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2
2第二章 电视传像基本原理2015

像素顺序传送示意图
3。扫描
•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 逆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的过程和我们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 次进行的过程类似。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自上而 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电视系统中,扫描多是由电 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 亮度的空间与时间的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 数(电信号),从而实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L = f L (t ) 黑白图像: 彩色图像:
行扫描正程:从左到右;行正程时间 THt 行扫描逆程:从右到左;行逆程时间THr 行周期 : TH = THt + THr 行频: fH=1/TH (每秒行数) 场扫描正程:从上到下;场正程时间 TV t 场扫描逆程:从下到上;场逆程时间TVr 场周期 : TV = TV t+ TVr 场频: fV =1/TV (每秒行数)
[在逐行扫描中,场、帧(幅)是相等的] fF = fV
f
fH=1/TH
=1/(THt+ THr )
fV=1/TV =1/(TV t+ TVr )
• 电视系统中: THt >> THr TV t >>TVr 行逆程系数:α=THr /TH 场逆程系数:β= TVr /TV
(规定:18%) (规定: 8% )
•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同步信号顶的幅值电平:100% 黑色电平和消隐电平幅度:75% 白色电平幅度:10~12.5% 图像信号电平介于白色与黑色电平之间
黑白全电视信号(图)(正极性信号)
黑白全电视信号(图) (负极性信号)
我国广播电视扫描参数
扫描方式:隔行扫描。 行频 fH :15625Hz; 行周期TH:64μs 行正程时间THS:≥52μs 行逆程时间THR:≤12μs 每帧扫描行数Z:625行 每场扫描行数:312.5行 场 频 fV : 50 Hz ( 帧 频 25 Hz); 场周期TV:20ms 场正程时间TVS:≥18.4 ms 场逆程时间TVR:≤1.6 ms 每帧显示行数Z/:575行 每场显示行数:287.5行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1. 什么是电视?电视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将声音和图像传输到接收设备上的传播媒介。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和其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
2. 电视是如何工作的?电视的工作原理涉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
相关信号从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或电视信号源)传输到发送器,发送器将信号转化为高频电磁波并传输到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中的电视机将电磁波转化为可视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3. 输入设备是什么?输入设备是能够把声音和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麦克风和其他外部设备。
4. 传输设备是什么?传输设备是通过传输电磁波将输入设备生成的信号传送到接收设备的设备。
常见的传输设备包括电视信号发送器和电磁波传输介质,如卫星、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
5. 接收设备是什么?接收设备是能够接收传输设备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和可听声音的设备。
电视机是最常见的接收设备。
6. 电视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图像是通过将连续的静态图像(称为帧)以高速播放来实现的。
电视机通过扫描一系列的水平线来构建图像,分别将每一行的像素逐一点亮,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
7. 电视的声音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声音是通过电视机内部的扬声器或外部声音系统来生成的。
音频信号被接收设备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号。
8. 电视的显示技术有哪些?目前常见的电视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等离子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9. 电视信号是如何被传输的?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传输,如有线电缆、无线电波或卫星。
