“ 劳 动” 所 具备且 要求 的体征 , “ 长 了一 张 圆脸 。不是 那 种 荷 叶样 的薄 薄 的 圆脸 , 而 是 有 些厚 和 圆” , “ 她 的手是粗 短多 肉的 , 伸 在袖 口外 的一 截手 腕 , 是壮 硕 的。她 低 了头 , 头 发 朝前 垂 下 , 露 出 的后 颈 和 一 点 后 背 , 同样 是 壮硕的 , 是那种 肉背。但 因为年轻 , 又是 出体力 的, 因此 , 肌肉很 结实 , 骨骼是 紧凑的 , 看上去就匀称了” 。对于富萍的描绘 , 我们 可 以 明显 看 出是 一种 社 会 主 义 时 期 对 于 劳 动 妇 女 的美 学 观 念 , “ 厚” “ 圆” “ 壮硕” “ 结实 ” , 这 与凌 波微步 于“ 老上海 ” 的“ 淮 海 路” 小姐们产生 了极大 的反差。 吕风仙 为富 萍 找 到 了一 份 为新 产 妇 的婴 儿洗 尿 布 的 工 作 , 她 亲 自为 富萍 示 范 怎 样 洗 又 省 肥 皂 又 省 水 , “ 富 萍 低 头 听 她 调 教, 心 中并不 反 感 。 虽 然 洗 尿 布 只 是 个 小 活 , 一 个 月 才 两 块 工 钱。但是在上海 , 她凭 自己劳动挣钱 , 这就是个大事 了。 ” 富萍把 自己出于劳动付出所到的即使微薄的收入看得异常郑重。在 她 不辞而别之际 , “ 打好 的行李放 在床上 , 连换洗衣服都 在。奶奶 给她买桃酥 的一块钱 , 放在针线筐子上面 。孙子这 回来交她 的 三十块 钱, 压在包袱里。但她 自己的钱 , 一分没留下 ” , 富萍拿 走 了只属 于 自己的劳动果实 , 却背信弃义地离开了奶奶和孙子 , 这 是为什么呢? 这 就要 考 虑 到 孙 子与 富 萍 的婚 约 关 系 了 。孙 子 比富 萍还 小 岁, 是个“ 清秀温柔 的孩子 , 姑娘似 的” , 但“ 他懂得父 母 的疾 苦” , 一 个 人 就要 抗 起 整个 家庭 的 重 担 。奶 奶 看 着 这 个 肉壮 、 结 实的富萍, 认 为挑 的 媳妇 真 有 眼 力 , 心想 “ 秀 气 的 孙 子 就 要 找 这 样 下 得 力气 的女 人 , 才有帮手 ” 。富 萍 何 尝 不 知 这 背 后 的 因 由 , “ 亲 戚 就 是一 大 堆 麻 烦 。所 以 , 富 萍 看 到 了 一 个 十 分 麻 烦 的 将 来。这时候 , 孙子的乖顺又成 了一 个缺点 , 这使他绵缠在 这堆 麻 烦里 , 脱不了身 。孙子的温柔也成 了缺点 , 当断不能够断 。富萍 就 有 些对 孙 子 生 恨 ” , 因此 , 在孙 子 来 到 上海 后 , 富萍 想 与 孙 子出 来单过 , 但孙子不肯 , 这婚事便也就黄了。 孙 子 家庭 负担 重 、 亲 戚 多成 为 富 萍推 诿 婚 事 的 原 因 , 在我 看 来, 这只是个虚晃的表象 , 更为重要的是孙子的体征 与性 格无法 承担起 富萍对 于“ 劳动 ” 的想象与憧憬 。富 萍第一 次见到孙 子 是 从 观 察孙 子 的脚 开 始 的 , “ 鞋不大 , 有些瘦 , 略尖的圆 口, 衬 着 白纱袜 , 脚背高一些 , 不是一 双下惯水 田的脚。那种扁 扁 的脚 掌, 巴得 住 泥 和水 的。 她 就 晓 得 这 不 是 一 个 吃 力气 饭 的 人 ” , 家 族大 、 人多不要 紧, 要紧的是孙子能够有体力与意志勾画出一幅 “ 劳动” 的画面。显然 , 孙子是不 能与富萍的体征和性格相 匹配 的。富萍只得怀揣 “ 劳 动” , 这最 为朴 素的信 仰与 实践 深入 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自测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移植的。
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6.1980年,《》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8.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
11.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
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和阿甲。
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18.于坚的《》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
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徐珊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17)002
【摘要】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总页数】6页(P44-49)
【作者】徐珊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
【相关文献】
