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中英《南京条约》-常识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

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的内容1.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2.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3.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4.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5.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6.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8.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9.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南京条约》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南京条约》知识点总结

《南京条约》知识点总结

《南京条约》知识点总结 《南京条约》⼜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第⼀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

2.内容:割⾹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

3.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取得了建⽴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最惠国待遇”。

《南京条约》和附件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独⽴和领⼟完整,以及关税⾃主权和司法权,增加了中国⼈民的负担,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危害。

【领事裁判权】 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种特权制度。

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最惠国待遇】 亦称⽚⾯最惠国条款。

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互相享受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享受这种权利,⽽并不给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最惠国待遇。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最惠国待遇之始。

【租界】 帝国主义国家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或通商⼝岸,强划⼀部分区域,所有⾏政、财政、警政、市政等均归掌管,称为租界。

租界既有⼀国单独掌管的,如旧中国在上海、杭州等地的“⽇租界”;也有⼏国共管的,如旧上海的“公共租界”。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希望你喜欢。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此时交银六百万银元;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银元,共银六百万银元;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银元,共银五百万银元;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银元,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银元,共银四百万银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 [1] 、“白门条约” [2] 、“江宁条约” [3]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4]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5]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6]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 [7] 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8]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

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南京条约》英汉双版

《南京条约》英汉双版

中英南京条约全文1842年8月29日〔中〕耆英〔英〕璞鼎查一、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回所属家眷,寄居没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饮差大臣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将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

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补偿原价。

五、凡英国商民,在粤省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300万元,作为商欠之数,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钦差大臣等向英国居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1200万元,大皇帝准为补偿。

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后,英国在各城收过银两之数,按数扣除。

七、以上酌定银数,共2100百万元,此时交银600万元,癸卯年6月间交银300万元,12月间交银300万元,共银600万元。

甲辰年6月间交银250万元,12月间交银250万元,共银500万元。

乙巳年6月间交银200万元,12月间交银200万元,共银400万元。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4年共交银2100万元。

但按期未能交足,则酌定每年每100元应加息5元。

八、凡系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国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免罪。

历史常识:不平等条约

历史常识:不平等条约

常识积累: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中英签订。

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2.影响:《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与作为附约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从社会性质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依据革命史观,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也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对英国来说,《南京条约》将其军事侵略的结果确定下来。

而《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赋予的各项特权,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同时,也便利了其对华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二、《虎门条约》1.时间:1843年中英签订。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双方达成海关税则,22日,英方在香港首先公布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

先前公布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附件,也正式成立。

2.影响: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其中满足了英国的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要求。

南京条约 内容解读

南京条约 内容解读

南京条约内容解读
南京条约是指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
要里程碑之一。

以下是对南京条约的内容解读。

南京条约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第一次签订的被称为“南京条约”的条约。

条约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该战争是因为英国在中国贩卖鸦片而引发的。

首先,南京条约确认了中国的南京为签约地点,并规定了双方的和平条件。


据南京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供英国贸易使用。

此外,南京条约还规定了一系列贸易条款。

其中包括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开
放上述五个港口给英国居民进行贸易往来、确保外籍居民在中国受到平等的待遇等。

这些条款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公平的,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此外,南京条约还确立了领事裁判权。

根据该条约,英国领事有权在中国审理
对英国商人的刑事案件,这被认为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这一条款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和不满情绪。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也为未来的不平
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主权和尊严造成了严重损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动荡和割地失土。

总而言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条约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的
开放和与西方国家间的不平等互动的开始。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对于贸易自由、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的思考与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常识-细读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签订背景
为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当时的工业强国英国向中国偷运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

林则徐在1839年在虎门外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侵略者借口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道光皇帝遂决定接受英国条件议和。

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条约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使爱国进步人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日渐激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