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_生命的高度_再读康德_吕泥璇

合集下载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在我眼中,凝视崇高是一种追逐梦想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责任担当。

每当我凝视崇高的瞬间,心灵都将被激荡,思想也将被唤醒。

凝视崇高,首先需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自己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医生、教师,都需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来驱使自己不断进步。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为了追求崇高的目标,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只有有了崇高的目标,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坚定的信念,永不止步。

凝视崇高,也需要有一颗崇高的心灵。

拥有崇高的心灵就意味着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道德和懂得感恩的人。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说过:“有了艺术家的精神,就会出领域的广阔。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崇高的心灵就是那种通过发自内心地帮助他人,感恩他人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困难或者失败而气馁,而是会勇敢地面对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崇高的心灵也是那种不断提升自己道德品质的人,他们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追求善良、公正和高尚的品质。

凝视崇高,还需要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享受着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和社会的关怀,我们应该有一种感恩之心,担负起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身边有很多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孤寡老人、贫困山区的孩子、无依无靠的孤儿……我们不能只是关心和关注,更要付出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带给他们温暖和希望。

只有当我们在为他人尽力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崇高和伟大。

凝视崇高,更需要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追求崇高。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需要跨越的坎坷路,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崇高的高度。

正如乌兰巴托所说:“人活着,不能忘记天,一定要让自己心中有一片天空。

”我们应该要有一种高度,超越物质和利益的追求,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去看待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被短暂的困难和挫折所击倒。

凝视崇高读后感

凝视崇高读后感

《凝视崇高》读后感《凝视崇高》是一本震撼人心的哲学经典,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这本书被誉为康德哲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完《凝视崇高》,我深感这是一本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引人深思的书籍。

首先,《凝视崇高》这个标题本身就给人一种庄重与激动的感觉。

从标题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本书所要探讨的是一种高尚和神圣的存在,一种让人为之心生敬畏之情的境界。

在《凝视崇高》中,康德讨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升华,以及这种升华所产生的感受。

他认为,当我们面对一种壮丽的景色、一种伟大的事物或者一种崇高的思想时,我们的心灵会被激发出一种崇高的情感。

这种崇高的情感超越了我们的感官和智力,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崇高而不可言喻的存在。

康德认为,凝视崇高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引导我们超越自我,意识到我们的人类存在是多么微不足道。

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在宇宙的渺小和短暂时,我们就能够放下个人的私欲和利益,关注更大的社会和普世的价值。

这种超越自我的感受,能够激起我们内心的崇高,激发我们做出更高尚行为的意愿。

正如康德所说:“崇高之感是一种善的念头”。

通过阅读《凝视崇高》,我对崇高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崇高远非简单的美和伟大,它是一种挑战和超越,是一种超越凡俗的追求和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历种种挫折和困境,但当我们凝视崇高时,我们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追寻我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此外,《凝视崇高》还引发了我对艺术和美的思考。

康德将艺术与崇高联系在一起,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并使他们感受到崇高的情感。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能够超越日常琐事,体验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

这种艺术的力量,令人惊叹,让我重新认识到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起来,《凝视崇高》是一本让人震撼心灵的哲学经典。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崇高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重新认识到崇高的力量和意义。

崇高不只是一种美和伟大,更是一种超越和追求。

它使我们超越自我,关注更大的社会和普世的价值,引发心灵深处的共鸣。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凝视崇高在我看来,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对崇高的事物保持敬畏之心。

崇高,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力量或者品质,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让人们心生敬畏之情。

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凝视崇高都是一种需要具备的品质,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坚定、自信和豁达。

凝视崇高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潜在的力量。

凝视崇高的事物,看似是一种仰视和崇拜,实则是一种激励和激发内心力量的方式。

人们总是会被那些崇高的事物深深吸引,不是因为它们的伟大,而是因为它们所散发出来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这种气质会激发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让我们鼓起勇气,迎接挑战,走向成功。

我们经常说“凝视成功”,就是通过仰望成功,找到前行的方向,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努力向成功进发。

凝视崇高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

崇高的事物往往给人们一种强烈的信念,这种信念会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不断地坚守和努力。

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会让我们在遭遇挫折和磨难时不动摇,不放弃,最终走向成功。

我们常说“敬畏自然”,通过凝视自然的崇高,我们会深深地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从而坚定信念,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凝视崇高可以让我们更加豁达从容。

当我们凝视崇高的事物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心怀敬畏,心态平和,不会被外界的风风雨雨所动摇。

正如孔子所说“敬畏,明明德也”,敬畏强调的是一种深刻至高无上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会给我们一种内在的力量,让我们做事从容不迫,见招拆招。

我们常说“凝视人生”,通过敬畏人生的崇高和神秘,我们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从容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凝视崇高不仅是一种敬畏和赞美,更是一种激发内心力量、坚定自信和豁达从容的方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凝视崇高,让自己的内心充满敬畏之情,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内在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时刻凝视崇高,就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凝视崇高崇高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的追求。

