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祖师内功心法修订稿

合集下载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诀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

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

迨入后天,即成太极。

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

气清上浮,无异上天。

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

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

内敛其神,外聚其气。

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

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

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故习此拳,亦须如此。

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

气不外聚,神必乱之。

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

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

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三丰太极拳歌诀及王宗岳歌解太极经论》张三丰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张三丰太极拳全套,张三丰太极拳教学歌诀一顺项灌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威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歌诀解(王宗岳):顺项灌顶两膀松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张三丰先生全集·卷四》

《张三丰先生全集·卷四》

《张三丰先生全集·卷四》张三丰先生全集卷四汉嘉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张道渊子深氏敬书阆中朱道生晚成子敬刊侄瑛春城朱瓒素园仝校字男璜蟠溪玄要篇上仿古二章自注《参同》云:【吾不敢虚说,仿效古人文】,题名取此。

元始祖气,朴朴昏昏。

元含无朕,始浑无名。

混沌一破,太乙吐萌。

两仪合德,日月晦明。

干交坤变,坤索干成。

异名同出,一本共根。

内外虚实,刚柔平均。

阴阳燮理,变化分形。

眞精眞气,恍惚杳冥。

坎离颠倒,运施五行。

旣济生神,未济死临。

仙道谨守,鬼道邪倾。

人希天道,速避鬼门。

由仙希天,道炁长存。

又天地大道,含和抱中。

玄玄之祖,妙妙之宗。

玄妙贯通,劈破鸿蒙。

窍门橐钥,朱雀烧空。

庚方月现,西南得朋。

笑倾玄酒,宴饮黄中。

二八成就,乌兔混融。

神光默默,黄屋玄翁。

巽风鼓吹,满鼎霞红。

水火进退,朝屯暮蒙。

子午运用,卯酉无功。

十月数足,卦象翻终。

了命功全,纯阳气冲。

神几妙用,道法无穷。

此二章俗本皆作一首,题作【金丹内外火侯总论】,心窃非之。

后得汪仙藏本,不觉爽然。

上天梯大元飘远客,拂拂髯如戟。

一曲上天梯,可当飞空锡。

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

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

辞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

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

舍我丱角儿,掉头离火宅。

人所难毕者,行人已做毕。

人所难割者,行人皆能割。

欲证长生果,冲举乘仙鹤。

后天培养坚,两足迈于役。

悠悠催我心,流年驹过隙。

翘首终南山,对天三叹息。

天降火龙师,玄音沉雄顿挫,作古歌行读月。

参一一。

知我内丹成,不讲筑基业。

赐我外丹功,可怜谆告切。

炼己忘世情,采药按时节。

先天无觔两。

火候无爻策。

只将老嫩分,但把文武别。

纯以眞意求,刀圭难缕晰。

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

换鼎复生孙,骑龙起霹雳。

天地壤有时,仙翁寿无极。

亲口诀圣师亲口诀,名方万古遗。

传与世间人,能有几人知。

衣破用布补,树衰以土培。

人损将何补,阴阳造化机。

取将坎中丹,金花露一枝。

庆云开天际,祥光塞死基。

归已昏昏默,如醉亦如痴。

大丹如黍米,脱壳鎭无为。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一、大道论(一)上篇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

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

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

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

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

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

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

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

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

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

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

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

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

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

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

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

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

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传说中的《九阳神功》内功心法:

传说中的《九阳神功》内功心法:

传说中的《九阳神功》内功心法:传说中的《九阳神功》内功心法:【名称】《无根树》【作者名】张三丰【朝代(国家)】明【正文】《无根树》原文序天台《悟真》,发明内外二药返还大事,当时浅识无知,或疑为炉火采战之书。

叶文叔不明返还,又复以清净浮言附骥行世。

翁葆光见而笑曰:“此不知金丹者也。

”遂为注以匡正之。

陆子、陈上阳遂加发挥,《悟真》三注出而叶注遂堙。

辽阳张三丰先生,天仙也。

在武当时,曾作《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与紫阳《悟真》后先伯仲,世亦有认为采战炉火者。

涵虚昭然曰:“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每欲著解彰之,恨无同心丹友。

栖云刘悟元,以宏通大辩之才,作书数十种传世。

其中有《无根树注解》,涵虚取而观之,词源浩大,理境圆通。

由是欣然大喜,喜其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也。

其中有未尽泄者,涵虚乃为补之,内外药物、返还火候、先后炉鼎,发泄无遗。

自是而《无根》二解,宛然《捂真》三注也。

解成,问序于予,予不敏,为记其用心如此。

丁未立秋日青霞洞主人同师弟何西复拜识自题无根树词二首鹧鸪天道法流传有正邪,入邪背正遍天涯。

飞腾罕见穿云凤,陷溺多成落井蛙。

难与辨,乱纷哗,都将赤土作丹砂。

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卖花声无根树下说真常,六道含灵共一光。

会得威音前后事,本无来去貌堂堂。

明洪武十七年岁在甲子中和节大元遗老张三丰自记于武当天柱峰之草庐[刘注]“无根树”者,词之名也。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若无根,必不久长;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忽在忽亡,百年岁月,石火电光,亦如树之无根也:仙翁二十四词,以“无根树”为名,叫醒世人,使其看破浮生梦幻,早修性命耳。

