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以及标准格式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以及标准格式

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专题14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14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

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

如《看云识天气》,阐述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说明了根据云的形状推知各种各样的天气。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格式如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准确、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一、【中考考点】:1、【知识要点】:说明文的类型(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划分:①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具体事物的说明文;②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

2、【常见题型】:①请说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本文的说明文类型是什么?二、【中考考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知识要点】: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的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远到近等等,都可相反来。

(3)逻辑顺序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如:、主—次、浅入深、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2、【常见题型】: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②选文的A段和B段能够调换顺序?为什么?【答题格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三、【中考考点】:说明文的说明结构1、【知识要点】: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2、【常见题型】:①本文的说明结构属于结构。

【答题技巧】: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四、【中考考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知识要点】:①、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②、不常用的有:摹状貌、作诠释、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题型】:①、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真实、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与解题技巧一、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二、说明文阅读知识与技巧(一)分类1.从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思路: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从语言特征(语言表达角度):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详细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等,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性——用途、一般——个体、概括——详细、团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比方介绍工作步伐的文章。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利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层次性。

(第一空应该填详细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详细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正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利用了甚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据)、作比较、列(画)图表、摹模样形状、作诠释、引资料。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把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罗列……事例,详细真切地说明了XX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基本文体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 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

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说明文阅读中考考点及答题技巧归纳考点要求:1、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的判断。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一下几种:列数据、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等。

3、说明顺序的辨析。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文章或段落中的层次。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题指导:(一)、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二)、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等。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引用具体的事例、具体的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三)、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考说明文阅读易错题集及答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易错题集及答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易错题集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的类型: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①事物说明文介绍客观存在的实体事物.②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理、定理和公理。

根据语言风格的不同分为①文艺性说明文(生动性说明文)②平实性说文(一般性说明文)二、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就是文章向读者介绍的事物、事理等(文章说明的话题).说明的内容:就是文章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或事理。

(或事物、事理特征是什么.)判断文章的说明对象时,首先看标题,或者抓住每段的首括句或中心句也可以根据内容来概括。

比如《宏伟的紫禁城》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分析事物的特征,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段、结尾段,关注每一段的中心句.考题举例:①《美国校车》:选文说明对象是什么?答案: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美国校车.②《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说明对象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答案:说明对象是:瘦肉精。

说明内容是: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使用与禁止三、说明方法:初中阶段,说明方法只考察六种最常见的,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并正确的书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答题格式:说明方法+作用+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①.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注意事项:①如果问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应该从大的方面入手,只抓住大的方面实用的说明方法,其它的次要的就不用回答.②如果问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时,应该不分主次,将文段中所有的说明方法都回答出来.3、考题举例:①《美国校车》: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作为公共汽车的一种,“School Bus"安全系数为5(满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 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纵观全国各地中考,
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试卷中考查了说明文阅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
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法,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指出文
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辨析说明方法并能指出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
说明顺序。4.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概括文章的文意、层意、段意。5.体味重点词
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捕捉文中重要信息。7.联系
实际写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创新或提出建议。
根据上述命题范围,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明文阅读训练时,可以从答题技巧上进行一些指
导,以便学生能抓住重点,把握规律,准确表述。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就是题目,也有些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极少数需学生根据文
章内容归纳提取。
2.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
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
二、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
分类别、引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
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
语归纳表述。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作比较”这种说
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把……的特征说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具体可信地说明
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下定
义”这种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
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引用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总之,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3.辨析说明方法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
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
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
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
物作解释说明。
三、把握说明顺序
1.题型
一是要求学生指出全文或局部的说明顺序,二是让学生能按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比较明显。科技说明文大多数是“逻辑顺序”。排列句序关键是要找出这一组句子的内在
联系,即什么说明顺序。其次,找准首句。首句一般为统领句。然后,按照句与句之间的关
系,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依次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上下连贯即可。
四、理解说明文的层次结构
要准确分析层次,理清结构,概括文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认真阅读全文,
整体感知文段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概括
各段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出全文的文意。3.说明文各层之间一般有明显的过渡词或
过渡段,要引导学生辨析,这是划分层次的关键。4.说明文无论是全文或局部,总分结构
比较多,可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不同结构形式划分层次。5.说明文层次结构形式还有
并列式、递进式等,教师在指导时可适当点拨。
五、分析说明文中的重要词句
1.题型
①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②在规定字数内对某个概念或事物作解释说明。③指
出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⑤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⑥体会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答题技巧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
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
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
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
“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
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
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
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
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
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概括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词一般有“准确”“简洁”“朴实”“生动”“形象”等,假如选段运用了
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一般属生动说明;选段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引用
等说明方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就属于生动说明。
体会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是过渡句,内容上的作用
要结合说明对象、文章主旨答题,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其他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具
体的语言环境,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不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作者单位甘肃省崇信县木林乡木林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