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同步复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2

合集下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与特点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与特点

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
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寂静街道
清澈河流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兴盛的 衰落的 整治后 鲁尔区 鲁尔区 的鲁尔
(19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后) (20世纪60年代后)
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 区位优——一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经历久——经历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传统工业区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 运输量大 • 污染严重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1)优越的区位条件
a.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 量为2190亿吨,占全 国总储量的3/4,其中 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 吨,占全国的90%。 储量丰富,开采条件 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4、案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鲁尔区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 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概念和特点
资料:
1957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 上的矿工。 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 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 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 1996年已减至7万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b.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c.搜集有关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新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工业区被称为传统工业区,而有的被称为新工业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直观印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工业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有的传统工业区会衰落?新工业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作业要求:
a.分析报告需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b.分析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时,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c.案例搜集要求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浅出,能体现出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4.作业评价: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

3.意大利工业小区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三、美国的“硅谷”
1、高技术工业发展的背景、部门和特点
(1)发展背景和主要部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 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子工 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等新兴的高技术工业部门,方兴未艾。
(2)高技术工业主要特点
科技人员比例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 用


2、刺激“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 (3)有高等院校(科技) (4)便捷的交通 (5)军事定货(市场) (6)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3. “硅谷”企业的扩散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地区
美国硅谷 日本硅岛
二、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
1、分布
传统工业区 第一意大利
新兴工业区 第三意大利
落后的南部区 第二意大利
2.比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生产规模 资金集中程度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分布
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中小型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为主


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
重工业
分散
集中


地 被



用 殆


美国内地 东南亚 墨西哥
区 劳动力丰富廉价 位 优 土地租金低 势
住房租金低
4.3 新工业区
一.新兴工业区
1.定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时间新),传统工业区走 向衰落的同时,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 的乡村地区(分布地区新),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 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的工业地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共27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共27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概念 特征
分布
区位条件分析
概念
衰落原因
治理措施
一般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区,大多是在丰富的煤、 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 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工业地域。
概念
特征 分布
区位条件分析
特征
衰落原因
位置
特点
发展条件
地位及扩散分布
地位及扩散分布
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
的原因是什么? 充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住房
等条件。
小结
一、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 分布 2. 发展条件 3. 特点:小 、轻、散、低、散 (1)生产规模: (2)工业部门: (3)生产过程: (4)资本集中程度: (5)工业分布: 4. 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萨索洛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借鉴作用
大批廉价 劳动力
70年代 原料和能 源涨价
意大利新工业区 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
政府的 大力支持
含义
分布
位置
特点 借鉴之处
发展条件
借鉴之处
(1)加强科技投入。 (2)加强企业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美国硅谷
位置
特点
发展条件
地位及扩散分布
位置
美国硅谷
位置
特点
发展条件
地位及扩散分布
特点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快 短 多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2同步习题: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2同步习题: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word版有答案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读图,回答1~2题。

1.A区是著名的新工业区,下列关于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本高度集中B.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C.发展的历史悠久D.形成于小城镇甚至农村2.我国借鉴A区经验最适宜的地区是( )A.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B.温州的乡镇企业C.天津的高新技术产业区D.新疆的纺织业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化学工业比重下降4.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下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高科技力量雄厚B.水陆交通便利C.水资源丰富D.矿产资源丰富6.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存在投入—产出联系B.共用原料和基础设施C.共用劳动力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7.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是(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铁路、港口和部分城市示意图。

材料二根据《山东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山东省将加快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速将山东钢铁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

(1)分析日照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2)兖州是山东著名煤炭产地,因长期开采,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

请你从地理的角度为兖州经济的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学习文档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课后同步练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学习文档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选择题下图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

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1—2题。

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①靠近原料产地②邻近城区市场③生态环境优美④对外交通便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①促进产业升级②减轻交通压力③缓解用地紧张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D临空经济区一般是以机场为核心、以机场的影响范围为界限的区域。

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临空经济区及其产业现状表。

读表回答3—4题。

3.临空经济区的主要特点是①企业产品附加值低②航空依赖程度高③物流速度快④产业能源需求量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临空经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该类产业的主要特点是A.科研人员比重大B.产品更新换代慢C.研发费用比例小D.运输成本比较高【答案】3.B 4.A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从图中分析可知,两工业区相比,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科技发达B.内河航运便利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D.国家政策的扶持6.我国辽中南工业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B.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绿化环境C.改造传统产业D.加大煤、铁等资源的开采力度【答案】5.C 6.D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A.丰富的煤炭资源B.广阔的市场C.丰富的铁矿资源D.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运8.有关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B.重视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C.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D.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答案】7.C 8.C二、非选择题9.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北部水系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95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共95张)

