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发器热泵系统与单级压缩系统性能比较_刘桂兰
两级压缩和单级补气式滚动转子压缩机应用于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郭 宏
( 广东美芝 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 ,广东 佛 山 5 2 8 3 0 0 )
摘 要 :热 泵是 一种 重要 的 节能 装 置 ,但是 理 论 与 实践证 明传 统热 泵 系统在 一1 5℃ 以下
低 温环境无法正常工作 。两级 压缩和单级补气技术是 目前针对空气源热泵低 温制热改
善 方案 中 实 际应 用相 对 较 成 熟技 术 。对 两种技 术方 案 进行 了理 论 分析 及 实验 对 比 ,分
析 结果表 明,单级补 气及两级 压缩均能较好地改善低温制热效果 ,单级补气结构相对
简单 ,在较 大温度 范 围具 有 能力及 能 效优 势 。
关 键 词 :热 泵 ;两级压 缩 ;补 气 ;制 热量 ;COP
第 1 3卷 第 3期
2 0 1 5年 7月
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ma l o f S h un d e P o l y t e c h n i c
Vo l _ 1 3 NO . 3
J u l y 2 0 1 5
两级压缩和单级补气式滚动转子压缩机 应用于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图分 类 号 :T B 6 1 4 文献标 志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 — 6 1 3 8 ( 2 0 1 5 ) 0 3 — 0 0 1 5 — 0 4
多种制冷剂热泵循环性能的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减少采暖燃煤使用量、改善空气环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国北方开始推广“煤改电”、“煤改气”等一系列政策。
北京怀柔区实施“煤改电”政策后,在电价方面将取消阶梯电价,并且在采暖期最低可享受0.1元/度的优惠电价;在采暖设备方面,对空气源热泵按照实际供热面积每平米200元补贴。
基于节能环保的环境要求和供热采暖的生活需求,采暖用空气源热泵代替传统锅炉已成为一种发展较快的趋势。
1 研究现状1.1热泵发展近况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都一直致力于解决热泵在全年长期运行中的问题,尤其是在低温工况下运行的问题。
早在2003年,清华同方就宣称将某热泵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使得该产品的工作环境从(-8~7)℃扩大到(-15~45)℃。
2006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学者王伟设计并搭建了一台可单双级切换的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制冷剂选用R134a,得到双级压缩热泵热水器在-20℃的环境下运行COP能保持在1.5左右,相对于电热水器有较明显的优势。
广东长菱空调气冷机公司陈俊骥设计搭建一套采用中间喷射的涡旋热泵热水器并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在-20℃~43℃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制取热水的水温达到65℃;在-15℃的环境温度以下,该设备COP依然能保持在2.0以上。
国外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
美国学者Wang X等在2009年以R410A 为工质建立一个11kW的实验台,比较了经济器和闪发器对制冷制热的影响,得出结论:外界环境为46.1℃时,闪发蒸汽喷射相对于单级系统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分别提高14%和4%;外界环境为-17.8℃时,制热量和制热系数分别提高30%和20%。
1.2热泵循环研究进展基于热泵技术的发展要求,许多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的热泵循环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也根据不同的循环理论进行实验研究。
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与研究对比分析

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与研究对比分析空气源热泵以其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高、不产生环境污染等特点在我国广大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和南北跨度较大,又受到海洋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面对复杂多样的气候,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冬季环境湿度较高,室外蒸发器结霜较为严重,导致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严重降低,进而导致空气源热泵的整体的热效率下降和供热能力衰减;其次,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室外环境温度很低,室外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也会变得很低,导致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上升,使系统热效率下降和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加。
本文针对现在最为常用的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供暖的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
基于传热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对比了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优于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特点。
