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6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17讲+欧姆定律(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 第17章 欧姆定律复习讲义(知识点+单元测试)

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知识点+单元测试)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式:I = URR=UIU=IR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I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R=UI【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U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U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表格】【注意事项】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 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单元测试(一)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一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 . 安培 B .牛顿 C .欧姆 D .伏特 2.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B 、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 、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跟导体电阻成正比;D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利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电阻后绘出的不同电阻的U−I图像。
由图可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R1<R2<R3B.R1>R2>R3C.R1=R2=R3D.无法比较R1、R2、R3大小答案:B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关系大小为I1<I2<I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U I所以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1>R2>R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I-U曲线,从图中可知错误的是()A.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R1>R2C.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Ⅲ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Ⅰ答案:BA.两条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可得,R1<R2,故B错误,符合题意;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相同的电压下,通过R2的电流小,根据R=UIC.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等于两电阻之和,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由选项B分析可知,R1<R2时,R2对应的I-U曲线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所以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2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Ⅲ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因此,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上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Ⅰ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乙是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图。
电子秤的示数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R1是一根长6厘米,阻值15欧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则()A.R2阻值为6欧B.电源电压为6伏C.当电子秤示数为2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D.当电子秤示数为4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答案:CA B.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在a端时,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a=0.1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U,电源的电压RU=Ia(R1+R2)=0.15A×(15Ω+R2)①当滑片在b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b=0.6A,则电源的电压U=I b R2=0.6A×R2②由①②可得R2=5ΩU=3V故AB不符合题意;C.当电子秤示数为2kg时,对弹簧的拉力F2=G1=m1g=2kg×10N/kg=20N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2cm,因均匀电阻丝R1的长度为6cm,阻值为15Ω,每1cm的电阻为15Ω=2.5Ω/cm6cm所以,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2cm)×2.5Ω/cm=10Ω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1′+R2=3V10Ω+5Ω=0.2A故C符合题意;D.当电子秤示数为8kg时,此时的拉力F2=G2=m5g=4kg×10N/kg=40N 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4cm,则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4cm)×2.5Ω/cm=5Ω此时电路的电流I′=UR1′′+R2=3V5Ω+5Ω=0.3A故D不符合题意。
【精】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练习题+单元测验(有答案)

初三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有:3.说明:①适用条件: 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 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 应加角码区别。
③使用欧姆定律解题时, 电压的单位用伏, 电阻的单位用欧, 电流的单位用安。
④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是电阻的量度式, 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给出, 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 但R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1.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公式: R=R1+R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多个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导线的长度。
2.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公式: =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多个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
【例题解析】1. 一段铜线的电阻为R, 两端电压为U, 通过电流强度为I,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 R由铜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B. R的大小与U有关C. 铜线的电阻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D. R的大小与I无关2.两条长度相等、截面积不等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串联在电路中, 则粗电阻丝[ D ]A. 电流强度较大B. 电流强度较小C. 电压较大D. 电压较小3.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U/R, 可变形得到R= U/I.对此,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 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4.有一条电阻线, 在其两端加1伏特电压时, 测得电阻值0.5欧姆, 如果在其两端加10伏特电压时, 其电阻值应为[ A ]A. 0.5欧姆B. 5欧姆C. 0.05欧姆D. 20欧姆5. 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 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10欧姆, 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 D ]A. 5欧姆 B. 10欧姆 C. 20欧姆 D. 40欧姆6. 一条导线的电阻是R, 把它对折分成等长的两段后, 再把这两段并联起来使用, 这时电阻是[ A ]A.R/4 .B.R/2 .C.R/..D.R7. 在一段导体两端加2伏特电压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4安培,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___5___欧姆;如果在它两端不加电压,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___0___安培,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___5___欧姆。
精选初三物理第17章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

