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介词in/out和里/外的对比研究
基于Babel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汉介词对比分析

基于Babel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英汉介词对比分析王磊;许霄羽【摘要】介词是英汉两种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词,在实际使用中都非常活跃。
通过对英汉介词的简要阐述,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基于Babel英汉平行语料库,对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英语介词和汉语介词的使用频率,兼类情况及其对应关系做以对比分析,以期对英译汉中的介词翻译能有所启示。
另外,介词在英译汉时可以采取直译、增译、省译和转译四种方法。
%Preposition is a type of extraordinary words with very active use. By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and Chinese preposition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use of Babel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and make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frequency, multiple part of spee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 t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epositions, hoping it could shed light on ou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Moreov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we can adopt four methods in doing such translation practice,including literal translation,addition, omission and conversion.【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126-128,132)【关键词】平行语料库;英语;汉语;介词对比【作者】王磊;许霄羽【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 710129;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1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4英语介词通常可以根据位置来判断,而汉语介词则主要依据其作用加以区别。
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

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本文对汉英权威性词典中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和由“out”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在评价性语义方面进行了分类考察。
对比发现“外”复合词多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而“out”复合词中正面和负面评价性意义兼有,但正面所占比例较多。
运用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理论对“外”意象图式的负极性以及“out”意象图式的正极性进行解释,并分析了一些“out”复合词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的反极性构建理据。
标签:外out 复合词对比意象图式正负参数一、引言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Lakoff、Johnson,1980)。
Ungerer和Schmid(1996:160)定义为“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
人类对空间方位概念的认识都是典型的意象图式,比如“上下”“里外”“远近”等。
Krzeszowski(1993:307-330)指出:“几乎所有的意象图式在语义表达时都呈现出正面或负面的隐喻意义,这一特征被称为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
”王义娜,贾巍(2007)曾以“UP-DOWN”为例,对词典中以这两者为前缀的相关词进行了统计,考察意象图式在词缀层面的正负价值的体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考察“外”和“out”在汉英复合词中的评价性意义,并对其进行对比,运用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理论对汉英“外”复合词和“out”复合词的评价性意义进行解释。
二、“外”复合词评价性意义分析我们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集到178条“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其中有143条“外+X”形式,35条“X+外”形式。
这些词语的意义多是在原型方位意义基础上发展出隐喻义。
以下是根据这些意义的正负评价性做出的统计:表1: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的评价性语义统计原型方位意义方位隐喻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合计“外+X”形式31(21.7%)89(62.2%)0(0%)26(18.2%)143“X+外”形式6(17.1%)28(80%)0(0%) 1(2.9%)35合计37(20.8%)117(65.7%)0(0%)27(15.2%)181如果将人体看成容器,那么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产生的的摄取和排泄的过程可视为出入空间边界的过程。
基于语料库的tend和intend的对比研究 (1)

基于语料库的tend和intend的对比研究张艳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北京,100049)摘要:通过在COCA语料库和CLEC语料库比较近义词tend和intend的用法,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有混用及语义韵含糊的现象。
