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复习神奇的货币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下是相关笔记内容:
一、商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四、信用工具
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五、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部分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好,才能顺利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5.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主要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几个阶段。

6.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9.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0.流通手段: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1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清单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清单

1.商品的含义(如何根据定义判断某物品是否为商品?)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理解教材P6下的问题?)3.货币(金属货币)的含义、本质、职能(准确理解各种职能;区分两种基本职能的含义和要求)4.金银为什么适宜充当货币(优点)?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5.W---G—W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吗?6.纸币的定义、本质、优点及对国家发行纸币的正确理解(面额、购买力可由国家规定吗?)7.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关系如何?8.货币发行规律是什么?(货币发行公式)9.纸币发行不当引起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现象、影响、解决办法等)10.信用工具11.外汇及汇率(外汇和外币一样吗?如何判断汇率变动?汇率变动有何影响?)12.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13.几个计算(通货膨胀率、货币贬值率、G发行量的计算、汇率计算)一、价格的形成(市场形成价格):价格怎样形成的?(注意表述的准确性)二、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三、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这一组概念你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判断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四、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理解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价”是指价格吗?五、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情形?需求弹性的含义是什么?六、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七、几个要求:1.能根据价值规律计算价值量和价值总量2.能根据需求弹性大小判断生活必需品还是高档耐用消费品3.能根据坐标图中曲线及各因素关系判断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4.学会解读坐标图像信息5.能根据替代品和互补品关系进行计算。

84957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复习课件

84957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复习课件

B.流通手段(当媒介的意思)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注意: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
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越好呢?
注意: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
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 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 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 结算和转账结算。
1.现金结算: 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行为。
2.转账结算: 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
不需要动用纸币。
在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
A.信用卡
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否则会导致两种情况。
比 较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 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
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区实 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 总供给 (供不应求)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 总供给(供过于求)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 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获取途径与用法: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 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 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 转账。
➢信用卡的作用: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 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 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信用工具和外汇

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信用工具和外汇

(2)外汇和汇率: 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括外币外,还包括银行 存款等外币支付凭证、债券、股票等外币有价证券、 其他外汇资产等。 广义的 支付手 段,不 同于货 币职能 中的支 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币汇率:以外国货币换算本国货币。我们通常 所说的汇率就是指外币汇率。 如:100美元=683.1元人民币。(即100美元外汇 的价格是683.1元人民币。) 本币汇率:以本国货币换算外国货币。 如:100元人民币=14.6404美元。(即100元人 民币的价格是14.6404美元。)
以前 100美元=800人民币 现在 100美元=700人民币
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即美元汇率(汇价、价格) (
降低 ),美元( 贬值 )
人民币( 升值 )。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 总水平稳定
人民生活安定,国名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 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对外保持人民 币汇率稳定
(2)用美元存款
7700÷7.7 × (1+4%)=1040(美元) 1040 × 7.5=7800(转移。
1.结算和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有两种: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2)结算工具: 信用卡(主要指银行信用卡):(了解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方便之处。) 支票:支票的含义、种类,如何使用等。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 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 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探究案3.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 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 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 值1美元=7.5元人民币,有如下理财方案,请你帮小华做出 最佳选择并说明理由。 (1)用人民币存款

