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祖国山川颂》预习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祖国山川颂》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祖国山川颂》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祖国山川颂》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祖国山川颂》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祖国山川颂》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纲要《祖国山川颂》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作者是元稹。

这篇文章笔调高昂,讴歌了祖国各地的山川风景,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美好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元稹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掌握《祖国山川颂》这篇古文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各单元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式。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并进行分析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的山川河流,感受祖国的美好之处,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元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把握《祖国山川颂》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加深对文学鉴赏的认识;3.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感。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抒情手法和诗意美学,提高对古代文学鉴赏水平;2. 了解文章中的文学典故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文学史观念。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讨论法、问答式教学法、抒情朗诵法。

教学活动活动一:课前导学(10分钟)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先播放一段介绍元稹和《祖国山川颂》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和《祖国山川颂》的背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活动二:呈现图片(15分钟)教师分组分别展示祖国各地的山川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的山水之美,唤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阅读分析(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读《祖国山川颂》一文,让学生自读、合读、朗读,并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一起发现文中的诗意、抒情和修辞手法。

高一语文祖国山川颂1

高一语文祖国山川颂1

扁担宽 板凳长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哥哥弟弟坡前坐 扁担宽 板凳长 坡上卧著一只鹅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坡下流著一条河 伦敦玛莉莲 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哥哥说 宽宽的河 莫斯科的夫司基 爱上牛肉面疙瘩 弟弟说 白白的鹅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不知是那鹅过河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著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还是河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好聪明的中国人 好优美的中国话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扁担宽 板凳长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纽约苏珊娜 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柏林来的沃夫冈 拿胡琴配著电吉他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各种颜色的皮肤 各种颜色的头发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 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 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 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 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 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深入探讨:
深层意义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 的含义吗?
1、作者写扬子江的发展历程,有什么
; 武汉SEO公司 武汉网站优化 ;
牙也化作利剑/和狼の爪子合贰为壹/壹股凶煞至极の气息暴动而出/更新最快最稳定/)刘锋の元灵之力全部喷涌而出/化作天地元气冲进这壹击里/力量震动/让人头皮发麻/这相信恐怖の力量/和马开の剑戮交锋在壹起/化作利剑の凶狼顿时爆裂/但马开の剑戮也不例外/被磨灭/两 者交锋冲击而出の飓风

高一语文预习学案祖国山川颂

高一语文预习学案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经历,感受其作品的风格和对祖国的真挚情感;2、反复朗读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本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3、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全景式铺陈与片断式结构预习自测:1 走近作者黄药眠(1903―― 1987)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

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2 生字词点击湖泊(p o)莽(m a ng)苍广阔无±艮(y i n)盎(a n g)然铿(k e n g)W(qi a ng)汲(j i)水涟漪(y i)荒冢(zh o ng)徜(ch a ng)^(y a ng)蹒(p a 门)跚(sh a n)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铿锵是象声词,有响亮、激越、向上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 的事物尽善尽美。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亲近文本⑴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

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

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4、自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纵览全文,明确作者行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理清文章结构。

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导入阶段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几句名言: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雨果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像一只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地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准备知识,确立目标(多媒体展示)知识储备1.关于黄药眠黄药眠,黄药眠先生是诗人、教授和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奉命派到莫斯科担任青年共产国际英文翻译;他曾带着共产国际建立抗日统一民族战线的指示回国,却遭到怀疑与误解;他曾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出狱后又受到审查与猜疑……此后,他一直以民主人士的身份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2.了解文章背景《祖国山川颂》,又名为《我爱我的祖国》,发表于1980年,此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黄药眠这位历经新旧中国的老知识分子,从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走出来,对此激动万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伟大祖国的多个侧面,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大好河山,表现了祖国广袤大地壮阔伟大的自然风光,赞美了创造祖国一切的劳动者,表达了质朴而崇高的爱国热情,激发起人们以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

《祖国山川颂》教学案《祖国山川颂》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颂”这种文体的特点2,体会“祖国”的人文内涵3,感悟作品写景状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来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生平,在此基础上去体会“知人论世”的研读文本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作者在文中倾注的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热爱之情 2,思考:我将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重点与难点:1,“知人论世”的文本研读方法2,本文写景状物的特点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读及练习(一)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1.字词积累——抄写、查字典(1)注音冰雹轻俏露珠咆哮湖泊烧灼盎然堆垛涟漪汀泗桥(2)字形层峦叠嶂翠锦斑斓晨羲丘壑雷鸣青葱轻俏云蒸霞蔚茫若无涯震耳欲聋(3)词义 [见(2)]2.语感积累――填空(1)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过它,冰雹曾来[ ]过它,霜雪曾来[ ]过它,大火曾来[ ]过它,大雨曾来[ ]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 ]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 ]过它。