本文以tend和intend为例,通过比较二词的类连接、搭配词及语义韵,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近义词习得提出探讨。
关键词:近义词;语料库;语义韵;词汇习得作者简介:张艳妍,1986年2月出生,女,汉族,籍贯江苏省海门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生,研究方向为词汇学,语料库语言学。
1.近义词辨析搭配能力是衡量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
Sinclair (2004)指出,语义韵的和谐是搭配地道性的先决条件。
Sinclair (1991)首先提出了语义韵的概念,认为一些节点词(node)总是与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搭配词(collocate)在文本中反复出现。
语义韵分为消极语义韵、积极语义韵和中性语义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出学生近义词语的汉语释义及例句,学生做大量的笔记,对近义词的辨析可以达到“言传”而不是“意会”的程度。
教师和学生更倾向于依赖工具书或者凭语感进行分析,从而比较近义词之间的差异。
词典中所提供的义项和例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比较抽象,虽然这些义项是对近义词在语言使用中的大量用法的归纳总结。
以tend 和intend为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2002)对这两个词作为动词的解释如下:中英文释义例句tend 1.take care of or look after sb./sth. 照料,照管(某人/某物)2.(US) serve customers in (a shop, bar, etc) 在(店铺、酒吧等)中接待顾客1. nurses tending the injured 照料受伤者的护士shepherds tending their sheep 照管羊的牧人2.tend the store 照看店铺3.[It] be likely to behave in a certain way or tohave a certain characteristic or influence 倾向;趋向;趋于4.tend to/ towards sth.: take a certain direction 朝某方向3.I tend to go to bed earlierduring the winter. 我在冬天常睡得较早。
英语“IN”和汉语“里”意象图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Ke r s t ei g c e ;h o tie d ;rjco y;a d r ywo d :h ma es h ma tec nan rmo e taet r ln mak
一
、
认 知哲学 的几个 相 关概 念
空 间隐喻 也 叫方 位 隐 喻 , 指 参 照 空 间方 位 是
a r a ic r n c l n y c r n c l . n t r fo in i n lp e o i o s b o d d a h o ia l a d s n h o ial I e ms o r t a r p st n ,ma y s h lr a e f c s d o h n l ss y y e o i n c o a sh v o u e n t e a a y i
GUO ng we Ho — i
( col fF rinL n u g s Notwet n r y U ies y,a z o 3 0 0 C ia Sh o o oeg a g a e , rh sMioi nvri L n h u70 3 。 hn ) t t
Ab t a t W ih t eb r h a d d v l p n fc g i v n u si s m a y s u i so a eb e a re U o swela sr c : t h it n e e o me to o n t el g itc 。 n t d e n i h v e n c ri d O th mea l s i i t
A g tv m pa a i e S u f Eng ih W o d“ N” a d Chi e e W o d“Li ” u e m a e S h m a Co nii e Co r tv t dy o ls r I n n s r nd r I g c e
基于语料库的EXCEPT搭配用法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EXCEPT搭配用法研究郑书云;刘爱梅【摘要】以语料库为基础,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常用词except在其类联接内的搭配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习者对于这一词项的使用呈现出显著差异:学习者使用了本族语者从不使用的类联接Prep v-ing,而本族语者使用的类连接Prep (to) v ,中国学习者却从未使用;在习惯搭配except for的使用上,中国学习者出现了少用现象,而且对其义项的习得也不完整,只使用了三个义项中的前两个;混淆了except 与besides的用法.【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语料库;类联接;搭配;except【作者】郑书云;刘爱梅【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1随着语料库语言学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已日益显现。
在语言学原理上,1957年,J.R.Firth首先提出了类联接和搭配这两个概念,并认为类联接是“语法范畴之间在句法结构上的相互关系”。
1975年,Mitchell在谈到搭配和类联接的概念时认为,词语搭配涉及的是具体词语,而类联接则是高一级的较抽象的语法范畴的搭配类,是词语搭配出现于其中的语法结构和框架;类联接和搭配的使用可以反映学习者对各种语言结构的掌握。
由鉴于此,笔者以语料库真实自然的语言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方法,调查在 except这一常用词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以英语为母语者所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为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笔者所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取自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 (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介词in和on意象图示理论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意义的理解。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使用意象图示来分析介词"in"和"on"的具体语义和用法。
