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3 老山界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课前预习】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
【学习过程】活动一赏析重点段落一。
自主阅读第13—22自然段,思考:①“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②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和。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③“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④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⑤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第二次:⑥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活动二赏析重点段落二。
自主阅读第23自然段,思考:①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会“忽然醒来”?又为什么“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③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
请你完成: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④背诵这一段。
(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三、老山界(2)【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培育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
2.能够分析文中三处生动的景物描述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能够熟悉到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培育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够熟悉到长征精神在今天的实际意义。
【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13至24末节,着重朗诵23末节。
2.摘抄文中有关景物的描述,并体会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背诵文中的重点语段。
【课堂助学】一、导入。
二、课文讲解。
(一)精读课文。
(二)探讨学习。
【课后作业】阅读明白得渡过金沙江,又通过几天艰苦的行军,到了雪山地域。
天黑以后,咱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崎岖的山径向上爬去。
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
战马在嘶叫,拉拉队在前呼后应。
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声。
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不警惕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
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
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直立起来了。
山路虽然有前面的部队作了一番修补,次数 4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
道旁绝壁上悬着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
山洞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泻着。
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
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
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仿佛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三《老山界》(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出色语段,领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2.领会作者用词的妙处和一些词句的含义。
【要点难点】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出色语段。
2、认识课文准时间的变化和地址的转移安排资料等特色3、领会重要词句的含义,感知课文内容和精神。
【活动方案】活动 1:揣摩场面描绘。
阅读 13~19 节,独立达成以下任务。
(1)“这真是我平生没见过的奇景” ,这“奇景”“奇”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一奇景的?(2)用朗诵的形式表现红军战士的精神,并谈谈你读出了如何的精神?(独立思虑红军战士精神——学习小组沟通——组内朗诵操练——班级展现)活动2:推测光景描绘。
小组合作,自主赏析第23 节。
(活动提示:可环绕以下问题进行专题商讨。
写了哪些光景?什么次序?什么角度?什么修辞?给人什么感觉?“声响”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声响和“沉寂”矛盾吗?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小组展现时可合作进行,如一人朗诵句子,一人说赏析内容。
)活动 3:领会作者用词的妙处。
( 1)领会以下加点词语的妙处,将自己的理解在组内沟通,准备全班展示。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可是一定鼓着勇气行进。
.远远地还听见仇敌飞机的惋惜,大体是在惋惜自己的命运:为何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2)经过这个活动,你必定总结了许多领会用词的妙处的方法,将这些方法写在《学习手册》上。
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个近似的词语,并领会其妙处吗?活动 4:背诵竞赛。
背诵第 23 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采纳小组轮查的方式,比一比,哪些小组比较快!【反应练习】1.以下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校正。
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全身紧张()B.不行捉摸弄虚作假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英勇无畏困难困苦歪门邪道()D.美好景致正气凛然北风凛凛扶危济困()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它跟我们这样地靠近哪!②耳朵里有不行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

老山界第二课时2.小组互背课文“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三、互动探究(一)体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2.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他们开始是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红军是..是谁,不论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3.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米,够吃三天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4.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5.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大概是在叹息手呢?6.我们完成了任务.......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把一个坚强的意志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二)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1)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课文写了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部队在前进。
时间:(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用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
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有奇伟的描写,有豪壮、乐观的描写,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的英雄部队。
(3)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例如,“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富于口语色彩。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3 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doc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老山界,又名越城岭,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战胜的第一道困难,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老山界现原始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资源、兴安两县交界处,山势挺拔,地势陡峭,气候植被成垂直分布,每拔400-1 200米为常绿阔虽林和针叶林,1200-1600米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1800米以上为针虽和阔叶混交林。 第四纪时未 受到冰川的侵袭,可称得上是我国古老孓遗植物王国,至今保持着原生植被类型,如银杉、铁杉、冷杉等, 还有种属众多的 珍稀野生动物,奇峰怪石和随处可见的溪水。这里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一座高山,陆定一就曾撰写《老山界》一文,后又赞老山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
一、浏览学 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
1.读准字音并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 )
酣()然入梦蜷()呜咽()
咀嚼()盛饭()落得很远()
2.整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请写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先找语句后尽量简练概括)
(3)阅读文章第13节和23节,试分析两处写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观察点、角度、修辞等多方面分析)这两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7.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你认为好的语句2至3处,说说好在哪里?(根据语句内容,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四、评价、点拨。五、检测。六、总结。
温馨提示:
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
结对子比一比谁说得更好?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3老山界导学案苏教版
《老山界》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辅导时间,确 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同时,鼓励学生利 用课余时间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07
教学资源与开发
教材资源挖掘与利用
文本解读
深入解读《老山界》文本内容,挖掘其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 、艺术手法等。
知识点梳理
梳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老山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 景以及与本文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朗读环节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 语调和停顿,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 。
学生自读
100%
品味语言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和段落,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 妙之处。
80%
探究主题
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思想,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比较阅读
提供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或 段落,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仿写练习
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 法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练习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老山界相关的图片或视 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第2课时)学案(新版)苏教版

