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3 一,填空题1、按网络覆盖的地域范围来划分,可将计算机网络分成_局域网_、城域网__、_广域网额与个人区域网。

依据不同使用者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

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与释放连接。

3、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_双绞线__、_同轴电缆_和___光纤__等。

4、在数据传输中,为了保证数据被准确接收,必须采取一些统一收发动作的措施,这就是所谓_同步__技术。

5、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二是对等方式(P2P 方式)。

6、IEEE802局域网协议与OSI参考模型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OSI的链路层,IEEE802标准将其分为____ MAC________控制子层和_____ LLC______控制子层。

7、在数据报服务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_____数据报_____选择路由。

8、计算机网络技术是____计算机系统______ 和___通信技术_____ 技术的结合。

9、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是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其中,___频分复用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_时分复用__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

10、模拟信号之所以能够转变成数字信号来进行传输,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定理,这个定理就是____采样______定理。

11、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_报文交换、和__报文分组交换____等。

12、所谓网络主要指“三网”,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络。

13、试列举四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名称:___集线器___ 、___交换机__ 、___路由器____和______网关______。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与利用率。

15、写出三个顶级域名:____ cn ___、___ org ____和___ com _____。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应用1.2学时安排:本课程为64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1.3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2.1教学内容:2.1.1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互联网协议族与协议分层2.1.2物理层-数据通信与传输介质-信道复用与调制解调技术2.1.3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协议-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虚拟局域网与网桥-无线局域网技术2.1.4网络层-网络层的功能与协议-IP协议与路由算法-IPv6协议与转换技术2.1.5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TCP与UDP协议的比较与应用2.1.6应用层-应用层的功能与协议-HTTP、DNS、FTP、SM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 P2P 技术与 Web 技术2.1.7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VPN与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1.8网络管理-网络性能监测与评估-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网络管理工具与策略2.2教学进度:按上述内容划分,理论教学部分为40学时,实践操作部分为24学时。

具体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4周:物理层-第5-8周:数据链路层-第9-11周:网络层-第12-14周:传输层-第15-17周:应用层-第18-19周:网络安全-第20-21周:网络管理-第22-23周:实践操作-第24周:复习与总结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3.2教学手段:课堂使用多媒体教辅,辅助教学实例演示,安排实验室操作实践,布置课外作业等。

四、教材与参考书4.2参考书:五、考核与评价5.1考核方式:本课程综合考核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栈3、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4、IP地质与子网划分5、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7、网络层与路由协议8、传输层与可靠传输协议9、应用层与常见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以太网技术与IEEE 802.3标准2、交换技术与交换机3、VLAN与VLAN划分4、网桥与二层交换机5、局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6、局域网扩展技术:集线器、中继器、网桥、三层交换机三、广域网技术1、传输介质:方式线、光纤、无线电波2、数字传输系统:PDH、SDH3、ATM技术与应用4、Frame Relay技术与应用5、MPLS技术与应用6、VPN技术与应用7、BGP与动态路由协议四、网络安全技术1、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2、防火墙技术与应用3、VPN技术与应用4、IDS/IPS技术与应用5、加密与认证技术6、非对称加密与数字证书7、安全策略与安全管理五、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局域网技术与IEEE 802.11标准2、WIFI技术与应用3、蓝牙技术与应用4、无线传感器网络5、移动通信技术.2G、3G、4G、5G6、网络规划与优化六、网络管理与监控1、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系统2、RMON与NetFlow技术3、IP SLA与QoS技术4、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5、带宽管理与流量控制6、网络性能优化与调优附件:1、网络设备配置范例2、OSI参考模型图示3、VLAN划分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2、隐私保护:指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互联网行业: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互联网接入、网站运营、电子商务等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按网络覆盖的地域范围来划分,可将计算机网络分成_局域网_、城域网__、_广域网额与个人区域网。

依据不同使用者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

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与释放连接。

3、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_双绞线__、_同轴电缆_和___光纤__等。

4、在数据传输中,为了保证数据被准确接收,必须采取一些统一收发动作的措施,这就是所谓_同步__技术。

5、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二是对等方式(P2P 方式)。

6、IEEE802局域网协议与OSI参考模型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OSI的链路层,IEEE802标准将其分为____ MAC________控制子层和_____ LLC______控制子层.7、在数据报服务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_____数据报_____选择路由。

8、计算机网络技术是____计算机系统______ 和___通信技术_____ 技术的结合.9、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是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其中,___频分复用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_时分复用__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10、模拟信号之所以能够转变成数字信号来进行传输,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定理,这个定理就是____采样______定理。