它代表着高尚、崇高的品质,是人们对于道德、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凝视崇高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有的人追求名利和地位,但这些追求都只是人生中的瞬间,是肉体上的享受。

而真正能让人得到满足和感动的,是凝视崇高。

只有凝视崇高,才能让心灵得到升华,让精神得到滋养。

凝视崇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极度贫瘠的时代,各种诱惑和纷杂的声音不断地让人心神不宁。

只有人们能够将心灵沉淀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到崇高的事物上,才能够真正凝视崇高。

凝视崇高需要人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对于道德的坚守和热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崇敬。

只有具备高尚的情操,才能够看透世俗的纷扰,看清真理的本质。

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人们在学习和阅读中积累的,只有对世界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才能够看到崇高的一面。

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只有凝视崇高,才能够让自己的境界得到提升。

凝视崇高需要人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追求卓越的勇气。

意志力的强大能够让人们坚持自己理想的追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始终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

追求卓越的勇气使人们不甘平庸,不满于现状,勇敢地迎接挑战和压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追求卓越的勇气,才能够凝视崇高。

凝视崇高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种触动人心的体验。

当我们凝视崇高时,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温暖。

我们会被那些崇高的事物所感染和激励,会被那些崇高的人物所打动和感动。

凝视崇高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让我们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满足。

我们应该积极地凝视崇高,不断提升自己的追求和境界。

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追求崇高的远大目标,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奋发向上。

只有凝视崇高,才能够使我们的人生得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凝视崇高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凝视崇高凝视崇高就是要用发自内心的敬佩和钦佩的目光去看待那些崇高的事物、人物、行为和精神。

凝视崇高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愉悦和满足,而且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超越自己。

凝视崇高的事物,可以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和触动。

比如凝视奇形怪状的云朵,它们可以是一尊尊神奇的动物、人物,也可以是缕缕柔和的云雾,令人惊叹。

凝视大自然中的瀑布、湖泊、山峦,它们的美丽令人陶醉。

还有人工修建的高楼大厦、宏伟的桥梁,它们的壮丽与人类所创造的伟大创举紧密相连。

凝视崇高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卓越的才华。

比如凝视杨绛,她是一位才情出众的作家,凭借爱而无法忘却的那段爱情,将自己的人生著书立说。

她的名著《洗澡》给了我们非凡的启示,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凝视雷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无私。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依然坚持奉献着自己,为他人着想,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凝视崇高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所拥有的无私和奉献。

比如凝视交通警察,他们在炎热的夏日和寒冷的冬天,默默地奋斗在路口,为我们保驾护航。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付出,值得我们的敬佩。

凝视救援人员,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冲进危险区域,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着生命。

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让人肃然起敬。

凝视崇高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

比如凝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人民永销不朽的精神瑰宝。

在危难时刻,我们看到无数英雄逆流而上,舍身救国。

凝视友爱精神,它让我们看到团结友爱的力量。

当一个人遇到困境时,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关怀与帮助。

这种友爱精神,让我们生活充满温暖和力量。

凝视崇高,给予我们敬佩和感动。

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敬佩那些崇高的事物、人物、行为和精神,并以之为榜样,不断超越自己。

当我们凝视崇高,就能感受到世界因其而美好,人类因其而伟大。

让我们一起用深深的敬意凝视崇高,让崇高的力量感染我们,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生命的高度

生命的高度

生命的高度一段长征路,印刻下中国红军无数坚实而厚重的脚步;一部昆仑殇幻化出高原部队坚韧与不屈的身影。

从那些电影与文字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坚忍不拔,才让毛泽东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而毕淑敏站在高山之巅,用血泪去书写下昆仑防区的先遣部队刚硬不屈的精神和血洒昆仑高原的豪情壮志。

毕淑敏从昆仑山走来,写下她对大自然高度的仰慕和对生命的崇敬,同时也将我们带入昆仑山中,感动于昆仑高原部队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其永不放弃的毅力。

在毕淑敏的笔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跃然纸上,让我一次又次被他们的身影所吸引,一次又一次扣人心弦的情结让我在心里跟着他们一起紧张、担忧、期待······在毕淑敏的昆仑殇中我一直都在为一个人而感动,一个毫不起眼的他,一个平凡的他,却让他的生命比昆仑山还要巍峨壮观、摄人心魄。

而他就是号长李铁,有着多年的从军经验,让他对昆仑山的挑战熟视无睹,不是他不害怕,也不是他目空一切,而是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铁一位朴实而坚韧的勇者,用他的生命在昆仑山上留下那经久不息的号声,一声声的穿透每一位战士的心,一声声的鼓舞着每一位疲劳而又绝望的战士。