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
10. 电视在信息传播和娱乐方面的作用是什么?电视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
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看新闻、体育比赛、电影、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娱乐享受。
电视原理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电视传像基本原理要点分析2.1 假设某电视系统扫描参数为Z=9行时,取α=0.2,β=1/9,画出隔行扫描光栅形成图。
要与行场扫描电流波形图相对应。
解:本题是针对传统的CRT显示器扫描光栅形成而言的,它的电子束在屏幕上的扫描轨迹与其在偏转线圈中通入的扫描电流密切相关。
而新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则不在此列。
当Z=9时,在隔行扫描中,每场为4.5行。
因为α=0.2 为简单计,设T H=1S T Ht=0.8S T Hr=0.2S T F=9S T V=4.5S 。
又因为β=1/9 则T Vr=0.5S T Vt=4S画出两场行、场扫描波形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行、场扫描波形图根据上述波形图中的时间关系,可分别画出第一场、第二场、及隔行扫描光栅图,如图二、三、四所示。
应注意以下几点:1. 行扫描正程轨迹是一条由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的直线,而行扫描逆程轨迹则是一条由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的直线。
因为α=0.2 因此,在行扫描正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若为4的话,则在行扫描逆程期结束后,电子束垂直向下移动的距离为1。
画图时要注意此比例。
2. 第一场正程结束时,行扫描刚好完成4行的扫描,因此其逆程应从屏幕的左下角开始。
由于场扫描逆程期是0.5s,行扫描正程有0.8s,,因此在场扫描逆程期只进行完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如图一中aa’。
画图时要注意第一场逆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上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
如图二中A’点所示。
图中,行逆程轨迹用黑虚线表示,场逆程轨迹用红虚线表示。
3. 第二场正程从第5行(时间上的行)行扫描正程的5/8处开始,如图三中A’点,而第二场正程结束点应是第9行正程的5/8处,图一中b点。
画图时要注意第二场正程结束时电子束位置处在屏幕最下方水平方向上的5/8处,如图三中B点。
4. 第二场逆程期间包含了第9行(时间上的行)正程剩余的3/8(0.3s)及其逆程。
电视原理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9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消隐信号分为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 号。 行消隐信号的宽度为12 μs, 场消隐 信号的宽度为25TH+12 μs。 因为采用隔 行扫描, 奇数场的场消隐起点与前面的一 个行消隐差半行, 偶数场的场消隐起点与 前面的一个行消隐相差一行, 如图2-9所示。 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号合在一起称为复 合消隐信号。
隔行扫描动画演示
18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 作业: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2 黑白全电视信号
2.2.1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 图像宽高比 • 图像宽高比也称幅型比。根据人眼的 视觉特性,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垂直视角 为15°,水平视角为20°的一个矩形视野, 因而电视接收机的屏幕通常为矩形, 矩形 画面的宽高比为4∶3。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2.2 场频
选择场扫描频率主要应考虑不能出现 光栅闪烁。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与屏幕亮 度、图像内容、观看条件以及荧光粉的余 辉时间等因素有关,为了不引起人眼的闪 烁感觉,场频应高于48 Hz。 随着屏幕亮 度的提高,屏幕尺寸的加大,观看距离的 变近,场频应相应提高。
22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20
第二章 电视图像传送原理
