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科技推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业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事迹材料

农业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事迹材料(2012年2月)冠县农业局相冠锋一、基本情况相冠锋,男,43岁,大学本科,农艺师。
1992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保护专业,并获学士学位。
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紧密团结全站人员,狠抓工作落实,工作定则干,干则成,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在干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20年如一日,认真履行职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甘为农业奉献,业务素质高、服务“三农”意识强,先后多次受到省农业厅和市农委的表彰和奖励,2009年1月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09年12月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优秀检查员”,2010年12月被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全省三品一标先进个人”,2011年5月被省农业厅、省环保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统计局联合评为“全省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多次被聊城市农委评为先进工作者。
获聊城市自然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12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佳绩。
二、2011年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开展农技推广指导服务参加了冠县农业科技讲师团,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课、开展技术咨询、印发农技资料等形式,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累计培训农民5千人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项,解决生产问题20余个;开展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在乡镇驻地举办有关小麦、玉米、花生高产培训会8场,在部分村庄举办现场培训会16场次,发表电视技术讲座2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3万份。
(二)开展农业“三品”认证及监管。
1.积极组织农业“三品”认证年初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业“三品”认证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合作社积极申报。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精选模板

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农业工作个人先进事迹四篇(篇一)在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汉子,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时常戴一顶草帽,手里拿着赶蛾棍和笔记本,顶着烈日察看庄稼的病虫发生态势。
他不种庄稼,却是庄稼的守护神,他不是农民,却是农民的贴心人。
这就是**县农业局植保站农艺师、优秀共产党员**同志。
做为长期奋斗在农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始终恪守入党誓言,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谨求实,勤奋刻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全局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为全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了积极贡献。
学习上,他勤于钻研,与时俱进,保持了坚定的立场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深知,社会发展迅速,形势瞬息万变,唯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到及时充电,与时俱进,坚定立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做到学习不辍,坚持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以知识来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
十几年来,他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争先创优活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履行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业务能力。
同时,他以优秀党员为楷模,坚持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得组织信任和群众好评。
工作中,他勇于开拓,兢兢业业,干出了非凡的业绩作为农业测报人员,**深知,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是农业大县,农作物播面之广,种类之多,品种之齐,位居全市之首。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作为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县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任务十分繁任,责任十分重大。
为此,**牢牢把住3月播种到9月水稻成熟这一测报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对水稻、油菜、玉米、棉花、柑桔等五种主要农作物定期进行田间仔细调查和记录,对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全县各级各相关单位发出预报,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知识学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个人先进材料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个人先进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生于**年**月,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支持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扎根于**县**村辣椒育种、良繁、生产基地,紧扣我市线辣椒产业化发展,致力于外贸辣椒新品种选育、良种保纯复壮、栽培制度更新、新兴产业创立及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这期间依据生产的不同时期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先后培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品种,闻名全国的理想株型“8819”品种,国内首创富含高生物钙线辣椒“陕椒XX”品种,以及干鲜两用型线辣椒“陕椒**”品种。
同时,培育贮备了世界首例叶片专用型线辣椒20PF23新品系及适宜精加工专用的高色素线辣椒等新品系。
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农业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厅市级科技成果奖五项以及“创造发明科技之星奖”一项。
敬业爱岗,服务“三农”回顾二十四年来,在我不平常的人生历程中,我也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曲折与艰辛。
1979年我高中毕业,两次高考落榜后便回到了家乡**县青化镇孙家村,回村后方兴未艾的农村改革浪潮扫清了我心头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久村党支部选拔我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从此我又振奋精神,结合本村农业生产实际,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和多种经营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脱贫奉献自己的力量。
线辣椒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群众作务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影响发展。
为此,我围绕当地辣椒生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不少问题。
在工作中,为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农和县上技术员请本文来自之音,海量精品免费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教,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后来村上又推荐我去培训进修学习,通过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基本掌握和了解了辣椒的生长规律和操作规程,初步达到了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父老乡亲的好评。
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

