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本试券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的贵族普遍有着多妻的习惯,他们的婚姻,大体避循着一个戒条,便是“同姓不婚”。

贵族遵循此戒条A.不利于周文化的传播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原则C.是为了维持宗法次序D.形成了重男轻女的观念2.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等级,一律施教。

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子贡、子路等;贵族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等少数几位。

这种教育态度A.改变了世卿世禄的方面 B.使“仁”成为儒学的主要思想C.开了学术平民化的先河D.终结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历史3.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笃,立幼予弗陵为太子,并以霍光等人辅政。

他本有几位年长的儿子如燕王旦、广陵王胥等,他们多骄纵不法,而弗陵体健多智,因而立之。

他还事先赐死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汉武帝此举A.意在防止外戚干政B.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体现了“推恩令”原则D.提高了同姓诸侯王的地位4.汉代是少数人在宫廷里整理书籍,南朝则不论官私都拥有大量藏书,整理书籍并进而从事文化总结的不再局限于宫廷里的少数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现象。

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得益于1.隶书成为了通用字体 B.书写材料的革命性改进C.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D.传统文化进人总结时期5.唐朝延续秦汉明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思想。

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作恶有关,因此在灾害发生后,皇帝必须修行政德,回应天谴。

这反映了A.“黄老之学”根深叶茂 B.“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皇权C.“敬天保民”思想出现D.秦、汉、唐治国理念一脉相承6.“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八)+必修三(专题一~二)。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1873年,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申报》追踪报道“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中官员滥施酷刑,在舆论压力下,政府指派官员进行复审。

后该报又公开揭露复审官员刑讯逼供六昼夜,由此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最终该案交刑部复查,終得大白、数十名涉案官员被严处。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报刊起到了较强的舆论监督功能B.上海成为反封建礼教的重要阵地C.西方人不再受清政府的直接监管D.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2.有史料记载:“1888年底。

北京醇亲王府和颐和园装置了电灯,大放光明,引得北京市民纷纷来围观,人群聚集长达数里。

”这一记载体现了当时中国A.普及了电灯等用品B.引入了西方新思想C.传入西方生活方式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3.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人,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人,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人的数字不断增长。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C.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D.生产发展加速了城市化4.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5.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格关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

”这表明当时A.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德军乘革命之际消灭大量俄军C.资产阶级的政府无法控制局势D.俄国出现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6.列宁指出,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合作社,在政策上不仅要使它能一般地、经常地享受一定的优待,而且要使这种优待成为纯粹资财上的优待(如银行利息的高低等等)。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2.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3.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4.“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5.“就像牛顿因为发观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他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

”材料中的“他”是A.爱因斯坦B.达尔文C.伽利略D.普朗克6.“深淘滩,低作堰”是战国时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

配套K12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配套K12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2017.12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1.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与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

在雅典人的思想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英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

”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 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C. 定期召开公民大会D. 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2.“(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

”下列选项最能诠释这一观点的是A. 一位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控告官员盗取神庙财产B. 五百人议事会声讨并剥夺战神山贵族议事会的权力C. 雅典连续三年通过陶片放逐法流放僭主的支持者D. 雅典进行了抽签选取执政官的选举方式改革3.苏格拉底一生中,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在教育无知的人之间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这主要表现苏格拉底A. 是代表平民阶层的哲人B. 具有与智者相似的诉求C. 关注民众思想道德教育D. 重视理性和知识的传承4.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以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

”这说明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5. 在罗马共和国公民看来:个人德行、家庭的利益必须与国家的荣誉取得一致……人生成功的标志是“职务、声望、美德、荣誉和与生俱有的天才”;如果个人的行为没能导致公共的成就,那么这种行为就只是恶行而不是善行。

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真题

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真题

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 .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 . 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 .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 . 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 .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3.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

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

据此作者认为()A .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 .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 .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4. 1914年,袁世凯颁布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洋政府1923年、1925年先后制订了宪法。

但是,各省军政长官动辄以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

这说明当时()A . 民主共和力量日渐消亡B . 北洋政府缺乏法治观念C . 缺乏实行宪政的社会环境D . 君主立宪仍得到广泛支持5. 1949年,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

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三12⽉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河北省邢台市⾼三12⽉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肯铜器上的⽂字)载有“铸兹宝篮,以享以孝于⼤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孙孙永⽤享孝于⼤宗”等辞语。

这些铭⽂反映了当时A. ⾎缘关系影响政治⽣活B. 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C. 僭越周礼的⾏为被遏制D. 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答案】A【解析】从材料“西周时期”“以享以孝于⼤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以⾎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活,故A项正确;“皇权”是秦朝出现的,故B项排除;西周时礼乐制⽐较严格,故C项错误;“君权神授”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D项排除。

