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练习(记叙顺序、细节描写)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作文辅导课件: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作文辅导课件: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作文辅导课件:记叙文写 作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本课程将围绕细节描写展开,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丰富细节描写,提高 作文质量。
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 什么是细节描写 •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技巧
• 审视周围环境 • 从感官入手 • 表现人物的细节 • 运用一:描写一个场景 2. 练习二:描写一个人物 3. 练习三:运用比喻和象征描写 4. 案例分析:范文赏析
总结
• 细节描写对于记叙文的重要性 • 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 练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
• 了解细节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 学会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 培养写作习惯和实践能力 • 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和写作质量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和作用【讲解+练习】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和作用【讲解+练习】

讲义(教案)学员姓名:年级:九年级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日期2021年月日授课时段:——:授课主题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区分4种记叙顺序2、掌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作用3、理清记叙顺序的解题思路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作用2、理清记叙顺序的解题思路难点:1、区分插叙和补叙教学内容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屡次打败仗,在向朝廷的奏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被他的师爷看见后,改为“屡败屡战”。

结果同样的事实,由于词序的,意思发生了变化不同,也使曾国藩免受了朝廷的责怪。

其实同样的道理,写人记事的文章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围绕中心选材。

合理安排详略外,还必须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叙的顺序。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考点解读】记叙文常见的顺序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采用不同的记叙顺序能使文章的层次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辨明记叙文的顺序,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而把握文意。

【提问方式】1.本文(某段)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好处)?2.某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xx段将会影响文章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第x段为什么要写xxx?本文的某段和某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技巧点拨】顺叙含义: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分类:①、时间的先后(上午中午下午)②、空间或地点的转换(上中下)③、事件发展的过程。

(先后)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含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这只是全文的一个局部),然后再按照顺叙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才是文章的主体)。

作用:①、强调主要内容。

②、突出文章主旨。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教案)

(初一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线索的概念: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他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的彩线2.线索的类别:人物,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事件,如《爸爸的花儿谢了》中的毕业典礼;实物,如《羚羊木雕中的》羚羊木雕;感情,如《藤野先生》中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的感情变化,如《阿长与<山海经>》;人物的见闻和感受,如《最后一课》:还有时间、地点等。

3.找线索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

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它连接所有的材料,像串糖葫芦一样,使材料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而且表示线索文字会反复出现。

①题目中找②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及表现人物情感、时空的重点词句③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二、知识讲解知识点1、定义: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知识点2、记叙顺序的分类和作用(1)顺叙: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

顺序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作用:文章条理清楚,容易明白。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作用: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3)插叙:在顺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作用:①补充交代故事情节②解释悬念③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或为下文做铺垫④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和平叙在初中阶段涉及不多,在这里不做讲解知识点3.如何判断记叙顺序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判定。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相关知识2、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3、运用知识,训练巩固。

复习过程: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

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中的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对象:初中语文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能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分析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练习法: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导入: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及特点。

(2)讲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

2. 故事情节的梳理方法(1)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如时间、空间、人物、情感等。

(2)学会通过划分层次、归纳总结等方法,快速梳理故事情节。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情节梳理的方法。

第二课时:3. 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主题。

(2)培养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重要细节,如人物性格、情节转折等。

(3)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概括给定故事的情节。

4. 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如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析能力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分析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用于分析和练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分析材料,提高课堂效果。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训练+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训练+教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让细节描写点亮文章——记叙文写作指导【学习目标】1.赏析语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学会运用具体方法进行细节描写。

【重、难点】学会运用具体方法进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抒发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细节,看似平常,却又最能持久。

著名文艺批评家兰色姆曾说过,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 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让细节描写点亮你的文章。

二、学习活动---- 初探“细节描写”运用你的想象合理扩展这句话,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5分钟后,提问学生朗读自己的扩写作品。

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检查:时间一一3分钟(提问朗读)提问1:通过同学们的合理想象,一个鲜活的人物已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么谁能简要说一下你理解中什么是细节描写?明确: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嗟其物,如临其境。

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作者是如何来扩展的。

示例: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拜砰地跳着。

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遇,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

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柄白《脱下自卑的外衣》提问2:这一段文字与原来的句子相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原作者增加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上的细节,细致描绘了“我"的犹豫与紧张的状态以及自卑的心理,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人物也跃然纸上。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提问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每次考试完,大家觉得在基础知识、阅读题目、作文中哪部分内容失分最多?恐怕同学们会异同声的回答“阅读题目”。

确实如此。

在我们口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目占的分值比例将近40%,120分的试卷,阅读题目占40分以上,而与之相对应的,好多学生的得分却在十几分,甚至个位数。

往往我们答题写的很多,但答不到点上。

这一堂课,我们一起来找这个“点”,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这会让你觉得云中拨月,豁然开朗。

今天,我们以阅读题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题目——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进行具体讲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我们以往的考试中,曾多次出现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这类题目。

大家还有印象吗?出示幻灯片,学生读题目。

学生思考,回答。

三、教师释疑,归纳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这类问题答题注意事项。

一是审清题意。

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二是内容一般看句(段)的内容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结构一般看句(段)的位置。

看所选内容和题目,开头,结尾,中心的关系。

如果是开头,看交代了什么,是否设置悬念;如果是结尾,看是否有思考的空间。

四、反馈练习,学以致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出示练习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五、拓展提高,形成体系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记叙文开头句(段)的作用:记叙文中间句(段)的作用:记叙文结尾句(段)的作用:第二篇: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重点谈一下记叙文、小说、散文的阅读。

一、关于记叙文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doc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doc

记叙文一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 记叙文一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复习课)四.教学过程复习目标教学活动两类结构目标1: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顺叙及其作用顺叙一一叙事最基本的方式。

按照事情发生一一发展一一结局的顺序来叙写。

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按故事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三种。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來脉络清楚,印彖深刻。

例如:2015年河南《滴水之恩》第一题,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属于间接考查顺序这一知识点的试题。

答这类试题必须对文章的脉络、情节理清楚。

倒叙及其作用运用顺序,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彖。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运用插叙使用插叙一定 要服从表达屮心思想的需 要,做到不节过来叙述,而 是除了把某个 部分提前外, 其他仍是顺序 的方法。

①从家返冋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儿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白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

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禿禿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练习(记叙顺序、细节描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清单应用)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

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

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

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

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

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

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

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

“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

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

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

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

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

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

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

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

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

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
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③④⑤段,请你说说文章的记叙顺序,并简要谈谈这样记叙的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⑧段中描写喜旺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对雪的描写的用意。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情节串联在一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注意加点的词语。

(9分)(1)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2)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

(3)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

”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