本次研究对于空气源热泵的更新换代和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此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一种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和普通的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他们的热力学仿真模型。
该仿真模型综合了空气的性能参数、制冷剂工质的热力学参数、部件的型号类别等方面,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状况。
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采用动态分布参数法,使模型的计算精度更高。
同时引入PID控制算法,建立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全过程循环分布参数模型,使模型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大幅度提高。
在制冷剂工质的状态参数和空气的状态参数的选取上,一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并对比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通过matlab工具进行拟合出较为准确的计算模型。
以建立的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模型为研究基础,分别改变模型运行的环境温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使模型运行出计算的结果。
热泵系统研究及其制冷性能优化

热泵系统研究及其制冷性能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碳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热泵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空调制冷方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然而,其制冷性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热泵系统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热泵系统制冷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手段。
一、热泵系统研究热泵系统最初是由热能源与热能负载之间的温度差驱动的热泵,用于取暖。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热泵系统在制冷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热泵制冷系统采用循环工质对低温热源进行吸收,经压缩提高温度,使空气达到制冷目的。
热泵系统的特点是制冷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环保节能。
热泵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其制冷效率。
研究表明,热泵系统的制冷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工质种类和循环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
工质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制冷工质、传热工质和混合工质。
其中,制冷工质的性能直接影响热泵系统的整体制冷效率。
循环方式有单级循环和多级循环两种。
多级循环的热泵系统在制冷效率上有比单级循环更大的优势。
二、热泵系统制冷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热泵系统的性能和制冷效率,热泵系统制冷性能优化是必要的。
在这方面,有几种优化方案可以采用。
1. 工质选型优化工质的选择对热泵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冷工质的选择应该以综合性能考虑,包括环保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经济性能。
传热工质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防止结垢。
混合工质的优点是在满足冷却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传热工质的优点,提高热泵系统的性能,但也要注意其工作高压和耐腐蚀性。
2. 循环选型优化循环选型优化主要是针对多级循环热泵系统。
多级循环热泵系统比单级循环热泵系统在制冷效率上更具优势。
但多级循环热泵系统的复杂性也更高,需要实现优化。
在多级循环热泵系统中,可以采用串联式、并联式、间接串联式等多种循环方式。
不同的循环方式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适用条件。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循环方式,可以达到更加优化的制冷效果。
3. 设备参数优化设备参数的优化包括制冷剂质量流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尺寸、压缩机效率等方面。
武汉某办公楼地源热泵能效测评

14:20
图 4 测试期间流量变化曲线(左:工况一,右:工况二)
15:00
15:50
500.0
350.0
400.0
300.0
300.0
250.0 200.0
200.0
150.0
100.0
m 0.0 .co 9:22
该办公楼是一座集办公、实验、对外接待的 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 27242 ㎡,共计 19 层,
1 系统设计工况
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2413.54 ㎡);1~4 1.1 负荷
层为实验室用房、单身公寓及餐厅(主楼+裙楼);