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在用他的号角在呐喊,甚至连他口角已溢出血,他也毫不在乎,最终的他展现了一个号长全部的尊严与骄傲。

如丝如缕的号音,好像还在飘荡。

而李铁静静的平卧于沙砾之上,嘴角处殷红的血迹,凝成两股不流的小溪,弯弯曲曲的直到须下。

李铁将渺小的自己留在雪山之巅,然而自己的生命却变得那般的高大,不得不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此刻我似乎明白了那句,我们无法拓宽生命的宽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高度的意义。

不仅是在李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在另一位昆仑战士的身上得到了体现。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

凝视崇高_初三优秀作文凝视崇高人生是一条羊肠小道,两旁充满无数岔路。

聚精会神面对选择关键时刻,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内心所拖累,囚禁在自我矛盾中。

在迷茫的时候,我们需要抬头凝视崇高。

崇高在我的理解中,是那些令人肃然起敬,彰显伟大气度的人和事。

崇高是一种超越了小我、追求大我、接纳他人的精神。

崇高是一种力量,能够激发我们的灵魂,把我们拉回到真实世界,使我们忘却表面的雀跃,而回到最初的目光。

世界上充满崇高的力量,无处不在,而我们只需转动眼球、倾听内心,便可找到灵感和指南。

我曾经有一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崇高。

那是一场英语课上的比赛,每个人都表现得惊人的出色,然而,我错过了这次机会。

当时,我感受到巨大的沮丧和失落,有一种被玻璃罩住,窒息的感觉。

直到我看到了身旁的同学,我才被她的行动所感染。

她有着山西的口音,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她却在走上讲台时,不小心踢翻了麦克风,当她低头取走麦克风时,脸上流露出的那种坦然、自信让我深深地感动。

她并没有因为这场小小的小事而受到影响或消沉,反而淡定地面对挑战,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了任务。

她的勇气和阳光让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力量,让我想要学习、学习永远的精神。

同样的,还有许多崇高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凝视。

比如眼花缭乱的牵手、和煦的阳光、孩子的微笑、摆渡人的温暖等等,这些瞬间都是值得回味的。

凝视崇高,不仅让我们明白人间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且也让我们抵挡住外来的诱惑和短暂的小幸福。

我们需要通过凝视崇高,慢慢地改造自己内心的基调,重新找到人生的支点和意义。

当我们被大自然中的美丽冲昏头脑时,需要凝视崇高,使我们的生命更大气讲,更成熟,更坚实。

写到这里,我深深地意识到,凝视崇高是多么重要,可是如何应用呢?我想,首先要去发现崇高,仔细观察这世界上的事物,去感受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真正价值;然后,需要去追求崇高。

崇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那是需要培养与修炼的。

我们需要在行动上追求崇高,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要积极去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最后,要学会怀抱崇高。

毕淑敏凝视崇高读后感

毕淑敏凝视崇高读后感

毕淑敏凝视崇高读后感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啥是崇高啊?在这个到处都是小确幸、网红文化的时代,崇高好像变得有点遥远,就像那种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老神仙,听说过,但没怎么见过。

毕淑敏在文章里对崇高的凝视,就像是用放大镜去看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珍宝。

她告诉我们崇高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飘在云端的东西,不是那种只能在纪念碑或者英雄传记里才能找到的存在。

其实啊,崇高就在我们生活的边边角角里。

比如说,一个普通人每天坚持早起给家人做早餐,虽然这事儿听起来特普通,但背后的那份爱和责任感,那就是一种小崇高啊。

我感觉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谈崇高了,好像一谈崇高就变得很矫情。

就像你在一群嘻嘻哈哈聊明星八卦的人当中,突然来一句“我们要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估计大家会像看外星人一样看你。

但毕淑敏就是有勇气把这个词重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它。

她的文字就像是一个温和的老师,拉着你的手说:“孩子,别光看那些表面的东西,往深处瞅瞅,这里面有好东西呢。

”从她的文字里,我明白了崇高其实和勇气是好兄弟。

一个人要做崇高的事儿,得有胆量。

就像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在冲出去的那一刻,肯定也害怕,但崇高的信念就像小宇宙爆发一样,让他们战胜了恐惧。

读这篇文章也让我反思自己。

我平常老是抱怨生活平淡,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但读完后发现,崇高不一定是要拯救世界啊。

我每天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哪怕只是个小职员,把那些繁琐的任务都完成得妥妥当当的,不也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追求崇高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纵横
往古来今,在美学理论上,对崇高的论述和探讨一直未曾停止过。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崇高被一度论及,而且得到如此重视?我认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崇高从其理论伊始,就是把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作为目的,把对人的命运和生存的思索当作自己的本原性问题。

