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9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在《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即君主、卿大夫应该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
这表明礼乐制度A. 体现了民本思想B. 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C. 缓和了社会矛盾D. 强化了尊卑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作用。
依据材料“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为民之父母”在这里意指“进行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遵守礼乐制度才能够统治民众,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社会乱象,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规范统治者的行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民本观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才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被历代的王朝沿用。
2019届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成兰铁路会长730.549公里,其中新建线路全长462公里,エ程总投资619.39亿元。
成兰铁路客共线,属于国铁工级双线电气化快遠轶路。
沿絨桥隧比达86.05%。
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后一度停工,2013年10月16日正式复工。
成兰铁路预计2021年竣工,届时,兰州至成都由原来的15小时减少到只需4小时。
右因为成兰铁路线路图。
据此完成1~3题1.成兰铁路一度停工,最可能是因为A.线路长、造价高B.沿线人口稀少、盈利能力微弱C.桥隧多、技术弱D.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2.成兰铁路部分桥梁准备将铁路、公路两种线路功能在一座桥上实现,这可以①加强民族团结②节约工程投资③少占土地资源④减少大气污染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成兰铁路通车后,会A.促进成都与兰州间的大宗赏物交换 B.结東成都与兰州之间无铁路的历史C.使兰州地区的人口大量流人成地区 D.加强关中地区与成渝地区的交流合作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化亮点区块。
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
下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
据此究成4~6题。
4.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髙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A.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地价低,设施完善5.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好处主要是A.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 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C.分散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 D.扩大城市模,优化城市区位6.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士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2019届广东省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24.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25.西晋时,太子的卫兵多达万人以上,太子师傅增至6人,太子舍人、庶子、洗马等属官增至三四十人,都是由当时的名流担任。
南朝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立即增加太子兵力,到宋文帝时“至实甲万人”。
梁朝太子精兵估计也不下万人。
这些史实表明,西晋南朝时期A.太子掌控朝廷实权B.官僚政治日趋完善C.皇权诉诸亲缘维系D.皇子争立现象频繁26.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铢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铢钱的标准重量。
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扩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扩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
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27.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
《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图5A.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28.以下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表1——摘自王建朗和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述表格反映的状况A.缘于列强的经济侵略B.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C.显示重农抑商合理性D.表明精耕细作的终结29.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表2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30.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巾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广东茂名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2.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钱以上者,银钱兼收。
”这反映了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白银取得合法货币地位 D.重农抑商并没有得到实施3.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5.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据此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6.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图片版)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成兰铁路一度停工,是因为成兰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等灾害频繁。
2.B将铁路、公路两种线路功能在一座桥上实现,可少占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但不会减少大气污染;成兰铁路的建设会加强民族团结,但铁路、公路两种线路功能在一座桥上实现,体现不了加强民族团结。
3.A成兰铁路是客货共线,其通车后,促进了成都与兰州间的大宗货物交换。
关中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陕西省;兰州和成都均为省会城市,二者之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材料中提示了成都与兰州之间有铁路联系。
4.B长江新城位于武汉主城边缘,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且位于长江沿岸,生态环境较好;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倾向于劳动力的素质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该区域地价较低,但由于远离主城区,设施不够完善。
5.A未来武汉四镇的重要职能不完全重合,这样可相对扩大服务范围,武汉是潮北省区域中心,增加新区不能提高城市等级。
功能分工不同,可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获得更大的发展。
6.C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硬化面积增加。
这种变化会导致热(雨)岛效应增强;地表径流增加,内涉发生概率增加;下渗量减少,使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7.D图示区域位于40°附近,据“甲河两岸树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而乙河两岸树木却苍架欲滴”可知,甲河沿岸树木有落叶现象,而乙河沿岸为常绿林,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的落叶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10月。
8.C河漫滩主要由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其形成的位置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甲、乙两河都位于北半球,北岸侵蚀,南岸沉积。
河漫滩应出现在南岸,甲河南岸受地形影响,不可能出现较大的河漫滩,因面河漫滩只可能出现在乙河南岸。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在《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即君主、卿大夫应该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
这表明礼乐制度A. 体现了民本思想B. 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C. 缓和了社会矛盾D. 强化了尊卑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作用。
依据材料“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为民之父母”在这里意指“进行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遵守礼乐制度才能够统治民众,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社会乱象,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规范统治者的行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民本观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遭:“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才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被历代的王朝沿用。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广义的罗马法即为万民法B. 万民法的形成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C. 罗马法指公元6世纪至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D. 屋大维时期编纂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2.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A.牛顿 B.达尔文C.达芬奇 D.莎士比亚3.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出了如下估计(《欧洲如何使非洲变成不发达地区》,单位:百万人)。
他制作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A.非洲人口数量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奴隶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D.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4.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A. 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B.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C. 一战是俄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D.一战中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国5.新派人士指出:“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
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
”新派人士的代表人物应是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6.沈葆桢上奏:“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
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