衰落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内在原因
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 基础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 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 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年份 焦煤
1800年 4吨
1900年 2吨
1980年 0.75吨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和中部: 新工业区 南部:工业 化尚未普及
“第三意大利”
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 的主要条件?
发达的 信贷体系
70年代 原料和能 源涨价
大批廉价 劳动力
经济的 高度开放
政府的 大力支持
意大利新工业区 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 模式有何特点?
2、新工业的分布
英国苏格兰地区 意大利的东北部 和中部
德国南部地区
美国“硅谷” 印度南部 班加罗尔
日本九州岛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 英国苏格兰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 (九州岛),印度南部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
案例1:意大利新工业区
意大利--南欧的国家
(1)分布 西北部:
英国 中部 德国鲁尔区 加拿大 东南部
意大利北 部三角工 业地带
我国辽中 南工业区 日本的太 平洋沿岸
美国东 北部
返回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包括 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比较有 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 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 四通八达。 鲁尔区的工业有近200年的历史。列宁在《帝国 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多次提到的 钢铁康采恩克虏伯公司1811年建于埃森市。蒂森 公司、鲁尔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步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

高中地理同步课件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42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同步课件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42张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八页,共43页。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工业区 1.分布地区: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有德国______鲁__尔__(_lǔ_工ěr) 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 区等。 2.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 ____大__型__(_d_à_x_í_n_g_)_工核业心企逐业渐发展起来的。 3.工业部门: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______煤__炭____、钢铁、机 械、化工、纺织等。 4.面临的问题:原料和_____能__源_____消耗大、运输量大、污 染严重等。 5.衰落时期:__2_0_世__纪__5_0_年__代__之后(zhīhòu),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 落。
第四章 工业(gōngyè)地域的形成与发 展
第三节 传统(chuántǒng)工业区与新 工业区
第一页,共43页。
第四章 工业地域(dìyù)的形成与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gōngyè)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 (gōngyè)区的不同。 3.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gōngyè)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4.理解刺激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工业(gōngyè)地域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主要是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qū wèi)条件及构成特点 ,如鲁尔区的形成分析如下: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2.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工业区由于发展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sàngshī),进而出现许多问题,出现 衰落,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规律发现
【例1】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

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

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解析:见第6小题解析
答案:煤田水源交通市场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取代_______。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解析:见第6小题解析
答案:石油煤炭煤炭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整治后的鲁尔区,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比较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

通过鲁尔区整治取得的成就,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要有深刻的认识,既要理解改革的原因,又要看到面临的困难,更要对改革充满信心。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传统工业区必将繁荣昌盛,我们的祖国必将繁荣富强,人类的环保事业,必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解析:见第6小题解析
答案:ABC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解析:见第6小题解析
答案:CD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

解析:见第6小题解析
答案: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

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解析:鲁尔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水源因有众多河流而充足,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欧洲广阔的市场条件。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的大量使用,使鲁尔的基础工业部门——煤炭工业受到很大打击,导致鲁尔区经济的衰退,从材料中可看出,鲁尔区为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采取了众多措施。

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过程,与鲁尔区有很多相同点,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借鉴很多鲁尔区整治的措施。

答案: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组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规律发现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好方法,比较直观、形象。

规律发现
高技术和高技术产
【例2】“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况和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区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图,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布局条件是________。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知识和技术业是科学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全面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既要考虑知识、人才、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可能条件,也要考虑建成后效益、作用等方面的必要条件。

(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主要是利用当地的______优势。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劳动力
(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________型为主。

解析:见第4小题解析
答案:中小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最主要标志是________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工业也在由原来的________密集型转向________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解析:我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以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为中心,所以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就是知识和技术。

所有的电子装配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为减少其工资支出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美国将其微电子装配工业布局在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工业为主体,因其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产品多以“轻、薄、短、小”为特点,故企业多为中小型。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某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改用电脑控制,发达国家可在国内进行生产和装配。

因此,原来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区,如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也在向知识密集型的工业方向发展。

答案:微电子技术劳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