11、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_报文交换、和__报文分组交换____等。

12、所谓网络主要指“三网",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络。

13、试列举四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名称:___集线器___ 、___交换机__ 、___路由器____和 ______网关______.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与利用率。

15、写出三个顶级域名:____ cn ___、___ org ____和 ___ com _____。

16、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__星形___、___总线形__和___环形___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复习要点与知识点最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复习要点与知识点最全

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8.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功能。

则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9.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

10.第二章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

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

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9713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8学分:4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执笔人:于承敏审定人:贾仰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科学与技术在众多的技术中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柱。

因此,许多大学的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为计算机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相关理论和实现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特点、区别、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具备较强的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

掌握通信协议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分析、设计和评估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标准、相关的网络实用技术,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有所了解。

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网络理论和实际工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我院计算机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导论》,同时为学习《网络系统基础》、《网络程序设计》、《无线网络技术》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一些主要概念、TCP/IP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传输媒体、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调制解调器、数字传输系统、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以太网工作原理、扩展以太网的方法、高速以太网、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概念、IP 协议、路由选择的概念及策略和常用的几种路由选择方法、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的相关知识、TCP和UDP协议的工作原理、报文格式、滑动窗口原理、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

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计算机网络技术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1.2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21.2.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21.2.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71.4.1通信子网71.4.2资源子网71.4.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81.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91.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11.6.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11.6.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21.7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31.7.1计算机网络的支撑技术131.7.2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131.7.3计算机网络研究热点15习题16第2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72.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72.1.1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必要性17 2.1.2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172.1.3网络体系结构202.2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基准模型20 2.2.1OSI七层模型202.2.2OSI基准模型各层的功能212.2.3OSI的层间通信232.3TCP/IP模型282.3.1TCP/IP模型概述282.3.2TCP/IP各层主要协议292.3.3TCP/IP网络模型数据封装302.4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31习题32第3章物理层333.1物理层标准概述333.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43.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353.2.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53.2.3数据调制与编码363.2.4基带传输433.2.5频带传输433.2.6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质量指标44 3.2.7多路复用技术463.2.8数据通信技术493.3传输介质513.3.1传输介质的分类523.3.2有线传输介质523.3.3无线传输介质573.4常见的物理层标准583.4.1常见的国际标准组织583.4.2物理层标准举例593.5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623.5.1常见物理层组件623.5.2常见物理层设备623.6技能训练:网络线缆制作643.6.1三种UTP线缆643.6.2制作步骤65习题66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录第4章数据链路层67 4.1数据链路层功能674.1.1相邻节点684.1.2帧同步684.1.3差错控制704.1.4流量控制734.1.5链路管理734.2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734.2.1停止等待协议734.2.2连续ARQ协议774.2.3选择重传ARQ协议814.3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814.4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824.4.1HDLC的帧格式824.4.2HDLC用于实现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834.5点对点PPP协议844.5.1PPP的特性844.5.2PPP的体系结构854.5.3PPP会话建立的过程854.6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864.6.1网卡864.6.2网桥874.6.3交换机884.7技能训练: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94习题95第5章局域网技术965.1局域网概述965.1.1局域网的特点965.1.