精选初三物理第17章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精选初三物理第17章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 ,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 同一个电阻 ,阻值不变 ,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 ,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 ,电阻越大 ,那么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 ,电阻越大 ,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 ,R2串联)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 ,那么有R总=nR④分压作用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 ,R2并联)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 ,那么有1/R总= 1/R1+1/R2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通过对精选初三物理第17章知识点复习:欧姆定律的学习 ,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 ,更多参考资料尽在查字典物理网!。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检测卷(答案解析)(19)

一、选择题1.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焦耳D.牛顿2.如图是电路元件甲和乙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为定值电阻B.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R甲=0.2ΩC.甲和乙两个元件串联接入电路中,电路电流为0.2A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 D.甲和乙两个元件并联接入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电流为0.4A3.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L1和L2的亮度的变化是()A.L1、L2都变亮B.L1、L2都变暗C.L1变亮,L2变暗D.L1变亮,L2的亮度不变4.如图所示是电阻R A和R B的I-U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R A两端电压为0V时,R A的阻值是0ΩB.当R B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R B的电流为0.1AC.当两电阻并联时,通过R A和R B的电流之比为1∶2D.当两电阻串联时,R A和R B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B.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不变C.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不变D.电流表A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6.020年校园防疫不放松!手持式电子测温仪最为常见使用,如图是某款电子测温仪以及它内部的原理图。
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是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电阻会变小,用于靠近人体测温,定值电阻R0为保护电阻。
在使用过程中,当被测温者体温较高时,显示仪的示数也会变大,关于此测温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显示仪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B.被测温者温度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大C.寒冷的冬天,测温仪室外测人体温时,热敏电阻R阻值变小D.将定值电阻R0更换为阻值更大的电阻,测相同温度时,显示仪示数变小7.如图所示是电阻A和电阻B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把A、B串联起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2VB.若把A、B并联起来,当电源电压为3V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1.2AC.电阻B是定值电阻D.当电阻A两端的电压为1.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AR随光照强度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传感器M的电阻M增大而减小,导致V的示数增大而触发警报器(图中未画出)报警,则光照强度增大时()A.A的示数变小B.V与A的示数乘积不变R的比值变大C.R与MR两端电压变大D.传感器M9.如图,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的电压变化的I-U图像。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docx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 含答案 ) (word)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灯L1、 L2都能正常发光,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 3.此时灯 L12的电阻之比是()、LA. 2: 1B. 3:2C. 2: 3D. 1: 2【答案】D【解析】【解答】如果甲乙任何一个为电流表,将会形成短路,因此甲乙都为电压表,此时灯 L12串联连接,电压表甲测量2两端电压,电压表乙测量电源电压;、 L L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且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所以灯 L1、 L2两端电压之比:U1: U2=( 3﹣ 2): 2=1: 2;又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即I1=I2;由I= 可得, R1: R2= : =U1: U2 =1:2.故选 D.【分析】根据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确定甲乙仪表的种类,然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电阻之比.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风速的装置,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解答】解: AD.探头上平下凸,当风吹过探头时,探头下方空气的流速大于上方空气的流速,探头下方空气压强小于上方空气压强,产生向下的压力差使弹簧压缩,滑片下移,故 AD 不符合题意;BC.探头上凸下平,当风吹过探头时,探头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探头下方空气压强大于上方空气压强,产生向上的压力差使弹簧伸长,滑片上移,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 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 U=IR 可知, 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 B 选项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 B 符合题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 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 C 不符合题意.C 选项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故选 B.【分析】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判断产生压力的方向,然后判断滑片移动的方向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本题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会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如题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 b 端滑到a 端,电压表示数U 与电流表示数I 的变化关系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源电压是9VB. 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 18ΩD. 若定值电阻R 出现接触不良时,电流表示数为 0,电压表示数为9V【答案】 C【解析】【解答】当滑片P 位于 a 端时,电路为R 的简单电路,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1.5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的电压为9V;由可得,定值电阻R 的阻值:;当滑片P 位于 b 端时,定值电阻 R 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1=0.5A,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为U2=U-U1=9V-3V=6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max= ==12 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 12Ω。
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 全章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欧姆定律注意事项: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②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③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2、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③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例题:1、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了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
(1)电路中还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在图甲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处于___断开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阻值最___大___的位置。
(3)实验中要控制__电阻__不变,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__电压__。