三一文库()〔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篇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先进事迹总结小编整理:“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责。
”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朋友”。
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
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
”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
自197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
1993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1993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
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
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
2003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
2004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2005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
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为农业生产贡献了许多先进科技。
本文将介绍几位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并探讨他们如何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经验。
第一位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是李明。
李明是一位研究农业育种的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多个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
为了推广这些品种,李明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他主动与当地农民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然后,他组织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向农民们介绍先进品种的特点和种植技术。
此外,他还利用当地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宣传先进品种的种植成效,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先进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显著提高了农民的产量和收入。
第二位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是王亮。
王亮是一位专注于农业机械研发的工程师。
他研发了一种高效的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割效率。
为了推广这种收割机,王亮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与农机销售商合作,将收割机的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农民购买的门槛。
其次,他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展览和交流会,向广大农民展示这种收割机的性能和效果。
最重要的是,他亲自到农田中指导农民如何正确使用和调整收割机,以确保其高效运行。
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这种收割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
第三位先进事迹农业科技人员是张建国。
张建国是一位研究农业灌溉技术的专家。
他针对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灌溉方案。
为了推广这种灌溉技术,张建国采取了多种手段。
首先,他编写了一本详细的技术手册,向农民介绍了灌溉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其次,他组织了一些现场示范,让农民亲自体验这种灌溉技术的效果。
此外,他还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立了灌溉技术培训班,邀请农民参加学习。
通过这些努力,这种灌溉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应用。
优秀农业推广员先进事迹材料(共8篇)

优秀农业推广员先进事迹材料(共8篇)篇: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篇1)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始终注重抓好农业试验示范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已任。
二十多年来,他认真学习业务,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XX 年获**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自考本科文凭。
联系科技示范户80多户,印发技术资料3.8万余份,举办技术培训班100期,培训人员3.86万人次,出墙刊156期,新品种106个,新农药145个,推广新技术52项。
主持参与完成七大主要项目:1、**冰糖橙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2、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县10万亩优质花生综合配套技术》的组织实施;3、**县大果实蝇综合控防项目的实施;4、Q优麻恢1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主持实施两系杂交新组合杨两优6号高产栽培术推广;6、主持实施无籽西瓜秋季高产种植技术推广项目;7、超级两系两优0293的高产制种技术攻关项目。
他工作扎实,走乡串户,撰写科技论文10多篇。
作为一名农业执法者,**狠抓农资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时处理农资纠纷,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自他担任县种子管理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长以来,责任性强、大胆工作,面对困难、危险从不退缩,为**农业执法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杨。
具体表现在:一是带领执法一班人,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和宣传,出动宣传车52台次,悬挂横幅168幅,张贴标语1810条,电视法律讲座10起,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余人次,接待农民咨询*****人次,举办农资经营人员主体资质培训班5期,培训农资经营人员310余人次;二是狠抓农资市场的监管。
六年来,检查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1255个,检查杂交水稻种子组合135个24个品系,立案查处农资案件45起, 涉案货值58.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1.3万元, 没收销售散装水稻种子1030公斤,假劣蔬菜、油菜种子850余包。
农业局科技推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农业局科技推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在县,有位同志因为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常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摸爬滚打,搞得一身“土”气,村民们都叫他“土秀才”,他就是XX年省唯一被评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记一等功的科技兴农标兵同志。
同志虽然祖籍在,但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人。
1983年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先后担任过副站长、站长。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战斗在科技兴农第一线,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省农业厅丰收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地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
XX年被农业部、总参动员部及四省市评为“武陵山区科技扶贫先进个人”,XX年被地委评为“全区勤政廉政模范人物”,XX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XX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XX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首届“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同年获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县管专家,XX 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
1998年、XX年分别当选中共省笫八次、笫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4年是他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他与队友被派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原官舟区永祥乡蹲点抓1000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他们自带棉被,自带口粮住在村寨,吃在农家,并带上喷械和对路农药,从水稻播种开始,一直蹲在点上,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病虫危害,夺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1996年到县农业局任副局长主管种植业务工作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生产和示范方案,把“抓点促线”,“以线带面”作为技术普及的突破口,一年至少带队抓两个点。
不论春耕,还是秋种,所有示范点他都力求做到质量最好,效果最佳,该县农业生产连续十余年获全区一等奖。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XX年自治县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
当时薯种不足,为了抓住季节,不误农时,特从威宁调运薯种。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服务

