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分解

合集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Word版无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Word版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毎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埋目要求的。

)1.2015、2016年分别县农历的羊年、猴年,传统历法由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A.古代中国畜牧业发达B.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C.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D.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人2.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这主要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小农经济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贵族政治体劁+铁犁牛拼+庄园经济B.官僚政治体制+铁质农具+小农经济C.垂直管理体制+男耕女织+城市商业D.分封制度体系+精耕细作+重农抑商4.著名史学家王家X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小农经济非常脆弱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落后性D.小农经济只需一些简单工具5.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X、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汉代A.国家实行重商政策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铁制工具广泛使用6..下列对唐到北宋代都城布局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东京城的布局不再讲究整齐划一B.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C.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更为突出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已取消7.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陏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X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主要服务于对外贸易需要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C.为储存金银财物提供服务D.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8.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

《解析》河南省濮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解析》河南省濮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4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周王朝统治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4.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皇权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皇帝独尊6.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丞相B.三公C.太尉D.御史大夫7.皇帝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8.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创立皇帝制B.推行郡县制C.统一六国D.实行“三公九卿”制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消解相权,强化皇权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11.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年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年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一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在表格中,每题1分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

宋朝2、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

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加强思想控制D、打击分裂势力3、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2013新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新疆,你可知道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B、丝绸之路的开通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推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兴办于()A 秦朝时B 战国时C 西汉武帝时D 唐太宗时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两汉时期被称为()A.西域B.漠北C.河西走廊D.新疆7、“神州”六号搭载的《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选用了中国古代最上等的书写材料——丝绸。

东汉时期,导致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是()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术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

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9、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

你是否知道“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A.基督教 B.伊斯兰教C.道教 D.佛教10、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A B C D11、七年级(4)班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曹操故事”,情节安排错误的是()A、在官渡,曹操亲率精兵出击B、在赤壁,曹操中了诈降之计C、在书房,曹操欣赏《兰亭序》D、曹操题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2、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解析版》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wuming

《解析版》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wuming

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表格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考点:分封制。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反映商朝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故排除C、D;根据图片中甲骨文字“戎、从、王、国、侯”,跟诸侯、王国、保卫等有关,故应该是分封制,选A。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考点:秦朝政治体制。

本题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理解能力。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答案】C考点:科举制。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载“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载“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两则材料中的“民主”A.前者指最高统治者,后者指人民主权B.都与近代民主政治没有历史渊源C.前者影响维新变法,后者影响启蒙运动D.都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3.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河南省濮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河南省濮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4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周王朝统治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4.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皇权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皇帝独尊6.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A.丞相B.三公C.太尉D.御史大夫7.皇帝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8.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创立皇帝制B.推行郡县制C.统一六国D.实行“三公九卿”制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消解相权,强化皇权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11.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精品: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河南省灵宝市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0*2=60分)1.《管子•权修》载:“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

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下列现象与此段材料的思想实质基本一致的有()①“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②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③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

④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

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

“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反映了盐业官营的思想,与材料无关,故①错误;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孥,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故②正确;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反映了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原本抑末,也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故④正确,故②④组合正确,故C正确。

①③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②③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①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2.《礼记·王制》载: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有“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不能身兼副业,也不能中途转换职业。

这说明西周时期()A.官府垄断手工业生产B.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规模宏大D.手工业等级制度严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者,有“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不能身兼副业,也不能中途转换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官府严格控制手工业,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官府垄断手工业生产,故A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官营手工业规模宏大,故C排除。

材料只反映了分工,没有反映手工业等级制度严格,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3.下列有关唐代商业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中的市场与民居分开B.设有专门人员管理城市中的商业交易C.市分散在街道上形成街市D.乡村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唐代商业管理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城市中的市场与民居分开,即坊市分开,故A正确,排除。

河南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按照材料所述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的比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农具是铁农具,故D项正确;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是铁犁牛耕成熟的标志,故A项错误;材料提供了“河北石家庄”、“辽宁抚顺”两个北方的遗址,不能充分证明“全国”这一范围,故B项错误;因为缺少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仅仅按照材料,不能判断超过河北地区,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周代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这种理念源自于民间尊神敬天的传统,小农经济对传统尊神敬天思想不构成直接冲击,故A项错误;儒学兴起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出现,恰可以强化传统尊神敬天思想,故C项错误;周统治者号称天子,承天而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传统观念受到动摇,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己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精耕细作就是通过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革新,提高农业产量的一种生产模式,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这种耕作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B 项错误;从汉代画像砖图中,不能推出农耕经济已普及全国,故C项错误;生产经验仅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一部分,后者涵盖前者,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三 历史 命题人:郭艳花 审题人:张国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 ① 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 ② 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③ 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④ 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4、“(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5、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2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 B.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 C.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 D.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 6、《字林西报》报道:1927年5月14日,上海最著名的买办世家席宝顺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被捕,五天后,以认捐20万元的国家事业费被释放;5月16日,上海最大的酒业商人赵继镛被以同样罪名逮捕,交20万元后释放;棉纺织厂主许宝箴的儿子以共产党罪名被捕,交67万元后释放……。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政府勒索敲诈资本主义企业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近代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安全的国内环境 D.国民政府在上海对企业征收重税以镇压革命 7、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8、据《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这表明( ) A.早期资产阶级与封建政权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 B.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化是资本发展的必要条件 C.国家中央权力强化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 D.早期资本主义实质上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1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 )

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 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 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 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 12、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13、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14、据下图《美国1961——1998年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胀率曲线)》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a段时期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它特别重视解决失业率 ②b段时期通胀率和失业率均提高,说明凯恩斯主义逐步失灵 ③C段时期指导理论为供给学派与货币学派,很好地解决了失业与通胀率问题 ④C段的走势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1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4 17、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8、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1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20、《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2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22、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 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 23、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 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 2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25、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