1.在迷乱的尘世构建女性精神乌托邦——从陈染的《私人生活》看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 [J], 叶少芳
2.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评析——解读《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 [J], 周新颜
3.三种维度的成长叙事: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意识书写 [J], 陈晨昕
4.陈染的女性主义书写——以《私人生活》为例 [J], 孙婷婷
5.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时期中日女性主义写作比较——以陈染《私人生活》和桐野夏生《异常》为例 [J], 杨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味深长的变化--从林白近期创作变化反思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

作者: 张文娟
出版物刊名: 当代文坛
页码: 76-78页
主题词: 女性主义写作;林白;中国当代;《一个人的战争》;创作;意味;《万物花开》;90年代以来;《玻璃虫》;评论家
摘要:从《一个人的战争》(1994年)到《玻璃虫》(2000年)、《万物花开》(2003年)、再到《妇女闲聊录》(2004年),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诸多较为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均已被评论家敏锐地捕捉到,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精辟的评述。
但总体看来,论者还大都进行的是个案研究,即大部分论证的是这种变化对林白的意义。
如果我们将林白置于新时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写作的序列中去考察,就会发现,这种种变化还寓示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人性腹地的勘探与呈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意象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小 说 文 本 的梳 理
¨1 .¨ . 川 ¨. . ¨. ¨. ¨. ¨ . ¨ ¨. , ¨. ¨. ¨ . ¨
小 说 小
许 多 学者 与 批 评 家借 助 于 不 同 的 人 文视 角和 价 值 立 场 ,
摘 要 :本 文试 图 从微 观视 角切入 , 借 助作 家林 自在 《 一 个 人 的战 争 》 文本 叙 事过 程 中反 复 打磨 的意 象 进行 深 层意 蕴 的探 究 ,
对其 小 说所 建构 和彰 显 的 文化 意 义 加 以评 判 。 再 现 了 当
白的 自我 表 述 , 我 们 都 可 以肯 定 的 是 , 这 是 一 部 充满 自传 色 彩 逃 避就 想 逃 到 男人那 里 , 逃 到 男人 那里 的 结果 是 出现 更 大 的麻
的 长 篇 小说 。在 这 本 小 说 中 , 林 白细 致入 微 地 总 结她 早 期 的 生 烦 ”。是 的 , “ 逃避 ” 贯 穿小说 的始 终 。 是 林 多米 抑或 林 白本 人与 活 阅 历及 创 作经 验 , 毫 无保 留地 开掘 自己生 理 与心 理 的私 密 空 他 人 、与社 会 、与世 界最 终与 自己的抗衡 , 就如 林 白在 开篇 的 自 间, 大 尺 度地 书 写 了个体 成 长 的 孤 绝 幽 闭的 心 理 , 并 反 思 了一 叙 :“ 一个 人 的战争 意味 着一 个 巴掌 自己拍 自己 。 一面 墙 自己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 一个人的战争》 ; 《 富萍》 ; 颠覆 ; 建构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7 8 6 4 ( 2 0 1 4 ) 0 4 - 0 0 4 4 - 0 2
《 一个人 的 战争》 讲述 的是 女 孩 多米 从 偏僻 的边远 小 镇 到北京 谋生 的奋 斗经历 , 以及这种 经历 对她 的成 长 带来 的影 响。多米 是一 个 自幼 敏 感 多 思 、 内 向而聪 明 的女孩 , 三岁丧父 , 单 亲 家庭 的童年生 活使她 与周 围 的人事 相 对隔 膜 而逐渐 自 我 封闭 ; 她 体 质 柔 弱 而性 格 好强 , 成 绩优 异 同
的败落 , 也 失去 了进 电影 厂 的机会 ; 通 过高 考进 入 了大学 , 实 现人生 的一 次“ 飞跃 ” , 却 始终 无 法融 人 群体 ; 参 加工 作 后, 在 一次旅 游 中对 自己 “ 个人英雄主义” 的 盲 目 自信 而
被诱 失身 ; 在 电影 厂里 , 宿命 般 地 爱 上一 个 不 负 责任 的男
( 信 阳职业技 术学院 , 河南 信阳4 6 4 0 0 0 )
摘