矩形屏幕的大小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并习惯用英寸作单位, 一般家用电视机的 35 cm(14英寸)、 46 cm(18英寸)、 51 cm(20英寸)、 74 cm(29英寸)等 都是指屏幕对角线长度。 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分别为2 m、 2.5 m、 3 m、 4 m, 眼睛应与荧光屏中心处 在同一水平线。 为增强临场感与真实感, 还可加大幅型比, 例如, 高清晰度电视或 大屏幕高质量电视要求水平视角加大, 观 看距离约为屏高的三倍, 幅型比定为 21 16∶9。
电视是什么工作的原理

电视是什么工作的原理
电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技术将音频和视频信号转换成可见图像和听觉声音的设备。
具体来说,以下是电视的工作原理:
1. 采集:电视的摄像头或天线接收器能够采集到输入的模拟电视信号,包括视频和音频。
2. 信号处理:通过信号处理器,模拟电视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调整。
3. 解码:数字信号被发送到解码器,解码器会根据特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如MPEG)解码视频信号,并解码音频信号。
4. 图像生成:解码后的视频信号由图像生成器转化为可见的图像。
图像生成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一系列亮度和色彩变化的像素。
5. 声音输出:解码后的音频信号被放大和转换,从扬声器输出,以产生可听的声音。
6. 显示:图像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
电视屏幕通常由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类似技术构成。
7. 控制:电视通常配备有遥控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用户可通过遥控器输入指令,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指令控制电视的各项功能。
总结起来,电视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数
字信号,通过解码器解码并生成图像,再通过屏幕显示和扬声器播放产生可见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视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能够通过电视信号的接收和解码来显示图像和声音。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1. 信号的接收电视机的工作步骤首先是接收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一般通过天线、有线或卫星接收装置传输到电视机上。
电视信号源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电视机必须能够正确解析这些信号以显示图像和声音。
2. 信号处理一旦接收到电视信号,电视机就会对信号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包括信号放大、调谐和解调。
信号放大是为了增强信号强度,以便电视机能够解析出清晰的图像和声音。
调谐是根据接收信号的频率调整电视机的接收器,以确保信号能够被正确接收。
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电视机能够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显示。
3. 信号解码接下来,电视机需要对信号进行解码。
对于数字信号,电视机会使用内置的解码器来解析信号,以便能够显示高清图像和清晰的声音。
解码的过程包括视频解码和音频解码,电视机会根据信号的编码格式将信号解析成图像和声音的数据。
4. 显示图像一旦信号解码完成,电视机就会显示图像。
图像显示的过程是通过电视机的显示屏幕和相应的控制电路来完成的。
现代电视机一般采用液晶显示屏或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来显示图像,这些显示屏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显示出清晰的图像。
5. 播放声音除了显示图像,电视机还需要播放声音。
声音的播放是通过电视机内置的扬声器来完成的。
电视机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解析出声音的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放大器和扬声器来播放声音。
总结: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电视机通过接收信号、处理信号、解码信号,并将图像和声音显示和播放出来,从而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
现代电视机在显示技术、音频技术、接收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电视机的显示效果和音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液晶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