[李解]“无根树”以人身气言。

人身百脉皆生于气,气生于虚无之境,故曰“无根”。

丹家于虚无境内养出根荄,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是无根乃有根之原也。

炼后天者,须要入无求有,然后以有投无;炼先天者,又要以有入无,然后自无返有:修炼根因,如是而已。

但人身之气有少、壮、老之不同,修炼之气有前、中、后之各异。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原文探秘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原文探秘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原文探秘十三势歌诀原文:十三势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须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惜。

十三势行功心解原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园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运劲如百练钢,何紧不摧!形如搏兔之鹗,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坚硬,能呼吸然后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轴。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至于慎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远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轮。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朋,履,挤,按,即先天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冽,肘,靠,即先天八卦中的巽、震、兑、艮四偏方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

附太极拳经解释:十三总势,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个总势万不可轻视。

太极拳的所有套路,不管108式、105式、88式,还是85式、72式,均没有离开这十三个总的要求。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张三丰,元﹑明(一说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详,传说生辰时间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是太极拳的创史人,经考证得字子冲南宋淳祐七年(张三1247年)生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另有记载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今黑山县姜屯镇)在莲花湖畔亦有张真人故居。

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

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

游止无恒。

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入明,自称“大元遗老”。

时隐时现,行踪莫测。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

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

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

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

收入《道藏辑要》。

关于张三丰其人,历来传说很多,姑且不论,但他对内丹功造诣很深,确有据可查。

兹根据气功古籍,综述如下。

一、张三丰论炼己功夫《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1.练已的涵义炼己是内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于整个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所以也称炼己筑基。

所说筑基,一是指“炼己”阶段,或指内丹功法第一步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强调炼己这步功法的重要性。

什么叫炼,明代伍冲虚《天仙正理》上说:“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时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之时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張三丰內丹三十六訣

張三丰內丹三十六訣

張三丰內丹三十六訣------知障会坏事的------凡心死,道心活,凡眼关,天眼开入定一定是呼吸心跳都降到微乎其微状态-----道需钱养,然钱无法买道----历代帝王有的是,然帝王没一个是修成正果的-----大小周天,有两重,,人体一小周天,和天地一大周天--------南宗一祖张伯端-------,-------为法有观想法,有意守法,有听息法,有持经咒法等等---------无为法是直接遁入虚无状态---------悟性高者和没心没肺的,都比较容易入道-------修----------道不问寿,不问对方师承,不问对方境界---------心在道里,道在心里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

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

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

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

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多由此窍遗漏,(**一去,元气随之)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

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

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

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

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

1.故静坐时,先须定其姿势(再详),次将诚意存于下丹田,一也。

2.极力遏止杂念,二也。

3.用目内视即所谓“回光返照”下丹田,三也。

4.但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四也。

5.初入坐时,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五也。

6.初学静坐,呼吸自然不匀,但不可强调呼吸,及使心气不得自然(注意),但能常将诚意存于下丹田,呼吸之气,自能渐深渐匀,六也。

张三丰内丹秘诀玄机直讲之炼丹火候说(二篇)

张三丰内丹秘诀玄机直讲之炼丹火候说(二篇)

张三丰内丹秘诀玄机直讲之炼丹火候说(二篇)张三丰祖师说在前面:今天天机君想给大家分享三丰祖师《玄机直讲》里开篇的两段关于炼丹火候的文章,虽说是直讲,但还是没明说,所以没有基础的人估计读起来也会稀里糊涂不明所以,但第一篇中我加粗标出来的地方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读得懂的。

很多丹经里都会很系统的讲内丹的程序及过程中会出现的相应的情景,但是对于尚未入门的人来说,最需要着手下手的地方就是炼己筑基,偏于性功上做入手,炼己阶段还是要扫除杂念,而关于杂念的烦恼可查看之前发的《今天让我們来谈谈修行中遇到的烦恼》中的大烦恼一段。

文中三丰祖师讲要做到万念俱泯,这对于一般人来讲下手相当难,所以可以稍微采取一个过渡手段,先将万般杂念妄念化为一念,久久纯熟,一念自然脱落化无念,只剩一点灵光独存,方得正念。

关于下手将万念化一念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三丰祖师也在文中提到了,我也标注出来了,如果觉得可以切实的照之行之是为最好,但有些人可能也很难做到,那就需要一些方便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数息法,此法简单易行,当于坐中,调整呼吸,一呼一吸计数一,由一到九,由九到一,例如1、2、3、4、5、6、7、8、9、8、7、6、5、4、3、2、1,以此往复循环,呼吸过程一定要保持匀速,不缓不慢,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在数息上,念头来了不跟,不自觉跟着念头走了要立刻警觉,再继续回到数息上,越说越多了,这个回头可以单独再开一篇文章详说。

炼丹火候说二篇(其一)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

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三丰祖师内功心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张三丰祖师内功心法
内家拳,重内丹,这个消息在玄关;绵绵密密调呼吸,一阴一阳体内煎,性要悟,命要传,修将火侯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虚无是根源;百日里见应验,坎中一点向上翻,黄婆其间做媒妁,婴儿淑女两团圆,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原,水火济济真汞铅,若非戊己不成丹,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无影树上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劈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生万物,口饮甘露似蜜甜,仙似佛,佛似仙,一性圆明无二般,三家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来眠,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眼前,迷昏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蠢迷妄想西天去,瞎汉夜走进深山,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名师结成丹,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三年五载功成就,炼出一粒紫金丹,若问此歌何人做,清虚真人三丰仙此歌又称《三丰祖师参禅歌》
吕祖《证道歌》: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