2.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堙⾕”现象。

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 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B. 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秦皇族的发祥地C. 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画像砖和玻璃D. ⽂物和史籍等⽂献资料是第⼀⼿史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直道两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建筑遗址和墓葬群的考古发现为研究秦时的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史料,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秦皇族”;画像砖⼀般出现在汉代墓葬⾥,故C项错误;⽂物是第⼀⼿史料,⽽史籍是第⼆⼿的,故D项排除。

3. 汉武帝时期,儒家⼠⼤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

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

“引经决狱”风⽓的盛⾏反映了当时A. 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B.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 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D. 儒法思想合⼆为⼀【答案】C【解析】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儒家⼠⼤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不仅成为正统思想,⽽且成为普遍的认知,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错误,错在“合⼆为⼀”。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八)。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

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A. 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B. 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C. 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D. 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答案】B【解析】根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看出,军事、工程类书籍占较高比例,而相关政治、教育类书籍较少,体现出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B正确;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看出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技术,仍坚持天朝上国观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情况,无法体现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排除C;江南制造局是洋务企业,不能体现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排除D。

2. 康有为说:“凡扫尽阶级而人类平等者,人必智而乐,国必盛而治,如美国是也;其他人民,国势之愚智、强弱、盛衰,皆视其人民平等、不平等之多少分数为之。

”这体现出康有为A. 将人权平等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 提倡建立美式的民主政体C. 主张给予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权D. 认为人权与国权相互对立【答案】A【解析】根据“凡扫尽阶级而人类平等者,人必智而乐,国必盛而治,如美国是也”,可知康有为认为人权平等国家必将强盛,将人权平等与救亡图存相结合,A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美国是共和体制,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权平等国家必将强盛,没有体现“给予普通民众政治参与权”,排除C;D与材料内容相悖,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凡扫尽阶级而人类平等者,人必智而乐,国必盛而治,如美国是也”,结合维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维新思想的主张分析解答。

精选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12月联考试题

精选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12月联考试题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二次(12月)联考试题24.(改编,容易)“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这段话反映了()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旨在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信息“方镇相望于内地”可知,其反映的是唐代的藩镇割据;据“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可知,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郡国并行出现在西汉时期,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而非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故C错误。

【考点】藩镇割据25.(原创,容易)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

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田庄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并且在豪强地主的墓中发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这说明田庄经济有它的进步性,故D正确。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在题中均没有反映,故A、B错误;豪强地主的墓中随丧的大都是陶器、模型等,这不能反映厚葬之风,故C错误【考点】汉代的田庄经济26(改编,中档)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答案】 C【解析】唐宋时期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但不是“完全经济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不是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说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农村仍是以自然经济为主,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八)+必修三(专题一~二)。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1873年,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申报》追踪报道“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中官员滥施酷刑,在舆论压力下,政府指派官员进行复审。

后该报又公开揭露复审官员刑讯逼供六昼夜,由此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

最终该案交刑部复查,終得大白、数十名涉案官员被严处。

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报刊起到了较强的舆论监督功能B.上海成为反封建礼教的重要阵地C.西方人不再受清政府的直接监管D.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2.有史料记载:“1888年底。

北京醇亲王府和颐和园装置了电灯,大放光明,引得北京市民纷纷来围观,人群聚集长达数里。

”这一记载体现了当时中国A.普及了电灯等用品B.引入了西方新思想C.传入西方生活方式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3.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人,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人,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人的数字不断增长。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C.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D.生产发展加速了城市化4.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B.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C.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D.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5.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格关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

”这表明当时A.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德军乘革命之际消灭大量俄军C.资产阶级的政府无法控制局势D.俄国出现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6.列宁指出,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合作社,在政策上不仅要使它能一般地、经常地享受一定的优待,而且要使这种优待成为纯粹资财上的优待(如银行利息的高低等等)。

据比可知,农业合作社A.是农业集体化的前奏B.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与苏俄政权性质一致D.采用了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7.下面是1929年至1939年间世界六强粗钢产量表(单位:万吨)。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西欧经济直到二战前仍未复苏B.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完全恢复C.危机迫使列强调整对苏政策D.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与欧美不同8.1928年初,苏联在收购粮食方面遇到了困难,苏共中央政治局为此采取了非常措施。

