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论语》十则 练习
论语十则练习

《论语》十则练习题1.填空:(19分)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子的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

《论语》同步练习题《论语十则》同步练习题一、基础训练1、《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它是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共称“四书”。
2、曾子认为,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两种态度是。
4、孔子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的`句子是。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⑵已的不欲,勿施于人(施:)⑶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⑷君子成人之美(美:)⑸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斯:)6、翻译下列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⑶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⑷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
二、同步解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乏。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平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8.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9.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10.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11.孔子认为应该如何得到官?你赞成孔子的观点吗?12、孔子为什么赞同曾子的观点?13、你的理想是什么?学了《论语》十则后,对你世界观的形成有什么帮助吗?。
《论语》《童趣》

七上:《论语》《童趣》强化复习《童趣》一、落实重点实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 )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 )数十,驱之别院。
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 的?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3、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2.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3.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论语》十则一、落实重点实词并能解释这些句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25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吾日三省吾身()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思而不学则殆()④传不习乎()3.翻译下列短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
下列句子中的“而”:①表顺接关系的有________,②表转接关系的有_______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敏而好学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G.学而不厌5.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书,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道理等多方面,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 _______家、________家。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一)语段点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童趣》测试题

《童趣》测试题(知识总分100分,卷面5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知识得分________ 卷面得分_______一、阅读《童趣》,回答文后问题。
(54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填空:《童趣》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2、解释加点词语。
(16分)余.忆童稚时______________ 明察..___________________..秋毫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 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____以丛草为.林______________ 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 盖.一癞蛤蟆______________ 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25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⑤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有情趣的人?(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论语十则>》有关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童趣 论语十则

阅读分析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 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此皆幼时闲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10.《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 。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1.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 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 12.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 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 . 温故” 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理解? 理解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 14.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为了告诫弟子 。 1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 .孔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 之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
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文言诗文复习练习题整理(附答案)【一】《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一填空:1、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
二、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3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4.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11.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
四、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五、翻译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4 从本文找出八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