(4)(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____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___________。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断开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小明按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B____(只填序号)。
A.电流表开路B.R开路C.R短路(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0.3___A。
(4)小明再分别换接10 Ω、15 Ω的电阻,重复实验,得到表中另两组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电压练习:1、在探究“(C)A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B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C .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D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和电压 2、如图甲所示,小华用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图甲中电阻箱R 1和滑动变阻器R 2的连接方式是____串___联。
(2)连接电路前,开关应处于__断开__状态。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考点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考点总结单选题1、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的分拣计数装置简化电路如图所示。
R2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当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其阻值变小。
激光被遮挡一次,计数器会自动计数一次(计数器可视为电压表)。
闭合开关,激光被遮挡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R1的阻值变小B.通过R2的电流变大C.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D.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答案:C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电压表)测R1的电压,已知当有光照射时电阻变小,故激光被迟挡瞬间电阻R1变大,由串联电阻的规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U=IR,R1的电压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一根铝导线接在电路中,它的电阻为R,现在要使它的电阻小于R,可采取的措施有()A.将这根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B.将这根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C.减小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或者增大通过它的电流D.用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代替该导线接入电路答案:AA.由电阻影响因素可知,将这根导线对折,则导线横截面积增大,阻值减小,长度变短,阻值减小,所以阻值将变小,故A符合题意;B.由电阻影响因素可知,将这根导线拉长,则导线横截面积减小,阻值增大,长度变长,阻值增大,所以阻值将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电阻是导体的性质,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所以减小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或者增大通过它的电流,对导线电阻大小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比铝导线的电阻大,所以用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代替该导线接入电路,阻值将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 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C.将R 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D.将R 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答案:DA.根据图乙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A错误;B.由图乙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 V=IR=0.1A×25Ω=……=0.5A×5Ω=2.5V故B错误;CD.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故C错误,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 欧姆定律主要考查从动态电路分析,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测电阻,欧姆定律的计算,常与电功率结合出现在压轴题中.题型多以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近三欧姆定律的探究估交流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提示】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原因一:漏掉了“导体两端电压一定”这个前提条件;原因二:弄错了“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提示】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利用公式R =R 1R 2R 1+R 2计算较为方便.(2)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总电阻R =nR 1;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总电阻R =R 1n.伏安法测电阻【提示】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实现多次测量.(2)测量定值电阻时,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由于灯丝的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故不能将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灯丝的电阻.命题点1 欧姆定律的比例运用(多选)(2015·石家庄新华区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1=2R3,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 )A.R1与R2电阻比为2∶3B.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3∶2C.S1、S2都闭合与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电流之比为6∶5D.S1、S2都闭合与S1闭合、S2断开时R1消耗功率之比为6∶5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不同电路的分压、分流特点来判断,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1.(2014·福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A.2∶1 B.1∶2 C.3∶2 D.2∶32.(2014·鄂州)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A1示数为I1,电流表A2示数为I2.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1示数为I1′,电流表A2示数为I2′,I2∶I1=2∶3,I2′∶I1′=4∶7,则电阻R1∶R2∶R3的比值为( )A.2∶3∶4 B.3∶4∶7 C.2∶1∶4 D.4∶2∶1命题点2 欧姆定律结合电学图像问题(2015·河北结课)甲和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 V,图是甲、乙两灯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曲线.现将两灯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中,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并保证电路安全,则电源电压最大为( )A.6 VB.8 VC.10 VD.12 V特点,与电学图像的相应数值联系,联立等式,求解.________A.4.(2015·遂宁)标有“6 V 4.8 W”的小灯泡L和标有“6 V 3.6 W”的小型电加热器R,它们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现将它们连入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其中一用电器正常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有关B.电源电压为10.5 VC.如果电源电压减小5 V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D.如果电源电压减小5 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 A命题点3 欧姆定律的综合计算V,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为定值电阻R0的三倍.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某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5 V,电流表示数为I1,当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1∶I2=5∶4.两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之比R1∶R=8∶15.图乙是该小灯泡I-U图像.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3)电源电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也经常与图像、电路安全问题结合.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用图乙线段AB表示.