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一模语文试卷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是()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两幅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是泰不华用篆书写就的,其笔画圆润,古朴雅致。
B.《岳阳楼记》是董其昌用行书写就的,字体清丽,笔画平直。
C.《陋室铭》是一幅隶书作品,其朴拙的特点契合读书人安贫乐道的品格。
D.《岳阳楼记》用楷书写就,大气方正,与范仲淹忧乐天下的情怀相契合。
活动四总结活动交流感受8.4月23日,活动总结。
同学们纷纷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请你从语文老师搜集的词云图中任意选择词语,运用修辞方法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二、情景默写三、诗歌鉴赏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对比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23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北京朝阳初三一模语 文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为落实《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润泽”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活动一阅读启动解说海报主题活动于3月29日启动,学生会主席代表发言。
请阅读下面发言稿(部分),完成1-3题。
打开《诗经》,展读《蒹葭》,蒹苍露白,秋水澄明,清幽的意境使人心灵愈加纯净;诵读《诫子书》,诸葛亮垦切的叮咛促使我们摒除杂念,保持精神的安宁;品味《昆明的雨》,汪曾祺恬淡地诉说对过往岁月的想念,教会我们以心灵的沉静面对世间芜杂……人生须臾之间,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阅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禁锢,使我们的生活足够辽阔丰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拥抱更加广博的世界,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纷繁世事。
1.右图是学生会为活动设计的宣传海报。
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书香润泽” 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______。
(1分)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澄”应读为“chéng ”B .“垦切”应写为“恳切”C .“品味”应写为“品位”D .“禁”应读作“jìn ”3.有同学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
请你结合语段内容作出修改。
(2分)修改:______活动二设计展板推荐书籍三个年级分别设计了名著推介展板。
朝阳区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20.5一、基础▪运用(共20分)名人故居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走进名人故居,可以发现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
1.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右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
请你欣赏匾额,完成(1)-(3)题。
(共6分)(1)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墨浓笔畅,笔力道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A.河岳日星垂万世B.唯留正气参天地C.长荣青史壮乾坤D.报国文章尊李杜(3)看到匾额,你能联想到的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答:。
2.高楼林立的北京城里,坐落着不少名人故居,齐白石故居就位于南锣鼓巷雨儿胡同。
作为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
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意思。
(2分)自嘲齐白石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耕砚牛:。
3.东晓市大街203号是满清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洪承畴原为明朝大臣,相传他曾以一联句感谢皇恩。
在他降清之后,有人将此联句的标点稍作修改,就表达了对洪承畴的强烈讽刺。
结合上述内容,依次填在下面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修改前: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修改后: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A.!。
B.!? C .?。
D.,?4.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共4分)名人故居一般是指名人出生或较长时间居住生活过的住宅建筑,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
它提供.了①(保存保护)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讲述着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2024北京朝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拮据(jū)慰藉(jiè)猝然(cù)恪尽职守(kè)B. 迸溅(bèng)嗤笑(chī)狡黠(xiá)吹毛求疵(cī)C. 阴霾(mái)羸弱(léi)嗤笑(zhī)锲而不舍(qiè)D. 狡黠(jié)忐忑(tǎn)愧怍(zuò)鞠躬尽瘁(cuì)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诘责狼藉沉湎恪尽职守B. 轩榭踌躇烦燥重峦叠嶂C. 伧俗瞭望繁衍消声匿迹D. 蹒跚撺掇震憾巧妙绝伦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B. 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C. 周末的郊游活动,同学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兴高采烈。
D. 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B. 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努力。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我们要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受到很大启发。
B.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C.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D. 我们是十四、五岁的中学生。
6.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鲁迅——《呐喊》B.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C. 《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D.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小说家7.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B. 《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与黑暗。
北京朝阳初三语文一模考试及答案

(3)泰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而“,”的诗句,既表现出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称道。(2分)
(4)《论语》是儒家经典,讲述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从中选出两句,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出的是“,”。(2分)
D.怒发冲冠(ɡuàn) “上”字的笔顺是:丨—
2.下列词语书写的一项是(2分)
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
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C.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
D.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
3.把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传统②中华民族③重要的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宵”本义为夜晚,是一个的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入夜后人多在屋内。
元宵节是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品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但是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
8.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共6分)
1.他打听明白了,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买一辆车。一天要是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但他下了决心,他得买车!他不吃烟,不喝酒,没有任何嗜好,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不成的。整整三年,他咬牙努力,凑足了一百块钱!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
答题纸共5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缘份美轮美奂肖(xiāo)像惴(zhuì)惴不安B. 雾霾独占鳌头羁(jī)绊挥斥方遒(qiú)C. 伏法众志诚城聒(guā) 噪博闻强识(zhì)D. 博弈张灯结采游弋(yì)按捺(nài)不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国内创下13亿元电影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海外却遭遇窘境,在北美3天的票房仅为19万元人民币,这真令人叹为观止。
B. 在本赛季中,CBA上届冠军北京队惜败山东队,遗憾地止步于半决赛,但马布里和队员们已经尽力,广大球迷们不应求全责备他们的表现。
C. 母亲节即将来临,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学生何一舟为表爱心,去购物中心给母亲买礼物,面对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商品有些不知所措。
D. 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针对目前打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建议采取电话叫车、网络平台预约和站点候车等多种新方式加以推广,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B. 自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来,为世界各地人们举办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推进了诗歌运动的发展。
C. 据媒体报道,2013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加入世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有127个城市参与。
D. 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京城多家餐饮公司纷纷推出避免浪费的新举措,顾客把菜吃光或剩菜打包,商家都将给予打折优惠,对此消费者表示赞同。
年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年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材料一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
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
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
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
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