反复琢磨康德对于崇高的理论,笔者认为,康德把美仅看作是在对象的形式中,而崇高的根本质素就是无形式和无限性。

他限定了人的认识界限,限定了知识范围,指出了感觉经验的有限性,也就是为了说明人的有限性。

但是,人的特质使得他总是企图去追寻无限,去感悟那永恒而又难以把握的无;这不但是人在有限性中的体悟,而且是人之为人的整体性的要求,因为人总是试图在整体性中去把握世界,总是试图把一切归结到整体性之下来认识和体悟存在,这种整体性的超越正是在崇高中实现的。

康德意识到了知性的有限性和理性的自由无限性、自然和自由、认识和道德之间的严重对立,但是,同时他又从他的哲学人类学的原则出发,认为人的心灵的完整性的要求,促使人必须把这种有限性和无限性归结到整体性中去把握,正是在这种整体的超越中,人才进入到了存在的敞亮,面对无限,追索无限,体悟实存。

康德为了顺利地实现过渡和超越,就在崇高和美的过渡中去实现这一整体性的超越。

在康德看来,人的心灵具有这种超越,即具有一种企图把握无限的超感性的心意能力,由于我们内心的感受意识到感觉的有限和理性理念的无限的不合致和冲突,而这种不合致的感受恰和理性的无限相一致,这也就激起了心灵的这种超感性的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显然认为不能说某某事物是崇高的对象,任何对象本身无所谓崇高与否,崇高只能是无形式和无限性,因此,康德说,凡能成为感官对象的,没有能够称做崇高的。

故而,“自然的崇高”这一说法本身是一个“不正确的表达”。

所以,他说:“崇高不存在于自然界的任何物内,而是内在于我们的心里,当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超越影响我们的心内的自然和外面的自然时。


康德还把崇高分为两类来论述。

一书“数学的崇高”。

对此,康德写到:“我们所称呼为崇高的,就是全然伟大的东西。

大和一个伟大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后者是说:它是无法较量的伟大的东西。

”二是自然界的“力学的崇高”。

康德这样阐发:“关于自然作为一种势力,乃是一种对于诸种大的障碍优越的机能。

它叫做一种威力,假使它对于那自身具有力量的抵抗力也是优越的。

自然,在审美的评赏里看作力,而对我们不具有威力,这就是力学的崇高。

”这就是说,在自然界里,那些威力很大而又危害不着自己的东西,如暴风雨等等,便是崇高对象。

他认为这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先令人惧怕而后令人欢喜,它得以展示人类能够抗拒外力的理性力量进而过渡到伦理领域。

所以在他看来,崇高并不在对象,而在人类自身的精神,因而他的见解归根到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笔者觉得崇高的美学特征,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表现形态,既有基本的共同性,又有各自的某些特殊性。

自然界的崇高以量的巨大和力的强大显现出人的感官难于掌握的无限大的特征,如峥嵘突兀的从山,终古如斯屹然不变的星空,滔滔奔泻的瀑布……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无穷无限的威力,以压倒之势向实践主体挑战。

然而,在已经提出了征服这些自然对象的要求或已经将其征服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自然对象又无不与实践主体的矛盾冲突中显示着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趋向。

已被征服的自然对象和尚未被征服的呈现出两种不尽相同的自然崇高;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客体的无限大间接地显示着人类的无限的征服力量。

对于人类自身精神这点上,笔者是赞同康德的。

崇高的本质和特征从欣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的特点来研究也是可以的。

作为人类要求理解、征服的自然对象,作为显示主体征服精神的社会对象,都必然引起人们产生矛盾、斗争、冲突的感受,这便使人们在欣赏崇高时会始而产生恐惧,进而有恐惧转化为自豪和胜利的喜悦。

自己精神境界大大地提高了,从而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

因为崇高感的这一审美特征,正是由崇高的本质所决定的。

另外,崇高的表现形式都能引起观赏者理智与情感的紧张探索,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实践主体战胜客体的严重、艰苦的斗争的印痕。

总而言之,崇高理论在康德哲学和美学中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他的整体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

在论述了崇高以后,接着这一思路,康德直接又论述了天才和艺术的自由创造问题,这都是在对崇高的论述中展开的。

康德的理论影响是深远的,他不但直接影响了同时代的席勒等人继续他的思路来阐释崇高,而且也影响到了诸如利奥塔德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也在他的思考的基础上来阐发崇高问题。

参考文献:
[1]《论崇高与滑稽》.
[2]《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席勒.
[3]《哲学之树》庞思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4]《美学基本原理》楼昔勇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年1月.
崇高:生命的高度——再读康德
吕泥璇 四川美术学院
摘要:本文用新的思想回顾“崇高”这一范畴内康德的思想部分,进而探求隐藏在其理论深处的对人类心灵和生存的思考。

本文只就这一思想就浅显的讨论和梳理。

关键词:康德; 崇高; 形式问题
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