求:(1)电源电压;(2)滑片P滑到ab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命题点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本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中考中重点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改错;(2)故障分析;(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及量程的选择;(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5)设计实验电路图、表格或实验过程;(6)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规格的选择;(7)对实验进行评估;(8)与其他实验的联系.(2014·河北)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 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 Ω、15 Ω、20 Ω),导线若干.(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与电阻(20 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 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 Ω、10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 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 4 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 4 V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如图乙所示).表1.【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表2(4)分析表.(5)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这样来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需要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来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因此,需要在更换电阻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更换后的电阻两端电压与更换前的电阻两端电压相等.(6)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归纳了滑动变阻器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作用:①滑动变阻器本身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________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②在探究电阻R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时,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讲欧姆定律一、选择题1.(2015·福州)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2.(2015·雅安)某学习小组在一次实验探究中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得了多组数据,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分析出他们实验时的电路可能是图中的( )3.(2015·株洲)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10 Ω,R2=15 Ω,R阻值一定但未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a(同时与b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0 V,若掷向b(同时与a断开),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A.3.0 VB.2.5 VC.2.0 VD.1.5 V4.(2015·河北结课)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 V不变,灯泡上标有“2.5 V 0.32 A”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 Ω 1 A”.闭合开关,将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 ΩB.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C.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D.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5.(2015·德州)同学们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2为20 Ω,R1为滑动变阻器.下列对电路的判断正确的是( )A.S1接触点1,S2接触点2时,轮椅前进B.S1和S2都接触点1时,轮椅后退C.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 AD.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2 A6.(2015·临沂)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C.当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 VD.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7.(2015·泰安)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R1、R2的U-I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线甲是电阻R1的“U-I”关系图像②电源电压为12 V ③电阻R1的最小电功率为2.7 W ④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 Ω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8.(多选)(2015·成都B卷)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是定值电阻,R2是规格为“20 Ω3 A”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正确连接一个电压表(图中未画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向a端.当滑片P在最右端b处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P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 A,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电压表选用的量程与乙图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B.电源电压是9 VC.R1的阻值是5 ΩD.R1消耗的最大功率是28.8 W二、填空题9.(2015·襄阳)如图所示,当电源电压为4 V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当电源电压增加到12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电阻R1=________Ω,R2=________Ω.10.(2015·铜仁)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6 V,电压表V2的示数为8 V,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源电压是12 V,则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R1=________Ω.11.(2014·南京)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20 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电流表示数是0.3 A;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 A,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__Ω.12.(2014·泉州)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后,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求出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0的阻值为________Ω.三、实验探究题13.(2015·张家口二模)小红按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①若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很大,这说明小红在实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电压表示数约为3 V,但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始终为0,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A.换用电压不同的电源再做实验B.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做实验(5)实验过程中老师提醒说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引起实验数据的较大差异,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将图乙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 V、阻值约为10 Ω的小灯泡,若要测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原实验电路中必须更换的器材是________.14.(2015·武汉)图甲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5 Ω、10 Ω、15 Ω、20 Ω、25 Ω和30 Ω.(1)该同学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5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再将5 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 Ω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3)该同学还想多测几组数据,但他不能选用的定值电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5.