人档案 |好友查看文章平板电视维修技术大屏幕液晶显示屏背光灯及高压驱动电路原理及电路分析(二)2010-03-29 10:05海信TLM32XX系列大屏幕液晶电视背光灯电路原理及分析海信32寸液晶电视主要采用韩国三星屏和LG屏,以下把三星屏背光驱动电路进行介绍;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背光灯管及驱动电路,并对驱动电路的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下面以韩国三星屏为例,对电路的组成形式、工作原理、控制方式进行介绍。
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在液晶电视机中,是一个单独工作的受控于CPU的电路组件,其主要作用是点亮液晶屏内的背光灯管并受CPU控制对其能进行启动、停止(on/off)及亮度控制。
由于液晶屏的尺寸、灯管的数量、点亮电压、启动特性均不相同,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其输出特性必须适配于所驱动的液晶屏,所以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是随屏配套提供,在同一尺寸的液晶屏其型号不同,其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是不能互换的。
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组件部分主要由;振荡器、调制器、功率输出电路及保护检测电路组成,在三星32寸液晶屏中,背光灯高压驱动电路中除功率输出部分和检测保护部分外,振荡器、调制器及控制部分采用一块ROHM(罗姆)公司的单片集成电路BD9884FV来完成(图1虚线框内),功率输出采用N沟道和P沟道组合的MOSFET功率模块SP8M3来完成,保护检测由集成电路10393完成,输出电路有高压变压器、谐振电容及背光灯管(CCFL)完成(并有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取样电路),以上这几部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基本电路框图及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一、信号流程及工作原理;图1中 CPU部分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振荡器开始工作,产生频率约100KHz的振荡信号,送入调制器内部和CPU部分送来的PWM亮度控制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输出断续的100KHz激励振荡信号送入功率输出电路,输出高压并点亮背光灯管。
PWM调制信号改变输出高压脉冲的宽度达到改变亮度的目的,背光灯管点亮后L2、C及CCFL的组合又使高压波形正弦形变化(低Q值串联谐振),电容C的容抗及L2的感抗又起到背光灯管的限流作用。
电视机原理2

1、取出亮度信号: ①滤除色度信号—4.43MHZ陷波器。 ②保留色度信号,经延迟放大后加于 矩阵电路。 2、取出色度信号: 用中心频率为4.43MHZ,带宽为2.6MHZ 的带通滤波器取出色度信号。 3、分离色度信号中的正交分量FU与 ±FV—梳状滤波器。
4、同步解调取出两个色差信号经矩阵 电路得到三基色信号。
所以要压缩视频信号幅度,只能 压缩色度信号,而使亮度信号幅度 保持不变,接收机中将色度信号按 比例放大,不会影响彩色效果。 3、压缩系数: 国标规定彩视频信号电平1.33~ 0.33据此,经推导,求出 R-Y的压缩系数=0.877 B-Y的压缩系数=0.493
二、NTSC制全电视信号 1、组成: 亮度信号、已调色度信号、行同步 行消隐信号、场同步、场消隐信号 色同步信号。 2、波形图:如图3—15所示。
3、特点:
①优点:兼容性好,电路简单,图像 质量高。 ②缺点:相位(色差信号里的色调信 息)敏感性高。 采用75%幅度,100%饱和度信号。 黄、青视频幅与白一样。 整体同黑白一样。
3-5
PAL制及其编、解码过程。
一、彩色画面的失真: 1、亮度失真—改变景物的层次。 由Y决定。 2、色饱和度失真—改变彩色的深浅。 由F=√U2+V2决定。 3、色调失真—改变彩色的颜色。 由Q=arc tan V/U决定 影响最大的是颜色失真,即相位失真。
2、逐行倒相的色度信号矢量图:
V
F=Usinwsct±Vcoswsct
U
或F=Fmsin(wsct±Q) Fm=√U2+V2 Q=arc tan V/U 彩条矢量逐行倒相信号的矢量图 如图3—17(b)所示。
3、原理框图:
F +
U U平衡调幅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交流电源干扰若加在行锯齿波上, 会造成光栅扭 曲。 当场频与电源频率不同时, 光栅不但扭曲而且摆 动。 因此在制定电视标准时都规定场频与本国的电网 频率相同。 在我国电视标准中, 场频选为50 Hz。 随着新型 荧光粉的出现, 电视屏幕亮度不断提高, 一些高亮度 的画面常会引起闪烁感觉, 而现代接收机生产工艺水 平已能消除电源干扰, 所以后来采用比50 Hz更高的场 频。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隔行扫描就是把一帧图像分成两场来扫: 第一场 扫描1、 3、 5、 …奇数行, 称为奇数场; 第二场扫描 2、 4、 6、 …偶数行, 称为偶数场。 每帧图像经过两 场扫描, 所有像素全部扫完。 偶数场扫描线正好嵌在 奇数场扫描线的中间, 如图2-2(c)所示。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 每秒传送25帧, 每帧图像为 625行, 每场扫描312.5行, 每秒扫描50场。 场频为50 Hz, 不会有闪烁现象, 一帧由两场复合而成, 每帧 画面仍为625行, 图像清晰度没有降低, 而频带却压 缩了一半。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iH 2 4 6 8 10 12 14 16 18 (a) 1 3 5 7 9 11 13 15 17 t