要: 女性成长 小说在近年来备 受关注 , 所选取 的两篇 小说—— 林 白的《 一个人 的战争》 和 王安忆 的《富萍》
是 自发表 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 , 通过对 文本 所揭 示的意义 的分析 , 可 以窥 见不 同女 性作 家对女性 成长 关
她们在一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在这两部作 品里 , 均对女
性 成长过 程 的 经 历进 行 描述 和思 考 , 并 进 行 深 层 次 的探
融合 , 使文本 具有很 强 的私 秘性 , 宛 如一 个 人 低声 叙 说 她
的心灵故事, 这种个人化 的写作 因其起源于 内心, 故而有
着 独特 的审美 , 直 觉 的意象渗 透着经 验 , 既有 生 动 的形象 , 又 包含着 天然 的逻辑 , 所 营造 的零碎 的话语 空 间迥 然 有别 于宏大叙 事 的 公 共 话语 空 间 , 灵 动 之 美 充 溢 着 整 个 的文 本 。林 白说 : “ 个 人化 写作是 一种 真正生命 的涌动 , 是个 人
感性与智性、 记忆与想象、 心灵与身体的飞翔跳跃 , 在这种
飞翔 中 , 真 正本质 的人 获 得前 所 未有 的解 放 。 ” 与此同时,
林 白的文本 具 有 自觉 的 性别 写 作 意 识 , 在《 序》 里, 她 写
道: “ 一个 人 的战争意 味着一 个 巴掌 自己打 自己 , 一面 墙 自
己堵住 自己, 一朵 花 自己毁 灭 自己 , 一 个女 人 自己 嫁 给 自 己。 ” 这篇 序言也 体现 了林 白的叙事 立场 , 既是个人 化 的立
场, 也 是女性 化 的立场 , 在这 里 , 个人 化 的写作 已经 成 为女
时也有极强的虚荣心 , 一次发表诗歌因抄袭造成 自己名声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 夺 ・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毒 ・ 孛 ・ 夺 ・ 孛 ・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 - ・ 孛 ・ ・ 夺 ・ 牵 ・ ・ 孛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 ・ ・ ・ 夺 ・ 夺 ・ 牵 ・
女性 成长作 品 中女性 经验 及 独 特 的体 会 一 直是 女 性
文 学研究 中引人 注 目的领域 , 它既带 有作家 个 人 的独特 感
北京 , 与一个 年老 的男人结 婚 , 把 自己和 往事熟 人 隔开 。
事实 上 , 多米 的故事是 一个 不安分 的女 孩从 乡 下到 城
受, 又被 时代 舞 台所 提 供 的 背景 所 掩衬 , 演 绎 的是 精 彩 纷 呈 的女性 故事 。在 当代 文坛 上备受 关注 的女 作 家 中 , 林白 和王安忆 是两 位一直 执着 于描写 女性成 长题 材 的 书写者 , 本 文所选 取 的两篇 作 品《 一个 人 的战 争》 和《 富萍》 , 也 是
2 0 1 4年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7 8 6 4 . 2 0 1 4 . 0 4 . 0 2 0
颠 覆 的迷 茫 与 建构 的诗 意
从《 一个人 的战争》 到《 富萍》 女性成长 小说对 比分析
梁维 东
讨, 比如女性 与其 身 处 的环 境 、 与男 性 的 关 系 , 与此同时, 又 在一些 地方 做 出了各 自的超越 , 展 现不 同女 性成 长 中 的
内涵 和境 界 , 具有 当代 女性文 本 的代 表意 义 。
一
、
个 人化 写作 的魅 力与 矛盾— — 《 一 个 人 的战
争》
第1 3卷
第 4期
漯 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h e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Co l l e g e
Vo 1 . 1 3 No . 4
J u l y 2 01 4
市 的成长 经历 , 而林 白却诉 诸 于独 特 的女 性 经 验 , 使 其 具 有鲜 明 的特色 和重要 的意义 。首 先是语 言 的魅 力 。“ 女 孩 多米 犹如 一 只青 涩 坚 硬 的 番石 榴 , 结 在 B镇 岁 月 的枝 头
上, 穿 过我 的记忆 闪 闪发光 ……”叙事 人 和主 人公 的巧妙
性 叙事 的一种 策略 , 语 言 是存 在 之 家 , 女性 如 果要 构 建 自
己的乐园、 诗意的栖居 , 必须拥有一套能够对抗男性逻各
斯 中心 的话 语体 系 , 这种 性别 观念 和意识 自觉 不 自觉地 渗 透 到文本 中, 在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文 本 的结 构 和人 物 关 系 、 话语 方式 , 构 成 了文本 的不 同性 别 内涵 。 联 系到实 际 , 中国现 当代女性 文学 所 面对 的是 几千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