(2015·唐山市路南区一模)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标有“12 V 6 W”,滑动变阻器R1标有“100 Ω 1 A”,电压表量程为0~15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只闭合开关S1、S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为16 Ω时,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1、S3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1)灯泡的电阻;(2)R2的阻值;(3)只闭合开关S1、S2时,为了保护元件的安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一、选择题1.(2015·贵港)小珍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2 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10 V.小珍通过推算,得出四个结论:①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 Ω;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范围是2~20 Ω;③电源电压为15 V;④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6~24 W.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2014·资阳)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电源电压为6 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的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条件是( )A .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 VB .滑动变阻器滑片允许滑到最左端C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 AD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先达到最大量程3.(2015·山西)如图为一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 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电阻值为5 Ω,弹簧一端的滑片P 在电阻R 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该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 N ,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0.1~0.6 A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握力300 N 时电路中电流为0.6 AB .握力计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 VC .R 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0~30 ΩD .R 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0.5 W 二、填空题4.(2015·南京)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 -1R 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 A ,当电流分别为0.25 A 和0.5 A 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5.(2014·枣庄)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得到电路其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其中图像________(填“A”或“B”)是电压表V 2随电流变化的图像.6.(2014·巴中)两电阻R1=6 Ω,R2=9 Ω,当它们串联接在电源电压为3 V的电路两端,通过它们的电流I=________A,加在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________;当R1、R2并联接在原电路中,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1∶I2=________,通过R1、R2的发热之比Q1∶Q2=________.三、计算题7.(2015·石家庄桥西区模拟)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2 Ω,小灯泡标有“6 V 12 W”(假设电阻不变).(1)若只闭合S1,电流表示数为0.8 A,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当三个开关都闭合时,将滑片P移动到b端,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多少?(3)只闭合开关S2时,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9 W,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考点解读考点1控制变量电阻电阻两端电压电阻两端电压电阻正反考点2正比反比U R考点3 长度 横截面积 大 小 考点4 断开 最大阻值 各个击破例1 ABC 例2 B例3 (1)由图像可知:当U L =2.5 V 时,I 1=I L =0.25 A ,因为I =UR ,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 L =U L I L =2.5 V 0.25 A =10 Ω;(2)当滑片置于最右端时,L 、R 0及R 串联.由于I 2=45I 1=0.2 A ,由图像可知,灯泡两端电压U′L =1 V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L =U′L I 2=1 V×0.2 A =0.2 W ;(3)当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灯泡的电阻R′L =U′L I 2=1 V0.2 A =5 Ω,由于U =I 1(R L+R 0+R 1) ① U =I 2(R′L +R 0+R) ② 已知R 1∶R=8∶15 ③ R =3R 0 ④ 将R L =10 Ω、R′L =5 Ω、I 1=0.25 A 、I 2=0.2 A 代入方程组①②③④中解得:U =9 V.题组训练 1.B 2.C 3.20 0.35 4.D5.(1)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在b 端时,R 1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I =U/R 得U =IR 1=0.6 A×10 Ω=6 V ,所以电源电压是6 V ;(2)由图像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在a 端时,U 2=4 V ,I′=0.2 A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 2=U 2/I′=4 V/0.2 A =20 Ω,滑片P 滑到ab 中点时,R 中=R 2/2=10 Ω,由于R 中=R 1,串联电路U 中/R 中=U 1/R 1,所以U 中=U 1=U/2=3 V ,所以,滑片P 滑到ab 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3 V.实验突破例 (1) (2)A (3)电流超过了电流表所选的量程0.8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20拓展训练 (6)①长度 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③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 整合集训 基础过关1.A 2.C 3.B 4.D 5.C 6.B 7.C 8.CD 9.9 3 10.2 8 11.6 30 12.12 1013.(1) (2)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在最大值处 ②电阻断路 (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B (5)电阻的大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6)电源14.(1) (2)0.4 2 (3)20 Ω、25 Ω和30 Ω15.(1)灯泡额定电流:I =I L =P L 额U L 额=6 W 12 V =0.5 A ,灯泡电阻:R L =U L 额I L 额=12 V0.5 A =24 Ω;(2)只闭合S 1、S 2,灯泡与R 1串联,灯泡正常发光,R 总1=R L +R 1=24 Ω+16 Ω=40 Ω,U =IR 总1=0.5 A×40 Ω=20 V ,只闭合S 1、S 3,灯泡和R 2串联,电路总电阻:R 总2=U/I =20 V0.2 A =100 Ω,电阻R 2的阻值:R 2=R 总2-R L =100 Ω-24 Ω=76 Ω;(3)为保护灯泡安全,最大电流为I =0.5 A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R 总3=U/I =20 V/0.5 A =40 Ω,R 1=R 总3-R 2=40 Ω-24 Ω=16 Ω,为保护电压表安全,U 1最大=15 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U L =U -U 1=20 V -15 V =5 V ,I =U L /R L =5 V/24 Ω=5/24 A ,R 2=U 1/I =72 Ω.能力提升1.C 2.A 3.B 4.10 2∶1 2 5.9 20 A 6.0.2 2∶3 3∶2 3∶27.(1)由P =U 2R 可得,灯泡的电阻:R L =U 2L P L =(6 V )212 W =3 Ω,若只闭合S 1,灯泡L 与R 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 =UR 可得,电源的电压:U =I(R 1+R L )=0.8 A×(12 Ω+3 Ω)=12 V ;(2)当S 1、S 2、S 3都闭合时,将滑片P 移动到b 端,R 1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通过R 1的电流:I 1=U R 1=12 V12 Ω=1 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 滑=I′-I 1=1.2 A -1 A =0.2 A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滑=U I 滑=12 V 0.2 A =60 Ω;(3)只闭合S 2时,移动滑片P 到某一位置时,灯泡L 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 L +R 滑′=12 V 3 Ω+R 滑′,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 滑=(I″)2R 滑′=(12 V 3 Ω+R 滑′)2×R 滑′=9 W ,整理可得,(R 滑′)2-10R 滑′+9 Ω=0,解得:R 滑′=9 Ω或R 滑′=1 Ω,对应的电流为:I″=U R L +R 滑′=12 V 3 Ω+9 Ω=1 A ,I″=U R L +R 滑′=12 V 3 Ω+1 Ω=3 A ,因灯泡的额定电流I L =U L R L =12 W6 V = 2 A ,所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