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是五年级语文一篇课文,涉及大量历史地理自然等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如何设计此课的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五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意义,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继续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那么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谈4、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三段。
5、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到了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黄沙滚滚、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啊!怎一个荒字了得!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春风不度荒满路。
(板书)二、感受开辟后的丝路之繁荣,学习第九自然段。
1、那么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播放影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

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7篇)优质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课件出示)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课件出示)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
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
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范本(通用1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优秀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四、课前准备:挂图,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①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②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④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⑤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3. 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2. 能够列举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商品。
3. 能够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丝绸之路》是一篇描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课文。
课文从丝绸之路的起源开始,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的地区以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课文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图和图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吗?对它有什么了解?3.2 课文学习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路线图,并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经过的地区。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小短文。
要求学生通过家庭作业,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并在课堂上分享。
4.2 评价通过学生绘制路线图和分享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程度,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2023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篇

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五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憧憬古代文明,喜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熟悉本课9个生字,积存新词和美丽的句子,搜集、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展现短识储藏: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拘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眠(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
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前2世纪开头,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
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富强。
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兴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珍贵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
*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装品,特殊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
从西域和伊朗传入*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
安眠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亲密。
一、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坎坷荒僻的道路上却消失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xx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2、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
二、学习课文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
(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1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
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2.汇报交流:①检查字音。
②疏通难字。
③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
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
开火车游戏。
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
5.写一写。
1.认读会写字8个。
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
评议。
5.独立练习书写。
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
2.板书课题。
1.畅所欲言。
2.读题。
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
①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②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
③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
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 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2.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2.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丝绸之路》教学过程描述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 兴奋与好奇中, 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 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 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 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 让学生阅读 P97 的内容与图,活动: 1) 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学习者 分析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 上;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 力。
教学活动 4
2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 格式 的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教学活动 5 (五)课后作业,挑战自我 假设某学校要组织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 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教学活动 1
教学活动 2
1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 格式 的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 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 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 问题集中讲解。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 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 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 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 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 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 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 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 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 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 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 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 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 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带格式的: 突出显示 格式 的
教学活动 3
使学生感受到, 批注 [D3]: 通过对比, 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 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 新亚欧 大陆桥的诞生, 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 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 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 代。使学生的思: 突出显示 格式 的 批注 [D4]: 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 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 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带格式的: 突出显示 格式 的 批注 [D1]: 引发学生兴趣与注意力。 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 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 带格式的: 突出显示 格式 的 批注 [D2]: 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感受到新 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在熟 悉路线的基础上, 让同学通过表演感 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 再步步突出 重点: 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 桥梁作用。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 境之感, 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 成。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 历史现象的能力。
带格式的: 边框:底端: (无框线) 格式 的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方案 丝绸之路》
松桃县大兴镇完小:杨毅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语文 1 课时(40 分钟) 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和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故事性叙述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但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不够。我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采用课件展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去对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在看与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年级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