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

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2)我爱祖国的文化。

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 ]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 ]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 ]到其中优美的图景,[ ]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

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3)下面四组词语依次填入给定语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是[&nbsp[1][2][3]下一页。

《祖国山川颂》教案3

《祖国山川颂》教案3

《祖国山川颂》教案3祖国山川颂黄药眠教学目标:1,了解“颂”的文体特点,了解全角度写景铺陈的写法,体会排比在颂中的作用;2,思考,什么是祖国,人和祖国是什么关系,人对祖国应该是怎样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和“颂”:1,今天我们一起研习的文本是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

2,黄药眠是谁?请看注释①。

先看生卒年,想想,黄药眠的一生,他所赖以生存的大地上发生过哪些大事?(1903——1987)封建王朝没落,皇帝退位,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大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可以想见,黄药眠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

作为现代作家,黄药眠不是一流的,不能和鲁迅等人比肩。

作为文艺理论家,黄药眠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地位。

2003年,黄药眠诞生100周年,北师大专门举办了黄药眠学术研讨会。

3,“颂”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问:你了解的最早的“颂”是什么样的?复习:诗经六义。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今天的颂,带有颂扬、赞美之意,适宜歌功颂德的文章。

注意:在殷商周朝,中国人的心中是没有鬼神的。

他们敬畏的是祖先。

祭祀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诵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1,看过全文,你觉得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语气?(面带微笑,深情赞美)2,诵读全文,在书上划出作者赞颂的对象。

3,正音:吟哦(é)盎(áng)然汀(tīng)辨析: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壮大。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导学案附答案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1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祖国山川颂》新授2010、03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并理解全景式描写的铺陈手法。

教学手段:一、课前预习1、注音: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盎.然()铿锵..()龙湫.()..()汲.水()涟漪字形:层峦叠嶂斑斓蹒跚林阴道冈峦涯岸词语:企盼云蒸霞蔚震耳欲聋2、释题祖国山川——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后来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二、自主学习1、思路结构:阅读文章,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并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段):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段):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三部分(第——段):是对主题的升华。

《祖国山川颂》教案13优秀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13优秀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13(优秀教案)祖国山川颂设计理念一、通过诵读交流.帮助学生走近文本.感知文本.避免因教师的一味讲读而破坏了文本的整体美感。

二、从结构、意象、修辞和思想感情四个方面人手,了解“颂”的文体特征,指导“颂”的写作。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灵活机动地使用已有的优美语占。

教学目标一、学会诵读优美的”颂”体散文。

二、理解《祖国山川颂》的写作特征.尝试写作简单的“颂”。

三、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习惯。

重点与难点总结“颂”的文体特征.学习写作“颂”体散文。

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感知文本。

《祖国山川颂》是一篇优美的“颂”体散文,而鉴赏散文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

(一)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一部分(第1 2节)以及第二部分的“自然历史图”(第3 --5节)。

朗读指导]这两个部分以抒情为主,因此我们要多以高亢的赞美性语气来读.读出气势来,然后再根据抒情内容的特征,或热烈,或深沉。

当然,诵读最主要的还是要读出感情.要声情并茂。

(二)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二部分的“四季晨昏图”(第11~24节)和“祖国山川图”(第25一35节)。

[朗读指导]这两个部分以写景为主.因此我们总体上可以用较为平缓的叙述性语气去朗诵.再根据景物的特征作出轻重缓急方面的调整。

(三)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三部分(第36~37节)。

[朗读指导]文章更多的是一种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它们的抒情写景同样出色,难分主次。

网此我们诵读时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法.根据具体的情境,该高亢时高亢,该平缓时平缓.做到应文而变,游刃有余。

[小结]总之,不管文章如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诵读者首先要调和心境.努力将自己融人到作者所设的情境中去,去体味作者的感情.读出哪怕是最细微的感情变化。

2.在此基础上,诵读者还要能做到抑扬顿挫.根据描写与抒情的不同.灵活地处理好诵读的语气。

二、“颂”的写作指导。

“颂”是一种文体,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祖国山川颂》预习案新人教版《祖国山川颂》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经历,感受其作品的风格和对祖国的真挚情感;2、反复朗读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体会本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3、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全景式铺陈与片断式结构预习自测:1走近作者黄药眠(1903——1987)家,家,人。

