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访华,这两道中国菜让她再也忘不了大中华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欧洲的象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欧洲的象征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世界上最年长的在位君主。
她的地位不仅仅是英国的国家领导者,更是欧洲的象征。
本文将从她作为国家元首的角色和她对欧洲事务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作为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作为君主制度的代表,她代表着英国的稳定和传统价值观。
伊丽莎白二世经历了数十年的国家变革,她以她的坚韧、智慧和务实的领导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她经常举行重要活动,如国家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国宴和女王致辞等,这些活动被广泛报道并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其次,伊丽莎白二世作为欧洲的象征,她的影响不仅限于英国国内。
在欧洲各国,她被普遍视为英国和欧洲的象征,并受到广泛尊重和赞颂。
她曾多次访问欧洲国家,并与欧洲各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和合作。
她的存在和行动代表了英国对欧洲和平与繁荣的承诺,也体现了英国在欧洲事务中的积极影响力。
尤其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伊丽莎白二世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伊丽莎白二世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体现在她与其他国家元首的接触中。
作为英国女王,她与各国元首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往来,并在一些重要场合代表英国参加国际会议。
她不仅在国内稳定,也为英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和尊重。
她的存在和行动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实质性的,对于国家的政治和外交事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女王和欧洲的象征,在英国国内和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的存在和行动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更是实质性的,对国家和欧洲事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将继续在英国和欧洲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字数:271】。
女王夫妇访华,菲利普亲王吐槽中国人眯缝眼,被国内媒体批评

女王夫妇访华,菲利普亲王吐槽中国人眯缝眼,被国内媒体批评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是全球最著名的,也是最受人尊敬的伉俪,到今年,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了72年的时光,这实在殊为难得。
多年来,这对夫妇一直携手出现于各种各种外交场合,他们就是英国最好的象征和名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对夫妇在1986年访华时发生的那些趣事。
第一,女王到达中国后,曾在国宴上发表过一个简短的致辞,其中她专门提及了近400多年前的一桩往事。
当时是1596年,中国的万历24年,女王的祖先伊丽莎白一世派出船队前往中国,专门带上了伊丽莎白一世给万历皇帝写的亲笔信,心中表示了要和中国增进贸易,加深友谊的愿望,当时这艘船出师不利,在大西洋遇到风暴沉没了。
一直到了1978年,这封信才被打捞上来,英国贸易大臣再次将这封沉睡了382年的信交给中国。
第二,在某日的国宴上,我方的上的诸多菜品中有一道清蒸鳜鱼,女王不知这道菜里的鳜鱼竟然有刺,吃了一口之后就有些尴尬了,因为按照英国王室的规矩,凡是吃进嘴里的东西就不能吐出来,那样不雅观。
女王只好将鱼刺咬碎咽下去。
第三,菲利普亲王一直以来就以“毒舌”著称,据说英国有好事者曾将他的毒舌语录集结成册。
在访华期间,女王夫妇不仅登上了长城,还去到了古都西安,并在那里参观了著名的秦兵马俑,他们对那些雄壮的秦兵马俑印象深刻。
随后女王夫妇在会见了留中的英国交换生,菲利普亲王见到他们之后,毒舌技能再次发动,他对这些留学生说:你们在这里(西安)待得太久的话,眼睛也会变成眯缝眼。
英国很多媒体认为,菲利普亲王的这些话是不正确的,也不该在那样的外交场合上说。
眯缝眼一直是一些西方对于中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是很不客观的,给他们一张小燕子的照片他们就知道他们的错误了。
后来,到了菲利普亲王90岁生日的时候,英国媒体再次提及当年的这件事,并且指出菲利普亲王从未就此事进行过道歉,菲利普亲王这才回应说:我早就忘了这件事……中国人都没生气,其他人为啥生气?事实上,菲利普亲王确实并非针对中国,他一向口无遮拦。
英国王室 食谱相关的故事

英国王室食谱相关的故事英国王室在食谱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与英国王室食谱相关的故事:1.圣诞布丁(Christmas Pudding)的传统:圣诞布丁是英国王室圣诞餐桌上的传统甜点。