建筑物空调冷热负荷[1]。夏季空调逐时冷负
5~19 层为办公用房,其中 9 层为计算机用房。 荷综合最大值:主楼夏季冷负荷 1800kW,冬季
AN OFFICE BUILDING IN WUHAN ENERGY EFFICIENCY ac EVALU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v Hu xianfang Li yuyun Ma yong Huguihua Zhao yazhou .eh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0)
表 3 测试仪器参数一览表
序
名称及型号
范围
准确度
1
超声波流量计
DN50~DN700 ±1.0%
回水温度高于 35℃(设计工况点),冷却塔运行。
线 夏天,多余的冷凝热负荷一部分通过冷却塔散发 在 到大气,另一部分冷凝热
调 负荷提供单身公寓、餐厅卫生热水。全回收
2
超声波流量计
DN12~
±1.0%
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热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热泵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供暖和制冷,还能在热水和温水供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然而,对于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难点。
本文将就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热泵系统的原理与种类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制热或制冷方式改变环境温度的设备。
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和海洋热泵等不同类型的热泵系统,其基本原理都是使用电能或其它能源,以周期的方式将低温热能转移到高温环境中,从而达到供暖和制冷的目的。
其中,地源热泵系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系统,通过在地下埋设热交换管道和地面上的热井之间来实现制热和制冷。
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源和气候条件各异,其适应的热泵系统也不尽相同。
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能源环境,应该选择相应的热泵系统。
二、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热泵系统的性能主要指其制冷或制热能力与能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效表现。
为了对热泵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需要对其主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见的热泵系统参数包括制热量、制冷量、制热效率、制冷效率、能耗等。
1、制热量和制冷量的测量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制冷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制热或制冷模式下传递给空气、水或地面的能量。
所测量的制热量和制冷量是与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有关的,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热电偶法、涡街流量计法、多点测温措施等。
2、能效与能耗的分析在热泵系统中,能效是指能够传递给空气、水或地面的热能与所消耗的电力之比。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热泵系统的能效会有所变化。
能耗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热泵系统所消耗的电力。
能耗是热泵系统运行成本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中,需重视能效和能耗的测量和分析。
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_赵会霞

文章编号:0254-0096(2006)04-0377-05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04-11-16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042004)赵会霞,刘思光,马国远,刘忠宝(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22)摘 要:介绍了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并在结构特点方面与对应的过冷器系统作了比较。
对研制的闪发器热泵系统原型机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性能分析。
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的降低,原型机的制热量有所减少,但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普通热泵系统,压缩机耗功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闪发器系统在低温工况下比过冷器系统可以更有效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制热性能,是寒冷地区用小型空气源热泵比较适宜采用的系统。
关键词:热泵;经济器;闪发器;涡旋压缩机中图分类号:TK523 文献标识码:A0 前 言空气源热泵可从环境大气中吸取丰富的低品位能量、使用便利,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空调热泵[1]。
但是,空气源热泵的应用范围受到气候条件的约束,在热泵技术较为领先的日本曾有/采暖度日数HDD <3,0000的推荐使用标准,在我国使用范围曾被划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目前指导工程设计的各种文献将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w =-3e 定做热泵使用的最低线[2]。