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
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
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
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朝阳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2024.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1967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
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指出机器人应具有协助人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即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技能。
机器人的技能指机器人在某个特定目的下执行的连续动作序列,比如抓握技能、爬行技能、行走技能等。
如何使机器人获得各项技能,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城的核心课题。
机器人学习指机器人模拟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像人类一样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身的性能,从而大幅提高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机器人从无到有获得技能的这一过程称为技能习得。
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
机器人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应用场量时显得力有未逮。
近些年来,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未知环琥中通过与环境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
(取材于曲威名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强化学习的一个起源来自于对动物行为的实验观察。
动物在面对相同情景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它们更倾向于能够引起自身满足感的行为,而对于那些会给自己带来不适的行为则会尽量避免。
换言之,动物的行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不断试错来巩固。
试错学习也是强化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
研究者发现,这种试错的思想与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2022年,研究者应用一个充分训练过的深度强化学习网络,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平整户外地形中进行可靠的自主导航。
模仿学习又称为示教学习。
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降低了学习过程中搜索空间的复杂度,减少了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样本量,加快了学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真题语文2016.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
民间把郑和神化了,抛的锚也就化身为“镇海针”了。
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
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
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
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
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
(取材于李天飞《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回》)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的一..”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确项是(3分)A.“定子”的“定”是名词,定子是古时候的人用来测量水位深浅的一种工具。
B.定子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先沉入水中,再通过测量其长度得知水位深浅。
C.古代船上使用定子,后来演变为船锚,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
D.“定子”也可写作“碇子”“椗子”,“碇”“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分)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金箍棒的“箍”B.定海神针的“定”C.金箍棒的演变D.金箍棒的原型材料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
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
有一句俗话叫“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大减,活的神态。
可见这根棒非同小可。
画出他那嗒然若丧....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哪里数得尽!但是却单单让孙大圣选取了一根“金箍棒”,端的是何缘故?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今日戏台上镀镍的金光闪闪两头有箍的圆棍儿一条吗?这个棒究竟是什么呢?它果真是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吗?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是两头有箍。
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
“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
中华最古的兵器叫做“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
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
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
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
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
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
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一致:辟邪..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原因复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识、道德、观念的了解,,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内容。
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取材于周汝昌《金箍棒的本义》)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兵器,孙悟空本领非凡,全都靠金箍棒。
B.现在戏台上的金箍棒,材质、色泽和形状,都与其原型不符。
C.金箍棒其实并没有“箍”,如果真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
D.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都有辟邪的作用。
5.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旦:与《阿房宫赋》中“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中的“一旦”,意思相同。
B.嗒然若丧:“丧”读“sānɡ”,意思是死丧。
C.辟邪:“辟”与“辟谣”的“辟”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D.左右逢源:贬义词,形容办事圆滑,在文中属误用。
6.“材料二”中的“猢狲没棒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后半句的一项是(2分)A.坐不住B.空欢喜C.没得耍了D.坐立不安材料三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同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唐僧的袈裟一样,是身份与性格的重要标记,更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金箍棒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作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行为体现着为天下太平而牺牲的精神,这说明金箍棒本质上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天性,体现着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这决定了它向善的价值取向。
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万事如意的心理诉求,也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
孙悟空是一个石破而生的自然之子,他天生的自由个性与金箍棒相结合,使他获得了话语权,要与玉帝争天庭,表达了当时的人们要求自由、反抗专制的愿望,显示了自由精神的宝贵。
此外,被唐僧收为徒弟后,孙悟空运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这时的金箍棒转变为除暴安良的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法宝。
金箍棒是孙悟空的法宝,而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一件令他苦恼的法器。
两件器物集于一身,一个张扬自由精神和世俗欲望,一个束缚自由,压抑欲望,两股相反的力量同在一体。
作者为什么要构思出这么一个限制自由个性的法器呢?从作者的态度看,他对反叛与自由精神的颂扬是有所保留的,他意识到无限制的权力与欲望膨胀会扰乱社会秩序,会动摇社会基础,金箍棒的威力不应无限放纵,而当受规约。
于是他巧妙地设臵了“紧箍咒”,借唐僧之口管束住了孙悟空。
“既有棒,何有咒?”这恰是《西游记》的深意所在,作者通过金箍棒和紧箍咒这对相辅相成的象征符号,表达了一种辩证的思考:个人自由和权力欲望不可任意泛滥,应当受到限制。
归根到底,棒咒同体的设臵,主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和合”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讲求中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
“金箍棒”和“紧箍咒”二者的运用都要有一个适宜的度,才能有和谐社会,太平盛世,这符合中华文化的总体价值取向。
(取材于杨中举《金箍棒与紧箍咒:一对多重文化象征符码》)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中的武器,既是人物身份性格的重要标记,也是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码。
B.“如意金箍棒”中“如意”二字,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理想。
C.金箍棒象征自由,紧箍象征束缚,两件器物集于孙悟空一身,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
D.“既有棒,何有咒?”一句与《三国演义》中的“既生瑜,何生亮?”一样,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8.关于金箍棒的起源,“材料一”与“材料二”作者观点不同。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
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
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
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
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
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①例:有能则举.之A.一举.成名B.举.一反三C.举.国同庆D.唯才是举.②例:事则不与.A.患难与.共B.与.人为善C.欲取先与.D.与.时俱进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且乙:而B.甲:则乙:而C.甲:且乙:则D.甲:则乙:则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