学测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PPT课件

学测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PPT课件

2.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
“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考点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信【用特卡别作提为示新】一①代课的本理上财所工说具的,信具用有卡以是下广优义点上:的信用卡,既包 A括、银集行存信取用款卡、,消也费包、括结大算家、所查使询用为的一电体话,卡方、便校安园全卡等。 BC②、、信不可用需以卡要任作任意为何透电条支子件货可币以的任一意种申,领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只能 D执、行可流以通在手任段何和地支点付消手费段使职用能。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 以随意申领,不可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考点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 基本职能。
李老师在商店里用180元买了一件原标价为300元的商
品。在这里,300元、18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3
考点演练
公益“飞侠”邓飞通过微博,发出为贫困山区 学生开展“免费午餐”活动,仅24小时内就收到善 款46万元,“微公益”彰显着人间大爱。这启示我 们,对待金钱应该坚持
A.取之有道、取之有德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
C.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D.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考点五、信用卡的功能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
秦始皇时期统一的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铜质圆钱是下币, 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就是圆形方孔铜钱。
明朝时期的货币
思考:你知道这些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
狩猎人想吃小麦,农耕人想吃肉,怎么办?
除了贝壳,还有:牲畜、布匹、犬牙、贵金属金银……
说出这几种一般等价物的优缺点。
贵金属金银的优点:
体积小 价值大 易于分割 不易磨损 便于保存和携带等 货币定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思考:货币和商品哪个出现的早?
练习题
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有( ) ①居民使用的自来水②买来送给别人的钢笔 ③农贸市场待售的蔬菜④顾客乘坐的出租车 ⑤废品 A①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①③
货币出现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 且也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 是因为( )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思考: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吗? 2、有人用自行车换你们家的小汽车,你会同 意吗?为什么?
注意: 每小组七个人己有东西写在持有的纸板 上,而不知道其他人拥有什么,需要自 己寻找。
总结: ⊙谁没有获得自己所需的东西? ⊙谈谈你在交换过程中的感受? ⊙你能想出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 解决吗?
己有东西
普遍乐意 接受的商品 有
所需商品
哪 些?
提示:中国的会意字:赔、赚、账、贷、赊、购、贪、财、贡、贫、贩、贮。

中小学优质课件神奇的货币复习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神奇的货币复习课件.ppt

4.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 缩。 ( × ) 提示:此观点错误。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 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 胀。同样的道理,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 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1)定义法: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 二是否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或二因素),即 使用价值和价值。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 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就不再是商品。
2.用标志词来判断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 (2)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等标志词。 (3)支付手段:常用“赊销赊购”“还债”“支付利息、税款、 工资”等标志词。
(3)汇率变动的表现:如果用兑10换0单比位率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
币,说明外币的汇率_____;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_____。
升高
跌落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含义
意义


