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3自我小测:第七章第三节分子间作用力 含解
物理选修3-3学案:第七章3分子间的作用力含解析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变化(1)分子力: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就叫做分子力。
(2)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①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r0约为10-10m),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②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一些,故斥力大于引力,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此时引力仍然存在).③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增大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一些,故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此时斥力仍然存在).④用图象法解析分子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怎样把分子力的规律清晰地理出个头绪来呢?借助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Fr图象,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它们间的联系。
如图所示,分子斥力或分子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分子斥力的变化率较大,分子引力的变化率较小。
因此,当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
释疑点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当分子之间距离变化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发生变化,只是斥力变化得更快一些。
【例1】当钢丝被拉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只有引力作用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减小得慢D.分子力为零时,引力和斥力同时为零解析:钢丝拉伸,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减小,但引力比斥力减小得慢,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所以B、C正确,A、D错误。
答案:BC点技巧分子力图象的应用处理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曲线。
分子力属定性内容,易记易忘,所以在理解时需要结合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
另外对分子间距离的几个临界数量级要熟悉。
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章 分析动理论 章节测试(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七章分析动理论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 气体的体积容易被压缩B. 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C. 走进中医院,中药的气味很容易被闻到D. 将破碎的玻璃用力挤在一起,却不能将它们粘合在一起2.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B.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 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气流的运动决定的D. PM2.5必然有内能3.如图所示是描述分子引力与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F引随r增大而增大B. F斥随r增大而减小C. r=r0时,F斥与F引大小相等D. F引与F斥随r增大而减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则气体压强越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5.如图所示,有关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曲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r=r0时,分子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也为零B. 当r>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 在两分子由无穷远逐渐靠近直至距离最小的过程中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 在两分子由无穷远逐渐靠近直至距离最小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又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 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273.15℃的低温C. 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D. 热量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 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 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8.有关分子的热运动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 布朗运动是由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引起的二、多选题9.关于分子动理论即热力学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总是充满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内能一定增大C.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说明液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D.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E.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10.如图所示为物体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当r<r0时,r越小,则分子势能E p越大B. 当r>r0时,r越小,则分子势能E p越大C. 当r=r0时,分子势能E p最小D. 当r→∞时,分子势能E p最小1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分子在P点时,处于平衡状态B. 乙分子在P点时,加速度最大C. 乙分子在Q点时,其动能为D. 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三、填空题12.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地面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________,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1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知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1:500,1mL溶液含250滴.那么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________cm3;该实验中一滴油酸溶液滴在水面上,稳定后的面积为4×10﹣3m2,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14.某房间,上午10时的温度为15℃,下午2时的温度为25℃,假定房间内气压无变化,则下午2时与上午10时相比较,房间内的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撞击墙壁单位面积的数目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15.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
高中物理选修3-3教材全解

选修3-3教材全解第七章分子运动论章首语:……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列特认为这是由于花的原子飘到了人们的鼻子里。
他认为“只有原子和虚空是真实的。
〞古人的原子论只是属于思辨的范畴,无法得到实验验证。
随着……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学者……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P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成了三个小问题,效果就不一样:1. 怎样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2. 如何获得很小的1滴油酸?怎样测量它的体积?……3. 如何测量油膜的面积?……这样……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尺寸。
提出问题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有条理,搭台阶。
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P7布朗运动的解释:统计起伏。
不必讲给学生提这个术语,但可举例。
P7说一说:图7.2-5是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 B. Perrin〕在1908年研究布朗运动时对三个运动微粒位置变化的真实记录。
根据这个实验事实,你能不能否定布朗运动是由外界因素〔例如振动、对流等〕引起的说法?这是个科学探究:已经提出了问题,有人做出了猜想与假设,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论证〔最终要否定〕。
不一定相同的答案,有道理就行。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图7.2-5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内容相同,但台阶很细:请在图7.3-2中作出一个分子所受另一个分子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象。
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
从C向下作CQ=PD,于是线段PQ的长度就代表了合力F的大小:F=F斥-F引。
图7.3-2图7.5-1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再作出r取其他大约10个值时代表合力的点,连成平滑曲线。
这条曲线将在第5节用到,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
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第4节温度和温标本节思路系统、状态参量↓平衡态〔指一个系统的状态〕〔各宏观部分之间没有能流、粒子流――力学、热学、化学〕↓热平衡〔指两个系统间的关系〕〔状态参量不变〕↓共同的某个热学物理量――称为温度〔气体共同的力学量――压强、导体共同的电学量――电势……〕“平衡态〞、“热平衡〞、“温度〞都不追求严格的定义P13热力学温标只要求会换算:T = t +273.15 K国家标准:表示温度差时“K〞与“℃〞通用第5节内能P16图7.5-1的目的:原来习惯于通过力了解运动趋势还要习惯于通过势能了解运动趋势思考与讨论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零。
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5。
0分,共50分)1。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氢气的体积为22.4 L,氢气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A. 10-9mB. 10-10mC. 10-11mD. 10-8m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加B.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3.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增加4。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间距离与分子势能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均为零B.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最小C.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随着r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D.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随着r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5。
当分子间距离从平衡位置(r=r0)处增大或减小时,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离减小,势能减小B.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不论是距离增大还是减小,势能均增大6。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7。
高三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均减小B.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C.液体难于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总是引力D.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势能增大E.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势能最小【答案】ADE【解析】随份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均减小,A正确;压缩气体分子,当分子间距离足够小时,气体分子之间表现出作用力,B错误;液体难于压缩是液体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C错误;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随份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间势能增大,D正确;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时分子间势能最小,E正确;【考点】考查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答案】C【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增加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只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当距离超过平衡位置时,斥力就会小于引力合力即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选项C对。
【考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3.(6分)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l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增大,则分子势能也增大D.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E.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氢气的内能大【答案】BDE【解析】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会随着分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是斥力减小的更快,所以当分子间距离一直增大最终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二者相等即平衡时分子距离数量级为。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学案:第七章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含答案