我们可以考虑介词"in"。
根据意象图示理论,"in"通常表示物体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或被包含在某个容器中。
我们可以说"the book is in the bag"(书在包里)或"the water is in the cup"(水在杯子里)。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容器,物体被放置在其中。
"in"还可以表示处于某种状态或情况之中。
我们可以说"he is in trouble"(他陷入了麻烦)或"she is in a hurry"(她正匆忙)。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处于困境或忙碌状态中。
"on"还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某一点或某个事件的发生。
我们可以说"the meeting is on Monday"(会议在星期一举行)或"the concert is on tonight"(音乐会今晚进行)。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时间点或一个事件的发生。
基于意象图示理论,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图示来分析介词"in"和"on"的具体语义和用法。
"in"通常表示物体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或处于某种状态之中,而"on"通常表示一个物体或表面是另一个物体的支撑或接触点,或表示时间上的某一点或某个事件的发生。
注意,这只是对介词"in"和"on"常见用法的一个分析,并不包括所有的用法和语境。
德语介词in与英语介词in的比较研究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摘要:—英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的西支,两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通过两种语言的语法对比,在短时间内掌握德语语法结构,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德语介词in和英语介词in的比较,使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知识点,为研究德语和英语的其他相似之处打下基础。
关键词:德语;英语;介词;比较[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61-01英德语的介词都是不变化词类,用来说明时间、地点、状况或原因等关系。
特别是一些常用介词,搭配力特别强,可以用来表示种种不同的意思。
英德语介词使用的主要区别为:英语介词只跟一个宾格,所跟的名词、代词、动名词等统称介词宾语。
除人称代词发生变化外,其他词类没有词形变化。
而德语中介词分为二格、三格和四格介词,介词对其支配的名词、代词有格的要求。
这里我们对两种语言的介词“in”做个比较。
1、在……(某范围或空间)内,表示基本动态和静态空间方位含义德语介词中的“in”是一个支配两个格的介词,需根据句中动词属性按三格或四格使用,俗称为静三动四。
德语第三格表示静态:在......里面。
Das Buch liegt im Regal.书在书架中放着。
Die Kinder sind in der Schule.孩子们在学校里。
Der Brief ist in der Tasche.信在包里。
英语则是:There’s some sugar in the cupboard.碗橱里有些糖。
He carried a bag in his hand.他提着一个手提包。
而当德语“in”和它所支配的名词或代词表达一个行为的方向(动态)时,支配第四格,意思是:“到……里面”; Sie legt das Buch ins Regal.她把书放进书架中。
Die Kinder gehen in die Schule.孩子们去上学。
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介词“from”的用法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介词“from”的用法对比研究彭卓【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1(011)004【摘要】从认知角度分析介词from的意象图式及语义的隐喻延伸,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库与小型Brown语料库揭示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介词from存在的错误,教师应向学生更多介绍from的非短语搭配用法,并注重对该词的语义理解,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image schemata and the semantic metaphorical extension of preposition "fr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in the meanwhile,by means of comparing the Learners' Corpus and the small Brown Corpus,the paper has revealed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use of preposition "from" and offered guidance in the use of this wor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总页数】4页(P117-120)【作者】彭卓【作者单位】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基于语料库介词“into”用法的对比研究 [J], 彭卓2.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及本族语料库中difference的V+N类联接及其后接介词搭配行为对比研究 [J], 董思思3.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及本族语料库中difference的V+N类联接及其后接介词搭配行为对比研究 [J], 董思思4.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Think的对比研究 [J], 师丽娟5.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及本族语料库中difference的V+N类联接及其后接介词搭配行为对比研究 [J], 董思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 第5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1.34