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全心全意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服务————应习华先进事迹材料应习华,男,汉族,大学文化,1979年11月生,200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农艺师。
该同志1999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高峰乡农技中心工作,担任高峰乡农技中心主任职务,2005年5月至今在禄丰县农技中心工作。
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热爱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其中有两年考核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一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年评为信息写作先进个人,有两项科技推广成果荣获省农业厅二等奖。
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服从领导分工、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作风公道正派、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努力为农业科技发展献策献力,为实现禄丰县农业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还刻苦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了解掌握目前国内外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
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撰写出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6篇论文。
其中《浅谈禄丰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在2006年禄丰县农业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发表于云南农业。
认真捕捉和撰写信息,加大单位亮点宣传力度,共撰写20余篇信息,2008年被评为信息写作先进个人。
该同志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模范做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谐型的“五型党员”,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全心全意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服务。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业绩精湛,成绩突出,现将主要的工作业绩简述如下:1、2003年—2004年在高峰乡共示范种植无公害大白菜样板860亩,辐射带动种植2700亩,平均亩产值750元,每亩净收入550元,为老百姓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局科技推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县,有位同志因为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常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摸爬滚打,搞得一身“土”气,村民们都叫他“土秀才”,他就是XX年省唯一被评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记一等功的科技兴农标兵同志。
同志虽然祖籍在,但是地道的土生土长的人。
1983年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先后担任过副站长、站长。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战斗在科技兴农第一线,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省农业厅丰收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地区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
XX年被农业部、总参动员部及四省市评为“武陵山区科技扶贫先进个人”,XX年被地委评为“全区勤政廉政模范人物”,XX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XX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XX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全区首届“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同年获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县管专家,XX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
1998年、XX年分别当选中共省笫八次、笫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84年是他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他与队友被派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原官舟区永祥乡蹲点抓1000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他们自带棉
被,自带口粮住在村寨,吃在农家,并带上喷械和对路农药,从水稻播种开始,一直蹲在点上,有效地控制了当地的病虫危害,夺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1996年到县农业局任副局长主管种植业务工作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生产和示范方案,把“抓点促线”,“以线带面”作为技术普及的突破口,一年至少带队抓两个点。
不论春耕,还是秋种,所有示范点他都力求做到质量最好,效果最佳,该县农业生产连续十余年获全区一等奖。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XX年自治县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
当时薯种不足,为了抓住季节,不误农时,特从威宁调运薯种。
薯种运抵当晚,当冒着大雪跟车送到距县城100多里的偏僻小村时,已是深夜两点。
他连夜和群众一道将13吨薯种下了车,次日上午再分发给群众。
这天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风俗叫“过大年”。
当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时,县城已是万家灯火,鞭炮声声,亲人们还在守望着等他一同吃元宵饭。
XX年新年伊始,又遭遇多年罕见的春旱,他积极组织有关部门调购生产物资,带领技术干部进乡入村落实示范样板,召开技术培训会,并针对严重旱情,因地制宜组织生产自救,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蔬菜和特色辣椒生产,为力争全县灾年不减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实施小麦、水稻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工程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顺利
通过上级业务部门验收。
曾有调回工作的机会,然而他因看到群众对农业科技知识那种渴求的眼光,使他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坚决放弃了回的念头。
80年代后期,组织上要调他到县委组织部工作,那可是时下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单位。
但他考虑到自己学的专业是农业,只有在农业部门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就恳请组织上把自己继续留在农业局工作,最终得到了组织的理解。
多年来,他对工作信奉一条准则:“力所能及、问心无愧”。
由于他经常奔走在农村,为人随和,群众都愿与他接近,他蹲点所住之地,每到晚上常常是满屋的老老少少,或拉家常、或咨询一些农业技术。
群众都说“老范没架子”、“老范是个土秀才”。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自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就告诫自己:“从现在起,一切交给党组织,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他始终把勤政廉政刻入脑海中,付诸行动,廉洁自律。
在植保站工作期间,为了引进和推广农药新品种,经常外出调购农药,有许多捞外快的机会,但他从未收过一分钱的回扣。
到局任职之初,他曾两次赴调购小麦种子,金额达20万元以上,供货方主动提出定价时加点小费,都被他坚决拒绝。
XX年兼任种子公司经理期间,需调入大量种子。
一次公司派业务员到XX市XX县购玉米种,对方暗示可以超额开票,多出部分作为单位调种补助。
他察觉后通知业务人
员“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多开一分钱”。
近些年来,每年的采购经费都在百万元以上,但凡他经手的采购项目,没出过一次问题。
有人作过粗略估计,二十多年里,在采购种子上为县里节约资金应该不少于300万元。
凡与他打过交道的商贩无不感叹“这年头居然还有这种油盐不进的人!”
多年来,因的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党和人民给他的荣誉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他从来不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象春蚕一样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