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

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

作品有《》、《》等。

2生字词点击湖泊()莽()苍广阔无垠()盎()然铿()锵()汲()水涟漪( ) 荒冢()徜()徉()蹒()跚()⑵铿锵:。

叹为观止:。

3 亲近文本⑴我爱祖国的土地!,,,,。

不过,尽管受尽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

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4、自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纵览全文,明确作者行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理清文章结构?⑵联系文本相关语段,概括展示祖国四季景色中精心所选的的景?我思我疑:当堂训练班级:姓名:《祖国山川颂》执笔人:王卫锋一、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澈(chè)烧灼(zhuó)铿锵(kēng)颓壁残垣(yuán)B.汲水(jí)盎然(àng)青葱(cōng)层峦叠嶂(zhàng)C.涟漪(qí)双颊(jiá)莽苍(mǎng)飞流急湍(tuān)D.丘壑(hè)蹒跚(pán)萦回(yíng)广阔无垠(yín)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

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新一代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

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在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和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

夏天的清晨,薄雾飘荡的乡村,农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里满满地汲了一桶水。

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树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烁。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枝树梢,发出金色的微笑。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

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

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5.选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格?试举例说明。

答: 6.为什么“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和遐思”?答:7.“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答:《祖国山川颂》教案主备人:王卫锋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赞美,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学习片断式的表现形式。

3、能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作品隽永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2、领略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祖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与核心地位,挖掘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文本研习法、讨论法、点评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汤灿的歌曲《祝福祖国》。

附:《祝福祖国》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

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

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

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我把满腔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是的.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祖国.祖国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在每个人的心里.祖国永远是最关的.最值得深情祝福的。

今天.我们就米共同欣赏黄药眠先生的《祖国山川颂》.共同米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深情地为之祝福。

二、检查预习案三、释题“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颂”是一种古代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

”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黄药眠(1903——1987)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爱国者。

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便以一腔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

1929年.他作为共产国际青年团东方部的工作人员被派往莫斯科.1933年回国后遭到民政府逮捕.直到1937年才被保释出狱。

1944年,参与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可以说,黄药眠是那么真挚.他的一生是红色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也正因如此.《祖国山川颂》一文中的爱国之情才会显得那样感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药眠的爱国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

1957年.“反右”风暴突起,黄药眠被划为右派.被开除出了学术领域,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

直到1979年,长达22年的政治磨难才得以结束。

这时的他,没有怨恨,没有诅咒,有的只是对祖国更浓烈的爱。

也就在这之后不久,黄药眠迫不及待地写下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壮美的篇章——《祖国山川颂》,尽情挥洒着那积久而成的爱国之情。

四、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感知文本主题,进而理清文章结构:主题:《祖国山川颂》,顾名思义.是歌颂祖国的优美山川。

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构:本文共36节.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这是总领.点明了全文主旨一一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第3--34节):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

第三部分(第35--36节):这是对主题的升华,群山目送小溪人海.流水化作雨云回望故乡.满含象征.足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五、结合文本内容,合作探究:(建议学生四人一组讨论)1、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四季晨昏家乡小溪扬子江黄果树瀑布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风物,作者还写了什么?人民文化语言3、读3到24节,划分层次,并说说层次之间的关系3—12节总说(祖国的美好景色和文化)13—24节细说 (四季美妙之景)4、结合最后一部分,概括作者的情感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是情感的升华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祖国”的含义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祖国,不仅代表着这个地域的自然特点、气候特征,还有着人的生存环境与文化背景。

作为祖国的一分子,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还有着传承这种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祖国,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森林是她的长发,湖泊是她的眼睛,高山是她的乳房,河流是她的甘甜的乳汁。

我们受到了她的哺育、滋养,明天,我们要回报我们的母亲——祖国!六、当堂训练:(见当堂训练卷)七、课堂总结: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描写。

在铺陈的过程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大家可以更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款款深情;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八、布置作业:一、结合文本相关语段,试着概括下列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的)黄土高原“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

(茂密的)西双版纳“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一望无际”写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

(一泻千里的)黄河“一泻千里”则写出了黄河流势的迅急。

(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浩浩荡荡”强调了扬子江气势非凡。

(广阔无垠的)牧场“广阔无垠”则表现了牧场的广大无边。

二、《赢在课堂》P2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