根据传统,制作布丁前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搅一圈,然后许个愿望。
据说,英国王室的成员也会参与到这个传统中,他们会在制作布丁时为其许个愿望,悄悄地搅一圈。
这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
2.英国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兴起:英国王室对下午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19世纪时,安妮女王(Queen Anne)因饥饿而在下午之间食用了一份茶和面包,并将此行为视为一种社交方式。
自此之后,下午茶成为了英国王室的传统习俗,包括享用茶、糕点、三明治和小点心等。
3.金奖冻(Jubilee Jellies)的创作:为了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登基60年,英国王室委托伦敦圣詹姆斯宫的糕点师傅创作了一款特别的甜点,即金奖冻。
这是一种以英国花园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形象为灵感,用果冻制作的精致甜品。
4.王室的传统菜肴:英国王室还有一些传统的菜肴,例如牛肉米饭(Beef Wellington),烤小鸡(Roast Chicken),炸鱼和薯条(Fish and Chips)等。
这些菜品通常会在王室场合,如加冕典礼或宴会上呈现,彰显着英国传统和优雅。
英国王室的食谱是丰富多样的,每道菜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意义。
这些食谱传承着英国王室的传统和文化,是英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道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王室的独特风采,为英国王室增添了特殊的魅力。
最高规格的国宴吃啥

最高规格的国宴吃啥国宴,是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国宴经过缩小规模、菜肴和礼仪一系列的“瘦身”变革,逐渐走向一种简约却彰显内涵的独特风格。
和繁复俗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宴吃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大国的气象与风度。
毛主席在北京饭店举行开国第一宴开国第一宴是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当时的菜单是冷菜四种,分别是五香鱼,油淋鸡,炝黄瓜,肴肉;头道菜,是燕菜汤;热菜八种,分别是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烧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第二道和第三道热菜之间上四种点心,咸点有菜肉烧麦、春卷,甜点有豆沙包、千层油糕。
被誉为钓鱼台台汤的乌鱼蛋汤上世纪60年代,国宴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中择一举行,国宴饭菜丰富,菜肴用鱼翅、燕窝等名贵菜也不少见。
在周总理的倡导下,国宴先简化了一些礼仪性活动,又规定了宴会标准。
毛主席认为宴会规格太高,花钱很多,又不实惠。
“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这就是毛主席定调的“四菜一汤”。
国宴“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的。
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
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有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四个菜不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道菜。
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
水果根据季节选择,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
之后,国宴不断瘦身,到了90年代,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两菜一汤”了。
2008年8月8日中午,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奥运会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为三菜一汤: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和瓜盅松茸汤。
这种做法既节省经费、物资,又节约时间、人力。
现在的国宴采用分餐制,一人一份,既减少浪费又卫生方便,也利于服务员实行规范化服务。
宴席上视客人的爱好和禁忌确定用酒,通常不用白酒,崂山矿泉水、青岛啤酒、浙江龙井茶等很受宾客欢迎。
宴会的进餐具为筷子,如宾客不方便,则用宴席上的备用刀叉。
英国女王访华采访日记

作者: 虞家复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中国记者
页码: 13-15页
主题词: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万历皇帝;香港问题;大英博物馆;伊丽莎白二世;波涛汹涌;中英关系;中和殿;凉爽宜人