1 11 3 13 5 15 7 17 9 (c)
iV (b) t0 t
10 2 12 4 14 6 16 8 18
图 2-2 隔行扫描电流和光栅 (a) 行扫描电流; (b) 场扫描电流; (c) 扫描光栅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iH
THF
THR
t0 t t1 t3
t6
(a) t1 t 2 t3 TZF t 4 TH TZR
t2 t4
iZ (b)
TZ t0 t5 t6
t t5 (c)
图 2-1 逐行扫描电流和光栅 (a) 行扫描电流; (b) 帧扫描电流; (c) 扫描光栅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假定在垂直偏转线圈里通过如图2-1(b)所示的锯齿 形电流, 电子束在水平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自上 而下, 再自下而上的扫描, 这样便形成帧扫描正程和 逆程。 帧扫描的周期TZ 等于帧正程时间TZF和帧逆程时间 TZR之和。 帧扫描周期的倒数就是帧扫描频率fZ。 帧扫描频率fZ远低于行扫描频率fH。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和有限分辨力, 活动图像可分 解为一连串的静止图像, 静止图像又可分解为像素, 只 要在 1/50 s 时间里, 发送端依次对一幅图像所有像素的 亮度信息进行光电转换, 接收端再依次重现相应亮度的 像素, 就可以完成活动图像的传输。 这种将图像分解成像素后顺序传送的方法叫做 顺序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 电视传像原理 2.2 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2.3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 电视传像原理
电视广播用无线电波传送活动图像和伴音。 图像 伴音 传送伴音要把随时间变化的声能变成电信号传送 出去, 接收机再把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传送活动图像要在发送端把亮度信息从空间、 时 间的多维函数变成时间的单变量函数电信号。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3) 垂直边沿锯齿化现象 当图像上有物体水平方向运动速度足够大时, 因 隔行分场传送, 相邻两行在时间上相差, 结果运动物 体图像垂直边缘出现锯齿。 锯齿深度就是物体在一场时间内水平方向移动的 距离。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2 电视图像基本参数
2.2.1 图像宽高比 图像宽高比也称幅型比。 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 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垂直视角为15°, 水平视角为 20°的一个矩形视野, 因而电视接收机的屏幕通常为 矩形, 矩形画面的宽高比为4∶3。
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1 逐行扫描 在电视发送端用摄像器件实现光电转换, 在接收端 用显像管实现电光转换。 涂在玻璃屏上的荧光粉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会发光。 荧光屏的发光强弱取决于轰击电子的数量与速度, 只要 用代表图像的电信号去控制电子束的强弱, 再按规定的 顺序扫描荧光屏, 便能完成由电到光的转换, 重现电视 图像。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图6
偏转线圈结构示意图 (b)场偏转线圈
(a)行偏转线圈;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假定在水平偏转线圈里通过如图2-1(a)所示的锯齿形 电流, t1~t2期间电流线性增长时, 电子束在垂直偏转 磁场的作用下从左向右作匀速扫描叫做行扫描正程, t2 时刻正程结束时, 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右边。 t2~t3期 间偏转电流快速线性减小, 电子束从右向左迅速扫描, 叫做行扫描逆程, t3时刻逆程结束时, 电子束又回扫到 屏幕的最左边。 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称为行扫描 周期TH。 行扫描周期TH等于行正程时间THF和行逆程时 间THR之和。 行扫描周期的倒数就是行扫描频率f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如果把行偏转电流iH和帧偏转电流iZ同时分别加到 水平和垂直偏转线圈里, 那么, 在水平偏转磁场和垂 直偏转磁场共同作用下, 电子束同时沿水平方向和垂 直方向扫描, 在屏幕上就显示出如图2-1(c)所示的 光栅。 由于行扫描时间比帧扫描时间短得多, 整个屏幕 高度有600多条扫描线, 因此电视机的扫描线看起来是 水平直线。 这种扫描方式从图像上端开始, 从左到 右、 从上到下以均匀速度依照顺序一行紧跟一行地扫 完全帧画面, 称为逐行扫描。