No.5,2014
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介词in/out和里/外的对比研究 徐宇婷 (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本文在认知语言学下Langacker(1987)的射体一界标理论指导下,参照Tyler(2003)等人的介 词划分标准,对英文介词in/out和中文介词li(里)/wai(外)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比较这4个介词的原 型意义的应用及范围。另一方面,借助隐喻方式的拓展,分析这4个介词的拓展范围,种类和频率,以及比 较相似原型意义的中英文介词拓展的不同之处。本研究的所有语料均出于BNC语料库和PKU—CCL(北 大中文)语料库,研究发现不同国家虽然存在不同文化,但确实有着相同的认知模式。另外。本文也证实了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隐喻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知识。 [关键词】in;out;1i(里);wai(外);隐喻 [中图分类号]1-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4)05-0149—05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4.05.039
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研究中的语义研 究的地位提升,认知语义学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核 心内容,主要研究语言与空间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为介词的基本语义功能就是表达空间关系,因 此在认知语义学中研究介词非常普遍。但是目 前的介词研究大多着眼于一种语言中的介词比 较,具有局限性。本文的介词研究着眼于英汉介 词的对比,一方面比较中英介词的原型意义的应 用及范围。另一方面,借助隐喻方式的拓展,分 析英汉介词的拓展范围,种类和频率,以及比较 相似原型意义的中英文介词拓展的不同之处。 一、理论依据 在语言学中,词语的多义性研究是一个普遍 现象,而原型范畴理论(the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以及理想认知模式理论(ICM theory)是 研究多义词的基础。这是因为范畴化能力是人 类认知能力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因素,并且词汇的 发展和演变也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 果。在某种程度上说,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义学 的根基。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运用是为了解释语 言的语义范畴和概念化结构。根据其内部结构 原则的不同,人类的ICM分为四种类型:命题模 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首先解 释下隐喻模式。 1.1隐喻模式(Metaphor) 无论在语言领域还是哲学领域,隐喻研究一 直备受关注。但隐喻一直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 修辞手法,因而是修辞学,文体学,文学等领域研 究的对象。真正从认知角度观察和研究隐喻并 将其纳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是Lakoff和John. son.在他们的成名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 We Live By)(1980)一书中提到了一 个全新的隐喻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 更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 Lakoff和Johnson关于隐喻的主要观点: (1980) 1.隐喻无处不在,诗歌隐喻与日常语言中 的隐喻没有本质区别。 2.隐喻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是修辞格, 它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3.隐喻由两个域(domain)构成:始源域 (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 就是通过始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projection)到 目标域,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 目标域。 4.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projection)不是 随意的,根植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收稿日期】2014—o2—19 【作者简介】徐宇婷,女,湖北蕲春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149・ 通过Lakoff和Johnson的观点,我们可以更 好理解隐喻。例如这个句子“Love is a jour- ney”,the domain of“journey”是始源域,the do— main of“love”是目标域,我们通过对“journey” 的结构来理解“love”,我们可以认为“爱”或者 “婚姻关系”是“一段旅程”,“爱人”是“旅行 者”,“恋爱的终点”是“旅程的终点”,“恋爱中 的迂回曲折”是“旅行中的困难”等。 二、研究方法 2.1研究问题 ・ 以意象图式模式和隐喻模式研究为理论基 础。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 (1)介词in/out和里/外的原型意义(proto 一81 ̄rltses)是什么?有相似点和区别吗? (2)介词in/out和里/外的语义域拓展(se— mantic domains)有哪些?有相似点和区别吗? 2.2数据收集 用于本文分析的全部数据来自于BNC(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Simple Search和PKU— CCL(北大中文语料库)。在每个语料库里分别 抽取400个包含in,out,Li(里),Wai(外)的句 子,经过计算和统计,In出现了527次,Li(里) 出现了455次,Out出现了411次,Wai(外)出现 了432次。 