摘要:金秋十月,北京明丽的阳光和娇艳的鲜花等候着有史以来第一位访华的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到来。
四百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了与中国通商,委托航海家携带她的亲笔御书向中国明朝的万历皇帝致意。
然而,波涛汹涌的大海吞没了那位使者和那封至关重要的函件。
至今,御书副本还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
沧海桑田。
如今,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得到。
海上皇宫之味

海上皇宫之味
作者:XL
来源:《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2019年第10期
说起英国美食,总能叫人无端滋生出很多想象。
这再自然不过了,尤其在那样一个被文化艺术熏陶下的国家,美食总是黯然失色。
不过,这一次所有偏见都拜倒在Darren McGrady主厨的手艺之下。
他带来了一套包含六道皇家菜式的餐单,当中包括戴妃最喜爱的头盘和主菜——番茄刁草慕斯和焗烤酿茄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钟情野味,而且非常喜欢巧克力,McGrady大厨烹调的鹿肉排伴以添有巧克力的猎人酱、独门英式面包布丁都曾经深得女王喜爱。
厉晓麟
厉家菜第二代传人。
厉家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厉氏族长厉顺庆掌管御膳厨房,后来将御膳菜谱背诵默写,成为今天的厉家菜菜谱。
Daren MeGrady
曾服务英国王室达十五年之久,Darren McGrady大厨在日金汉宫及肯辛顿宫专为女王伊丽莎自二世、菲利普亲王、戴安娜王妃等制菜。
厉家菜源自清朝的宫廷御膳,创始人为已故的厉善麟教授。
厉教授的祖父厉子嘉于同治光绪年间,负责管理清宫里垄勺衣食住行事宜,深受慈禧太后重用;他退休后把宫廷所仄峪勺膳单默默记下,传给后人。
这次,星梦邮轮把厉家菜第二代传人历晓麟请到海上,完成了一个创意菜单,包括:曾深受清宫皇帝喜爱的、以近似低温慢煮的油浸之法烹調而成的唆油东星斑;专为慈禧太后研发的翡翠豆腐,主料为青豆和鲜贝,点以红油,以其状如翡翠而得名,食之鲜香清雅。
其他“厉家菜”经典,包括燕窝野意银丝、京味龙虾、芝麻鸭子、鹿尾酱手撰面等也会
在之后陆续登上邮轮,只要登珊,就可以享受“宫廷御膳”。
[重点]“建国第一宴”菜单解密
![[重点]“建国第一宴”菜单解密](https://img.taocdn.com/s3/m/a47ed1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国宴为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
国宴包括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国家主席或国务院总理为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而举行的正式宴会。
地点通常选择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地举行。
1959年前则在北京饭店、中南海勤政殿等地举行。
我在礼宾司工作多年,经历的国宴很多,可以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开国第一宴”我在礼宾司,亲闻“开国第一宴”的故事不少。
1949年10月1日下午,来自社会各界代表、国外来宾600余人,与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一起从天安门广场来到北京饭店,出席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国宴。
据说,考虑到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周恩来亲自确定:菜式以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为主。
当时,北京饭店厨房人手不够,还特意征调了京城著名的淮扬饭庄如“玉华台”的一些淮扬菜名厨。
此后,国宴菜从淮阳菜风格,历经几代人,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堂菜”。
“开国第一宴”菜单如下:燕菜汤,热菜是: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
不久之后,国宴热菜减少了,“四菜一汤”的标准便确立了下来。
“四菜一汤”与”三菜一汤”认为国宴的菜一定是山珍海味,饕餮大餐,这是一个误区。
记得我在礼宾司时,看到一个笔记本,这个本子汇集新中国领导人对礼宾、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
其中,毛泽东对宴会的指示尤为深刻。
他认为宴会规格太高,曾经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
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
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
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确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
其实到江泽民任国家主席时,国宴的标准已经开始尝试“三菜一汤”、“两菜一汤”。
不管哪个国家元首来访举行国宴,报上去的菜单都是严格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