(2) 并行现象 并行现象有真实并行和视在并行。 在隔行扫描中, 要求行、 场扫描频率保持一定的 关系, 否则两场光栅不能均匀相嵌。 不均匀的极端是 奇、 偶两场光栅重合, 称为真实并行, 这时图像清晰 度会降低一半。 当图像上有一物体垂直方向运动速度恰好是一场 时间下移一行的距离时, 该物体后一场图像与前一场 相同, 当观察者的视线随运动物体移动时, 看起来是 两行并成了一行, 图像清晰度下降, 这被称为视在并 行。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隔行扫描存在下列缺点: (1) 行间闪烁效应 从电视图像整体来看, 隔行扫描后图像场频保持 在50 Hz, 高于临界闪烁频率, 观看时不会感觉到闪 烁。 但当图像中有一行亮线时, 每秒只出现25次, 低 于临界闪烁频率, 就会感到闪烁, 这叫行间闪烁。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2.3 行数 在1.2.3节中得到分辨力公式
d θ = 3438 (′) L
式中, L表示眼睛与图像之间的距离, d表示能分 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对于正常视力的人, 在中等亮 度情况下观看静止图像时, θ为1~1.5′。
β:
THR TZR α= = 18% β = = 8% TH TZ
在逐行扫描中, 所有帧的光栅都应相互重合, 这就 要求帧扫描周期TZ是行扫描周期TH的整数倍, 也就是说 每帧的扫描行数Z为整数, TZ =ZTH,fH=ZfZ。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1.2 隔行扫描 为了保证电视图像有足够的清晰度, 扫描行数需 在600左右; 为了保证不产生闪烁感觉, 帧扫描频率 应在48 Hz以上, 这样图像信号的频带就会很宽, 使 设备复杂化。 隔行扫描在不增加带宽的前提下, 保证 有足够的清晰度又避免了闪烁现象。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矩形屏幕的大小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并习惯用英 寸作单位, 一般家用电视机的35 cm(14英寸)、 46 cm(18英寸)、 51 cm(20英寸)、 74 cm(29英寸) 等都是指屏幕对角线长度。 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分别为2 m、 2.5 m、 3 m、 4 m, 眼睛应与荧光屏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线。 为增强临 场感与真实感, 还可加大幅型比, 例如, 高清晰度电 视或大屏幕高质量电视要求水平视角加大, 观看距离 约为屏高的三倍, 幅型比定为16∶9。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一幅高质量的图像有几十万个像素。 要用几十万 个传输通道来同时传送图像信号是不可能的。 由于人 眼的视觉惰性, 可以把图像上各像素的亮度信号按从 左到右、 从上到下的顺序一个一个地传送。 电视接收 机按发送端的顺序依次将电信号转换成相应亮度的像 素, 只要在视觉暂留的0.1 s时间里完成一幅图像所有 像素的电光转换, 那么人眼感觉到的将是一幅完整的 图像。 利用视觉惰性, 我们同样可以把连续动作分解为 一连串稍有差异的静止图像。 电影就是每秒放映24幅 稍有差异的静止画面来得到活动图像的, 电视则是采 用每秒传送25幅稍有差异的电视画面来得到连续动作 的效果的。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1) 摄像管与光电转换
图3为光电导摄像管,属电真空器件。它主要由镜 头、光电靶、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述。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图3 光电导摄像管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图4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2)显像管与电光转换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图2-2(a)是行扫描电流波形, 图2-2(b)是场 扫描电流波形。 为了简化, 图中未画出行、 场扫描的 逆程时间。 一帧光栅由9行组成, 图2-2(c)中奇数 场光栅用实线表示, 偶数场光栅用虚线表示。 奇数场 结束时正好扫完第5行的前半行, 偶数场一开始扫第5 行的后半行, 偶数场第一整行(第6行)起始时垂直方向 正好扫过半行, 插在第1行和第2行的中间, 形成隔行 扫描。 由此可见, 隔行扫描要将偶数场光栅嵌在奇数场 光栅中间, 每帧的扫描行数必须是奇数。
第2章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
场频的选择还要考虑交流电源对电视图像的影响。 电视接收机电源滤波不良或因杂散电源磁场的影响, 交 流电源干扰混入视频信号中, 都会使图像产生一种垂直 方向的明暗变化, 或呈现为一二条水平暗条。 当电源频率与场频相同并与电源同步时, 这些干扰 在图像上是固定不动的, 只要不太大, 眼睛是感觉不出 来的; 当电源频率与场频不同时, 干扰图形将是移动 的, 以两个频率的差频向上或向下滚动, 俗称“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