因此,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如果不加任何改进就应用于黄河流域、华北等寒冷地区,它在冬季将无法正常运行,还会产生空气源热泵不能在寒冷地区使用的误区。
近年来,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制热量不足和可靠性差的问题,相继提出了各种解决的办法:¹带双压缩机的二级压缩循环;º带经济器的蒸汽喷射循环;»带经济器和吸气回热器的蒸汽喷射循环;¼用于过冷冷凝液的独立热泵回路。
衡量改进方案经济有效的标准就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在较低环境温度时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制热量能够满足需热量的要求;在较高的环境温度时有较高的性能系数[3]。
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系统性能的模拟分析

20 0 6年第 3 4卷第 9期
文章 编 号 : 1 5- 39 20 ) 0 -- 2 (060 0 - - 0 1— 0 5 6
流
体
机
械
1 5
涡旋 压缩 机 闪发 器 系统 性 能 的 模 拟 分 析
赵 会 霞 。 马国远
(. 京 工 业 大 学 , 京 1北 北 10 2 ; . 京 工 贸技 师 学 院 , 京 00 22 北 北 102 ) 002
摘
要 : 介绍 了带 涡旋压缩机经 济器的三种典 型热泵系统 , 即前节 流闪发器 、 后节流 闪发器 及过 冷器系统 , 利用 基于热
力 学 第 一 律 和 实 验 数 据 建 立 的分 析 模 型 , 闪 发 器 系 统 的性 能 特 性 进 行 详细 的模 拟 分 析 , 出 了 闪 发 器 系 统 中 间 补 气 定 对 指
P ro ma c i l to n Ec n mie y tm u e 、i S r l Co p e s r e f r n e S mu a i n o o o z r S se Co pld vt c ol m r s o h
Z HAO Hm — i MA 1 Vll xa 一. Gu3 l l - a
( .e i n esyo ehooy e i 00 2  ̄ a 1B i gU i rt f cnl ,Bin 102 ,C n ; j n v i T g jg
2 B in d s yadT a e ehn ̄ I tu , e i 0 0 2 C i ) . e i I ut n r c i j gn r d T e n i t B in 10 2 , h a st e j g n
1 前 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器的制冷剂 流 量;mk 为 冷 凝 器 的 制 冷 剂 流 量;
v2 为 点 2 的 制 冷 剂 比 容;R 为 制 冷 剂 的 气 体 常
数;k 为 制 冷 剂 的 等 熵 指 数;T6 为 点 6 的 制 冷 剂
温度;p2、p6 为点2、6的制冷剂 压 力;ξp 为 补 气 过
程 的 压 力 损 失 系 数 ,其 值 由 实 验 确 定 ,取 值 范 围 为
升高而降低,因此必然 存 在 中 间 补 气 压 力 使a1= a2,此时系统达到平衡并处于稳定的 运 行 状 态,所 对应的中间补气压力称为平衡补气压力。
第4期
刘 桂 兰 ,等 :闪 发 器 热 泵 系 统 与 单 级 压 缩 系 统 性 能 比 较
449
3 模 拟 仿 真 计 算
3.1 迭 代 算 法 与 计 算 流 程 平衡补气压力 的 求 得 可 通 过 迭 代 的 方 法,计
式。目前,我国空气源热泵应用日趋广泛,在建筑 低的情况持续时 间 一 般 较 短,因 而 系 统 的 整 体 经
节能、替代燃煤供 热 等 工 程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济性变得非 常 差。 如 何 兼 顾 机 组 在 正 常 的 制 冷/
的作用。空气源 热 泵 以 电 能 为 驱 动 力,将 室 外 环 制热以及低温制热工况下运行时的经济性和可靠
a2
=
h4 h6
-h5 -h4
(3)
其中,h4、h5、h6 分别表示状态4点、5点、6点的焓
值 。 由 (2)式 可 知 ,压 缩 机 所 能 容 纳 的 中 压 相 对 补
气 量 随 中 间 补 气 压 力 的 升 高 而 升 高 ,而 由 (3)式 可
知,闪发器的相对 闪 发 蒸 汽 量 随 中 间 补 气 压 力 的
梁 平 原 (1972- ),男 ,湖 南 涟 源 人 ,博 士 ,吉 首 大 学 副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
448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5 卷
式的 切 换,有 关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比 较 少,为 此,笔 者 建立了带闪发器前节流的涡旋压缩机热泵系统的 数 学 模 型 ,以 哈 尔 滨 的 气 象 参 数 为 例 ,利 用 迭 代 算 法 ,对 带 闪 发 器 的 热 泵 系 统 进 行 了 模 拟 仿 真 计 算 , 比较了闪发器补气系统和普通单级压缩系统的性 能,得出闪发器系 统 模 式 和 普 通 单 级 压 缩 系 统 模 式的最佳切换区 域,使 系 统 根 据 室 外 温 度 的 变 化 进行运行模式的 切 换,保 证 系 统 既 可 靠 又 经 济 地 运 行 ,提 高 系 统 的 整 体 运 行 经 济 性 。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pump system with flash-tank and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LIU Gui-lan1, YUAN Quan1, LIANG Ping-yuan2
图 1 闪 发 器 前 节 流 系 统
该系统采用带辅助进气口的涡旋压缩机。涡 旋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 气 体(3 点),经 冷凝 器 将 热 量 传 递 给 载 热 介 质 后 变 为 液 体 (4 点),升温后的载 热 介 质 可 用 于 采 暖 或 其 他 用 途。 从冷凝器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 A 节
2 数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这里以带闪发器前节流的涡旋压缩机热泵系