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975.2IEEE802标准1005.2.1IEEE802标准概述1005.2.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015.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035.3.1信道分配问题1035.3.2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104 5.3.3令牌环(TokenRing)访问控制方法1055.3.4令牌总线(TokenBus)访问控制方法1075.3.5CSMA/CD与TokenBus、TokenRing的比较108 5.4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1095.4.1共享介质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109 5.4.2交换式以太网1105.4.3交换式局域网的工作原理1105.5典型局域网的组网技术1125.5.1以太网技术1125.5.2快速以太网技术1155.5.3千兆位以太网技术1205.5.4万兆位以太网技术1235.5.5100VG AnyLAN局域网1285.5.6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285.5.7异步传输模式1315.5.8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1345.5.9光纤通道1345.6虚拟局域网1345.6.1虚拟局域网概述1345.6.2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1365.6.3虚拟局域网的优点1365.6.4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1375.6.5虚拟局域网间的互连方法1385.7无线局域网1395.7.1无线局域网标准1395.7.2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规范1405.7.3无线局域网设备1405.7.4无线局域网间如何通信1415.7.5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1415.7.6个人局域网1435.8网络操作系统1455.8.1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455.8.2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1475.9技能训练1505.9.1技能训练1:快速以太网组网方法150 5.9.2技能训练2:千兆位以太网组网方法151习题152第6章网络层1546.1网络层功能概述1546.1.1网络层的作用1546.1.2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1566.2数据交换方式1566.2.1电路交换1566.2.2报文交换1576.2.3报文分组交换1586.2.4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1596.2.5其他通信交换技术1616.3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616.3.1网络拥塞和死锁1616.3.2流量控制的层次1626.3.3流量控制的类型1636.4网络层的设备1636.4.1路由器1636.4.2三层交换机1686.5TCP/IP的网络层1706.5.1IP协议1706.5.2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1736.5.3IP地址1746.5.4地址解析协议1816.5.5反向地址解析协议1826.5.6ICMP1826.5.7IP多播和IGMP1856.6路由与路由协议1866.6.1被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187 6.6.2路由的基本过程1906.6.3动态路由和静态路由1936.6.4路由选择协议1986.7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2026.7.1IPv6概述2026.7.2IPv6数据报格式2036.7.3IPv6地址空间2056.7.4IPv6地址表示方法2056.7.5ICMPv62096.8技能训练2116.8.1技能训练1:B类地址子网划分211 6.8.2技能训练2:ARP命令的使用212 6.8.3技能训练3:Ping命令的使用213 6.8.4技能训练4:Tracert命令的使用214习题2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用程序 1 应用程序 2
应用程序 n
由应用程序调用的系统函数 包括 TCP/IP 协议软件的操作系统内核
用户地址空间 中的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接口
系统地址空间 中的协议软件源自应用编程接口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当某个应用进程启动系统调用时,控制权就从 应用进程传递给了系统调用接口。
应用进程通过套接字接入到网络
由应用程序 控制
由操作系统 控制
客户
应用进程 套接字 TCP
因特网
服务器
应用进程 套接字 TCP
套接字的作用
当应用进程需要使用网络进行通信时就发出系 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为其创建“套接字”, 以便把网络通信所需要的系统资源分配给该应 用进程。
操作系统为这些资源的总和用一个叫做套接字 描述符的号码来表示,并把此号码返回给应用 进程。应用进程所进行的网络操作都必须使用 这个号码。
服务器紧接着就调用 accept(接受),以便把远地客户进 程发来的连接请求提取出来。系统调用 accept 的一个变 量就是要指明从哪一个套接字发起的连接。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并发方式工作的服务器
主服务器进程
M
从属服务器进程
S1
S2
S3
服务器 应用进程
接受连接请求 的套接字
(原来的套接字)
此接口再将控制权传递给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将此调用转给某个内部过程,并执行 所请求的操作。
内部过程一旦执行完毕,控制权就又通过系统 调用接口返回给应用进程。
系统调用接口实际上就是应用进程的控制权和 操作系统的控制权进行转换的一个接口,即应 用编程接口 API。
几种应用编程接口 API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1. 连接建立阶段
当套接字被创建后,它的端口号和 IP 地址都是空的,因 此应用进程要调用 bind(绑定)来指明套接字的本地地址。 在服务器端调用 bind 时就是把熟知端口号和本地IP地址填 写到已创建的套接字中。这就叫做把本地地址绑定到套接 字。
服务器在调用 bind 后,还必须调用 listen(收听)把套接 字设置为被动方式,以便随时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UDP 服务器由于只提供无连接服务,不使用 listen 系统调用。
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6.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大多数操作系统使用系统调用(system call)的机制在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传递控制权。
对程序员来说,每一个系统调用和一般 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调用非常相似,只是 系统调用是将控制权传递给了操作系统。
多个应用进程 使用系统调用的机制
连接 套接字
连接 套接字
连接 套接字
(新创建的套接字)
操作系统
系统调用使用顺序的例子
客户端
socket connect
send recv close
服务器端 socket
bind listen accept
recv send close
通信完毕后,应用进程通过一个关闭套接字的 系统调用通知操作系统回收与该“号码”相关 的所有资源。
调用 socket 创建套接字
套接字描述符表 (每一个进程一个描述符)
0: 1: 2: 3: 4:
操作系统
套接字的数据结构
协议族:PF_INET 服务:SOCK_STREAM 本地 IP 地址: 远地 IP 地址: 本地端口: 远地端口:
Berkeley UNIX 操作系统定义了一种 API,它 又称为套接字接口(socket interface)。
微软公司在其操作系统中采用了套接字接口 API,形成了一个稍有不同的 API,并称之为 Windows Socket。
AT&T 为其 UNIX 系统 V 定义了一种 API,简 写为 TLI (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