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其合力表现为分子力。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少,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快。
3.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当两个分子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此时分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二、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统计规律(1)微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
(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统计规律的支配。
1.自主思考——判一判(1)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2)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
(×)(3)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4)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
(√)(5)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6)分子间的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合作探究——议一议(1)当压缩物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物体“反抗”被压缩,这时分子间还有引力吗?提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斥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此时分子间仍存在引力。
高中物理 7.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课件 新人教选修33

解析:
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因此当乙分子从无穷近逐渐向甲集近过程中. 当甲、乙两分子间距大于r0时,分子间作用力对乙做正功; 当分子间距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对乙做负功.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 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 ) A. 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 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是表现为引力 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 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2.分子间存在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总比引力随r的增大衰减得快.
三、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
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
四、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原因
高中物理选修3-3课后习题和答案以及解释

高中物理选修3-3课后习题和答案以及解释.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课后练习一10(大纲版)高二物理同步复习课程第7讲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一)主讲人:孟卫东1.已知金刚石的密度为ρ=3.5×103 kg/m3,现有一块体积为4.0×10-8m3的一小块金刚石,它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假如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紧密地挨在一起,试估算碳原子的直径?(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2.2×10-10 m详解:先求出此金刚石质量,然后除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碳原子个数。
碳原子紧密排在一起的模型,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球紧密相连,整个金刚石看成一个正方体,于是一条边上碳原子个数就是碳原子总个数的三次方根。
金刚石一条边的长度就是体积的三次方根。
然后边长除以一条边上碳原子个数就是碳原子直径。
2.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微粒的分子无规则的反映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观察时间越长,布朗运动越显著答案:C详解:布朗运动是液体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它本身不是分子运动。
布朗运动的显著程度和观察时间无关,和液体温度,运动微粒的质量等有关。
3.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B.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C.分子力实质上就是分子间的万有引力D.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答案:A详解:A是正确的理论知识。
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分子距离有关,和温度无关。
另外,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明显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能乱套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说明此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B.当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比斥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C. 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加得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D.当分子间的距离r>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答案:D详解:r=r0时分子引力和斥力数值相等,分子间作用力合力是0,但不能说分子间没作用力,A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小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也变黑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2. 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
4.在通常情况下,固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由此可以判定,在通常情况下()
A.固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近乎为零
B.固体膨胀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固体收缩时,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D.固体收缩时,分子间距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5. (2014·临沂高二检测)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正x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或引力的大小随两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A.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
B.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9 m
C.ab线表示引力,cd线表示斥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0 m
D.ab线表示斥力,cd线表示引力,e点的横坐标约为10-15 m
6.“破镜难圆”的原因是()
A.玻璃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
B.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力的作用
C.一块玻璃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而两块碎玻璃片之间,分子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
D.两片碎玻璃之间,绝大多数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可忽略,总的分子引力为零
7.(2013·银川高二检测)两个同种类的分子从远处以相等的初速率v0相向运动,在靠近到距离最小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过程是()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加
D.先增加后减小
8.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细绳不易被拉断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E.冰冻食品也会变干
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e.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它们的对应关系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在横线上填上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前的符号)
9. 有人曾经用这样一个装置来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小球,用来表示两个分子,两个小球用一根橡皮筋相连,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橡皮筋处于被拉伸状态,弹簧对两球的弹力向外,表示分子间的斥力,橡皮筋对两球的弹力向里,表示分子间的引力,试分析这个模型是否能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参考答案
1.解析:用手捏面包,面包易被压缩,是因为面包内有空腔,并非分子间距所致。
“空腔”是个宏观的“体积”,分子间距是微观量,无法直接测量,A项错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扩散现象,会使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物体中,B项正确;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项正确;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项正确。
答案:BCD
2.解析:挤压后的铅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距离范围,故不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3.解析: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水珠,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与斥力都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D
4.解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固体膨胀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比r0略大一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固体收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比r0略小一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答案:BD
5.解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所以A、B、D 错误,C正确。
答案:C
6.解析:破碎的玻璃放在一起,由于接触面的错落起伏,只有
极少数分子能接近到距离很小的程度,因此,总的分子引力非常小,不足以使它们连在一起。
答案:D
7.解析:两分子在靠近过程中,分子力必然经历一个先是引力,后是斥力的过程,分子力做功实现分子动能变化。
先是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接着是斥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故D正确。
答案:D
8.解析:A.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细绳不易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E.冷冻食品也会变干,说明固体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①Ae②Bd③Cc④Db⑤Ea
9.解析:这个模型只能模拟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但不能完全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把模型中的两个小球间距离稍增大一些,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对两球向外的弹力减小,但这时橡皮筋的伸长量增大,对两球向里的弹力增大,这就跟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
增大而减小的事实相违背,因此说,这个模型不能完全反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