布哈林认为那是对农民进行“军事封建剥削”,主张苏联建设农业国。

布哈林的观点A.鼓舞了苏联人民的经济建设B.旨在发动农民支持工业化C.与当时苏联的建设目标不同D.显示了苏俄政权的农民性9.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力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欧共体成立对苏联构成了威胁B.苏联加强军力为应对日本崛起C.中苏领土争端使苏联加强常规力量D.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10.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宣布苏联解体时发表演讲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已经结束“冷战’,曾对我国经济、社会意识和道德起破坏作用的军备竞赛和国家极度军国主义化已经停止,世界大战的成胁已经解除。

”此时苏联A.开始否定斯大林模式B.已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C.开创了革命建设新道路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口述史是20世纪40年代首先在西方出现的历史研究方式,它是个人和社会对事件表述,表述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时空,表述的是被采访人的亲身经历。

在美国,而且在英、法、德诸国出现了大量口述史研究机构,出现了大批口述史研究成果。

中国谚语说的“路上行人口似碑”,也证实说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

这说明A.口述历史资料可用于历史研究B.路上行人的语言是真实的历史C.历史是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反映D.只有口述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2.有学者指出:“就发达国家米说,区域化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区域内的各种利益,同时借此力争在外部世界获取更多利益。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区域化作为将来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更高层次的一个阶梯。

”这表明区域化A.发展势头减弱B.与全球化相悖C.符合小国利益D.拓展空间广阔13.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60%是以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美元,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矿石等也以美元定价。

这种现象说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瓦解B.美国霸主地位正在崩溃C.美元具有世界霸权地位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形成14.根据下图,可以推知经济全球化A.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B.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影响C.对发达国家伤害影响更人D.颠覆了国际经济实力的对比l5.东周初期无成文法,贵族之所以尊,在于能够擅断罪行,后来晋国赵鞅将刑法铸在鼎上公布于众,,权贵们以“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为借口反对。

这休现出A.法律的制定者是封建政府B.天子鼓励法家思想C.既得利益阶层是改革阻力D.法律使贵贱等级消失16.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超越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17.曹丕在受禅代汉建立魏国时,曾向陈群问道:“我应天受禅……唯独相国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什么呢?”陈群便离席长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

”这体现出当时A.魏国在群臣辅佐下逐渐强大B.宗法思想下汉朝为正统C.汉宰相位高权重制约了君权D.经世致用伦理影响政治18.宋代社会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

”这反映了宋代A.新兴资产阶级开拓进取B.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人格C.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修养D.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价值导向19.顾炎武曾北上联结反清人士,遍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

“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顾炎武A.心系古代儒家文化的传播B.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保护清初被毁的民族文艺D.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明代安徽休宁茗洲吴氏的《家规》中说“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有火(学费)。

”这些做法A.有助于贫寒子弟成才B.维护了地方社会统治C.巩固了农村小农经济D.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结合21.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

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

这说明A.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B.南宋已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22.公元1150年,西班牙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厂。

地理学家艾德里西谈到萨狄瓦时说:“该城制造文明世界其他地方无与伦比的纸,输往东西各国。

”由此可知A.活字印刷使西班牙印刷业出现革新B.四大发明使欧洲封建城堡日益衰落C.造纸术使欧洲书写材料发生变革D.指南针西传使西班牙开创世界市场23.中国的书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到各种书体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印记。

书法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政治是主要的干预因素之一,其影响了书法文化的兴衰繁荣。

可以用来例证这一观点的书法是A.隶书B.行书C.楷书D.小篆24.下面为一幅清代字画,该字画的艺术风格是A.以图记事B.重视写意C.刻画习俗D.描摹自然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

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

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

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材料二明清之际的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已意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入乡随俗,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

中国是以儒教立国,在中国社会生活与中国文化中占主流的是儒学。

于是,利玛窦与他的同伴们改而接受了儒士的生活方式,便以基督教义附会儒学,倡儒耶同质之说。

利玛窦采用儒冠儒服,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极力糅合儒家学说,借助中国经典中的“天”“仁爱”等观念宣教,试图让作为“异教徒”的中国人觉得不是要强加给他们一种外来宗教。

——《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需学与明消之际需学处境的异同。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下表反映了西方战船的演变情况。

——《世界军事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村料一《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于1989年生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墨西哥开始把与美国开展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列上了议事日程。

1990年7月正式达成了美墨贸易与投资协定。

同年9月,加拿大参与谈判,并最终于几年后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材料二货币流通和市场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控制。

因为已经成熟的经济改造和政治改造建立法律基础的工作严重滞后,极为拖拉,族际冲突震荡着国家,国家政权的威信下降了,精神和道德方向遭到冲击,暴力和犯罪浪潮不断增长。

——1990 年《苏共二十八大纲领性声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共二十八大声明体现改革方向的变化。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9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

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