统为例,将涡旋压 缩 机 的 补 气 过 程 模 型 简 化 为 绝
热 增 压 、等 容 混 合 的 过 程 ,不 考 虑 补 气 过 程 的 压 力
损 失 ,应 用 变 工 质 的 热 力 学 第 一 定 律 ,则 压 缩 机 所
算时应先假 定 中 间 补 气 压 力 pm,根 据 补 气 -压 缩 过程的计算模型、闪 发 器 的 能 量 平 衡 方 程 式 分 别 计算出a1、a2,看 a1、a2 的 误 差 是 否 小 于 设 定 值, 并且保证补气 -压 缩 结 束 时 压 缩 腔 中 的 制 冷 剂 压 力小于中间补 气 压 力pm,结 束 迭 代 过 程,否 则 重 新假定中间补气压力 pm,继续迭 代 计 算。 整 个 补 气 -压缩过程的迭代算法如图2所示。
0.2~0.4。 影响补气过程的压力损失系数的主要因素为
中间 补 气 压 力,中 间 补 气 压 力 越 大,取 值 越 小;反
之 ,取 值 越 大 。
根据闪 发 器 的 能 量 平 衡 方 程 (1+a2)h4 = a2h6+h5,闪 发 器 能 够 供 给 的 相 对 补 气 量 即 循 环 相对闪发蒸汽量可以表示为:
值 ,进 行 补 气 前 内 压 缩 过 程 的 性 能 计 算 ;主 要 计 算 指标为制热量、制热 COP、电功率、排气温度等。
(3)根 据 补 气 -压 缩 过 程 的 迭 代 计 算 模 型 计 算补气结束时的 参 数,进 行 补 气 结 束 后 内 压 缩 过 程的性能计算,计 算 出 闪 发 器 系 统 的 主 要 性 能 指 标 ;主 要 计 算 指 标 同 以 上 步 骤 (2)。
闪发器热泵系统与单级压缩系统性能比较
刘 桂 兰1, 袁 泉1, 梁 平 原2
(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电子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2.吉首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 :文 章 建 立 了 带 闪 发 器 前 节 流 的 涡 旋 压 缩 机 热 泵 系 统 的 数 学 模 型 ,以 哈 尔 滨 的 气 象 参 数 为 例 ,利 用 迭 代 算 法 ,对 带 闪 发 器 的 热 泵 系 统 进 行 了 模 拟 仿 真 计 算 ,比 较 了 补 气 系 统 和 单 级 压 缩 系 统 的 性 能 ,得 出 闪 发 器 系 统 模式和普通单级压缩系统模式的最佳切换区域。 关 键 词 :热 泵 系 统 ;闪 发 器 ;单 级 压 缩 ;涡 旋 压 缩 机 ;低 温 制 热 中 图 分 类 号 :TB651.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3-5060(2012)04-0447-05
泛的应用 。 [1] 而 对 于 我 国 北 方 寒 冷 地 区,长 期 依 循环 特 性 的 限 制,会 迅 速 衰 减,无 法 正 常 工 作,从
靠燃煤、燃油取暖,严重的空气污染给环境带来巨 而限制 了 空 气 源 热 泵 的 应 用 范 围。 针 对 这 一 问
大压力,因此,对于以上地区,探寻出一种清洁、节 题,有学者提出了带经济器的涡旋热泵系统,有效
能的取暖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空气源热泵是环 地解决了空调热泵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不
保型高效节能的 供 热 装 置,其 低 位 热 源 是 环 境 空 足和压缩 机 排 气 温 度 过 高 等 问 题[2-6],使 热 泵 系
气,具有无污染物排放的特点,符合供暖的理想模 统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展。但由于环境温度特别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front-restrictor heat pump system with flash-tank in scroll compressor is built.Taking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f Harbin for an example,and using the iteration algorithm,the performance of heat pump system with flash-tank i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reinforcing gas system with that of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system,the best transition regions of flash-tank system mode and ordinary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system mode are obtained. Key words:heat pump system;flash-tank;single-stage compression;scroll compressor;low temperature heating
能容纳的中压相对补气量可以表示为:
a1
=
mb m0
=
mk -m0 m0
=
v2 RkT6
(p2′
-p2)(1)
计算时,若考虑 补 气 过 程 中 压 力 损 失,则 (1)
式成为:
a1
=
mb m0
=
mk -m0 m0
=
v2 RkT6
(p6
-p2)ξ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其中,mb 为通过补气回路的制冷剂流量;m0 为蒸
1 闪 发 器 前 节 流 系 统 循 环
经济器系统 的 基 本 型 式 有 2 种:闪 发 器 系 统 和过冷器系统,闪 发 器 系 统 又 可 分 为 闪 发 器 前 节 流系统和闪发器 后 节 流 系 统,闪 发 器 前 节 流 是 两 级节流的经济器系统 。 [7]
闪发器前节流系统如图1所示。
第35卷 第4期 2012 年 4 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i:10.3969/j.issn.1003-5060.2012.04.004
Vol.35 No.4 Apr.2012
境空气作为冷、热源,向被调节对象提供冷、热量。 性,使系统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不同运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