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精品教案

《美丽的颜色》精品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叙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可以让学生运用前几篇课文中学到的阅读自传的方法,自主阅读本文,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概括居里夫妇的形象,把握其优秀品质及精神。
3. 理解传文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话所具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浏览与精读相结合。
2. 用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认真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分析概括居里夫妇的人物形象,把握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对待科学的热情和坚持。
难点理解传文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话所具有的作用。
教学突破突破本文重难点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先让学生做好批注,分析居里夫妇的品质及精神,然后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化对人物和课文的理解。
最后通过探讨学生所了解的科学家,学习科学家身上的品质及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本节课教学由“镭”话题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概括人物品质,受到思想教育,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居里夫妇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居里夫妇及其他科学家的事迹。
2.完成第三部分的“预习导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人:同学们,你们知道“镭”这种化学元素吗?你们知道“镭”是谁发现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居里夫妇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及主人公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一4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颜色的特点和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了解颜色的美丽及其意义;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2.激发学生对颜色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颜色相关的图片、画册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颜色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
2.导入新课《美丽的颜色》,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第二节: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中描述的是哪些颜色?(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意境和情感?(3)你认为诗歌中的颜色和情感有没有联系?2.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个颜色,描述它的特点,并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三节:展示与分享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2.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效果。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诗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颜色的美丽和意义?2.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创作,如绘画、摄影等,展示给大家欣赏。
第五节: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颜色的特点和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颜色,并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感知颜色,培养审美能力;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摄影展等,拓展对颜色艺术的理解。
课堂评价:1.学生对颜色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进行创作;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8美丽的颜色》公开课导学案_0

8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分析居里夫人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走近作者艾芙•居里(1904-2007),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2.相关人物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但她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
3.字词积累⑴读一读字音炽( chì)热猝( cù)至窒(zhì)息吹嘘( xū)镭( léi )钋( pō)简陋( lòu )⑵写一写字形yíng(荧)光⑶记一记词义①.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辨析:“简陋、简易”同:两者都有简单的意思。
异:“简陋”一般只用来形容房屋、设备之类,与“繁华”相对。
“简易”指简单容易或设施不完备②炽热:温度高,极热。
③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4.默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和圈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8.美丽的颜色【知识链接】1. 作者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预学】(一)目标导引:1.了解相关背景及文学常识2.概括故事内容,了解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3.了解并学习玛丽的科研精神和乐观精神(二)预学检测(请先预习课文再完成以下检测题)1.自主积累词语,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出正确的字形。
炽.热( )猝.死( )窒.息( )吹嘘.( )沸.腾( )咽.喉( )溶.液( )踱.步( )2.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研学】(三)合作探究与展示1. 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结合全文分析。
2. 结合全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
3.标题“美丽的颜色”有什么含义?(四)自探质疑【评学】(五)达标检测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几方面?(六)拓展延伸《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结尾:她(居里夫人)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
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
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
第09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09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科学探索时的艰苦与快乐,感受居里夫妇的精神和品质。
2.理解文中引用原话及人物描写的作用,把握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本文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重点难点】1.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2.把握传记的特点,了解引用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过程】1.人物简介玛丽·居里,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镭和钋。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2.作者简介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次女,法国人,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曾为其母撰写《居里夫人传》。
3.作品简介《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三年后写成的。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的年表,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4.文体知识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一是真实性,二是文学性。
5.字词积累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微妙.(miào)燥.热(zào)沥.青(lì)骤雨猝.至(cù)窒.息(zhì)吹嘘.(xū)荧.光(yíng)筋.疲力尽(jīn)简陋.(lòu)炽.热(chì)踱.步(duó)小心翼.翼(yì)轮廓.(kuò)酸渍.(zì)铀.矿(yóu)和.颜悦色(hé)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炽热:温度高,极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含答案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含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重点1、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层次。
三、资料助读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四、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燥热窒息沥青吹嘘筋疲力竭2、辨字组词。
龄()扎()励()输()铃()札()厉()愉()五、探究课文1、要点回顾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问题展示(1)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结构层次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9课《美丽的颜色》 学案

《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知识;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
3.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学会运用阅读工具解决问题),查字典正音释义。
2.速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出来。
3.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
这些笔录不仅没有使叙述间断,而且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
阅读过程中,请你感受这一点。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生动。
二、预习任务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不超过15字)2.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3.在镭和钋的化学离析中,说说居里夫人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些工作有何特点?4.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划出关键句子)。
5.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说说有何作用?6.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炽热(zhì) 简陋(lòu) 骤雨(zhòu) 小心翼翼(yì)B.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筋疲力尽(jīng)C.荧光(yíng) 轮廓(kuò) 酸渍(zì) 来回踱着(duó)D.燥热(zhào) 沥青(lì) 搅动(jiǎo) 嘎嘎地响(gā)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典型幻稚仪器冻僵B.炼制搅动沸腾熟悉C.氛围咽喉沉淀神密D.残渣领域笼罩清析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句是( )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1.教学重点
-词汇与短语运用: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璀璨”、“斑斓”、“熠熠生辉”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运用。这些词汇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排比句、对仗句等结构,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知识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我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颜色的基本概念、词汇运用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短语学习,句子结构分析,作者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探究。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描绘的“美丽的颜色”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璀璨、斑斓、熠熠生辉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颜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美丽景色?”比如,夕阳下的天空、雨后的彩虹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颜色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8 美丽的颜色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居里和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简陋.(lòu)
骤.雨(zhòu)小心翼.翼(yì)
B.猝.至(cù)窒.息(zhì)
吹嘘.(xū)筋.疲力尽(jīng)
C.荧.光(yíng)轮廓.(kuò)
酸渍.(zì)来回踱.着(duó)
D.燥.热(zhào)沥.青(lì)
搅.动(jiǎo) 嘎.嘎地响(gā)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
的一项是( )
..
A.典型幻稚仪器冻僵
B.炼制搅动沸腾熟悉
C.氛围咽喉沉淀神密
D.残渣领域笼罩清析
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句是( )
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C.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捧过。
D.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C.“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D.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5.填空。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 国家,优秀的和作家。
她的《》就是写的法国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
二、解读探究,把握文本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7.“艰苦而微妙的快乐”中“艰苦”指;
“快乐”指。
三、探究品析
8.课文第5、6段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有何作用?
9.“‘反自然’的生活”有什么含义?
10.文章结尾以居里一家日常生活中一个短暂而悠闲的夜晚作为结尾有何作用?
11.实验室的真正气氛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炽”应读“chì”;B项,“筋”应读“jīn”;D项,“燥”应读“zào”。
2.B 解析A项,“幻”应改为“幼”;C项,“密”应改为“秘”;D项,“析”应改为“晰”。
3.C 解析“吹嘘”和“吹捧”都有“夸大事实”的意思。
“吹嘘”夸张地宣扬。
多指夸口。
“吹捧”是为抬高某人而吹嘘。
此处是写居里夫人“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夸过口”,所以“吹捧”应改为“吹嘘”。
4.B
5.艾芙·居里法作音乐教育家人物传记居里夫人传科学家
6.本文主要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7.居住条件简陋在这里要进行自己钟爱的科研工作。
8.(1)补充交代细节;(2)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3)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9.“‘反自然’的生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承受极限;二是指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因条件艰苦,没有必要的劳
动保护措施而处在反自然状态。
10.文章结尾以居里一家日常生活中一个短暂而悠闲的夜晚作为结尾,使读者在温馨和平淡的氛围中体会居里夫妇在艰辛之后的巨大成功。
11.不断思考、专注于研究、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执着顽强的精神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