2.3数据分析 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些in,out不 具有介词的功能,是和后面的名词一起搭配成固 定短语的。如“in fact”“out like a li ght”。而中 文的句子中,有些Li(里),Wai(外)也不具有介 词的功能,而是作为语素而自由搭配的,如“稀 里糊涂”“糊里糊涂”“妖里妖气”“除了…外” 等。甚至有些U(里),wai(外)充当的是人的名 字,如“首领脱里”。本文主要是研究in/out和 里/#1-4 ̄为4'rN ̄的相似点和区别,考虑到词语 的搭配紧密度,因此把上述不具有介词功能的 in/out和里/外全部去除。因此,剩下可以研究 的In有499个,u(里)有432个,Out有437 个,Wai(#1-)有406个。 三、结果与讨论 3.1 in/out和li(里)/wai(外)原型意义的 相似性和区别 通过一些权威字典(Longman Dictionary.of Contemporary English和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 以发现in的原型意义是“into a container,place, etc.”,侧重于方位,li(里)的原型意义是“里边; 里边的(跟‘外’相对)”,OUt的原型意义是“from the inside aJl objeet,container,buildi ̄g or place to the outside of something”,也侧重于方位,Wai ・150・ (外)的原型意义“外边,#1-边的”。利用Lan— gacker(1987)的射体一界标理论理论,45个in, 72个li(里),56个out以及62个wai(外)仍然 保持着原型意义。(见表1) 表l in/out and li(里)/wai(外)的原型意义 Li(里) Out的 Wai(外) In的原型 的原型 原型 的原型 出现次数 45 72 56 62 总次数 499 432 371 406 频率 9.01% 16.67% 15.O9% 15.27%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词在原 型意义的用法方面的频率都很低。通过更进一 步的比较发现,li(里)的原型意义使用频率比in 高,wai(外)的原型意义使用频率比out高。换 句话说,当介词处于原型意义,即表达空间意义 时候,英语介词和汉语介词的用法基本相同。不 过,汉语介词li(里)/wai(#t-)的原型意义出现 频率更高o 3.2in/out和li(里)/wai(外)拓展意义的 相似性和区别 3.2.1 in和ti(里)拓展意义的相似性和区 另U ’ 进行完原型意义的对比和研究后,仍然有 454个in,360个li(里),315个out以及344个 wai(外)具有拓展意义。根据Tyler和Evans (2003)对于介词的划分,in可以通过隐喻拓展 投射到6个域里:状态,时间,方式,范围,测量和 社会关系。每个域里又可以分成很多子域。 举几个例子: (1)There may be local vertical land mO'V ̄- merit 8.8 in Venice。added to the 8ea—level change.(BNC:AAP 336) (2)He looked very handsome in his uniform. 在第(1)句中,Venice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没有明显的边界。动体(trajeetor)“movement” 被路标(1andmark)“Venice”包含或者说围绕 着,因此我们说这句话里的“in”通过隐喻投射 到状态域。在第(2)句中,the state of“his uni— form”被假设为一个容器,动体“he”被其包围 着。换句话说,当我们说自己穿着什么衣服时, 我们无形中让自己的身体进人了一个容器,这个 容器就是“衣服”。因此,in通过隐喻投射到颜 色域,也就是状态域。 另一方面,中文介词li(里)可以拓展到下面 5个域里:状态,测量,社会关系,范围和时间。 各个域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小域,而且出现次数和 分布情况不同。 举几个例子: (3)她晚上看看那电视,心里也痛快,她,她 不要,她都给我了.(PKU—CCL—Corpus) (4)候儿啊,你比如说这个资本家和先生, 他夜里头啊胡搞去,抽大烟哪。(PKU—CCL— Corpus) 在第(3)句里,“心”被认为是一种容器,通 过投射,我们可以说中文介词li(里)投射到范围 域。在第(4)句话中,“夜”作为时间,成为一个 容器,在这个过程中,li(里)通过隐喻进行了投 射。在这里,in和li(里)的投射域可以进行一个 总结:(见图2和3)
之一 == s…… ・ 嗍 夕j f, )。 ‘ —— 争—— / ・协n 1 , , 21 toc ̄tion 2.咖 { 姥咆 / 4-man胂椰25 / 一4,2 d髓~ es
5 潞/ =,1 ran ̄ 5.2 dir ̄,otion 三 舶岫 ’ 喇 即 =
5 5
图2 In的语义拓展网(454例)
5 3 direCt=on 4,1 personal feIationsh
4.2协tufty nam每
图3“(里)的语义拓展网(360例) 从这两个图表,我们可以看出in比li(里) 标“工作地点”被隐藏了,动体“Amy”经历了从 的拓展域要多。同时,我们也发现in和li(里) 隐藏的陆标的状态到外露的状态这样一个过程。 拓展到了一些相同域,如状态域,测量域,等。进 因此,out实现了隐喻拓展“状态是一个容器。” 一步对in和li(里)这两个词拓展的目标域的频 在第(6)旬中,动体“toy boats”从陆标“old tin 率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in和li(里)均在状 cans”移动出来,而陆标“old tin Calls”被认为是 态域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到总数的27.75% 一个有很多玩具船的容器。 和35.56%。另一方面,in在社会关系域频率最 另一方面,中文介词wai(外)可以拓展到3 低,只占到6.83%,而li(里)在测量域频率最 个域:状态,社会关系和范围。 低,只占到9.44%。 举几个例子: 3.2.2 out和wai(外)拓展意义的相似性和 区别 通过分析比较,介词out可以拓展到6个 域:状态,时间,结果,范围,测量和逻辑关系。 同样举几个例子: (5)Amy is out sick for the day. (6)Toy boat8 are made out of old tin cans. 介词out通常被用来调解句子里的动体不 在默认位置时候的关系。同样在第(5)句中,陆 (7)北京啊,北京人很少,不像他那个,现在 这个外地人啊全上这儿来了,这说话这音啊,就 杂了。(PKU—CCL—Corpus) (8)我是对语言一窍不通,没学过语言,只 学过点JL#I-语,哈,汉语没学过。(PKU—CCL~ Corpus) 在第(7)旬里,“外地人”被认为是一个整 体,因此属于人际关系域。在第(8)句里,“外 语”暗示着语言域,和“中国话”相对应。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