不过,“四菜一汤”并不包含冷盘、点心,冷盘标准不大一样,有时只一个大拼盘,有时有七八小碟之多。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性的荣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性的荣耀I. 引言在英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君主,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她不仅成为英国历史上最长在位的君主,更展现了女性在政治和领导层面上的非凡能力。
本文将探讨伊丽莎白二世作为一位英国女王的荣耀,并介绍她在统治期间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II. 早年生活与晋升皇位1. 家庭背景与教育伊丽莎白二世于1926年4月21日诞生于伦敦。
她是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皇后夫妇唯一的女儿,并有一个哥哥菲利普亲王。
从小她接受了优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
2. 大抵起初经验在夏洛特女子学院开始学业后,伊丽莎白二世得到了广泛的天赋展示机会。
她是学校的优秀学生,并展示了出色的演讲和领导才能。
3. 父亲登基与玛格丽特女王逝世1952年,乔治六世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行即位为国王,使她成为皇储。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她的妹妹、继任者玛格丽特女王早逝,令伊丽莎白二世面对更大压力和责任。
III. 统治成就1. 加冕仪式与领导能力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进行了庄重隆重的加冕仪式。
这个象征性的仪式标志着她作为君主的正式开始,并展示了她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坚定意志。
2. 更迭首相与政治合作英国历史上有过多位首相在伊丽莎白二世统治下更替,其中包括温斯顿·邱吉尔、玛格瑞特·撒切尔等杰出人物。
女王与各位首相保持密切联系,并在执行国家政策和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外交使命与国际地位伊丽莎白二世在外交使命上展现出极高的水平,巩固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她是英联邦组织的统一象征,并参与多个国际会议,包括美洲峰会等,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广泛尊重。
IV. 社会影响1. 平易近人的女王形象伊丽莎白二世以其朴素、平易近人的女王形象深受英国民众喜爱。
她经常与普通民众接触,并关注社区服务和协助慈善事业,这一亲民举动增进了她与英国人民之间的亲和力。
2. 抵御危机与改革意识在统治期间,女王面对过许多内外危机,如1979年希思勋爵暗杀事件、1992年温泽堡大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访华,这两道中国菜让她再也忘不了
大中华
我们知道,英国是一个很绅士的国家,用咱们的孔老夫子的话来讲,那便是礼仪之邦。
在这一点上,跟咱们中国颇有相似之处。
虽然说相似,但却不相通,比如咱们的饮食文化。
在这方面上,小张便举一个有趣的事情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英国的绅士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中国神往已久,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由于这份声明暂时性的解决了香港问题,使得中英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史上最佳。
于是在两年之后,也就是在1986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的邀请,带着自己或多或少对东方的神往之情来到了中国。
(伊丽莎白二世)话说英国国家领导人访华这可是一件大事,衣食住行样样不能马虎,所以呢,邓小平便在接待贵客的圣地钓鱼台国宾馆设了午宴招待。
这个钓鱼台国宾馆可不得了,先后接待了许多大咖,比如美国总统尼克松、苏联的赫鲁晓夫及日本天皇明仁等等。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高规格的地方却出现了一个乌龙事件,甚是有趣。
(邓小平与伊丽莎白)据历史菜单记载,当时的菜色如下:冷盘:菠萝烤鸭、白斩鸡、腐衣卷菜、梳子黄瓜等;热菜:佛跳墙、龙须四素、清蒸鳜鱼、桂圆杏仁茶等;点心:鲜豌豆糕、鸡
丝春卷、炸麻团、四喜蒸饺等。
(佛跳墙)冷盘热菜加点心,该有的都有了,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看,对于女王陛下来说,问题来了,而且不止一个,有两个:第一,热菜里边有一道“佛跳墙”的菜,我们知道,佛跳墙里面有海参,而英国是不吃这种看起来长着软趴趴的、像鼻涕虫一样的海参的;第二,或许是大厨并不知道英国王室不能做当着贵宾的面把嘴里的鱼刺给吐出来这种失礼的事情,于是并没有把清蒸鳜鱼里面的鱼刺给挑出来。
但女王并不知道,所以当她吃到嘴里发现有鱼刺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只好生生地把嘴里的鱼刺嚼碎吞下。
小张在想,这伊丽沙白二世肯定毕生难忘这次中华之旅了,毕竟这两道中国菜给了她特殊的记忆。
由此我们也看出来,虽然同为礼仪之邦,但文化方面却是各不相同的,比如这种饮食文化。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