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yell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复习yell

感视器官间癿亏相沟通。在通感丨,颜艱 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 似乎会有重量。 如:微颟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迖 处高楼上渺茫癿歌似癿”(朱自清《荷 塘月艱》) 清香乃是嗅视,歌声乃是听视,作者 将两种感视亏通,即为通感。
通感 指文学艺术创作呾鉴赏丨各种
2、《敀都癿秋》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 文,现代小说宧、散文宧,浙江富阳亰。 1922年不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细了“创 造社”。1930年参加丨国巠翼作宧联盚。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昡颟沉 醉癿晚上》等,在丌同秳度上揭露了旧 社会癿罪恶,吐封廸道德大胆挑戓,有 一定癿积极意丿,但也有颓废艱彩。散 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宧。
《诗绉》癿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共”。
“颟”有十亐国颟,为各国弼地癿土颟民谣。
“雅”是宥廷乐歌,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癿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赋 比 共
就是铺陇直叒,即诗亰把思想感情及关有 兰癿事物平铺直叒地表达出来。 就是比斱,以彼物比此物,诗亰借一丧事 物来比喻受一丧事物戒情感。 则是觉物共词,客观事物激収了诗亰癿情 感,引起诗亰歌唱,所以大夗在诗歌癿収端。
chŭ(独处)
chù(妙处)
chàn( 颤动 ) zhàn(颤栗)

cháng:叕代指裙子
āi(挨近) ái(挨打)


chā 差别 差价 差额 阴差阳错 差强亰意 cī 参差丌齐 犬牙差亏 chà 差丌夗 就差佝一丧 真差劲 chāi 差使 差事 弼差 信差 叐亰差遣

bēi 背包袱 背负
bèi 背影 背云离乡
悔相道乀丌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 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乀未迖。步余马亍兮皋 兮,驰椒丑丏焉止息。迕丌入以离尤兮,退 将复修吾刜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丌吾知关亦已兮,苟余情关信芳。 高 余冝乀岌岌兮,长余佞乀陆离。芳不泽关杂 糅兮,唯昭质关犹未亏。忽反顼以游盛兮, 将彽观乎四荒。佞缤纷关繁饰兮,芳菲菲关 弡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览吾犹未发兮,岂余心乀可惩?

高中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高中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必修二部分(高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围的增大而减弱。

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

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4、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

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二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课标版必修2第二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提纲【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能与热能2、复习原电池3、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方法】通过典型示例,学生先讲教师再讲,让学生在错中顿悟,从而巩固知识。

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 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二、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1)概念:(2)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 负极反应:X-ne=X 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2)金属腐蚀的防护:①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学考复习数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ppt课件

学考复习数学必修2第二章复习ppt课件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公理)
3.三个推论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 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典型例题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1.二面角的定义:
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表示: l- 或 Pl Q
3.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在平
面外 3.直线与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典型例题
“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转化问题
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E、P分别是BC、A1D1的中点,M、N分别是AE、 CD1的中点,AD=AA1=a,AB=2a 求证: MN // 平面ADD1A1;
【证明】取CD的中点K,
连结MK、NK,
∵M、N、K分别AK、
CD1、CD为的中点。
知识点回顾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本章知识结构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导语】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较广泛,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汇总起来更容易记住。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一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便宜劳动力;资源和能源散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着落本钱,提高利润)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和技术协作;②着落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便宜;②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2.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二混合农业(1)主要是畜生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散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公道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挑选,根据市场肯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3.高二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归纳篇三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宇宙空间开释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坚持地表温度,增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遭到影响乃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

语文必修2_背诵复习题

语文必修2_背诵复习题

语文必修2 背诵复习题1、(1)___ ______,抱布贸丝。

___ ______,来即我谋。

(2)___ ______,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___ ______。

(3)桑之未落,___ ______。

___ ______。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______。

(4)士之耽兮,___ ______。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桑之落矣,___ ______。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___ ______。

(6)女也不爽,___ ______。

___ ______,二三其德。

(7)三岁为妇,___ ______;___ _____,靡有朝矣。

(8)___ _____,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_ ______。

总角之宴,__ _____。

(9)___ _____,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1)长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固时俗之工巧兮,。

(6),无独穷困乎此时也。

(7),自前世而固然。

(8)步余马于兰皋兮,。

(9),集芙蓉以为裳。

(10)民生各有所乐兮,。

3、,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4、(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 ________,_ ________。

(2)青青子衿,_ 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呦呦鹿鸣,_ ________。

_ ________,鼓瑟吹笙。

(4)明明如月,_ ________。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5)越陌度阡,_ ________。

_ ________,心念旧恩。

(6)月明星稀,_ ________。

_ ________,何枝可依?(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 ________,天下归心。

5、(1)____ ______,性本爱丘山。

(2)____ 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 ______,桃李罗堂前。

___ ______,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____ ______。

(4)____ ______,复得返自然。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资料

必修2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圆柱的表面积3、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4、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5、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γβα、、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ααα⊂⇒⎪⎪⎭⎪⎪⎬⎫∈∈∈∈L L B L A B A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222r rl S ππ+= D CBAαC · B· A·LA· α使.,,ααα∈∈∈C B A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必修2第7章复习课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2第7章复习课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纯合子概率+1/2杂合子概率
假设的某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非常大 ②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作用(也 就是说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2: 具有有 利变异 的个体 生物不 断进化 出新类 型。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意义: 能够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被恩格斯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局限性: 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 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 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 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 后代。
遗传平衡状态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遗传平衡,子代的 基因型计算如下:
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 则p+q=1,(p+q)2=p2+2pq+q2=1 并得出p2代表AA的频率, q2代表aa的频率,2pq代 表杂合子Aa的频率。
在自然界,由于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 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 在不断变化的。因此,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 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 部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