保持_物__价__总水 平稳定
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保持人民币 _汇__率__稳定
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支付手段 (3)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货币发展阶段:金银条块—_________—不足值的货币—纸 金属铸币
币—电子货币。
(2)纸币的含义:由_____(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_________。
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购买商品时,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考 对消费者 --- 察,要追求“物美价廉”。 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谁也不能
启示:
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拥有使用价值必须 对生产者 -树立质量意识、根据市场需要生产 支付价值,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 [2014· 全国卷] 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 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 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 是因为( ) • 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 • 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
区别
• • • • • • • • 1.多一个计算类选择题,坐标图题比广东少 2.题号顺序有变:12-23、38、39;题量大体不变。 3.选择题量分布数:4/经,3/政、1/文、4/哲 4.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分值大 5.选择题多以4选2的组合题出现,多达11道 6.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一材多用,设问巧妙灵活些 7.全国卷没有选修内容 8.主观题有4分开放性设问,全国卷创设的新材料与新情 境内容丰富、阅读量较大,强调关注全国性的时事素材和 科技人文素材的选用,且更关注重大时事的前因后果、来 龙去脉。答案运用时政、生活、材料语言多。 • 锦囊: • 加强时政学习,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关联生活的 根本原则和方法要求。
解析: 货币流通公式: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物价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2013年流通次数:18÷3=6次 2014年的流通次数:6×(1-20%)=4.8次 2014商品价格总额:18×(1+20%)=21.6万亿元 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16÷4.8=4.5万亿元
二、关于通货膨胀率、纸币的购买力的计算
二、货币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牲畜、布帛、贝壳等(不固定) 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贵金属金银 标志 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 (固定) 原因:P5 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注意:(1)先有商品后有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 商品 孪生兄弟。但并不代表二者同时出现。 一般等价 物 (2)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①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统一 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 ①作为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 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联系实际
商品的质量、品牌等——商品的使用价值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说明了商品是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对立:
货币
二、货币
2、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职能: ① 含义 ②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贮藏手段:收藏、保存 货币的其它职能
Hale Waihona Puke 区分:商品交换、商 品流通、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先给货后付款、先付款后给货、支付地租、利 息、税款、工资等。(赊账买卖)P6 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
• 例:小张本月领取了3 000元的工资后 ,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 价180元,实际支付110元。在这里,3 000元、180元、11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 职能是( ) • A.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 B.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 D.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M = Q P
=
V
M=Q×P/V
• 1.假设某国2013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元,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若2014年该国 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若 商品价格水平不变,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为: • A.3.6万亿元 B.3.75万亿元 • C.4.5万亿元 D.3万亿元
解析 : 去年货币发行为:5万亿×8元÷5=8万亿元 今年货币需求量:8万亿元×(1+50%)=12万亿 实际发行15万亿,发多了—贬值! 纸币贬值率=(发行的纸币量-需要的纸币量)/发行的纸币量 今年纸币贬值:(15万亿-12万亿)÷15万亿=20% 物价上涨率=(发行的纸币量-需要的纸币量)/需要的纸币量?? 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15万亿-12万亿)÷12万亿=25% 标价为30元商品现价:30元×(1+25%)=37.5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课
了解五个词: 商品 货币 纸币
神奇的货币
信用工具 外汇
必须理解的知识点
• • • •
• • • • • • •
1、注意理解商品的两个属性。 2、一物品能成为商品的条件。 3、商品和货币谁先谁后。 4、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电子货币与信用 工具的区别与联系。 5、货币基本职能及其它职能的区别。 6、流通手段、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7、纸币发行量、纸币购买力的区别。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 9、信用工具的优点 10、人民币升值贬值的利弊 11、计算题: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通货膨胀率、纸 币购买力、纸币贬值率(升值率)、汇率的计算
3. 假定去年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 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今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 额增加了1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660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售价50元的商 品今年的售价应为: A.40元 B.60元 C.50元 D.70元
解析 :今年该国纸币需求量:2000亿元×(1+10%)÷4 =550亿元 今年的物价上涨率:(660-550)÷550=20% 去年售价50元的商品今年的售价:50×(1+20%)= 60元
高考政治新变化
同纲不同卷,同卷不同分! 难度增加小,录取不影响! 2016年广东省高考使用全国试卷,但跟现在没有差别,除了出题 单位变了之外,其他都没有任何变化。考试大纲跟现在广东省出 题参照的考试大纲是一样的,难度变化不大。多一计算题! 对于广东省来说2016年是第一年全国卷,一定会平稳过渡,难度 不会有明显变化,而因为各省的招生计划都是由各省自己确定的, 所以不会影响高考录取。 假如2016年湖南与广东用的是同一套全国卷,但因为招生计划是 省根据自己本省的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比如广东省如果有70 万考生,第一批本科8%,那么广东省第一批本科5.6万考生是根据 广东省的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而湖南省会根据湖 南学生的水平实际情况划线,湖南的分数线为580,但广东省可能 是560,也就是全国卷不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因为出题单 位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从关键词可以快速判断货币在执行哪一种职能: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流通手段多用“购买” 、“买卖”、“现场交易”等词语,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 出流通领域”等词语,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 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三、纸币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
商品 纸币
商品
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的(有改)
注意:(1)纸币=货币? (2)纸币有无价值?有无使用价值?是 不是商品? (3)纸币可以执行哪些职能?
三、纸币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用它可以购买 一切商品,因此, 从常理上讲,货币越多意味着可以 买到的商品也就越多。我国无论从整个国家还是老百 姓家庭,都还不算富裕,为什么不多印发货币(人民 币)以尽快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富足?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 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交换。材料中的“惊险一跃”指的是产品销售的困难,A 项符合题意。只要有商品流通,货币的流通手段就能够得以发挥,B项错误。 商品使用价值的损耗与“惊险一跃”(即销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商品流通 条件下,商品价值都是用货币表现的,D项错误。
1、货币的产生
直接的物物交换(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纸币发行量规律。增加本币投放,会使市场上流通 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加大通货膨胀预期、降低货币的购买力,A项符合题意,D 项错误。货币发行不直接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排除B项。增加货币投放,不直 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排除C项。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价格变动、货币流通 速度的计算
给同学们的话
• 1、人手至少一个错题本和一个笔记本。 • 2、每周至少两次默写---必会!不会则背! • 3、有作业则交,不得已,说明理由迟交但不 能不交。 • 4、多关心时事,心记、笔记必要的时事语言
• 师生互不生气,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充满 信心,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在不一样的 2016创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 通 货 膨 胀 )
商品积压,销售困难
( 通 货 紧 缩 )
三、纸币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 支配的。
流通中实 际所需的 货币量
=
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却 (一定数量的货币(纸币)能购买多 不能规定其实际购买力 少商品是任何国家都无法规定的) 注意:国家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但可以规定纸 币的面值和发行量。
• [2014· 全国卷]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 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 币新增2.76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 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 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 ) • 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 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