《老山界》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三.自学交流: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2、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
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
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
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四、展示点评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五.达标检测1.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请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2.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学案苏教版_1

八年级上册《老山界》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掌握生词的音、形、意。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觉红军的革命传统。
3、领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出色的语段学教要点认识课文准时间变化和地址的转移安排资料的特色。
2、感觉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精神。
学教难点领会重要的语句,语段的含义。
2、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乐观的精神。
前课准备、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熟记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认识文学知识。
3、可以依据文本讲解和教案提示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4、阅读《增补习题》中的“预习提示”学习过程追踪追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设计】想想在《七律长征》中毛主席把红军翻越陡峭的大山比作什么呢 ?让我们一同学习《老山界》 , 认识红军是如何战胜翻越老山界的困难的【学一学:我特别聪慧】、扫清生字阻碍是读通文本的首要任务,因此仔细达成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哦,还要熟记!2、认识作者,认识文学知识,并能说给同学听。
3、熟读课文,认识文本的主要内容。
出示思虑题:( 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2)、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议一议:我潜力无量】、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何要写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2、红军翻越老山界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战胜. 战胜这些困难的 ?3、作者是如何安排、组织这些资料的?是依据什么次序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有什么利处 ?【讲一讲】我特别自信【练一练:我定会成功】.给加点词注音。
见练习册。
2.练习册2、 3、 4、 6记述因素记录一段历史:艰辛卓越时间转移地址变换老山界勇敢无畏传承一种精神:长征精神乐观豪放第 2课时【情境设计】若是子夜你只好在一座高峰上歇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绝壁,路上的石头又特别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议一议:我潜力无量】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留宿,并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指引到作品的描绘和主题的掌握上来)【讲一讲】我特别自信、课文中的光景描绘有什么作用?2、红军的乐观精神表此刻哪些地方?哪些词语运用最适合?【练一练:我定会成功】指导背诵“子夜里忽然醒来,, ”【板书设计】老山界仰望奇景语言:朴素优美俯视视觉露宿感情:诚挚激烈听觉独立达成有疑善问组内互批错题打包加强记忆自读课文后思虑 , 并标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地址转移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
结对子比一比谁说得更好?
老山界
总课时:2分课时:1
课题:《老山界》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 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先找语句后尽量简练概括)
(3)阅读文章第13节和23节,试分析两处写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观察点、角度、修辞等多方面分析)这两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7.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你认为好的语句2至3处,说说好在哪里?(根据语句内容,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一、浏览学 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
1.读准字音并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点缀( )
酣()然入梦蜷()呜咽()
咀嚼()盛饭()落得很远()
2.整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请写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面临困难
困难情况
战士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 难
5.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 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6.跳读课文,请做好回答准备。
⑴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找出来后,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 没见过的奇观”,“奇观”表现在哪里呢?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老山界,又名越城岭,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战胜的第一道困难,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老山界现原始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资源、兴安两县交界处,山势挺拔,地势陡峭,气候植被成垂直分布,每拔400-1 200米为常绿阔虽林和针叶林,1200-1600米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1800米以上为针虽和阔叶混交林。 第四纪时未 受到冰川的侵袭,可称得上是我国古老孓遗植物王国,至今保持着原生植被类型,如银杉、铁杉、冷杉等, 还有种属众多的 珍稀野生动物,奇峰怪石和随处可见的溪水。这里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一座高山,陆定一就曾撰写《老山界》一文,后又赞老山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