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 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 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7.古代中国各朝代都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是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B、西汉实行征辟制C、唐朝实行科举制D、宋朝设谏议制8.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在《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
”即君主、卿大夫应该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
这表明礼乐制度A. 体现了民本思想B. 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C. 缓和了社会矛盾D. 强化了尊卑等级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作用。
依据材料“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为民之父母”在这里意指“进行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遵守礼乐制度才能够统治民众,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周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礼崩乐坏,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孔子面对社会乱象,极力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规范统治者的行为,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并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民本观念;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礼乐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秩序。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遭:“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汉代才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实行户籍制度,并未体现被历代的王朝沿用。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A. 市民阶层扩大改变了文学艺术B. 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C.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D. 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南宋通过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体现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学艺术的改变: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D选项错误,材料表明理学有世俗化倾向,但无法得出理学对民众的影响达到“普及”的程度。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据记载,明万历年间,原本不易贩运的“蛙、蟹、鳗、虾、螺、蚌之属”在北京城大量出现,一些珍稀水产如“蛤蜊、银鱼、蛏蚶、黄甲”也“累累满市”,人称“腥风满市應矣”。
这反映出当时A. 北京人居环境急剧恶化B. 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发达C. 北方商业经济得到恢复D. 新兴商品市场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贸易兴盛;导致长途贩运发达,B项说法正确;材料与人居环境无关,排除A项;明末时期农民起义频繁,经济遭到破坏,排除C项;明清时期都市商业区繁华,并非开始阶段,排除D项。
5.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
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
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 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 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 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 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答案】C【解析】材料并没有反映出琦善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故A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出琦善在中英谈判中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BD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可知,材料反映出琦善顾及天朝上国之尊严,故C正确;琦善是在中国皇帝授权的情况下处理英国问题,材料并不能反映出琦善越权处理两国外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故而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结合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天朝上国心态分析解答。
6.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A. 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 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胡适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B正确,A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不能反映;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D表述错误。
7.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
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
这表明A. 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B. 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C.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 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湖南涌现出的报刊多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这说明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这些报刊都是共产党主办的,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力量削弱;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共关系的缓和;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知此时抗日战争所处的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B. 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C. 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 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这体现了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故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这种变化是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与苏联模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占到较大比重,文科学生不能等同于管理人才,不能得出此时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科的学生占33.1%,这说明1949年之前,中国高校中学习理科的人数就超过了学习文科的人数,这表明重文轻理的现象不是建国后得到改变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
9.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
这些天赋人性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
这表明A. 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 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C. 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D. 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公正平等”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同的,这表明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得出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下表是英国(包括全部爱尔兰)的人口增长情况,造成表格中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1750年—1851年英国人口数(单位:百万人)A. 工业带动城市化浪潮B. 社会条件的逐步改善C. 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D. 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781年-1851年,英国人口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医疗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促使人口增长,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是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并不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化;C选项错误,生产结构变化与英国人口数量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与英国人口数量变化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1.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改变传统的收税办法,由按产量改为按自留地面积计算税额。
同时,降低自留地的税额,免除私人果树、奶牛的实物税。
后来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这一举措A. 彻底否定了农业集体化B.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体制C. 确立了苏联的市场经济D. 有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由按产量改为按自留地面积计算税额。
同时,降低自留地的税额,免除私人果树、奶牛的实物税。
后来又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可知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彻底否定农业集体化;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并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2017年11月,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耐人寻味—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
这说明A.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B. 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C. “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D. 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崛起受到美国的强烈关注,突出了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中美对峙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正朝着“一超多强”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并未被打破;D选项错误,“彻底破灭”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共13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