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第2页 共15页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依次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 2、探讨学生不懂的问题: ⑴学生小组探讨。 ⑵班级师生共同探讨。 六、练习提高 七、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第10页 共15页
起来。” (“这庄重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在今日成立了!”用“庄重”和 “宏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特别庄重、肃穆、雄 壮、宏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 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 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 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 地的意思,又使语言特别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 跃起来”,“欢跃”,欢腾跳动。毛主席的宣布,振动了全中国, 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烈、无比骄傲,它表明中国 人民从今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 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实行开国大 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大历史意义,是对学 生进行革命传统教化的好教材。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开国大典》 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爱。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相识 5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 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漂流、汇合、庄重、宣告、 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的宏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烈、骄 傲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依次。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实行的顺序叙述。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相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教案《开国大典》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开国大典》。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事件。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开国大典》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的盛况,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国家领导人的伟大形象。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朗读和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词汇含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如制作课文情节海报或进行角色扮演。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5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语感。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5.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课内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展对历史的了解。

6.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地点,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共计2课时)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开国大典》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开国大典》这一内容编写的。

《开国大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内容;2.理解《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内容1.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2.细致分析《开国大典》的主题和结构;3.分享《开国大典》中的经典语句和人物形象。

活动安排1.观看《开国大典》相关视频资料;2.小组讨论,分析《开国大典》中代表性的语句和情节;3.阅读相关教材,理解《开国大典》的核心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1.分析《开国大典》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2.探讨《开国大典》对当代中国的影响;3.鼓励学生表达对《开国大典》的个人看法。

活动安排1.分组展示对《开国大典》的研究成果;2.辩论赛:探讨《开国大典》对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3.写作:撰写《开国大典》读后感。

教学反馈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开国大典》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收获。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课堂讨论可以增进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开国大典》是一部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作品,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们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爱国情怀。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

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精选3篇)五年级《开国大典》教案(篇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清课文顺序并对会场情况这个场面进行了品读,初步感受到了会场的隆重与热烈的气氛以及人们当时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二课时则继续品读其他三个场面。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

在品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提出统领全篇的大思路:“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比如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幺,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幺?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幺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幺?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专注下一代成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三篇】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课件;2、从课外书籍或网络中查找有关开国大典的课件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部分词意,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内容有个基本了解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2、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感受大典。

在这一部分,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感受大典的盛况1、练习分段⑴学生默读思考,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学生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合作研读,体会情境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1假如你是一名记者,或是一名群众,当时的哪一个场景让你终生难忘?2根据选项,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内说说当时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

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qing。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